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活性纤维素的生成和演变机理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倩 王树荣 +3 位作者 王凯歌 郭秀娟 骆仲泱 岑可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57-1963,共7页
在辐射加热闪速热裂解实验台上获取了一种可溶性的黄色固体中间产物,在两个不同辐射热流下其产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均呈现升高-稳定-再升高的变化趋势.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包括低聚糖、葡萄糖、左旋葡聚糖、丙酮醛等.将其中的... 在辐射加热闪速热裂解实验台上获取了一种可溶性的黄色固体中间产物,在两个不同辐射热流下其产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均呈现升高-稳定-再升高的变化趋势.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包括低聚糖、葡萄糖、左旋葡聚糖、丙酮醛等.将其中的纤维二糖、纤维三糖等低聚糖,以及葡萄糖等单糖的混合物归为活性纤维素.在高热流下,活性纤维素的相对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可溶性产物中的含量可高达68%(w,质量分数),且聚合度较高的低聚糖占主导地位.在低热流下活性纤维素产量相对较低,最高达到约57%(w),更多地由聚合度较低的糖类组成.在高温下活性纤维素极不稳定,易降解生成聚合度更低的糖类,甚至焦炭、挥发份和气体产物.最后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机理模型,描述了活性纤维素的生成和演变的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热裂解 活性纤维素 低聚糖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活性纤维素酶性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玢 汪天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2,48,共4页
对海洋嗜冷菌MB1所产冷活性纤维素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 ,0℃时残余酶活约为20% ,最适 pH值为6.0,在pH5~7.5范围内酶活均较高。该酶对热敏感 ,50℃保温2h ,残余酶活为15 % ;60℃时 ,酶完全失活。
关键词 海洋嗜冷菌 活性纤维素 热稳定性 热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饲喂高活性纤维素酶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付连胜 吕兴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25,共1页
经过多年的试喂观察,高活性纤维素酶对奶牛的饲喂效果极佳.在奶牛瘤胃微生物群系结构正常的状态下,能以几倍的效率强化提高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的酵解强度,提高原来状态下的消化吸收水平,增加结构营养物质和合成营养物质数量,自然降低... 经过多年的试喂观察,高活性纤维素酶对奶牛的饲喂效果极佳.在奶牛瘤胃微生物群系结构正常的状态下,能以几倍的效率强化提高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的酵解强度,提高原来状态下的消化吸收水平,增加结构营养物质和合成营养物质数量,自然降低饲料消耗水平,提高奶牛饲养经济效益.在奶牛瘤胃发生病理变化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牛 活性纤维素 饲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糟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璐玲 吕永艳 +1 位作者 张杰杰 孙国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14-2421,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啤酒糟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只(40.0±2.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啤酒糟;试验1、2和3组啤酒糟的添加水平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啤酒糟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只(40.0±2.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啤酒糟;试验1、2和3组啤酒糟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基础饲粮干物质的10%、15%和20%。测定24 h内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产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微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各组瘤胃液pH及NH3-N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2组微生物蛋白产量均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试验2组乙酸浓度均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3)在纤维素酶活性方面,试验2组4种酶活性的均值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啤酒糟添加水平为15%最有利于瘤胃发酵且能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糟 瘤胃发酵参数 纤维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玉梓 樊后保 +2 位作者 李燕燕 刘文飞 高春芬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为研究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和纤维素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以福建三明沙县官庄林场12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N0、N1、N2和N3四个水平,N沉降量以氮素计依次为0、60、120、240 kg.hm-2.a-1,对其林地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 为研究森林土壤呼吸速率和纤维素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以福建三明沙县官庄林场12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N0、N1、N2和N3四个水平,N沉降量以氮素计依次为0、60、120、240 kg.hm-2.a-1,对其林地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土壤进行了为期3 a的模拟氮沉降试验。结果表明:氮沉降抑制了林地表层土壤的呼吸作用,但明显促进了中层和底层土壤的呼吸作用。在N1、N2和N3处理下,林地表层土壤呼吸速率分别降低了28.34%、2.04%和15.31%,而中层土壤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53.44%、62.22%和20.20%,底层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117.46%、42.72%和72.86%。氮沉降在初始的2 a内使森林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提高,而在第3年,N1和N2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减弱,N3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总体上看,经N1、N2处理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存在正相关性,而N3处理下两者的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土壤呼吸 土壤纤维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下储良龙眼果实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庆竖 郭巨先 +1 位作者 杨运英 谭卫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2-545,共4页
定期测定了储良龙眼(Longan chinensis Sonn.cv.chuliang)果实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纤维素酶活性,并探索其与果肉自溶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和丙烯处理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肉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增强,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4天和第5天,... 定期测定了储良龙眼(Longan chinensis Sonn.cv.chuliang)果实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纤维素酶活性,并探索其与果肉自溶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和丙烯处理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肉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增强,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4天和第5天,果肉自溶指数也随之增高,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4℃下贮藏1个月时,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较小,始终保持在100μg/(mL.h)左右,此条件下贮藏的果实只在贮藏后期开始自溶,但在之后的货架期纤维素酶活性迅速升高,24 h就达150μg/(mL.h),自溶指数也迅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纤维素活性 果肉自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淹玉米根内通气组织形成时纤维素酶活性超微细胞化学定位(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魏和平 利容千 +2 位作者 王建波 吴甘霖 吴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i0005,共5页
采用本氏试剂与羟甲基纤维素水解还原糖反应的细胞化学方法,对玉米不定根淹水诱导形成通气组织过程中,逐步解体的皮层细胞内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定位观察。显示酶活性的沉淀颗粒首先出现在离根尖4mm的少数皮层细胞中,沿细胞壁分布;... 采用本氏试剂与羟甲基纤维素水解还原糖反应的细胞化学方法,对玉米不定根淹水诱导形成通气组织过程中,逐步解体的皮层细胞内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定位观察。显示酶活性的沉淀颗粒首先出现在离根尖4mm的少数皮层细胞中,沿细胞壁分布;在离根尖5~6mm的皮层组织内,有沉淀颗粒的皮层细胞数量增多,而且沉淀颗粒的密度也显著增大,沉淀颗粒仍沿细胞壁均匀分布;在离根尖7—8mm皮层细胞内,沉淀颗粒尽管仍主要沿细胞壁分布,但由原来的均匀分布变为凝集态的不连续分布。在离根尖9mm的皮层细胞内,沉淀颗粒则以凝集态分布在细胞壁上。在离根尖10mm的皮层组织内,部分细胞的细胞质被完全消化,细胞壁也被明显降解,呈残余态。随着局部位置的皮层细胞完全消化,在离根尖11mm的皮层组织内开始形成通气组织。研究结果显示纤维素酶活性的表达与皮层细胞的细胞壁降解紧密相联,支持前人提出的纤维素酶参与了通气组织形成过程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玉米 皮层细胞解体 通气组织形成 纤维素活性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墨天牛纤维素酶的研究 Ⅲ.活体条件下金属离子对松墨天牛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浩杰 索风梅 +2 位作者 郭付新 徐天森 丁中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2-476,共5页
选用生产上较常用的Ag^+、Na^+、Ca^2+、Cu^2+、Mn^2+、Pb^2+、Zn^2+、Fe^2+共8种金属盐离子进行试验,研究其在活体条件下对松墨天牛纤维素酶3种组分(Cx酶、C1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4h后,Fe^2+对... 选用生产上较常用的Ag^+、Na^+、Ca^2+、Cu^2+、Mn^2+、Pb^2+、Zn^2+、Fe^2+共8种金属盐离子进行试验,研究其在活体条件下对松墨天牛纤维素酶3种组分(Cx酶、C1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4h后,Fe^2+对纤维素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离子浓度为1、2mmol·L^-1时Cx酶分别增加4.35%和9.76%,而其余7种离子则抑制纤维素酶的活性,尤其Ag^+、Cu^2+和Pb^2+抑制纤维素酶活性作用效果显著,低浓度时Cx酶分别下降35.20%、36.84%和32.49%;但处理7d后,参试的8种金属离子对该纤维素酶系表现为一致的抑制作用。随着离子浓度(0.1~50mmol·L^-1)的升高,金属离子的酶抑制效应加剧,Cu^2+对Cx酶的抑制作用相应为30.56%~92.55%(短期效应)和25.32%~95.78%(长期效应)。虽然Ag^+、Cu^2+和Pb^2+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Cu^2+的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纤维素活性 活体条件 金属盐离子 长期效应 短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瘤胃真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光 孙艳朋 王利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36,共3页
本试验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以花生蔓为发酵底物,通过添加等量不同氮源(菌糠、酵母膏、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性和发酵液p H值为... 本试验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以花生蔓为发酵底物,通过添加等量不同氮源(菌糠、酵母膏、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性和发酵液p H值为监测指标,研究不同氮源对混合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源试验组的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不加氮源的对照组(P<0.05)。以氯化铵做氮源时3种纤维素酶活性均为最高,其木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最高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与硫酸铵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另外3种氮源组(P<0.05)。各组p H值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下降,5种氮源组120 h的p H值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菌糠组下降最快。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不同氮源对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活性及p H值有影响,以氯化铵做氮源时产酶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真菌 氮源 纤维素活性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蛹虫草汁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双杰 潘见 +1 位作者 杨俊杰 周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了明确超高压加工技术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压力、保压时间、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加压次数和pH值等对蛹虫草汁中纤维素酶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CMC)和滤纸酶活(FPA)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适压力、保压时间、... 为了明确超高压加工技术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压力、保压时间、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加压次数和pH值等对蛹虫草汁中纤维素酶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CMC)和滤纸酶活(FPA)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适压力、保压时间、温度、乙醇体积分数、pH值和加压次数分别为:400MPa、10min、35℃、30%,pH4.0~7.0,加压1次,在最适条件下,CMC酶活比处理前分别提高了82.07%、52.41%、87.22%、54.48%、67.52%和66.67%;FPA酶活比处理前分别提高了97.37%、61.4%、69.4%、61.4%、1.31%和33.91%。因此,利用超高压处理能有效提高蛹虫草汁中的纤维素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纤维素 蛹虫草 滤纸酶活性(FPA) 羧甲基纤维素活性(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口红树林土壤芽孢杆菌多样性及纤维素酶活性筛选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菲 李喆 +3 位作者 覃仙玲 黄庶识 苏芯莹 潘信利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3-481,共9页
为探究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内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稳定性好、耐高温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本研究利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的多样性,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 为探究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内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挖掘具有稳定性好、耐高温的纤维素酶活性菌株,本研究利用可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研究红树林土壤中可培养芽孢杆菌的多样性,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结合刚果红纤维素培养法、滤纸条崩解试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法,对分离出的芽孢杆菌开展纤维素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红树林土壤中共分离出171株芽孢杆菌,隶属于4科12属40种,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从中筛选出9株具有显著纤维素酶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4株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可培养芽孢杆菌种类,且部分菌株呈现出显著的纤维素酶活性,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红树林 土壤 芽孢杆菌 物种多样性 纤维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变真菌引起的欧洲云杉木质部解剖学特征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1 位作者 Axel Shopf 何惠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99,共6页
选择奥地利境内阿尔卑斯山健康欧洲云杉为对象,研究室内接种蓝变真菌(Ceratocystis polonica)引起的寄主树木韧皮部和木质部解剖学特征的变化,揭示蓝变真菌引起欧洲云杉枯萎的机制。结果表明:接种1周后的4株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 选择奥地利境内阿尔卑斯山健康欧洲云杉为对象,研究室内接种蓝变真菌(Ceratocystis polonica)引起的寄主树木韧皮部和木质部解剖学特征的变化,揭示蓝变真菌引起欧洲云杉枯萎的机制。结果表明:接种1周后的4株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蓝变区域显著增加,4-6周后蓝变区域不再增加;而在接种无菌琼脂的2株对照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没有检测到蓝变区域。采用生物化学分析和组织定位技术,确定接种真菌和无菌琼脂的欧洲云杉木质部区域纤维素酶的分布和活性变化。接种2周后剥皮取样检测,接种真菌的4株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纤维素酶含量大幅度增加,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明显的纤维素酶酶带;而在接种无菌琼脂的欧洲云杉木质部区域,纤维素酶含量分布较少,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微弱的纤维素酶酶带。进一步证明蓝变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利用寄主欧洲云杉木质部的纤维素,蓝变真菌是致死阿尔卑斯山境内欧洲云杉的重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特征 蓝变真菌 纤维素活性 欧洲云杉 等电聚焦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与亚硝酸诱变处理对青霉、烟曲霉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健康 薛泉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306,共4页
试验测定了青霉1、青霉3和烟曲霉F2经过亚硝酸和紫外线诱变后各突变株的水解透明圈直径大小。结果表明:青霉1、青霉3和烟曲霉F2经亚硝酸诱变后各突变株在微晶纤维素平板上的透明圈直径分别为18.67、31.42、21.71 mm,大于紫外线诱变突变... 试验测定了青霉1、青霉3和烟曲霉F2经过亚硝酸和紫外线诱变后各突变株的水解透明圈直径大小。结果表明:青霉1、青霉3和烟曲霉F2经亚硝酸诱变后各突变株在微晶纤维素平板上的透明圈直径分别为18.67、31.42、21.71 mm,大于紫外线诱变突变株的透明圈平均直径(14.70、17.87、5.13 mm),t检验表明,菌株青霉3和烟曲霉F2的紫外线诱变突变株透明圈直径与亚硝酸诱变突变株透明圈直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青3=5.168**>t0.01=2.690,n=45;tF2=9.221**>t0.01=2.724,n=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青霉 烟曲霉 纤维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长残留除草剂对大豆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玉磊 张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研究了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异噁草酮3种大豆田长残留除草剂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长残留除草剂在施用后7 d对大豆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为显著的刺激作用,到施用后35~42 d时恢复至不施药处理水平。
关键词 长残留除草剂 大豆 根际 纤维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长度的饲用苎麻青贮对黑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盛楠 林谦 +4 位作者 向海 侯振平 钟荣珍 戴求仲 吴端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7-484,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长度的饲用苎麻青贮对黑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健康、年龄相近、体重为(20.35±2.16) kg的黑山羊1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饲喂由不同长度(1、2和3 cm)的饲用苎麻青贮为粗饲料配制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长度的饲用苎麻青贮对黑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健康、年龄相近、体重为(20.35±2.16) kg的黑山羊1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饲喂由不同长度(1、2和3 cm)的饲用苎麻青贮为粗饲料配制的全混合日粮(TMR)。在饲喂第11天时,分别于晨饲后0.5、2.0和6.0 h,经口腔采集瘤胃内容物,进行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饲用苎麻青贮长度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晨饲后0.5和2.0 h,1 cm组的瘤胃液pH显著低于2和3 cm组(P<0.05);在晨饲后2.0 h,1 cm组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最低,且显著低于2和3 cm组(P<0.05)。2)饲用苎麻青贮长度对瘤胃液乙丙比有显著影响(P=0.026),3 cm组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1和2 cm组,但是对单一挥发性脂肪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用苎麻青贮长度对瘤胃液各纤维素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样时间对瘤胃液β-葡萄糖苷酸酶、果胶酶及木聚糖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用苎麻青贮长度与采样时间对瘤胃液羧甲基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长度为3 cm的饲用苎麻青贮更有利于黑山羊瘤胃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苎麻 青贮 瘤胃发酵 纤维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物和酶液稀释对黑曲霉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顾赛红 赵志辉 +2 位作者 陈海燕 倪苗娟 李卫芬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2,共4页
本文采用DNS法测定黑曲霉纤维素酶活性,研究了底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来源、浓度、纤维素酶浓度和酶液稀释效应对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ignna产C5678为底物,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值明显高于上海产的CMC,且C5678浓度≥3%... 本文采用DNS法测定黑曲霉纤维素酶活性,研究了底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来源、浓度、纤维素酶浓度和酶液稀释效应对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ignna产C5678为底物,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值明显高于上海产的CMC,且C5678浓度≥3%后,其浓度对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值无显著影响;纤维素酶浓度控制在吸光度0.1-0.4,反应进程曲线的线性较好,过高使得曲线下斜;另外,按传统公式计算纤维素酶活性,稀释倍数F越大,酶活性值也越高,使得测定值间缺乏可比性。研究发现将稀释倍数F校正为F0.82后,计算得出的纤维素酶活性值几乎不受稀释倍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活性 CMC来源 CMC浓度 酶液浓度 稀释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低温适生芽孢杆菌TS1、TS3的拮抗及降解纤维素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晓晖 谢永丽 +2 位作者 陈兰 柴树芳 赵继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277-281,共5页
为获得在高原生态农牧业中具有研究应用潜力的根围促生菌,从极端环境生境筛选出具有耐盐、耐低温适生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通过gyr B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TS1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 为获得在高原生态农牧业中具有研究应用潜力的根围促生菌,从极端环境生境筛选出具有耐盐、耐低温适生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通过gyr B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TS1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TS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平板对峙试验发现,菌株TS1、TS3均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及细菌的活性(抑菌圈直径≥8 mm);经Landy培养基发酵提取的菌株脂肽类化合物可在血平板上形成直径≥11 cm的透明圈;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所产生的脂肽类化合物,菌株TS1可产生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泛革素(Fengycin),菌株TS3可产生表面活性素、伊枯草菌素(Iturin A),推测菌株的拮抗活性与脂肽类化合物合成有关;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法检测发现,菌株具有降解纤维素活性; 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菌株解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16. 76、150. 12 U/m L;菌株TS1可在含Na Cl浓度为13%的LB培养基平板上及4、10℃低温条件下正常生长,表现出良好的耐低温及耐盐性。2株耐盐、耐低温适生芽孢杆菌兼具多种功能特性,在高原生态农牧业中具有一定的研究应用潜力,有望进一步研究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分子鉴定 拮抗活性 耐盐及低温适生 纤维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烘焙条件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秀娟 王树荣 +2 位作者 刘倩 骆仲泱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46-1251,共6页
通过红外固体压片法对不同烘焙处理的纤维素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烘焙处理并没有改变纤维素基本结构框架,但能改变官能团的数量,如473K下15h处理样品在消耗结晶水的同时生成了羟基使得羟基振动明显增强。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研究烘... 通过红外固体压片法对不同烘焙处理的纤维素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烘焙处理并没有改变纤维素基本结构框架,但能改变官能团的数量,如473K下15h处理样品在消耗结晶水的同时生成了羟基使得羟基振动明显增强。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研究烘焙处理后纤维素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样品失重量因水分、CO和CO_2等气体析出强度降低而减少。高温和长时间烘焙利于纤维素经过活性纤维素生成焦油,低温和短时间烘焙则易发生低温焦炭化作用获得CO、CO_2等小分子气体和残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烘焙 活性纤维素 热裂解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pH对Bacillus sp.DS3降解纤维素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钦忠 李艳玉 冯福应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34-36,共3页
初始pH处理对Bacillus sp.DS3的生长、纤维素降解活性和相对纤维素降解活性影响显著。在碱性(pH8.0)条件下,DS3生长较中性(pH7.0)和酸性(pH6.0)条件下慢,到达稳定期时的细胞最高浓度明显低;但是,碱性条件下的降解活性和相对降解活性均... 初始pH处理对Bacillus sp.DS3的生长、纤维素降解活性和相对纤维素降解活性影响显著。在碱性(pH8.0)条件下,DS3生长较中性(pH7.0)和酸性(pH6.0)条件下慢,到达稳定期时的细胞最高浓度明显低;但是,碱性条件下的降解活性和相对降解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pH条件。这些结果表明,DS3纤维素酶的活性最高或产酶量最大的pH条件为碱性,应用DS3于纤维素酶生产或含高纤维饲料的处理应该优化初始pH为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sp.DS3 纤维素降解活性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芒果果皮的冷伤、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研究
20
作者 Giora Zauberman 唐志鹏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89年第6期26-27,共2页
本试验将Keitt 品种芒果贮藏于5℃下,然后转移到20℃条件下后熟,以研究果皮冷伤的发展情况。冷伤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比未受冷伤果实的强。在果肉总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酸含量发生变化前,果皮中的这两种酶的活性就开始增强了... 本试验将Keitt 品种芒果贮藏于5℃下,然后转移到20℃条件下后熟,以研究果皮冷伤的发展情况。冷伤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比未受冷伤果实的强。在果肉总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酸含量发生变化前,果皮中的这两种酶的活性就开始增强了。作者认为,果皮中过氧化物酶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增强是芒果在较低温度下贮藏时发生冷伤综合症状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活性 过氧化物酶和 芒果 冷伤 果皮 过氧化物酶活性 低温贮藏 可溶性固形物 果实后熟 综合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