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化条件对活性碳纳米管比表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江奇 卢晓英 +3 位作者 赵勇 朱晓彤 蔡玉冬 钱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以KOH为活化剂,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在制备活性碳纳米管过程中四个重要影响因素:活化剂用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活化过程中保护气体的流速对所得活性碳纳米管BET比表面积的影响并解释了原因.研究表明上述四个因素都会对活性碳纳米管... 以KOH为活化剂,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在制备活性碳纳米管过程中四个重要影响因素:活化剂用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活化过程中保护气体的流速对所得活性碳纳米管BET比表面积的影响并解释了原因.研究表明上述四个因素都会对活性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活化剂用量的影响最大,在研究范围内可引起比表面积增大约241m2·g-1.在这四个影响因素中除活性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随活化温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外,其他三个影响因素的变化都会使活性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出现最大值,而且四个影响因素的改变,都不改变活性碳纳米管的孔洞主要是中孔和大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积 活性碳纳米管 活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纳米管对T700 CF/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超 隋刚 +2 位作者 李鹏 于运花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5,共6页
本文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酸化、酰氯化和氨基化处理,然后与活性稀释剂进行预反应,制备出了一种具有反应活性的碳纳米管。将0.5wt%的活性碳纳米管分散到环氧树脂中,通过湿法缠绕工艺制备出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多尺度复合材料NOL环。... 本文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酸化、酰氯化和氨基化处理,然后与活性稀释剂进行预反应,制备出了一种具有反应活性的碳纳米管。将0.5wt%的活性碳纳米管分散到环氧树脂中,通过湿法缠绕工艺制备出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多尺度复合材料NOL环。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显著降低树脂的表面能而对黏度影响不大;同时复合材料NOL环的拉伸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8.9%、12.2%、1.8%和17.0%;树脂与纤维的界面黏结得到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T700碳纤维 多尺度复合材料 浸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剂用量对活性碳纳米管电化学容量的影响
3
作者 江奇 卢晓英 +2 位作者 赵勇 任贤明 宋利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53-1257,共5页
采用KOH为活化剂,通过改变活化剂用量,得到不同活化程度的活性碳纳米管.将这些ACNTs分别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经电化学容量性能测试,发现ACNTs的电化学容量随活化剂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当mKOH/mCNTs=3时,达到最大值.同... 采用KOH为活化剂,通过改变活化剂用量,得到不同活化程度的活性碳纳米管.将这些ACNTs分别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经电化学容量性能测试,发现ACNTs的电化学容量随活化剂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当mKOH/mCNTs=3时,达到最大值.同时用TEM和HRTEM对ACNTs进行形貌分析,用氮气自动吸附仪测试了ACNTs的比表面积和等温吸附曲线,发现ACNTs的电化学容量随活化剂用量的变化与其BET比表面积有直接关系,其BET比表面积的大小决定其电化学容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纳米管 电化学容量 活化剂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丝液配制对PI/TiO_(2)活性碳纳米纤维膜吸附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学佳 董震 李大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57,共3页
以均苯四甲酸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及纳米TiO_(2)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及热酰亚胺化的方法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钛(PI/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在高温下对PI/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活化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PMDA与OD... 以均苯四甲酸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及纳米TiO_(2)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及热酰亚胺化的方法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钛(PI/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在高温下对PI/T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活化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PMDA与ODA摩尔比、纳米TiO_(2)含量及纺丝液含量对PI/TiO_(2)活性碳纳米纤维膜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DA与ODA摩尔比为1.03∶1、TiO_(2)质量分数为3%、纺丝液质量分数为22%时,活性碳纳米纤维薄膜的吸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氧化钛 静电纺丝 活性碳纳米纤维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纳米纤维对VOC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婕 叶孝勇 邹光龙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42,共6页
通过对比不同直径的活性碳纳米纤维及活性碳纤维对苯、甲苯和乙醇蒸汽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不同直径的活性碳纳米纤维及活性碳纤维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气体性能的差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 通过对比不同直径的活性碳纳米纤维及活性碳纤维对苯、甲苯和乙醇蒸汽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不同直径的活性碳纳米纤维及活性碳纤维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气体性能的差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碳纤维直径在10μm数量级,随直径减小,纤维晶体性变差,结构无序性增大;微孔达0.4~0.8 nm时VOC气体分子更易进入与吸附位结合;活性碳纳米纤维及活性碳纤维氮吸附-脱附曲线均为Ⅰ型。故分压比低于0.01时活性碳纳米纤维对苯、甲苯和乙醇的吸附量要高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纳米纤维 活性碳纤维 不同直径 VOC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二氧化钛杂化纳米活性碳纤维制备与结构变化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沈翔 于运花 +2 位作者 李鹏 杨小平 刘承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74-979,共6页
以聚丙烯腈(PAN)溶液中掺入二氧化钛(TiO2)为纺丝液,用静电纺丝法通过滚筒接收得到PAN/TiO2平行排布的纳米纤维,对该纳米纤维进行预氧化和活化以期得到一种兼具吸附-光催化的掺杂TiO2的活性纳米碳纤维。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 以聚丙烯腈(PAN)溶液中掺入二氧化钛(TiO2)为纺丝液,用静电纺丝法通过滚筒接收得到PAN/TiO2平行排布的纳米纤维,对该纳米纤维进行预氧化和活化以期得到一种兼具吸附-光催化的掺杂TiO2的活性纳米碳纤维。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扫描电镜分析(SEM)等手段进行表征。通过磷酸活化,最终制得了一种新型的PAN-ACF/TiO2纳米纤维,其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400nm,孔洞平均直径为37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电纺丝 纳米活性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凯 张啸梅 +5 位作者 焦明立 贾万顺 刁泉 李咏 张彩云 曹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共8页
为提高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性能,首先采用乙酸锌、硫酸双催化合成高邻位酚醛树脂,然后配制酚醛/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混合溶液,采用静电纺丝、固化、炭化和活化工艺制备得到柔性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为提高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性能,首先采用乙酸锌、硫酸双催化合成高邻位酚醛树脂,然后配制酚醛/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混合溶液,采用静电纺丝、固化、炭化和活化工艺制备得到柔性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制备的酚醛初生纤维在溶液固化后,酚环对位取代增加,纤维内发生了分子间交联,但PVB有一定的醇解,使酚醛纤维在炭化过程中低温稳定性下降,而高温残碳率升高,炭化后制备得到多孔碳纤维;活化后得到的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为1409 m^2/g,其对亚甲基蓝及碘的吸附量分别达到837和264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邻位酚醛树脂 纳米活性碳纤维 静电纺丝 吸附性能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纤维素基活性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林皓 吴艺琼 +1 位作者 胡家朋 刘瑞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771-3777,共7页
活性碳纳米纤维由于比表面积大、导电、导热性好、孔隙率高等优点,得到人们广泛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得碳率、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是制备活性碳纳米纤维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静电纺丝(电纺)纤维素纳米纤维为基体,在N_2气氛下分别采用ZnCl_2... 活性碳纳米纤维由于比表面积大、导电、导热性好、孔隙率高等优点,得到人们广泛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得碳率、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是制备活性碳纳米纤维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静电纺丝(电纺)纤维素纳米纤维为基体,在N_2气氛下分别采用ZnCl_2和NH_4Cl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碳纳米纤维(ACNF),采用热重、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N_2吸附-脱附等温线表征ACNF的形貌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纺制备的纤维素前体直径为250nm±60nm,直接碳化纤维发生一定程度熔融黏结,破坏纤维形貌。采用ZnCl_2和NH_4Cl活化处理后,碳化温度降低,纤维不发生熔融黏结,得碳率从15.6%增加到33.2%~38.3%。活化处理后碳纤维平均孔径从1.10nm减小到0.7nm,BET比表面积从320.12m^2/g增加到450.35m^2/g。活化处理后,ACNF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从110.25mg/g增加到163.49mg/g,增加了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 活性碳纳米纤维 活化 吸附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活性碳纤维SBR法脱氮除磷试验
9
作者 赵镧良 李晓兵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77,共4页
在传统SBR工艺中,应用一种新型的纳米活性碳纤维悬浮填料,考察其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以进水30min—曝气4h—搅拌2h—沉淀1h—出水30min—闲置30min为最佳运行工况,在此工况运行时,进水NH3—N(氨氮)... 在传统SBR工艺中,应用一种新型的纳米活性碳纤维悬浮填料,考察其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以进水30min—曝气4h—搅拌2h—沉淀1h—出水30min—闲置30min为最佳运行工况,在此工况运行时,进水NH3—N(氨氮)浓度为16.2~31.8 mg/L,出水NH3—N浓度为0.22~1.55 mg/L,NH3—N(氨氮)去除率为98.6%~95.1%;进水TN(总氮)为19.8~39.1mg/L,出水TN为5.94~13.68mg/L,TN去除率为70%~65%;进水TP(总磷)为3.2~4.5 mg/L,出水TP为0.46~1.13 mg/L,TP去除率为85.6%~75%,系统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以及较好的反硝化除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活性碳纤维 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