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改性及对生物转盘挂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翼 付波 +4 位作者 马德胜 张妍 高雪 阮琴 于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63-2067,2082,共6页
借助化学分析、表面形态分析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经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技术和氢氟酸处理后活性炭(AC)的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含量、比表面积及其亲水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技术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同未处理的活... 借助化学分析、表面形态分析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经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技术和氢氟酸处理后活性炭(AC)的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含量、比表面积及其亲水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技术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同未处理的活性炭相比,其表面孔径分布均匀、细密,孔结构呈规则的蜂窝形状,酸性官能团含量增加0.116meq/g,比表面积增加415.80m2/g,平衡含水率增加19.28%。将两种表面氧化处理过的活性炭分别制作成两组生物转盘Ⅰ、Ⅱ,用其来处理油田污水,对比分析两种改性方法对生物转盘挂膜性能的影响,转盘Ⅱ微生物含量为2.60×109cfu/g,生物膜干重达到16.9096g/m2,在盘片转速4r/min、水温20oC、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pH值为6~8时,三级生物转盘各级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均在80%以上,最高达到了92.36%,并且生物转盘Ⅱ的去除效果好于转盘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载体 生物转盘 挂膜性能 油田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改性及其对SO2的吸附动力学与吸附平衡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洲 建伟伟 +3 位作者 贾冯睿 刘广鑫 张桂宁 董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88-1694,共7页
在微波改性基础上,分别用KMnO_4、K_2Cr_2O_7和H_2O_2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采用BET和FTIR分析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吸附实验和吸附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改性后,微孔容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对SO_2... 在微波改性基础上,分别用KMnO_4、K_2Cr_2O_7和H_2O_2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采用BET和FTIR分析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吸附实验和吸附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改性后,微孔容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对SO_2的吸附动力学可通过粒内扩散和Bangham动力学模型较好的描述;微波分别与KMnO_4,K_2Cr_2O_7改性样品的吸附平衡能被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较好的预测,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准确预测微波与H_2O_2改性样品的吸附平衡,各样品Freundlich拟合常数n>1,故易于吸附SO_2。实验表明,活性炭改性有助于提高其对SO_2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含氧官能团 吸附平衡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吸附水中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鹤松 赵丽红 陈樑彬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11-1817,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吸附法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污废水处理方法备受欢迎。首先综述了抗生素给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及其污染水平。重点分析了不同方法下活性炭改性的进展,以及改性活性炭在抗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吸附法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污废水处理方法备受欢迎。首先综述了抗生素给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及其污染水平。重点分析了不同方法下活性炭改性的进展,以及改性活性炭在抗生素去除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利用活性炭去除抗生素的机理和吸附动力学行为。最后对利用活性炭去除抗生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改性 抗生素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掺杂改性活性炭对水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友华 康地 +2 位作者 彭邵锋 李弛 欧阳也能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3,共9页
以油茶壳为原料,经氯化锌活化制得活性炭,通过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和支状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制备了氮、磷掺杂改性的吸附材料(AC-PEIs)。系统考察了离子种类、水相pH值、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对该材料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以油茶壳为原料,经氯化锌活化制得活性炭,通过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和支状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制备了氮、磷掺杂改性的吸附材料(AC-PEIs)。系统考察了离子种类、水相pH值、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等对该材料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降低,表面羟基、胺基和磷酸等官能团的数量增多,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提高。在吸附剂投加量为1 g/L,铅离子质量浓度为100 mg/L,pH为6,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AC-PEI-1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去除率为98.26%,比未改性活性炭提高了1.54倍,且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AC-PEI-1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61.89 mg/g,约为未改性活性炭的2倍。改性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为沉淀作用、配位络合和静电吸引等,与铅离子发生沉淀作用的是活性炭表面含磷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氮磷掺杂 改性活性炭 铅离子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氮掺杂/硝酸改性活性炭电极电吸附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杨政豪 李海红 袁权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151,159,共7页
以市售的煤质活性炭(AC)为原材料,进行氮掺杂/硝酸两步法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BET比表面积和电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前后AC的表面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探究。通过电吸附实验及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 以市售的煤质活性炭(AC)为原材料,进行氮掺杂/硝酸两步法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BET比表面积和电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前后AC的表面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探究。通过电吸附实验及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经过尿素改性后再进行硝酸改性的AC(H-AC)在表面形貌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丰富的孔隙结构;电化学性能方面比电容显著增加,内阻明显降低,亲水性能获得大幅提升,这些优点对于将其制备为电极表现出了非凡的潜力。H-AC在最优条件下比表面积为856.073m^(2)/g、孔容为0.648cm^(3)、且制得的电极比电容为370.41F/g,该电极在Cu^(2+)初始浓度为80mg/L、工作电压1.5V、极板间距6mm的条件下Cu^(2+)离子的去除率达到7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两步法改性活性炭 电化学性能 电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O_(3)和MgO改性活性炭对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SO_(2)效果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武丽珍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5-999,共5页
通过硝酸(HNO_(3))和氧化镁(MgO)改性制备了一系列改性活性炭,以提高其对烟气中有毒组分SO_(2)的吸附能力。改性方法包括将活性炭置于2 mol/L的HNO_(3)溶液中50℃处理10 h,再经过洗涤、干燥和焙烧,引入羟基、羧基、酯基等含氧官能团;随... 通过硝酸(HNO_(3))和氧化镁(MgO)改性制备了一系列改性活性炭,以提高其对烟气中有毒组分SO_(2)的吸附能力。改性方法包括将活性炭置于2 mol/L的HNO_(3)溶液中50℃处理10 h,再经过洗涤、干燥和焙烧,引入羟基、羧基、酯基等含氧官能团;随后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Mg(NO_(3))_(2)负载于活性炭及HNO_(3)改性活性炭上,再次进行干燥和焙烧,引入碱性吸附位MgO。在25~55℃下测试改性活性炭对SO_(2)(3000×10^(-6))的吸附和穿透过程,结合孔隙结构分析、红外光谱表征、离子色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SO_(2)的吸附和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NO_(3)和MgO双改性吸附剂具有最长的SO_(2)穿透时间,可将活性炭的SO_(2)穿透时间由12.9 min提升至31.8 min,满足自吸式防毒面具对SO_(2)的二级防护时间(23 min)。对吸附SO_(2)后活性炭的六价硫和四价硫进行测试,发现双改性后六价硫与四价硫的比值由改性前的0.62显著增加到改性后的1.26,说明MgO和HNO_(3)的协同改性可有效增加活性炭对SO_(2)的吸附和氧化能力,提高过滤式防毒面具对SO_(2)的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炭 吸附 氧化 穿透时间 防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改性活性炭高效催化转化NO_(2)制NO 被引量:1
7
作者 穆仕芳 王洪亮 +4 位作者 王艳 辜俊超 翁育靖 孙琦 张玉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499,共7页
为了探究含氧官能团对活性炭转化NO_(2)制NO能力的影响,采用过氧化氢(H_2O_(2))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行N_2物理吸附-脱附、Boehm滴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等表征并对其转化NO_(2)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过氧... 为了探究含氧官能团对活性炭转化NO_(2)制NO能力的影响,采用过氧化氢(H_2O_(2))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行N_2物理吸附-脱附、Boehm滴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等表征并对其转化NO_(2)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过氧化氢表面改性增加了活性炭微孔面积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尤其是增加了表面酚羟基的含量,进而促进了NO_(2)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和催化转化,经质量分数为20%的H_2O_(2)处理后的活性炭的反应性能最佳,在150℃下NO_(2)转化率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二氧化氮转化 含氧官能团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高质高效催化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
8
作者 胡杰 丁军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4-1280,共7页
利用HNO_(3)或H_(2)O_(2)氧化活性炭制备得到表面含酸性含氧基团的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利用SEM、N_(2)吸附-脱附、HPLC等分析了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及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对催化剂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 利用HNO_(3)或H_(2)O_(2)氧化活性炭制备得到表面含酸性含氧基团的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利用SEM、N_(2)吸附-脱附、HPLC等分析了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及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对催化剂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含氧基团对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具有适量的介孔比例能有效保障催化剂孔道结构的稳定性,而酚羟基比羧基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因此用H_(2)O_(2)氧化介孔为主的活性炭ECAC得到的ECAC-H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采用ECAC-H所得产物中2-巯基苯并噻唑的含量达87.62%(w),收率86.57%。套用10次后,产物中2-巯基苯并噻唑的含量仍有86.93%(w),收率85.92%。该碳基固体酸催化策略可有效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可为实现2-巯基苯并噻唑的高效绿色工业化合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苯并噻唑 改性活性炭 固体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Cu/活性炭催化剂表面Cu物种和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忠 牛燕燕 +3 位作者 郑华艳 付廷俊 朱琼芳 阴丽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7-1284,共8页
通过对活性炭表面改性,研究了醋酸铜溶液浸渍后热分解制备的Cu/AC无氯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低温氮吸附-脱附、FTIR等表征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表面官能团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氨水改性的活... 通过对活性炭表面改性,研究了醋酸铜溶液浸渍后热分解制备的Cu/AC无氯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低温氮吸附-脱附、FTIR等表征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表面官能团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氨水改性的活性炭比表面积略有增大,表面不饱和还原性官能团(C≡N、C≡C)增加,而KMnO4改性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减小7%,表面C=O、-COOH显著增加。进一步通过XRD、H2-TPR、XPS等表征分析了催化剂表面铜物种(Cu0/CuI/CuⅡ)的形态,发现表面铜物种的价态和配比与活性炭表面性质密切相关,影响催化剂活性。活性炭改性后,表面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对浸渍醋酸铜的表面分布和热分解过程产生明显影响,导致催化剂表面活性Cu物种发生变化。和其它表面改性方法相比,氨水改性的活性炭更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碳酸二甲酯的时空收率及甲醇转化率分别达到了152.8 mg.g-1.h-1和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C 活性炭改性 氧化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改性对活性炭吸附草甘膦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会珠 刘志英 +2 位作者 李磊 赵贤广 徐炎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4,23,共6页
研究了氧化、还原改性对活性炭吸附草甘膦的影响。以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表面官能团变化,以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以化学吸附分析仪测定后再通过测定样品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果表明:(1)氧化改性使活性炭比表面... 研究了氧化、还原改性对活性炭吸附草甘膦的影响。以傅立叶红外光谱定性表面官能团变化,以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以化学吸附分析仪测定后再通过测定样品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果表明:(1)氧化改性使活性炭比表面积增大;还原改性使活性炭比表面积减小。还原阶段使先前氧化阶段中产生的孔道以及原有孔道均发生塌陷,导致还原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减小。(2)在静态吸附的条件下,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活性炭对草甘膦的吸附均为吸热反应。还原改性在活性炭表面产生的还原性官能团有利于活性炭对草甘膦的吸附,而氧化改性产生的氧化性官能团并不利于活性炭对草甘膦的吸附。(3)热力学参数的计算进一步表明,改性活性炭对草甘膦的吸附为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吸附 活性炭改性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汞用活性炭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浩强 梁大明 +1 位作者 李兰廷 孙仲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124,38,共6页
针对国内外烟气脱汞用活性炭质材料的研究现状,从原料选择、活化方法、后处理改性方法 3方面综述了脱汞活性炭的制备及改性的工艺过程,并论述了不同方法制备的脱汞活性炭的汞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后处理浸渍法改性是目前脱汞活性炭制备... 针对国内外烟气脱汞用活性炭质材料的研究现状,从原料选择、活化方法、后处理改性方法 3方面综述了脱汞活性炭的制备及改性的工艺过程,并论述了不同方法制备的脱汞活性炭的汞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后处理浸渍法改性是目前脱汞活性炭制备及改性的常用方法,也是较为有效提高脱汞活性炭汞脱除效率的方法,主要包括金属氧化物改性、卤化物改性、金属卤化物改性、有机物改性,但后处理浸渍改性工艺过程复杂,不利于工业化应用,有效的新制备改性方法亟待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烟气脱汞 活性炭制备 活性炭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的硝酸改性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欣 彭涛 +2 位作者 崔鹏 陈丛瑾 李志霞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992-995,共4页
研究了木质颗粒活性炭的硝酸改性工艺,以焦糖脱色率、亚甲基蓝吸附值和苯酚吸附值为指标,优化最佳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以150 mL硝酸溶液改性10 g活性炭条件下,对于焦糖脱色率的最佳改性条件为:HNO3浓度1 mol/L,改性温度30℃,改性... 研究了木质颗粒活性炭的硝酸改性工艺,以焦糖脱色率、亚甲基蓝吸附值和苯酚吸附值为指标,优化最佳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以150 mL硝酸溶液改性10 g活性炭条件下,对于焦糖脱色率的最佳改性条件为:HNO3浓度1 mol/L,改性温度30℃,改性时间1 h;在此条件下,活性炭的焦糖脱色率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提高了400%和31.94%;在HNO3浓度为5 mol/L,改性温度为90℃,改性时间为2 h的改性条件下,改性活性炭的苯酚吸附值提高了46.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硝酸 焦糖脱色率 亚甲基蓝吸附值 苯酚吸附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硫活性炭在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娜娜 刘有智 +3 位作者 祁贵生 王笃政 孙志斌 冯国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7-1091,共5页
阐述了活性炭改性及脱硫的机理;从活性炭孔结构、表面化学性质和金属离子负载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活性炭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烟气脱硫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活性炭改性对烟气脱硫有明显的强化作用。提出活性炭脱硫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 阐述了活性炭改性及脱硫的机理;从活性炭孔结构、表面化学性质和金属离子负载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活性炭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烟气脱硫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活性炭改性对烟气脱硫有明显的强化作用。提出活性炭脱硫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活性炭改性与脱硫的微观作用机理;(2)活性炭改性对脱除低浓度SO2的影响规律;(3)改性活性炭脱硫技术的工业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烟气脱硫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改性活性炭深度处理高盐废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春松 胡爱辉 +1 位作者 张弦 叶小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3-137,共5页
研究了活性炭微波改性前后对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改性前后活性炭质量浓度、p H、吸附时间对高盐废水TOC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最佳质量浓度为5 g/L,平衡吸附时间为180 min,在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 研究了活性炭微波改性前后对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改性前后活性炭质量浓度、p H、吸附时间对高盐废水TOC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最佳质量浓度为5 g/L,平衡吸附时间为180 min,在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且中性条件下改性效果最好。吸附分级试验表明,活性炭主要吸附憎水性有机物,且改性后对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有提升。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前后吸附过程均能很好的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改性后平衡吸附量提高2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废水 活性炭改性 动力学模型 树脂吸附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水厂污泥改性活性炭对硝酸根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仇付国 王肖倩 +1 位作者 童诗雨 赵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59,共6页
对原始活性炭和水厂污泥提取的金属改性的活性炭吸附硝酸盐氮的性能进行了探究。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表明,活性炭表面负载了Al、Fe等元素,Fe的负载量为4.61 mg/g,Al的负载量为13.80 mg/g,改性后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下降。改性活性... 对原始活性炭和水厂污泥提取的金属改性的活性炭吸附硝酸盐氮的性能进行了探究。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表明,活性炭表面负载了Al、Fe等元素,Fe的负载量为4.61 mg/g,Al的负载量为13.80 mg/g,改性后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下降。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氮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288 K时,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氮的吸附量为2.7525 mg/g,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的吸附过程是熵增和放热的自发反应。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的吸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水厂污泥 活性炭 活性炭改性 水厂污泥提取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活化PMS控制超滤膜有机污染
16
作者 王青云 李凯 +1 位作者 文刚 黄廷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32-6138,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CoFe_(2)O_(4)的改性活性炭(CoFe_(2)O_(4)/PAC),考察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用于超滤膜前预处理控制有机污染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CoFe_(2)O_(4)/PAC+PMS预处理使腐殖酸(HA)造成的膜通量下降大幅减缓,与PAC+PMS预处理后相比,比通量提高了55%,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下降了62%和51%;CoFe_(2)O_(4)/PAC+PMS预处理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Ef OM)矿化效率高,对DOC的去除率达到76.4%,对主要荧光组分的去除率达到53.1%~67.7%,且优先去除分子量较高的有机物,因此使可逆和不可逆污染阻力分别减少了69%和67%;此外,Co Fe_(2)O_(4)/PAC具有较好的磁分离性能和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膜污染 过一硫酸盐(PMS) CoFe_(2)O_(4)改性活性炭 污水厂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与氧化剂改性活性炭及SO_2吸附实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洲 建伟伟 +3 位作者 贾冯睿 刘广鑫 马丹竹 董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3-707,共5页
采用微波辐照与氧化剂浸泡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通过BET、SEM、FTIR对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与氧化改性均能丰富活性炭表面孔隙结构;活性炭改性后表面O—H、C—O、CO等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微波与K2Cr2O7浸... 采用微波辐照与氧化剂浸泡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通过BET、SEM、FTIR对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波与氧化改性均能丰富活性炭表面孔隙结构;活性炭改性后表面O—H、C—O、CO等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微波与K2Cr2O7浸泡共同改性样品的增加最为明显。脱硫实验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改性后,SO2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微波与K2Cr2O7浸泡共同改性效果最佳,在60℃、烟气流量0.4 L/min时吸附量为33.31 mg/g;在烟气流量0.4~1 L/min之间,活性炭的吸附量随烟气流量的增加而减少;在60~120℃,随着温度升高,活性炭的初始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官能团 活性炭改性 微波 氧化剂 烟气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促进活性炭动态膜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罗洁 杨雨熹 +1 位作者 沈忱思 马春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2,共6页
活性炭动态膜能有效缓解基膜的膜污染,但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动态膜性能下降,导致频繁制膜,增加了物耗和能耗。为了能让活性炭动态膜长期稳定运行,利用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对活性炭的改性和在芬顿反应中的还原作用,使用H_(2)O_(2)-F... 活性炭动态膜能有效缓解基膜的膜污染,但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动态膜性能下降,导致频繁制膜,增加了物耗和能耗。为了能让活性炭动态膜长期稳定运行,利用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对活性炭的改性和在芬顿反应中的还原作用,使用H_(2)O_(2)-FeSO_(4)-AA组成的清洗剂清洗吸附阴离子染料后的活性炭动态膜。考察了AA对活性炭的改性作用,H_(2)O_(2)和AA的投加量对活性炭动态膜清洗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AA在有氧条件下生成3-羟基-2-吡喃酮,促进了活性炭吸附阴离子染料;使用H_(2)O_(2)投加量为10 mmol/L、H_(2)O_(2)∶Fe^(2+)=10∶1、AA投加量为30 mmol/L的清洗剂对活性炭动态膜进行运行和清洗的循环实验,循环运行18次后,动态膜对染料的去除率仍可达97.5%;清洗的动态膜高效运行时间是未清洗动态膜的6倍;清洗的动态膜通量是未清洗动态膜的1.3~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动态膜 抗坏血酸 芬顿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其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施丽丽 李容 周绪忠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98,共3页
采用浸渍法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研究改性活性炭对CO_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改性剂硝酸铵用量、改性温度和时间以及改性后活性炭干燥时间对改性活性炭吸附CO_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处理的活性炭对CO_2的吸附容量比未经过改性的大,... 采用浸渍法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研究改性活性炭对CO_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改性剂硝酸铵用量、改性温度和时间以及改性后活性炭干燥时间对改性活性炭吸附CO_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处理的活性炭对CO_2的吸附容量比未经过改性的大,当改性剂硝酸铵溶液与活性炭质量比为2∶1、改性温度80℃、改性时间2 h和改性后活性炭干燥时间为6 h时,改性活性炭对CO_2的饱和吸附量最大,可达到5.113 mmol/g。与未改性活性炭对CO_2的饱和吸附量(0.920 mmol/g)相比提高了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 浸渍 活性炭改性 CO2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的改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四娥 林建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712-2715,共4页
活性炭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常被用作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工业、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水污染物种类繁多,对水质要求高,传统的活性炭在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通过对活性炭进行... 活性炭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常被用作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工业、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水污染物种类繁多,对水质要求高,传统的活性炭在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通过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可提高其对特定物质的吸附能力,活性炭的改性由此成为热点。从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微生物改性等三大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活性炭的改性技术,概括了不同改性方法的特性,并比较了不同改性技术改性前后对水中特定吸附质吸附性能的差异,为活性炭的改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改性 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 微生物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