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化活性污泥1号模型在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维丁 鲍建国 邓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结合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工艺结构和实际进水水质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1-S),该模型与ASM1模型相比,减少了反应过程、进水组分和参数,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测定的工作量和模拟过程中的计算量... 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结合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工艺结构和实际进水水质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1-S),该模型与ASM1模型相比,减少了反应过程、进水组分和参数,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测定的工作量和模拟过程中的计算量,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本文通过测定模型进水组分和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较大的4个参数(YH、μH、μA、bH)值进行测量,并利用Matlab编制模拟程序,就ASM1-S模型对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将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的浓度模拟效果较好,最大误差小于10%,从而验证了ASM1-S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1模型(asm1) 简化活性污泥模型(asm1-S) 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DeepLabV3+——一种轻量级的复杂山地耕地提取方法
2
作者 殷海倩 甘淑 +2 位作者 袁希平 朱智富 张家铮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9,356,共10页
针对复杂山地空间异质性显著、耕地信息破碎化严重、提取困难等问题,对DeepLabV3+模型进行改进,基于恐龙谷高分二号卫星影像,构建一种用于复杂山地耕地信息自动提取的MDS-DeepLabV3+模型.使用MobileNetV2作为特征提取器,引入其在ImageNe... 针对复杂山地空间异质性显著、耕地信息破碎化严重、提取困难等问题,对DeepLabV3+模型进行改进,基于恐龙谷高分二号卫星影像,构建一种用于复杂山地耕地信息自动提取的MDS-DeepLabV3+模型.使用MobileNetV2作为特征提取器,引入其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预训练权重,降低复杂度,加速模型拟合;提出密集连接的空间空洞金字塔池化模块与scSE注意力模块结合的DscASPP模块,获取多尺度图像特征,整合空间通道信息.采用CARAFE算子替代原始上采样方法,在较大的感受野范围内聚合上下文信息,实现更准确和高效的特征重建.结果表明,MDS-DeepLabV3+模型平均交并比DeepLabV3+提升6.5%,平均像素准确率增加4.08%,F_(1)上升4.04%,模型参数量仅有3.97 MB.在禄丰数据集上对各种耕地类型的提取效果均优于其他分割网络,有效降低耕地漏提率和误提率,提取效率及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高分二卫星影像 MobileNetV2模型 scSE注意力模块 DeepLabV3+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杂3号油菜优化施肥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晓娜 徐其斌 +1 位作者 郑传德 刘晓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3期13-15,共3页
通过对华杂3号油菜的氮、磷、钾、硼施用量的研究,找出了对华杂3号油菜产量影响较大的试验因子是亩施氮量、施磷量和施硼量。并利用频数分析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华杂3号油菜在淮南稻区亩产200kg以上的优化施肥模型... 通过对华杂3号油菜的氮、磷、钾、硼施用量的研究,找出了对华杂3号油菜产量影响较大的试验因子是亩施氮量、施磷量和施硼量。并利用频数分析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华杂3号油菜在淮南稻区亩产200kg以上的优化施肥模型及N、P、K、B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12.5~13.7kg/亩、P2O56.4~7.4kg/亩、K2O11.9~13.9kg/亩、B1.08~1.27kg/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华杂3 数学模型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稻3号综合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城 王伯伦 +1 位作者 王慧新 赵新华 《垦殖与稻作》 2006年第4期13-15,共3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沈稻3号增产潜力,采用规范化设计,研究了播种密度、插秧穴距、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应特别重视合理施用氮肥,合理搭配播种密度与施钾量、施氮量... 为了进一步挖掘沈稻3号增产潜力,采用规范化设计,研究了播种密度、插秧穴距、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沈稻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应特别重视合理施用氮肥,合理搭配播种密度与施钾量、施氮量与施磷量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措施。采用最佳模拟配合法,建立大于9375kg/hm2的高产栽培农艺组合方案为播种密度76.08~78.35g/m2,插秧穴距14.65~15.21cm,施氮量161.00~164.55kg/hm2,施磷量39.92~41.51kg/hm2,施钾量145.23~151.27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稻3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优化调节 增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南江3号烟叶全氮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靳涵丞 张洪亮 +2 位作者 张军 付虎艳 陈玉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实现烟叶全氮含量快速无损检测,及时获取烤烟生长实时信息,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主栽品种南江3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物高光谱仪采集烟叶高光谱,并测定其全氮含量,采用相关性和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全氮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光谱反射率一阶微... 为实现烟叶全氮含量快速无损检测,及时获取烤烟生长实时信息,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主栽品种南江3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物高光谱仪采集烟叶高光谱,并测定其全氮含量,采用相关性和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全氮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高光谱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氮含量高光谱原始反射率的特征波长为702nm(r=—0.587),呈极显著负相关;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的特征波长为632nm(r=0.812),呈极显著正相关;绿峰与红谷比值Rg/Rr(r=—0.812)的相关系数较高;基于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的逐步回归方程对烟叶全氮含量的估测效果较好(R2=0.961,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江3 高光谱估算模型 全氮含量 贵州 Nanjiang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ASM3模型模拟UNITANK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纯金 孙培德 +1 位作者 郑育毅 张江山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文应用MATLAB软件,基于嵌入沉淀模型的FCASM3模型对UNITANK工艺进行模拟,得出系统内的稳态值及可视化模拟结果,该模拟结果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活动及其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 UNITANK工艺 FCasm3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软3号’油茶在贺州市栽培综合评价研究
7
作者 虞德森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7期46-50,56,共6页
为研究‘岑软3号’油茶在贺州市栽培种植的生长、经济性状,对贺州市‘岑软3号’油茶的栽培进行遗传变异特征及综合评价,筛选出适用于贺州市‘岑软3号’油茶品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构建‘岑软3号’评价预测模型,为贺州市‘岑软3号’油茶... 为研究‘岑软3号’油茶在贺州市栽培种植的生长、经济性状,对贺州市‘岑软3号’油茶的栽培进行遗传变异特征及综合评价,筛选出适用于贺州市‘岑软3号’油茶品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构建‘岑软3号’评价预测模型,为贺州市‘岑软3号’油茶的栽培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次研究在贺州市八步区、平桂区、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区域范围内选取编号为COA3-1到COA3-25‘岑软3号’油茶共25株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岑软3号’包括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以及单株鲜果质量、单个鲜果质量、单株产油量等经济性状指标进行综合测定、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各项生长指标的变异范围在1.7%~5.7%,其中单果籽粒数、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种子百粒重、种仁含油率变异系数在1.7%~3.0%,性状相对稳定;各指标中共有30对其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在提取包括地径、冠幅面积、单个鲜果质量等指标分属3项综合指标中,其累计贡献率达90.05%;经综合评价,编号COA3-24、COA3-19、COA3-17的综合表现较好;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提出种子百粒重、果实横径、单株鲜种子质量、干出籽率、鲜果出籽率5个关键性评价指标;在系统聚类分析中,将25株‘岑软3号’油茶筛选出第Ⅰ类优质丰产型、第Ⅱ类良好型、第Ⅲ类普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软3 综合评价 变异系数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豆毛豆3号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永晖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718-722,共5页
为探讨菜用大豆新品种毛豆3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毛豆3号产量与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及种植密度等主要栽培因子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产量与4项主要栽培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纯氮的增产效... 为探讨菜用大豆新品种毛豆3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毛豆3号产量与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及种植密度等主要栽培因子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产量与4项主要栽培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纯氮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当纯氮量为225.0kg.hm-2时,产量最高,达10 509.54kg.hm-2;其次是氧化钾,增产较明显,当氧化钾为225.0kg.hm-2时,产量最高,达10 473.44kg.hm-2。在一定范围内,五氧化二磷用量对产量有增产的影响,但超过某一范围,增产呈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反而下降,因该品种分枝性强,控制密度尤为重要。以毛豆3号鲜荚产量在10 000kg.hm-2以上为目标产量的最优栽培方案:纯氮130.05~147.80kg.hm-2,五氧化二磷284.27~313.97kg.hm-2,氧化钾144.77~161.03kg.hm-2,种植密度20.15万~21.33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毛豆3 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芋3号肥效试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波 李玲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5-138,共4页
为探索马铃薯威芋3号优质、高效生产的施肥技术体系,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对赫章县马铃薯主栽品种威芋3号进行肥效试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威芋3号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98-13.13kg/667m^2、P2O54.48-8.47 kg/667m^2、K2O 13.07-23.1... 为探索马铃薯威芋3号优质、高效生产的施肥技术体系,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对赫章县马铃薯主栽品种威芋3号进行肥效试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威芋3号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98-13.13kg/667m^2、P2O54.48-8.47 kg/667m^2、K2O 13.07-23.11 kg/667m^2。有机肥对威芋3号的增产效果明显。在马铃薯生产中要注重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威芋3 施肥模型 经济施肥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紫长茄瑞丰3号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家作 王益奎 +2 位作者 熊柳梅 刘杏连 黄如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及栽培密度对茄子新品种瑞丰3号产量的影响,为瑞丰3号紫长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探讨种植密度和氮、钾、磷肥施用量与瑞丰3号紫长茄产量、利润及产投比的关系,...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及栽培密度对茄子新品种瑞丰3号产量的影响,为瑞丰3号紫长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探讨种植密度和氮、钾、磷肥施用量与瑞丰3号紫长茄产量、利润及产投比的关系,并建立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效应。【结果】4个因素对茄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氮肥>钾肥>种植密度>磷肥,说明氮肥和钾肥施用量是制约紫长茄产量的主导因素。【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其最佳栽培措施是:施氮量297.33kg/ha,施钾量371.44kg/ha,施磷量95.68kg/ha,种植密度36908株/ha,紫长茄最优产量为100937.7±13239.5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丰3 紫长茄 优化栽培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3号SAR卫星遥感围填海监测方法研究——以大连金州湾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剑超 姜大伟 +4 位作者 赵建华 初佳兰 谢春华 安文韬 黄凤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65,共6页
依据不同围填海类型在高分三号(GF-3)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遥感影像上可分性,建立围填海遥感分类体系及相应的围填海类型解译标志,进而分析SAR图像岸线提取方法,构建GF-3围填海监测技术流程。采用几何主动轮... 依据不同围填海类型在高分三号(GF-3)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遥感影像上可分性,建立围填海遥感分类体系及相应的围填海类型解译标志,进而分析SAR图像岸线提取方法,构建GF-3围填海监测技术流程。采用几何主动轮廓模型进行GF-3 SAR影像自动提取海岸线,获得围填海专题图。通过外业精度调查验证GF-3 SAR卫星遥感影像可以有效获取围填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解译标志 几何主动轮廓模型 高分三(GF-3)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地区蓉油3号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继超 张显仲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50-351,共2页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雅安地区蓉油3号栽植密度、氮化肥与磷化肥的用量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在试验的土壤肥力水平下产量达2.2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雅安地区蓉油3号栽植密度、氮化肥与磷化肥的用量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在试验的土壤肥力水平下产量达2.2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是:栽植15—16.5株/m3,分别施化肥N100—150kg/hm2和P2O545—7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数学模型 蓉油3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3号卫星影像的植被信息提取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雨 林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资源3号卫星(ZY-3)是我国2012年发射成功的第一颗自主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在对ZY-3卫星数据精细处理基础上,分析了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构建了适合植被信息提取的ZY-3决策树模型,将研究区地类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木... 资源3号卫星(ZY-3)是我国2012年发射成功的第一颗自主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在对ZY-3卫星数据精细处理基础上,分析了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构建了适合植被信息提取的ZY-3决策树模型,将研究区地类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竹林、耕地、建设用地、裸露地、水体和其他地类共9种地类,开展植被信息提取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ZY-3比较适合于森林植被信息的提取,特别是针叶林和阔叶林;(2)ZY-3数据的总体分类效果较好,精度达到了91.96%,Kappa系数0.902 9,说明根据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采用决策树算法选择合适的阈值提取植被信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遥感 资源3卫星(ZY-3) 森林植被 光谱特征 纹理特征 决策树模型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小麦丰优3号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婷婷 李玉军 +3 位作者 石明 姚正奎 查仕莲 张发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6期49-50,共2页
以播种量(x1)和氮(x2)、磷(x3)、钾(x4)肥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高产抗病小麦丰优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y=305.75+11.67x2+14.5x4-9.270 83x22-8.02x24。综合... 以播种量(x1)和氮(x2)、磷(x3)、钾(x4)肥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高产抗病小麦丰优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y=305.75+11.67x2+14.5x4-9.270 83x22-8.02x24。综合得到丰优3号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的优化组合是:施用2 000 kg/667m2农家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播种量6 kg/667m2,氮施用量22.5 kg/667m2,钾施用量30 kg/667m2,不施磷肥,产量可达314.63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优3 回归设计 产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甘育3号在凉州区基于GIS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祎 李怀德 黄成奎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14-18,共5页
应用凉州区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CLRMIS),考虑影响凉州区小麦甘育3号生长的主要因子,构建层次模型,结合测土配方数据建立的农业生产因子数据库,拟合出每个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累计曲线法分析当前模型下春小麦甘育3号应用适宜性分区。... 应用凉州区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CLRMIS),考虑影响凉州区小麦甘育3号生长的主要因子,构建层次模型,结合测土配方数据建立的农业生产因子数据库,拟合出每个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累计曲线法分析当前模型下春小麦甘育3号应用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该模型下春小麦甘育3号总体在凉州区灌区全部适宜。其中高度适宜等级面积28 715.98 hm^2,占耕地面积的19.58%;适宜等级面积84 509.46 hm^2,占耕地面积57.62%;勉强适宜等级面积33 434.03 hm^2,占耕地面积2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层次模型分析 春小麦 甘育3 适宜性评价 凉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S-3的三频改进动对动模糊度解算方法
16
作者 李瑶 赵科东 +1 位作者 孙永荣 付希禹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6,共10页
针对传统三频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TCAR)中,动态环境下整周模糊度固定成功率较低,以及无几何模型无法充分利用可见卫星观测信息的问题,提出1种三频改进动对动模糊度解算方法: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三频观测值为基础,选取2组... 针对传统三频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TCAR)中,动态环境下整周模糊度固定成功率较低,以及无几何模型无法充分利用可见卫星观测信息的问题,提出1种三频改进动对动模糊度解算方法: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三频观测值为基础,选取2组超宽巷组合观测值,无几何模型下解算其整周模糊度;然后通过线性组合的方式获得宽巷模糊度;最后利用宽巷距离量的约束,采用几何模型解算窄巷模糊度,从而还原初始双差模糊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超宽巷线性组合的方法获得宽巷模糊度可降低动态场景中噪声的影响,大幅提升宽巷与窄巷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且将传统TCAR方法与几何模型相结合,可有效提升可见卫星观测信息的利用率,窄巷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最终实现厘米级相对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 三频组合 双超宽巷 几何模型 模糊度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地区植被光合日内变化特征--融合OCO-3和Himawari-8的分析
17
作者 武晶晶 王旭峰 +1 位作者 张松林 李宗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884-9895,共12页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是植物在太阳光照射条件下发出的光谱信号,直接反映了植被光合作用的强度,对于陆地植被观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全球SIF传感器的时空分辨率有限,难以捕捉光合作用的日内变化。利用搭载在国际空间站的轨道碳观测...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是植物在太阳光照射条件下发出的光谱信号,直接反映了植被光合作用的强度,对于陆地植被观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全球SIF传感器的时空分辨率有限,难以捕捉光合作用的日内变化。利用搭载在国际空间站的轨道碳观测者三号卫星和静止卫星向日葵8号的数据,结合随机森林回归算法,重建了东亚地区2019—2022年生长季内7、8、9月时间分辨率为1h、空间分辨率为0.05°的SIF数据集。结果显示,东亚地区植被SIF值在上午逐渐增加,中午达到峰值,下午逐渐减小。不同月份的SIF日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与夏季阳光充足和气温较高相关。不同植被类型间的SIF日内变化差异反映了它们在光合作用响应性上的特征。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东亚地区植被的时空动态,为生态系统管理、农业生产及气候变化响应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轨道碳观测者三(OCO-3) 向日葵8(Himawari-8) 随机森林模型 日变化 东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3 B2b-PPP URA评估精化与播发方法
18
作者 宋子远 陈俊平 +1 位作者 张益泽 唐文杰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用户距离精度指数(URAI)作为导航系统定位服务完好性标识,在提供卫星可用性信息的同时,也反映了卫星的轨道钟差精度。本文提出将B2b电文中随轨道改正数播发的URAI信息恢复为用户距离精度(URA),并用于B2bPPP的随机模型构建。对其进行定... 用户距离精度指数(URAI)作为导航系统定位服务完好性标识,在提供卫星可用性信息的同时,也反映了卫星的轨道钟差精度。本文提出将B2b电文中随轨道改正数播发的URAI信息恢复为用户距离精度(URA),并用于B2bPPP的随机模型构建。对其进行定位性能评估,发现B2b自身播发的URA精度较差。针对该问题,利用分布在中国及周边区域的多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监测站对B2b的URA参数进行重估计。实验结果表明:精化后的URA能显著提升B2b-PPP的服务性能。相比于仅考虑观测噪声和高度角的随机模型,使用精化后的URA作为随机模型,动态和静态定位模式下的收敛时间提升分别达到18.9%、14.5%;收敛后定位精度提升分别达到11.2%、8.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短报文,提出一种精化后URA的播发方法,结合现有短报文通信效率进一步分析了精化URA的用户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 B2b精密单点定位(B2b-PPP) 用户距离精度(URA) 定位随机模型 BDS短报文(S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O-2/3卫星的中国超大型燃煤电厂CO_(2)排放量的遥感反演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文月 石玉胜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502,共13页
基于轨道碳观测者2/3(OCO-2/3)卫星数据和高斯羽流模型对发电厂CO_(2)排放量进行遥感反演。首先基于OCO-2(2014-09-06—2021-10-01)和OCO-3(2019-08-06—2021-10-01)数据检索中国超大型燃煤电厂(≥5000 MW)附近图像,共在托克托、嘉兴、... 基于轨道碳观测者2/3(OCO-2/3)卫星数据和高斯羽流模型对发电厂CO_(2)排放量进行遥感反演。首先基于OCO-2(2014-09-06—2021-10-01)和OCO-3(2019-08-06—2021-10-01)数据检索中国超大型燃煤电厂(≥5000 MW)附近图像,共在托克托、嘉兴、外高桥电厂附近识别到7个CO_(2)羽流。综合利用3种大气背景值确定方法,经过高斯羽流模型估算的CO_(2)排放量范围为43~77 kt/d,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0.50~0.87。单个羽流的不确定性变化为8%~32%(1σ),风速是最大的不确定性(6%~31%),其次是背景值(5%~18%)、增强值(1%~21%)和羽流上升(1%~8%)。经验证,估算结果与碳监测行动、碳简报、全球电厂排放数据库等排放清单一致性较高(托克托:(76.48±15.75)kt/d、外高桥:(55.98±6.90)kt/d、嘉兴:(64.55±15.89)kt/d)。这项研究有助于监测点源碳排放,这不仅是电力行业开展碳减排的前提,也有助于针对性制定区域碳减排政策,从而减少人为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高斯羽流模型 轨道碳观测者2 轨道碳观测者3 超大型燃煤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3和ASMS的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晨 程德强 +2 位作者 寇旗旗 庄焕东 李海翔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7,共11页
为了解决传统算法在全自动跟踪过程中遇到遮挡或运动速度过快时的目标丢失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YOLOv3和ASMS的目标跟踪算法。首先通过YOLOv3算法进行目标检测并确定跟踪的初始目标区域,然后基于ASMS算法进行跟踪,实时检测并判断目标... 为了解决传统算法在全自动跟踪过程中遇到遮挡或运动速度过快时的目标丢失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YOLOv3和ASMS的目标跟踪算法。首先通过YOLOv3算法进行目标检测并确定跟踪的初始目标区域,然后基于ASMS算法进行跟踪,实时检测并判断目标跟踪效果,通过二次拟合定位和YOLOv3算法实现跟踪目标丢失后的重新定位。为了进一步提升算法运行效率,本文应用增量剪枝方法,对算法模型进行了压缩。通过与当前主流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受到遮挡时跟踪目标的丢失问题,提高了目标检测和跟踪的精度,且具有计算复杂度低、耗时少,实时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目标丢失 YOLOv3 模型剪枝 a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