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化活性污泥1号模型在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维丁 鲍建国 邓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结合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工艺结构和实际进水水质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1-S),该模型与ASM1模型相比,减少了反应过程、进水组分和参数,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测定的工作量和模拟过程中的计算量... 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结合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工艺结构和实际进水水质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1-S),该模型与ASM1模型相比,减少了反应过程、进水组分和参数,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测定的工作量和模拟过程中的计算量,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本文通过测定模型进水组分和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较大的4个参数(YH、μH、μA、bH)值进行测量,并利用Matlab编制模拟程序,就ASM1-S模型对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将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的浓度模拟效果较好,最大误差小于10%,从而验证了ASM1-S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1模型(ASM1) 简化活性污泥模型(ASM1-S) 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入流组分测定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莉荣 彭党聪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3,共4页
阐述了活性污泥 1号模型入流组分的分析方法 ,并用这些方法测定了西安市城市污水水质。实验结果表明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 ,能为利用模型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模拟及管理提供入流组分分析依据。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入流组分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1模型 污水处理厂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花生莆花1号选育及高产优化栽培数学模型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金堂 陈海玲 +4 位作者 郑国栋 李清华 邱国清 李淑萍 谢志琼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723-728,共6页
莆花1号系以闽花2号为母本、汕油71-61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优质、丰产、稳产、适应性广。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苗及氮、磷、钾、钙施用量五项主要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 莆花1号系以闽花2号为母本、汕油71-61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优质、丰产、稳产、适应性广。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苗及氮、磷、钾、钙施用量五项主要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花生高产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5个因素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为:CaO>P2O5>基本苗>纯N>K2O;要获得4 500kg.hm-2以上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保持基本苗29.850万~30.360万.hm-2,施纯N:147.660~152.340kg.hm-2,P2O5:78.750~83.280kg.hm-2,K2O:173.370~192.150kg.hm-2,CaO:47.325~49.98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选育 莆花1 产量 栽培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酉苦1号’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灿 阮仁武 +3 位作者 袁晓辉 王诗雪 李蔓 易泽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8-1023,共6页
为探讨‘酉苦1号’在重庆地区秋播的高产栽培措施,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x1)、尿素(x2)、过磷酸钙(x3)、硫酸钾(x4)4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荞麦产... 为探讨‘酉苦1号’在重庆地区秋播的高产栽培措施,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x1)、尿素(x2)、过磷酸钙(x3)、硫酸钾(x4)4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荞麦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1386.13+210.44x1+70.94x2+102.56x4-110.08x1^2-64.52x3^2+ 71.91x1x2+84.28x1x3+71.34x1x4-107.53 x2x4;各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为播种量>硫酸钾>尿素>过磷酸钙;不同因素间互作表现为尿素硫酸钾互作>播种量过磷酸钙互作>播种量尿素互作>播种量硫酸钾互作>过磷酸钙硫酸钾互作>尿素过磷酸钙互作.因此,要获得超过1850kg/hm^2的产量,其优化农艺措施组合为:播种量74.4~ 80.4 kg/hm^2、尿素58.2 ~ 102.2 kg/hm^2、过磷酸钙524.0 ~ 632.6 kg/hm^2、硫酸钾313.0~ 403.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酉苦1 秋播 产量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农油1号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瑞茂 陈大伦 李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90,共3页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对杂交油菜品种金农油1号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的定量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4因素中,对金农油1号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对杂交油菜品种金农油1号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的定量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4因素中,对金农油1号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要获得≥250 kg/hm2的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密度13.2万~15.0万株/hm2,施氮量262.5~330.0 kg/hm2,施磷量102.3~119.6 kg/hm2,施钾量102.3~129.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农油1 二次回归最优组合设计 数学模型 综合农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皮1号高产施肥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敬先 欧阳西荣 胡启山 《作物研究》 1993年第3期26-30,共5页
以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施用量为决策变量,选择产量、投肥效益等7项指标为目标函数,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结果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建立各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试验,着重分析了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模型信息,模拟... 以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施用量为决策变量,选择产量、投肥效益等7项指标为目标函数,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结果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建立各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试验,着重分析了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模型信息,模拟寻优筛选出湘皮1号4000~4500kg/ha产量的氮磷钾优化配方数套,为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施肥 数学模型 湘皮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选1号油菜N、P、K施用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研究 Ⅱ.中等肥力水平的施肥数学模型建立与施肥决策 被引量:5
7
作者 高雪 苟红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3期38-40,共3页
通过杂选 1号油菜不同肥力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与产量的关系效应研究 ,获得杂选 1号油菜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产量与N、P、K三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分析得出 :最高产量施肥量N 10 .0 7kg/6 6 7m2 ,P2 O57.6 78kg/6 6 7m2 ,K2 O10... 通过杂选 1号油菜不同肥力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与产量的关系效应研究 ,获得杂选 1号油菜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产量与N、P、K三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分析得出 :最高产量施肥量N 10 .0 7kg/6 6 7m2 ,P2 O57.6 78kg/6 6 7m2 ,K2 O10 .35 3kg/6 6 7m2 ;最适施肥量为N 8.6 5 4kg/6 6 7m2 ,P2 O56 .2 82kg/6 6 7m2 ,K2 O 6 .4 5kg/6 6 7m2 ,并获得了杂选 1号高产 15 0kg以上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同田对比试验结果 ,平均产量达 175 .6 8kg/6 6 7m2 ,比农户习惯施肥平均增产 30 .19kg/6 6 7m2 ,增产 2 0 .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选1 油菜 N P K 施肥量 产量 数学模型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选1号油菜N、P、K施用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研究 I.上等肥力水平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施肥决策 被引量:6
8
作者 高雪 芶红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41-42,共2页
采用“3414”平衡施肥试验设计对油菜杂选 1号进行施肥肥效试验 ,获得了杂选 1号油菜在上等肥力条件下产量与 N、P、K三因素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进一步获得了杂选 1号高产 180 kg/6 6 7m2以上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
关键词 杂选1油菜 N P K 施用量 产量 数学模型 平衡施肥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中熟杂优油菜蜀杂1号高产栽培措施数学模型初探
9
作者 杨福华 蒋裕霞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3-35,共3页
油菜产量的高低是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使蜀杂1号油菜产量有一个新的突破。用系统工程原理,采用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目前我县大面积示范的早中熟优质油菜蜀杂1号进行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分析本试验栽培措施... 油菜产量的高低是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使蜀杂1号油菜产量有一个新的突破。用系统工程原理,采用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目前我县大面积示范的早中熟优质油菜蜀杂1号进行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分析本试验栽培措施对其产量的影响,寻求措施的优化参数,以获得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该品种的规范化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蜀杂1 高产 栽培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消化1号模型(ADM1)简介 被引量:16
10
作者 左剑恶 凌雪峰 顾夏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
介绍了 2 0 0 2年 2月国际水质学会 (IWA)推出的厌氧消化 1号模型 (ADM1)。该模型主要描述了厌氧消化中的生化和物化过程 ,共涉及厌氧体系中的七大类微生物、19个生化动力学过程、3个气液传质动力学过程 ,共有 2 6个组分和 8个隐式代数... 介绍了 2 0 0 2年 2月国际水质学会 (IWA)推出的厌氧消化 1号模型 (ADM1)。该模型主要描述了厌氧消化中的生化和物化过程 ,共涉及厌氧体系中的七大类微生物、19个生化动力学过程、3个气液传质动力学过程 ,共有 2 6个组分和 8个隐式代数变量 ,能够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较好的预测和模拟。ADM1还提供了开放的建模平台以及与活性污泥模型 (ASM)的接口 ,可广泛应用于对各种厌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1模型 厌氧消化 数学模型 ADM1 动力学模型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籽、秆高产栽培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鸿彦 郭孟璧 +5 位作者 胡学礼 许艳萍 伍菊仙 张庆滢 陈璇 杨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8-895,共8页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法,对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的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4个关键农艺措施与籽产量和秆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2个数学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失拟性和显著性检验,证明2个模型皆与实际拟合较好,...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法,对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的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4个关键农艺措施与籽产量和秆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2个数学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失拟性和显著性检验,证明2个模型皆与实际拟合较好,可靠程度较高。优选出同时获得籽产量1500 kg/hm2、秆产量12 750 kg/hm2的兼用型栽培措施为:行距76.16-83.84 cm,施氮(N)量为80.85-83.82 kg/hm2,施磷(P2O5)量为33.32-41.68 kg/hm2,施钾(K2O)量为54.24-65.7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麻1 籽产量 秆产量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华恩1号”品种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12
作者 金辉 邹华芬 +1 位作者 陈晨 花照珍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0期30-30,29,共2页
为了提高马铃薯新品种"华恩1号"的产量,本文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华恩1号"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 为了提高马铃薯新品种"华恩1号"的产量,本文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华恩1号"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华恩1号"产量大于2800kg/667m^2的综合农艺措施为:播种密度4530~4891窝/667m^2、尿素施用量13.94~16.06 kg/667m^2、过磷酸钙施用量36.10~43.90kg/667m^2、硫酸钾施用量35.76~44.24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华恩1 高产栽培 农艺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简化粒子群算法的活性污泥过程建模 被引量:2
13
作者 宁云发 刘漫丹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5-833,共9页
提出一种改进简化粒子群算法,并应用于某氧化沟工艺的活性污泥1号模型(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1,ASM1)与活性污泥3号模型(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3,ASM3),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提高模型准确性,并比较模型校正后的准确度。改进简... 提出一种改进简化粒子群算法,并应用于某氧化沟工艺的活性污泥1号模型(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1,ASM1)与活性污泥3号模型(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3,ASM3),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提高模型准确性,并比较模型校正后的准确度。改进简化粒子群算法在简化粒子群算法基础上,对决策变量进行单维度搜索,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利用典型测试函数与基本粒子群算法、简化粒子群算法以及帝国竞争算法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函数优化上具有较明显优势。将改进简化粒子群算法应用到ASM1和ASM3模型中,其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模型参数优化上具有良好效果,模型对比上得到较清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1模型 活性污泥3模型 单维搜索 粒子群算法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M1中废水和污泥组分浓度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凡 顾国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B12期1-3,27,共4页
对呼吸计量法应用于校准ASM1作了简明的阐述。在呼吸速率与模型组分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ASM1中废水与污泥各组分浓度的测定方法,并指出模型组分细化的意义。
关键词 活性污泥1模型 ASM1 呼吸计量法 废水组分 污泥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工程稻1号高产栽培优化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义德 马剑 +1 位作者 王松洋 陈发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对遗传工程稻1号进行了播期、播量、秧龄、密度及施氮量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平均每公顷产9000kg以上的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557套,其95%置信度的秧田播种量为150~160.5kg/hm2,... 对遗传工程稻1号进行了播期、播量、秧龄、密度及施氮量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平均每公顷产9000kg以上的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557套,其95%置信度的秧田播种量为150~160.5kg/hm2,秧龄为39.4~40.8d,播种期为4月21日至23日,每公顷栽25.35~27万穴,本田每公顷施氮113.85~122.1kg.此方案经1994年8个示范点验证,每公顷产量为8886~9202.5kg,比对照增产6.9%~18.1%,证明此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产量 数学模型 遗传工程稻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K施用量对“杂选1号”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雪 苟红英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2,共3页
采用“3414”平衡施用试验方案对“杂选1号”进行施肥试验,并对“杂选1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建立了“杂选1号”在不同地力条件下株有效角果数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并获得了取得较好角果数量的优化施肥技术方... 采用“3414”平衡施用试验方案对“杂选1号”进行施肥试验,并对“杂选1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建立了“杂选1号”在不同地力条件下株有效角果数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并获得了取得较好角果数量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在上等和中等地力条件下N、P、K施用量对“杂选1号”株有效角果数影响大小为N>P>K,在下等地力条件下N、P、K施用量对“杂选1号”株有效角果数影响大小为N>K>P,尤其以施用N肥增加株有效角果数的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K 施用量 “杂选1”油菜 单株 有效角果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M1的城市污水处理优化控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藩 王小艺 +3 位作者 魏伟 许继平 蒋耘伟 王灵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4-1229,共6页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污水处理1号基准模型(Benchmark Simulation Model No.1,BSM1),设计5组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案,获得了针对污水处理过程的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有效参数整定方法;同时,根据活性污泥法工艺,确定影...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污水处理1号基准模型(Benchmark Simulation Model No.1,BSM1),设计5组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案,获得了针对污水处理过程的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有效参数整定方法;同时,根据活性污泥法工艺,确定影响污水处理水质和能耗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各种控制方案下的出水水质和能耗,获得了污水处理的优化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出水水质指标的前提下,利用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合理控制污水处理工艺中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 能耗 基于污水处理1基准模型: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条件下好氧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及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燕 吴军年 +1 位作者 李兆光 于成龙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3-66,共4页
将简化的ASM1与生物膜动力学方程结合,运用均相生物膜概念,建立好氧生物膜的模型,并且针对焦化废水的特征,进行模型修正。对酒钢集团公司焦化厂A/O生物滤池处理中O段曝气生物滤池COD和氨氮组分的降解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且研究了酚浓度变... 将简化的ASM1与生物膜动力学方程结合,运用均相生物膜概念,建立好氧生物膜的模型,并且针对焦化废水的特征,进行模型修正。对酒钢集团公司焦化厂A/O生物滤池处理中O段曝气生物滤池COD和氨氮组分的降解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且研究了酚浓度变化、生物膜脱落速率、温度和溶解氧浓度变化对出水COD、氨氮和硝态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活性污泥1模型 焦化废水 抑制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过程模型参数校正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磊 于广平 苑明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354-6359,共6页
模型参数校正是决定污水处理过程模型应用效果的关键。提出一套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污水处理过程参数校正方法。选用基于活性污泥1号模型的Benchmark仿真平台。首先通过此仿真平台得出各个参数的灵敏度信息,建立参数灵敏度数据集。然后将... 模型参数校正是决定污水处理过程模型应用效果的关键。提出一套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污水处理过程参数校正方法。选用基于活性污泥1号模型的Benchmark仿真平台。首先通过此仿真平台得出各个参数的灵敏度信息,建立参数灵敏度数据集。然后将其用于某污水处理厂所建模型校正工作,校正后的模型出水COD和总氮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最后利用校正后的模型对曝气进行了优化,节约了处理能耗。方法可用于系统诊断和过程参数优化指导,以得到半定量的诊断信息,作为指导新建污水处理厂或作为已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1模型 灵敏度 污水处理 参数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M-CN模型中主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芳 陈季华 顾国维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5,共6页
灵敏度分析表明,ASMCN模型中的异养菌衰减系数(bH)、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mH)和自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mA)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性能有显著影响,着重研究了这3个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20℃时bH的平均值为0.48d-1,μmH的平均值为5.7d-1,... 灵敏度分析表明,ASMCN模型中的异养菌衰减系数(bH)、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mH)和自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mA)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性能有显著影响,着重研究了这3个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20℃时bH的平均值为0.48d-1,μmH的平均值为5.7d-1,μmA的平均值为0.449d-1。此外,还对这3个参数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动力学参数 异养菌衰减系数 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 自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 _口1、T 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