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生物反应器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连军 荆晶 +1 位作者 刘晓东 孙秀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0-33,共4页
膜 -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由于用膜组件代替传统的二沉池而具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研究对膜 -生物反应器及普通活性污泥法的COD和NH3-N去除效率、降解动力学、微生物组成。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普通活性污泥 啤酒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和活性污泥法组合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金虎 刘虹 +2 位作者 廉今兰 徐晓晨 古川宪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69,73,共4页
利用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简称摇动床)技术具有的容积负荷高与污泥产量低的优点,在普通活性污泥池的前部填充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纤维(Biofringe)填料,研究了摇动床和活性污泥法组合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组合技术具... 利用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简称摇动床)技术具有的容积负荷高与污泥产量低的优点,在普通活性污泥池的前部填充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纤维(Biofringe)填料,研究了摇动床和活性污泥法组合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组合技术具有很强的有机物去除能力,当进水COD平均质量浓度由1500mg/L上升到2514mg/L时,出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基本保持在96%以上;整个运行阶段的出水COD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当进水NH4+-N浓度增加时,NH4+-N的去除率由99.7%降低到76.5%,但是在试验运行的整个阶段,摇动床和活性污泥法组合技术系统都表现出较强的硝化能力;活性污泥池中最高的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为10625mg/L,最高MLSS约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4倍;运行结束后的污泥产率为0.186,污泥产率仅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活性污泥 有机废水 污泥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应器驯化期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安峰 骆坚平 +1 位作者 黄丹 潘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89-191,309,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活性污泥法(S1)和膜生物反应器(MBR,S2)工艺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差异。[方法]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处于驯化期的S1和S2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从S1和S2分别获得47 354和51 882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为253b... [目的]比较传统活性污泥法(S1)和膜生物反应器(MBR,S2)工艺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差异。[方法]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处于驯化期的S1和S2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从S1和S2分别获得47 354和51 882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为253bp。在97%相似性水平下,从S1和S2分别可确定2 693和3 20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有1 156个OTU为相同单元。S1和S2的丰度指数(Chao 1)分别为6 639.3和9 564.1,Shannon指数为9.03和9.13。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同时,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在MBR中更易富集,所占比例要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结论]在驯化期中,MBR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均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相似的优势菌群结构。由于对微生物的高效过滤作用,驯化期MBR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活性污泥 膜生物反应器 高通量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生物脱氮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菌相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永红 周晓宏 +2 位作者 汪苹 胡中豪 刘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8,共4页
对20LSBR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活性污泥菌相进行了初步研究,成功地分离出了硝化菌、反硝化菌和异养菌,测定了工艺过程中各种成分和活性污泥细菌浓度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活性污泥的活性,提高SBR生物脱氮效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生物脱氮 菌相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异养菌 sbr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 相变化 反硝化菌 高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两级S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波茵 周北海 +1 位作者 马方曙 施春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9-426,共8页
为探究饥饿期内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的衰减速率、物理性质的变化及恢复情况,研究了好氧[ρ(DO)=5.50 mg/L]/缺氧[ρ(DO)≤0.03 mg/L]饥饿期对稳定运行的两级SBR反应器内污泥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污泥的恢复能力及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 为探究饥饿期内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的衰减速率、物理性质的变化及恢复情况,研究了好氧[ρ(DO)=5.50 mg/L]/缺氧[ρ(DO)≤0.03 mg/L]饥饿期对稳定运行的两级SBR反应器内污泥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污泥的恢复能力及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0 d的饥饿使COD_(Cr)去除率下降了20.8%,r_(COD)(异养菌活性)由111.8 mg/(L·h)降至59.2 mg/(L·h);NH_4^+-N去除率下降了59.2%;COD_(Cr)去除率、r_(COD)、NH_4^+-N去除率分别在94、97、95 d时恢复.饥饿期内AOB(氨氧化细菌)的衰减速率(k_(AOB))为0.029 d^(-1),NOB(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衰减速率(k_(NOB))为0.021 d^(-1).恢复初期AOB的恢复速率(k_(AOB)'=0.125 d^(-1))大于NOB的恢复速率(k_(NOB)'=0.069 d^(-1)),导致NO_2^--N的累积.此外,饥饿期ρ(MLSS)下降了42.6%;SVI(污泥指数)由71.2mL/g升至135.1 mL/g;w(EPS)(EPS为胞外聚合物)由37.9 mg/g(以VSS计)降至18.5 mg/g,其中主要由w(PN)(PN为蛋白质)的减少所致;各物理指标的变化均可在恢复期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sbr反应器 饥饿期 活性污泥 异养菌 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核苷酸废水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何萍 蒋文化 +2 位作者 万永仙 宋雅健 马三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6-59,共4页
采用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VABR)—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核苷酸废水。结果表明:在(37±2)℃下,采用VABR处理核苷酸废水,当COD容积负荷在13.4kg/(m3·d)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COD去除率基本在85%以上,厌氧微... 采用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VABR)—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核苷酸废水。结果表明:在(37±2)℃下,采用VABR处理核苷酸废水,当COD容积负荷在13.4kg/(m3·d)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COD去除率基本在85%以上,厌氧微生物对该废水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SBR运行开始阶段,好氧活性污泥对低浓度段废水的适应性非常好,COD去除率在80%以上,出水COD稳定在200mg/L以下;考虑到厌氧出水的色度和Cl-浓度较高,建议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达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废水 垂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 厌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宁 赵修华 +2 位作者 王华 李光明 赵建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介绍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MSBR1)系统及其运行和特点,并对脱氮除磷机理进行分析。MSBR系统综合了 SBR技术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是对现有脱氮除磷技术A2/O、Bardenpho、Phoredox等工艺的总结和提高。该系统不需设初沉池和二沉池,... 介绍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MSBR1)系统及其运行和特点,并对脱氮除磷机理进行分析。MSBR系统综合了 SBR技术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是对现有脱氮除磷技术A2/O、Bardenpho、Phoredox等工艺的总结和提高。该系统不需设初沉池和二沉池,能在恒水位条件下连续进水和出水,具有处理效率高、一体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造价和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一系列优点,是国内外一种先进的去除营养(BNR)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反应器 序批式 Msbr 脱氮除磷 A^2/O 二沉池 sbr技术 改良型 工艺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与活性污泥工艺处理氨氮废水的微生物特性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孟春 杨敏 +1 位作者 佘宗莲 金春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与活性污泥工艺(CAS)处理无机氨氮废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CAS相比,MBR处于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的运行状态下,硝化效果较好,除了短期的pH控制故障外,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转化率可达99%。随着运行时间... 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与活性污泥工艺(CAS)处理无机氨氮废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CAS相比,MBR处于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的运行状态下,硝化效果较好,除了短期的pH控制故障外,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转化率可达99%。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膜组件的截留作用导致MBR内胞外多聚物的积累,电镜扫描(SEM)不能观察到运行后期微生物的形态变化,然而,CAS中微生物形态变化不大。2个反应器中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异养菌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异养菌仅为硝化细菌的万分之一;但与MBR相比,CAS中硝化菌数量少32%,亚硝化菌的数量少35%,异养菌数量少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 胞外多聚物 亚硝化菌 硝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培睿 李宗义 +1 位作者 王鸿磊 王海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2-75,共4页
综合论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介绍了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序批式活性污泥 sbr 工作原理 处理工艺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序批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雪礁 王森 +6 位作者 李姗姗 李志伟 徐巧燕 郑栋 董俊伟 万一平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Ps)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 NPs浓度为0~5mg/L时SBR对COD平均去除率高于91.07%,但TiO_2 NPs浓度为10~60mg/L时对SBR对COD的去除产生轻微... 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Ps)浓度变化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 NPs浓度为0~5mg/L时SBR对COD平均去除率高于91.07%,但TiO_2 NPs浓度为10~60mg/L时对SBR对COD的去除产生轻微抑制。NH_4^+-N平均去除率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均高于98.10%,表明TiO_2 NPs浓度小于60mg/L时对SBR中硝化过程没有影响。磷去除率随着TiO_2 NPs浓度从0mg/L增加到5mg/L而逐渐降低,随后在TiO_2 NPs浓度从10mg/L增加到60mg/L过程中出现了逐渐升高的趋势。活性污泥中松散附着EPS(LB-EPS)和紧密附着EPS(TB-EPS)产量随着进水TiO_2 NPs浓度从0 mg/L增加到60 mg/L而逐渐增加。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PN)和多糖(PS)含量随着TiO_2 NPs浓度增加而增加。LB-EPS和TB-EPS的三维荧光(3D-EEM)光谱中代表芳环蛋白类物质、色氨酸蛋白类物质、胡敏酸类物质和富里酸类物质的荧光峰在不同TiO_2 NPs浓度下或增加或消失,且荧光峰位置和强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LB-EPS和TB-EPS的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中不同吸收峰的强度随着TiO_2 NPs浓度变化而变化,表明TiO_2 NPs对活性污泥中LB-EPS和TB-EPS的蛋白质和多糖中C=O键和C-H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 活性污泥 序批式反应器(sbr) LB-EPS TB-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序批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姗姗 朱四富 +7 位作者 马丙瑞 于娜玲 赵长坤 信帅帅 潘云浩 吴淑妍 武原原 高孟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5,共9页
研究了长期暴露条件下Cu2+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其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中加入10 mg·L-1的Cu2+后,在SBR运行的第16~55天,COD和NH+4-N的去除率保持稳定;在第56~75天,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与进... 研究了长期暴露条件下Cu2+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其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中加入10 mg·L-1的Cu2+后,在SBR运行的第16~55天,COD和NH+4-N的去除率保持稳定;在第56~75天,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与进水Cu2+浓度为0 mg·L-1时相比分别下降了3.88%和6.41%。浓度为10 mg·L-1的Cu2+长期作用下,活性污泥中EPS、松散附着EPS(LB-EPS)和紧密附着EPS(TB-EPS)产量及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PN)含量增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10 mg·L-1 Cu2+的长期暴露导致TB-EPS中PN的C=O键、N-H键和C-O键相对含量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显示在10 mg·L-1 Cu2+长期暴露条件下,LB-EPS和TB-EPS中元素Cu和O百分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胞外聚合物 活性污泥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长期暴露 EPS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与SBR法处理染料废水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惠如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7-349,共3页
本文通过对浸没式膜生物活性炭反应器 (SMBACR)与 SBR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结果的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水质条件下 ,膜生物反应器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SBR法 ,对于 CODCr1 0 0 0 mg/L左右的活性黑和活性黄废水 ,在好... 本文通过对浸没式膜生物活性炭反应器 (SMBACR)与 SBR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结果的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水质条件下 ,膜生物反应器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SBR法 ,对于 CODCr1 0 0 0 mg/L左右的活性黑和活性黄废水 ,在好氧 HRT48h的条件下 ,SMBACR的 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可达 95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sbr 染料废水 废水处理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剑辉 闫怡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介绍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CAST)的工作原理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在城市及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操作运行条件及实际应用现状。认为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将 SBR工艺和生物选择器的原理结合在一起 ,具有防止污泥膨胀、强化脱氮除磷... 介绍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CAST)的工作原理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在城市及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操作运行条件及实际应用现状。认为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将 SBR工艺和生物选择器的原理结合在一起 ,具有防止污泥膨胀、强化脱氮除磷效果、耐冲击负荷等显著特点。在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水 ,尤其是含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式活性污泥 工艺特性 废水处理 sbr工艺 生物选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合菌群活性污泥法实现生物可降解塑料PHA的合成 被引量:8
14
作者 郝晓地 朱景义 曹秀芹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7-971,共5页
PH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从污水有机物中合成。文章在简要说明现阶段工业生产PHA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利用混合菌种活性污泥法从污水有机物中合成PHA的优点。重点对两种从污水中生产PHA工艺——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和好氧瞬时供料... PH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从污水有机物中合成。文章在简要说明现阶段工业生产PHA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利用混合菌种活性污泥法从污水有机物中合成PHA的优点。重点对两种从污水中生产PHA工艺——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和好氧瞬时供料工艺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相应工艺流程。通过使用廉价的有机底物可以使PHA的生产价格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大约为每公斤4欧元左右。文章还讨论了控制工艺运行条件对PHA合成的重要性,并说明了不同底物组成对合成PHA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烷酸(PHA) 活性污泥 可生物降解塑料 厌氧-好氧工艺 好氧瞬时供料工艺 间歇式反应器(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菌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军 刘宝章 杨瑞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19,共4页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尤其适用于难处理废水的治理。生物增强技术是向系统中投加特殊微生物以提高处理效果。利用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农药废水作为唯一能源和碳源 ,从被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能力较强的细菌W1...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尤其适用于难处理废水的治理。生物增强技术是向系统中投加特殊微生物以提高处理效果。利用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农药废水作为唯一能源和碳源 ,从被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能力较强的细菌W1、W 2、Y3,混合培养后获得性状稳定、降解能力强的生物活液ALMO。将这种ALMO直接投加到SBR活性污泥中 ,以及用ALMO进行挂膜得到的菌膜 ,进行SBR反应 ,处理菊酯类、杂环类综合农药废水 ,均取得了较好的增强效果 ,当处理CODCr质量浓度为 30 0 0~ 4 0 0 0mg/L的农药废水时 ,投菌法、菌膜法对COD的去除率分别比SBR活性污泥提高了 5 %~ 10 %、10 %~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生物增加菌 菊酯 杂环类农药 废水处理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 序批式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碱法草浆造纸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延瑞 胡兰群 吴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碱法草浆造纸废水COD的去除率高达80%,处理后出水COD小于450mg/L,达到了国家GB8978-1996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研究了不同进水方式对COD去除率及去除速度的影响和反应过程中DO与COD的相关性.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 草浆造纸废水 COD sbr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组合工艺处理含油污水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凡 《石油机械》 2015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含油污水中的石油烃类化合物是一种稳定的有毒物质,采用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难以彻底清除。通过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了能够处理高乳化度含油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推荐并介绍了2种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组合的... 含油污水中的石油烃类化合物是一种稳定的有毒物质,采用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难以彻底清除。通过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了能够处理高乳化度含油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推荐并介绍了2种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组合的处理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2种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最后展望了适用于含油污水处理的复合生物反应器的意义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微生物降解 活性污泥 MBBR反应器 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源下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中反硝化除磷菌培养及驯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廉今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306,共4页
采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A/O工艺回流活性污泥作为污泥样品,利用SBR反应器,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低碳源下,培养和驯化反硝化除磷菌。第一阶段采用厌氧/好氧/沉淀/排水的运行方式10周期,第二阶段采用厌氧/好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水运行方... 采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A/O工艺回流活性污泥作为污泥样品,利用SBR反应器,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低碳源下,培养和驯化反硝化除磷菌。第一阶段采用厌氧/好氧/沉淀/排水的运行方式10周期,第二阶段采用厌氧/好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水运行方式40周期。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培养驯化得到的反硝化除磷菌处理低碳源废水,PO43--P的去除率达96%,出水浓度稳定在0.4 mg/L以下;NH4+-N去除率达78%,出水浓度稳定在3 mg/L以下;COD的去除率达86%,出水浓度稳定在20 mg/L以下;表明采用SBR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菌的培养驯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sbr) 低碳源 反硝化除磷菌(D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活性污泥系统对废水中Cu^(2+)去除研究
19
作者 刘国华 唐湘南 +3 位作者 袁俊莉 齐鲁 叶正芳 赵泉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47-3456,共10页
为探究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可行性,以活性污泥和模拟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静态吸附和SBR系统动态去除试验,分别研究了Cu^(2+)静态吸附效果、影响因素、吸附模型和吸附机理,以及Cu^(2+)动态处理效果和系统变化。结果显示,活性... 为探究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可行性,以活性污泥和模拟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静态吸附和SBR系统动态去除试验,分别研究了Cu^(2+)静态吸附效果、影响因素、吸附模型和吸附机理,以及Cu^(2+)动态处理效果和系统变化。结果显示,活性污泥静态吸附Cu^(2+)的适宜pH值为4~7,25℃下最大吸附量为41.13 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较好,吸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有机络合、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SBR活性污泥系统对不同质量浓度(3 mg/L、5 mg/L、10 mg/L)Cu^(2+)的去除率分别为95%~98.7%、67.8%~76.2%、72.9%~82.4%,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系统中污泥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MLSS)和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明显下降;在Cu^(2+)长期作用下,活性污泥系统性能呈现先波动后稳定的趋势,微生物种群结构趋向于单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活性污泥 含铜废水 序批式反应器 静态吸附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玮洁 方战强 曾宝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251-254,共4页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的加重,水处理技术得到了深入研究和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水质净化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能满足排放要求、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迅速。本文从SBR工艺...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的加重,水处理技术得到了深入研究和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水质净化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能满足排放要求、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迅速。本文从SBR工艺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几种SBR的改良工艺,并突出其工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 常规sbr工艺 新型sbr 间歇式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