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高砂土(江苏泰州)和黄泥土(江苏宜兴)两种稻麦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麦秸还田对水稻拔节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麦秸还田使高砂土和黄泥土非根际土壤的有机碳(OC)、溶解...本文以高砂土(江苏泰州)和黄泥土(江苏宜兴)两种稻麦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麦秸还田对水稻拔节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麦秸还田使高砂土和黄泥土非根际土壤的有机碳(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分别提高11.4%和19.0%、16.7%和38.6%、6.97%和32.9%,根际土壤分别增加7.48%和19.0%、68.8%和28.1%、21.7%和51.9%,且DOC和POC的绝对增加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麦秸还田使黄泥土根际和非根际易氧化碳(EOC)含量分别增加38.5%和78.8%,但两种土壤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均显著降低。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麦秸还田显著降低了高砂土非根际和根际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但显著增加了黄泥土非根际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秸秆还田还明显改变了两种土壤根际与非根际的细菌群落组成,显著提高了非根际Hydrogenispora和根际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8的相对丰度;与非根际相比,麦秸还田导致的稻田根际细菌群落改变更为显著,而OC、EOC和POC是调控其变化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根际土壤活性碳含量并改变了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而土壤活性有机碳是驱动根际细菌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以高砂土(江苏泰州)和黄泥土(江苏宜兴)两种稻麦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麦秸还田对水稻拔节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麦秸还田使高砂土和黄泥土非根际土壤的有机碳(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分别提高11.4%和19.0%、16.7%和38.6%、6.97%和32.9%,根际土壤分别增加7.48%和19.0%、68.8%和28.1%、21.7%和51.9%,且DOC和POC的绝对增加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麦秸还田使黄泥土根际和非根际易氧化碳(EOC)含量分别增加38.5%和78.8%,但两种土壤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均显著降低。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麦秸还田显著降低了高砂土非根际和根际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但显著增加了黄泥土非根际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秸秆还田还明显改变了两种土壤根际与非根际的细菌群落组成,显著提高了非根际Hydrogenispora和根际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8的相对丰度;与非根际相比,麦秸还田导致的稻田根际细菌群落改变更为显著,而OC、EOC和POC是调控其变化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根际土壤活性碳含量并改变了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而土壤活性有机碳是驱动根际细菌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