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5在高盐诱导小鼠平滑肌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仲威 戴芝银 +2 位作者 崔星钢 李波 姜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5,共9页
目的:探讨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5 (NFAT5)抑制剂KRN5在高盐诱导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衰老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正常组、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每组10只,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构建小鼠... 目的:探讨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5 (NFAT5)抑制剂KRN5在高盐诱导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衰老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分为正常组、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每组10只,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构建小鼠自然衰老模型;分离培养小鼠VSMCs,将VSMCs分为正常组、衰老组、高盐处理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和VSMCs衰老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和VSMCs中NFAT5和磷酸化的组蛋白H2A变异体X (γ-H2AX)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FAT5、 γ-H2AX、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P16)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 (P2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β-gal染色法,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主动脉组织衰老阳性面积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小鼠VSMCs衰老细胞阳性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衰老细胞阳性比例明显增加(P<0.05);与高盐处理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衰老细胞阳性比例明显减少(P<0.01)。免疫荧光法,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小鼠VSMCs中γ-H2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SA-β-gal染色和NFAT5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RT-qPCR法,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及P2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及P2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高盐处理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正常组比较,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及P2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组和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及P2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高盐处理衰老组比较,高盐处理衰老+KRN5组小鼠VSMCs中NFAT5、γ-H2AX、P16和P2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FAT5对高盐诱导小鼠VSMCs衰老可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衰老 活化t淋巴细胞核因子5 KRN5 血管平滑肌细胞 Β-半乳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T细胞免疫功能在白癜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及交互效应
2
作者 刘懿 李小平 陈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723,共7页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T细胞免疫功能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07-18/2023-07-26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白癜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白癜风疾病活动度评分(VIDA)将患者分为进展期(n=54)和稳定期(n=49)...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T细胞免疫功能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07-18/2023-07-26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白癜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白癜风疾病活动度评分(VIDA)将患者分为进展期(n=54)和稳定期(n=49),对比两组患者PAF及T淋巴细胞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PAF水平与疾病活动的关系及其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F水平与T细胞亚群在疾病活动中的交互作用。结果进展期和稳定期组患者CD3^(+)水平无显著差异,进展期组患者PAF及CD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则显著低于稳定期组;PAF水平评估白癜风患者疾病活动,PAF水平为18.24 ng/L时约登指数(0.670)最高,对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2%、82.7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PAF水平与疾病活动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测);当VIDA评分≥1时,不同PAF水平白癜风患者CD4^(+)及CD8^(+)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不同VIDA评分白癜风患者不同PAF水平间CD4^(+)/CD8^(+)均具有显著差异;交互作用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PAF水平与T细胞亚群对白癜风患者疾病活动影响在相加模型[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4.674,95%置信区间(CI):1.032~11.942;交互作用归因比(AP)=0.763,95%CI:0.336~1.201;交互作用指数(S)=6.854,95%CI:1.904~16.520)]和相乘模型[比值比(OR)相乘=3.461,95%CI:1.365~8.713)]中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PAF、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且PAF水平与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在白癜风患者疾病活动中存在交互作用。PAF水平对白癜风患者疾病活动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白癜风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疾病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核因子-кB活化的调控 被引量:2
3
作者 熊维宁 徐永健 +3 位作者 张珍祥 王孝养 莫碧文 傅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5,共3页
为探讨蛋白激酶 C对哮喘患者 T淋巴细胞核因子 - кB(NF- кB)活化的调控作用 ,分别从 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 T淋巴细胞并分成 3组培养 ,即空白对照组 ,加入 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 13-乙酸佛波... 为探讨蛋白激酶 C对哮喘患者 T淋巴细胞核因子 - кB(NF- кB)活化的调控作用 ,分别从 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 T淋巴细胞并分成 3组培养 ,即空白对照组 ,加入 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 13-乙酸佛波酯 (PMA)的 PMA组 ,同时加入 PMA和 PKC抑制剂 Ro31- 82 2 0的 PMA+Ro31- 82 2 0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 Western印迹检测 NF- кB和抑制蛋白 - кB(I- кB)的表达。结果显示 :哮喘 PMA组 NF- 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 PMA组 (P<0 .0 1) ,且 I- кB水平显著低于上述 2组 (P<0 .0 1) ;而哮喘 PMA+Ro31- 82 2 0组 NF- 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哮喘 PMA组 (P<0 .0 1) ,且 I- кB水平显著高于该组 (P<0 .0 1)。提示哮喘 T淋巴细胞 NF- кB的活化可能受 PKC调控 ,T淋巴细胞 PKC— 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控 蛋白激酶C 因子-КB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κB及其抑制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浩 刘志红 +2 位作者 陈朝红 杨俊伟 黎磊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03-609,共7页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中核因子 κB活力及其抑制分子IκB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利用凝胶移率实验 (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中核因子 κB活力及其抑制分子IκB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利用凝胶移率实验 (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NF κB活力的影响 ,并以逆转录 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后两组Jurkat细胞中IκBα 的mRNA水平的改变 .研究发现 :①在普通培养状态的Jurkat细胞核内存在一定活力的NF κB ,使用PMA/PHA处理可使NF κB活力显著升高 ,雷公藤内酯醇可以降低两种培养状况下的Jurkat细胞中NF κB活力 ,并以激活状态下更为显著 ;②雷公藤内酯醇可以上调Jurkat细胞中IκBαmRNA的表达水平 .雷公藤内酯醇上调IκBα 基因转录有可能是其抑制细胞内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t淋巴细胞 因子-ΚB I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涂琛 游晶 +4 位作者 刘怀鄂 陈红英 洪敏 刘子杰 娄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0-213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例(CHB组)、代偿期肝硬化(CLC)患者21例(CLC组)、失代偿期肝硬化(DCLC)患者22例(DCLC组)。同期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17、Treg表达率,计算Th17/Treg比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法测定外周血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组年龄、ALT、AST、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CLC组、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HB组,Th17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与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reg表达率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AST、TBIL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17、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肝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t淋巴细胞 辅助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叉状头 /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癫痫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并产生促炎因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洁 虎崇康 江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检测儿童癫痫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名儿童癫痫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儿童,采集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细胞膜表面标记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69、CD25和细... 目的检测儿童癫痫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名儿童癫痫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儿童,采集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细胞膜表面标记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69、CD25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的表达,用细胞内因子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7A的表达,利用细胞内因子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达IL-10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儿童癫痫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69、CD25和CTLA4,活化的CD4+T细胞高表达IFN-γ、TNF-α、IL-6和IL-17 A。在儿童癫痫患者高表达IL-10的Treg数目增加。结论儿童癫痫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并产生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癫痫 外周血单个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稳定共表达细胞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璇 李玉蕾 +1 位作者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7-594,共8页
目的建立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AR)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稳定共表达细胞。方法①将pcDNA3.1-α_(1A)-AR-3×FLAG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EGFPNFAT2细胞,经潮霉素B(Hygro-B)200 mg·L^... 目的建立α_(1A)-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AR)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稳定共表达细胞。方法①将pcDNA3.1-α_(1A)-AR-3×FLAG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EGFPNFAT2细胞,经潮霉素B(Hygro-B)200 mg·L^(-1)压力筛选后加入α_(1A)-AR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NE,10μmol·L^(-1))孵育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细胞核内绿色荧光强度,验证EGFP-NFAT2核转位,筛选得到稳定表达α_(1A)-AR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该细胞和对照细胞U2OS-EGFP-NFAT2中α_(1A)-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③将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分别加入NE(10^(-8)~10^(-5) mol·L^(-1))或α2-AR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MED,10^^(-8.8)~10^(-5) mol·L^(-1))孵育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EGFP-NFAT2核转位。④将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α1-AR拮抗剂萘派地尔(1μmol·L^(-1))组、NE(1μmol·L^(-1))组、萘派地尔+NE(各1μmol·L^(-1)共孵育)组、α2-AR拮抗剂阿替美唑(0.1μmol·L^(-1))组、DMED(0.1μmol·L^(-1))组、阿替美唑+DMED(各0.1μmol·L^(-1)共孵育)组和萘派地尔+DMED(萘派地尔1μmol·L^(-1)与DMED 0.1μmol·L^(-1)共孵育)组,药物孵育时间均为30 min,通过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EGFP-NFAT2核转位,验证该细胞α_(1A)-AR功能的特异性。结果①Hygro-B压力筛选得到58株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NE 10μmol·L^(-1)孵育后,其中50号细胞核内绿色荧光强度最强,故选定其为稳定共表达α_(1A)-AR和EGFPNFAT2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②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可明显表达α_(1A)-AR蛋白,而对照细胞U2OS-EGFP-NFAT2中未见α_(1A)-AR蛋白表达。RT-qPCR结果显示,该细胞在传代5~20代内α_(1A)-AR mRNA均稳定表达,其表达水平为对照细胞的500~800倍。③NE或DMED使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中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加,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94×10^(-7)和6.15×10^(-8) mol·L^(-1)。④与溶剂对照组和萘派地尔组比较,NE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强(P<0.01),而萘派地尔+NE组EGFP-NFAT2核转位较NE组明显减弱(P<0.01)。与溶剂对照组和阿替美唑组比较,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明显增强(P<0.01),阿替美唑+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与DMED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而萘派地尔+DMED组EGFP-NFAT2核转位较DMED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成功构建稳定共表达α_(1A)-AR和EGFP-NFAT2的U2OS-EGFPNFAT2-α_(1A)-AR细胞,可用于靶向α_(1A)-AR化合物筛选和受体分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 活化t细胞因子2 转位 去甲肾上腺素 高内涵筛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8
作者 罗军 靳风烁 +2 位作者 李黔生 江军 高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90-793,共4页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1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与膀胱肿瘤细胞EJ、T2 4、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共培养时T淋巴细胞NF κB。 2 用NF κB激动剂、抑制剂调节T淋巴细胞NF κB活性 ... 目的 :了解T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肿瘤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1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与膀胱肿瘤细胞EJ、T2 4、正常移行上皮细胞共培养时T淋巴细胞NF κB。 2 用NF κB激动剂、抑制剂调节T淋巴细胞NF κB活性 ,应用免疫组化法、MTT法 ,了解膀胱肿瘤细胞EJ、T2 4作用下NF κB活性与T淋巴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 EJ+T淋巴细胞组、T2 4 +T淋巴细胞组 ,T淋巴细胞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人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1) ;2 膀胱肿瘤细胞EJ、T2 4作用下T淋巴细胞NF 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增殖反应 (A值 )呈显著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 =0 74 4 ,P <0 0 0 1,n =6 0 )。结论 :膀胱肿瘤细胞EJ、T2 4可能通过下调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t淋巴细胞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2C)R与EGFP-NFAT2共表达细胞株的构建
9
作者 王龙雨 李玉蕾 +1 位作者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1396,共6页
目的建立5-羟色胺2C受体(5-HT_(2C)receptor,5-HT_(2C)R)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2,NFAT2)共表达细胞株。方法人源5-HT_(2C)R质粒... 目的建立5-羟色胺2C受体(5-HT_(2C)receptor,5-HT_(2C)R)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活化T细胞核因子2(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2,NFAT2)共表达细胞株。方法人源5-HT_(2C)R质粒转染至U2OS-EGFP-NFAT2细胞,经潮霉素(Hygro)压力筛选到稳定表达5-HT_(2C)R的U2OS-EGFP-NFAT2-5-HT_(2C)R细胞。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该细胞株中5-HT_(2C)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核转位功能实验验证U2OS-EGFP-NFAT2-5-HT_(2C)R细胞受体功能的特异性;验证5-HT、LSD、DOM、DOI、赛洛西宾(PSI)和利舒脲(LIS)对5-HT_(2C)R的激活能力。结果筛选得到58号细胞为最强激活的U2OS-EGFP-NFAT2-5-HT_(2C)R单克隆细胞株。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15代内,U2OS-EGFP-NFAT2-5-HT_(2C)R细胞株稳定表达5-HT_(2C)R mRNA和蛋白。1~15代内,Vabicaserin对U2OS-EGFP-NFAT2-5-HT_(2C)R细胞株的激活能力稳定,5-HT_(2C)R特异性拮抗剂SB242084能够拮抗Vabicaserin的作用。5-HT、LIS、PSI能诱导U2OS-EGFP-NFAT2-5-HT_(2C)R细胞部分核转位,而LSD、DOM、DOI没有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共表达5-HT_(2C)R和EGFP-NFAT2的U2OS-EGFP-NFAT2-5-HT_(2C)R细胞,可用于靶向5-HT_(2C)R的高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2C受体 活化t细胞因子2 转位 高内涵筛选系统 Vabicaserin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RANTES水平及外周血CD4^+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瑜龄 牛平 苏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RANTES水平及外周血CD4+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探讨其变化原因、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在PD免疫异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3例PD患者(PD组)、33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RANTES水平及外周血CD4+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探讨其变化原因、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在PD免疫异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3例PD患者(PD组)、33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对PD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依据性别、年龄、病程、治疗状况对PD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血清RANTES水平、外周血CD4+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均<0.01),PD组血清RANTES水平与外周血CD4+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3,P<0.01),与UPDRS评分亦呈正相关(r=0.74,P<0.001)。依据性别、年龄、病程、治疗状况对PD患者分组比较,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与正常对照比较,PD患者血清RANTES水平及外周血CD4+CD45RO+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2者显著正相关。血清RANTES水平与PD患者UPDRS评分正相关。提示活化小胶质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PD的发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 CD4+ CD45RO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脾脏间充质干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丽 朱恒 +11 位作者 张海宏 杨洋 韩冬梅 王志东 郑晓丽 董磊 闫洪敏 刘静 朱玲 薛梅 郭子宽 王恒湘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脾脏间充质干细胞(Sp-MSCs)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培养出Sp-MSCs,并做多向诱导分化实验。分离小鼠T淋巴细胞,开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别检测Sp-MSCs对于非... 目的研究小鼠脾脏间充质干细胞(Sp-MSCs)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培养出Sp-MSCs,并做多向诱导分化实验。分离小鼠T淋巴细胞,开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别检测Sp-MSCs对于非特异抗原和同种异体抗原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影响。以CFSE流式法检测Sp-MSCs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定量PCR分析Sp-MSCs对T淋巴细胞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流式检测结果显示Sp-MSs C可以抑制非特异抗原和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Sp-MSCs能够有效抑制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引起的细胞活化。进一步分析发现,Sp-MSCs抑制T淋巴细胞表达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7A。结论 Sp-MSCs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抑制T淋巴细胞表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增殖 活化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流产母胎界面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世金 董倩 赵爱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R3、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CCR5在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及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例自然流产患者(AP组)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NP组)的蜕膜和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R3、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CCR5在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及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例自然流产患者(AP组)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NP组)的蜕膜和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蜕膜和绒毛组织Eotaxin/CCR3、RANTES/CCR5的表达,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NP组蜕膜、绒毛组织Eotax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和80%,显著高于AP组的35%和30%(P=0.011,P=0.001);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高于AP组(P=0.003,P=0.002)。NP组蜕膜、绒毛组织RANTES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45%,显著低于AP组的80%和85%(P=0.01,P=0.008),NP组阳性表达强度亦显著低于AP组(P=0.002,P=0.002)。两组蜕膜、绒毛组织CCR5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P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NP组(P=0.018,P=0.029)。两组CCR3的表达阳性率及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P组中,蜕膜、绒毛RANTES的表达与CCR5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79,P=0.001;r=0.478,P=0.033);在AP组中,蜕膜、绒毛RANTES的表达与CCR5的表达均为正相关(r=0.610,P=0.004;r=0.620,P=0.004);两组蜕膜、绒毛Eotaxin和CCR3的表达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Eotaxin/CCR3、RANTES/CCR5在妊娠免疫耐受形成和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CCR3 t淋巴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 CCR5 自然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细胞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对ADAMTS-4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13
作者 曹鹏 杨晨 +3 位作者 田野 高阳 胡津铨 袁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观察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1、4、5在髓核细胞中对聚蛋白聚糖酶ADAMTS-4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椎间盘退变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ADAMTS-4-pβ-gal-Basic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及HindⅢ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质粒中,经筛选... 目的观察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1、4、5在髓核细胞中对聚蛋白聚糖酶ADAMTS-4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椎间盘退变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ADAMTS-4-pβ-gal-Basic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及HindⅢ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质粒中,经筛选后获得纯化的PGL3-ADAMTS-4质粒。离体培养后,使用Lipofectamine 2000系统进行转染实验,将NFAT-1、NFAT-4、NFAT-5以及DN-TonEBP质粒和PGL3-ADAMTS-4质粒共转染大鼠髓核细胞。将正常髓核细胞和转染后的髓核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测髓核细胞中NFAT-1、NFAT-4、NFAT-5对ADAMTS-4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构建了ADAMTS-4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发现2个NFAT结合元件。与对照组相比,转染NFAT-1的髓核细胞中ADAMTS-4启动活性被抑制(P<0.05),而转染NFAT-4、NAFT-5以及DN-TonEBP的髓核中ADAMTS-4启动子活性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AT-1可调控ADAMTS-4的表达,可能在椎间盘生理以及退变过程中对蛋白聚糖的含量起重要调控作用,为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4 活化t细胞因子 椎间盘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通过TRPC6?NFATc1信号通路介导足细胞损伤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鸿 梁顺 +6 位作者 杜玥 窦曹帅 张丽 谈锦萍 刘双信 梁馨苓 章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9,34,共6页
目的探究Rank通过TRPC6-NFATc1信号通路介导足细胞损伤。方法 (1)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onomycin刺激下足细胞Rank表达;(2)足细胞转染Rank-siRNA后,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沉默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足... 目的探究Rank通过TRPC6-NFATc1信号通路介导足细胞损伤。方法 (1)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onomycin刺激下足细胞Rank表达;(2)足细胞转染Rank-siRNA后,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沉默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in表达;(3)通过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沉默Podocin后足细胞核NFATc1表达;(4)Western印迹检测沉默Rank后TRPC6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Rank与TRPC6间关联。结果 (1)Ionomycin刺激下足细胞Rank表达增加;(2)沉默Rank表达后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in表达上调;(3)沉默Rank后足细胞核内NFATc1表达减少;(3)沉默Rank后足细胞TRPC6表达减少,Co-IP显示Rank结合TRPC6,且Ionomycin刺激下结合量表达增多。结论 Rank对足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其机制为Rank结合TRPC6调控NFATc1,从而介导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活化t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的T细胞核内因子(NFAT)的调节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越 赵艳娥 骆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3-629,共7页
活化的T细胞核内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NFAT)作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NFAT的活化主要是通过细胞内钙/钙调神经磷酸酶(Ca2+/calcineurin)的刺激启动,它脱磷酸后发生核转位并... 活化的T细胞核内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NFAT)作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NFAT的活化主要是通过细胞内钙/钙调神经磷酸酶(Ca2+/calcineurin)的刺激启动,它脱磷酸后发生核转位并与DNA的特定序列结合,同时通过与其它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调节目的基因的特定表达.NFAT在免疫系统中所调节的基因表达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近年实验研究发现,NFAT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NFAT家族蛋白的分类、结构、磷酸酶与激酶对其出入核的调节及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使得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的作用.此外,由于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等药物在神经系统应用的局限性,对于NFAT调节深入研究,也将为筛选或者开发更为高效、低毒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t细胞因子(NFAt) 钙调神经磷酸酶 转位 神经系统 环孢菌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对致敏小鼠T细胞活化及其IL-5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晓明 王长征 钱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致敏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与IL 5mRNA表达间的关系及雷公藤内酯醇 (TP)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 )致敏的方法建立模型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与原位杂交双染法 (ICC ISH)观察活化的T淋巴细胞 (CD2 5 )与IL 5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T... 目的 探讨致敏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与IL 5mRNA表达间的关系及雷公藤内酯醇 (TP)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 )致敏的方法建立模型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与原位杂交双染法 (ICC ISH)观察活化的T淋巴细胞 (CD2 5 )与IL 5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TP、地塞米松 (DM)的影响 ;同时就TP的作用与DM相比较。结果 致敏小鼠T淋巴细胞CD2 5与IL 5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CD2 5 IL 5mRNA双染结果显示 :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D2 5 + IL 5mRNA- 及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经TP、DM处理后 ,致敏小鼠T淋巴细胞CD2 5与IL 5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致敏组 (P <0 0 1)。CD2 5 IL 5mRNA双染结果显示 :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致敏组 (P <0 0 1) ,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致敏组 (P <0 0 1) ,而CD2 5 + IL 5mRNA- 及CD2 5 - IL 5mRNA+ T淋巴细胞与致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TP组与DM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L 5mRNA表达与T淋巴细胞活化关系密切。TP、DM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可能是其抑制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t淋巴细胞 IL-5 活化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NF-AT和AP-1活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3 位作者 杨岫岩 孙林 黄凌虹 林穗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08-510,共3页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NF AT和AP 1活性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NF AT和AP 1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EMSA)。结果 :①活动期 ( 1 9例 )和缓解期 ( 1 3例 )SLE患者PBMCNF AT活性均...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NF AT和AP 1活性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NF AT和AP 1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 (EMSA)。结果 :①活动期 ( 1 9例 )和缓解期 ( 1 3例 )SLE患者PBMCNF AT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5) ;活动期SLE显著高于缓解期 ( P <0 0 5)。②活动期SLE组PBMCAP 1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缓解期SLE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③血清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 ( 2 1例 )NF AT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 ( 1 1例 ) ( P <0 0 5) ,而两组患者AP 1活性无显著差异 ( P >0 0 5)。④SLE患者PB MCNF AT活性与CRP和SLEDAI呈正相关关系 ,与ESR、ANA、C3无相关关系 ;AP 1与上述各临床指标无相关关系。结论 :SLE外周血单个细胞中存在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转录因子NF AT和AP 1表达异常 ,这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NF AT可能与SLE的疾病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幼儿 活化t细胞因子 活化蛋白-1 NF-At 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38-5p通过靶向核因子κB1调控B细胞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旭怡 何小舟 +4 位作者 董盼盼 薛冬 宋丹 徐海燕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验证miR-338-5p对核因子κB1(NF-κB1)水平的影响,研究其对B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miR-338-5p靶基因的验证;采用抗Ig M抗体和/或重组人B细胞活化因子(rh BAFF)蛋白刺激的B细胞培养体系,... 目的验证miR-338-5p对核因子κB1(NF-κB1)水平的影响,研究其对B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miR-338-5p靶基因的验证;采用抗Ig M抗体和/或重组人B细胞活化因子(rh BAFF)蛋白刺激的B细胞培养体系,将miR-338-5p激动剂、miR-338-5p拮抗剂、NF-κB1小干扰RNA(si NF-κB1)及其对应的阴性对照制剂转染CD20+B淋巴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转染组NF-κB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1蛋白(p105、p50)的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g G含量。结果靶基因验证实验显示,miR-338-5p模拟物与报告载体共转染组的hRluc/h Luc萤光素酶活力比值显著升高;体外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抗Ig M抗体与rh BAFF蛋白共培养体系,miR-338-5p激动剂转染组NF-κB1 mRNA、p105蛋白、p50蛋白、Ig G水平均显著升高,si NF-κB1的作用与miR-338-5p激动剂相反;miR-338-5p拮抗剂转染组NF-κB1 mRNA、Ig G水平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F-κB1 mRNA水平与Ig 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miR-338-5p靶向正调控NF-κB1、间接作用于BAFF信号参与调控B细胞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38-5p 因子κB1(NF-κB1) B细胞活化因子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T细胞蛋白激酶C的激活
19
作者 王金龙 薛茵 郭小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观察PAF对T细胞 PKC激活的调节作用。方法:以 CD3mAb(30 ng/ml)或PMA(50 ng/ml)/ionomycin(500 ng/ml)活化 T细胞。T细胞增生以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IL-2生成用 MTT法测定,11-2R(CD25)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测定,PKC活性... 目的:观察PAF对T细胞 PKC激活的调节作用。方法:以 CD3mAb(30 ng/ml)或PMA(50 ng/ml)/ionomycin(500 ng/ml)活化 T细胞。T细胞增生以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IL-2生成用 MTT法测定,11-2R(CD25)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测定,PKC活性用 Hauschildt所述方法测定。结果:PAF抑制由 CD3mAb诱导的 T-细胞增生、IL-2生成、CD25的表达和PKC的激活。虽然PAF对 PMA/ionomycin诱导的 T-细胞增生和 CD25的表达也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 IL-2生成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结论:PAF除抑制PKC激活外,对PKC激活之前的信号传导过程亦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蛋白激酶 PKC t细胞活化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抑制TLR5表达及T细胞活化减轻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小静 罗霞 +3 位作者 赵忠正 罗爽 陈津岩 周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究芍药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600 mg/(kg·d)美沙拉嗪处理组、(12.5、25、50)mg/(kg·d)芍药苷处理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 目的探究芍药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600 mg/(kg·d)美沙拉嗪处理组、(12.5、25、50)mg/(kg·d)芍药苷处理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给予30 g/L DSS溶液造模5 d,同时连续灌胃给药10 d,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每天观察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和便血情况,评分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变化,ELISA检测血清鞭毛蛋白(flagellin)抗体、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5(TLR5)、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的淋巴细胞活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黏膜上皮、肠腺等结构消失;血清中鞭毛蛋白抗体、IL-6和TNF-α含量升高;结肠组织TLR5、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活化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与各剂量芍药苷组的上述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芍药苷通过抑制TLR5的表达以及T细胞活化,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溃疡性结肠炎 toll样受体5(tLR5) 因子κBp65(NF-κBp65) t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