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军 韩孟汝 +5 位作者 董春霞 田卫伟 卢馨怡 杨林花 马艳萍 王梅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5-810,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PT和APTT正常组及PT或APTT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分期、出血事件、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钙、血清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肌酐]、细胞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析PT或APTT延长对MM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与PT和APTT正常组相比,PT或APTT延长组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χ^(2)=5.087,P=0.024)、具有更低的ALB水平(χ^(2)=4.962,P=0.026)和PLT水平(χ^(2)=4.309,P=0.038),以及更高的血钙水平(χ^(2)=5.056,P=0.025)。PT或APTT延长组del13q、1q21扩增、del17p阳性率高于PT和APTT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分析显示,PT或APTT延长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P=0.032)和总生存期(OS)(P=0.03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PT或APTT延长(HR=2.116,95%CI:1.025-4.372,P=0.043)、年龄≥65岁(HR=2.403,95%CI:1.195-4.836,P=0.014)是影响初诊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PT或APTT延长对初诊MM患者的PFS没有明显影响(HR=1.162,95%CI:0.666-2.026,P=0.597)。结论:PT或APTT延长的初诊MM患者具有更恶化的临床指标、更短的PFS和OS;PT或APTT延长是影响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金行 赵明 +3 位作者 赵越 王艳辉 路健 张丽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离心条件和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金莲 杨莹 +1 位作者 高革 齐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4-675,共2页
关键词 标本离心条件 标本放置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欣宇 宋鉴清 张丽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异常时,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测定不同放置时间下70例血凝标本PT和APTT的检测结果。根据PT和APTT的正常参考值,将...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异常时,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测定不同放置时间下70例血凝标本PT和APTT的检测结果。根据PT和APTT的正常参考值,将空腹(0 h)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PT:11.0~14.3 s,APTT:32.0~43.0 s)和异常组(PT〉14.3 s,APTT〉43.0 s)。将标本于室温下分别放置1、2、4、6、8、12、24 h,检测其PT和APT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于室温存放8 h和4 h时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于室温存放4 h和2 h时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较正常组检测结果更易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PT标本放置6 h、APTT标本放置4 h时,检测结果即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对于凝血异常者,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甚大,PT和APTT测定均应于标本采集后2 h内尽快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放置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验误差的护理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红宇 肖秀林 +5 位作者 李瑛 彭长华 郭健丽 李莉医 袁红 唐全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0期579-581,共3页
为探讨影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验误差的护理相关因素 ,观察血样本在不同采样顺序、不同保存温度和时间、不同束臂压力及不同采血剂量与抗凝剂比例等条件下 PT、APTT测定值。结果示 ,PT与 APTT测定值... 为探讨影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验误差的护理相关因素 ,观察血样本在不同采样顺序、不同保存温度和时间、不同束臂压力及不同采血剂量与抗凝剂比例等条件下 PT、APTT测定值。结果示 ,PT与 APTT测定值均受上述各因素的影响 1采血样本第 1管与第 2、 3管 PT测定结果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2样本在 4℃保存 4、 8h的 PT及 2 4h APTT测定结果与 1h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P<0 .0 5 ) ;样本在 15℃保存 8、 2 4h的 APTT结果与 1h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样本在 2 5℃保存 4、 8、 2 4h测定 APTT结果与 1h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P<0 .0 5 ) ;样本在 35℃保存 4、 8、 2 4h两项值与 1h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均 P<0 .0 1)。 3不同束臂压力抽血其 PT值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4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 1∶ 5与 1∶ 9比较 ,PT、 APTT测定结果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均 P<0 .0 1)。提示在临床护理中 ,应把好样本采集、运送、保存等质量关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PT和 APTT值的检验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1例
6
作者 蔡艳丽 赵明丹 +1 位作者 单葵 唐洪屈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3,共2页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4岁。因面部、双手背、颈部、臀部红斑6个月,加重伴关节痛15d于2017年8月24日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双手背、颈部、臀部先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片,无发热,无关节、肌肉疼痛不适。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折合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例
7
作者 白心竹 何金徽 +3 位作者 陆松松 李春 王依林 熊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4,共4页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风险更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狼疮抗凝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肝素抗凝的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适宜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驰骋 芦昌慧 +5 位作者 刘爱军 路平 牟伟 张慧明 刘平丽 陈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92-1993,1996,共3页
目的研究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采用肝素抗凝过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适宜时间范围。方法对比分析使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88例危重患者的320次过滤时间段中滤器寿命和出血并... 目的研究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采用肝素抗凝过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适宜时间范围。方法对比分析使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88例危重患者的320次过滤时间段中滤器寿命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所有用肝素治疗的患者中滤器凝血的总发生率为30.5/1 000 h,在APTT为35~44 s时,滤器凝血发生率为90.9/1 000 h;APTT为45~54 s时,滤器凝血发生率为38.2/1 000 h;APTT为55~69 s时,滤器凝血发生率为25.1/1 000 h;APTT≥70 s时,滤器凝血发生率为18.8/1000 h,不同APTT时滤器凝血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的总发生率为6.2/1 000 h。APTT为35~44 s时,出血发生率为3.0/1 000 h,APTT45~54 s和APTT延长到55~69 s时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9/1 000 h和5.1/1 000 h,≥70 s时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为9.8/1 000 h,不同APTT时患者出血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随APTT的延长而逐渐增高。采用CVVH治疗者和采用CVVHDF治疗者比较,滤器寿命及患者出血发生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PTT为55~69 s时,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抗凝 肝素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狼疮抗凝物的灵敏度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家红 王金行 +1 位作者 夏楠 李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评估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改良的稀释蝰蛇毒时间(DRVVT)法及硅凝固时间(SCT)法检测狼疮抗凝物(LA)的灵敏度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检测LA阳性且同时检测了APTT的386例样本的检测结果。根... 目的评估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改良的稀释蝰蛇毒时间(DRVVT)法及硅凝固时间(SCT)法检测狼疮抗凝物(LA)的灵敏度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检测LA阳性且同时检测了APTT的386例样本的检测结果。根据APTT参考区间上限分为APTT正常组(APTT≤43.0 s)和APTT异常组(APTT>43.0 s)。2组数据非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预测APTT异常时的临界值和灵敏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PTT与LA的相关性。结果386例LA阳性样本中,APTT正常177例(45.9%),APTT异常209例(54.1%)。APTT异常组的DRVVT标准化比值(NR)及SCT-NR显著高于APTT正常组(P<0.01)。APTT对LA的灵敏度:DRVVT-NR、SCT-NR分别为1.39和1.83。APTT与DRVVT-NR、SCT-N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P<0.01)和0.641(P<0.01)。结论LA阳性样本的APTT未必延长,其结果由APTT对LA的灵敏度决定。了解实验室APTT对LA的灵敏度及其相关性,正确解释APTT与LA结果之间的关系,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狼疮抗凝物 灵敏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石墨烯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安然 张威 +3 位作者 郭振 李超 严茹红 周连群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7-1396,共10页
石墨烯(Graphene,GR)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理化特性,其优异的导电性对凝血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极其重要。目前大型凝血检测仪器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的POCT检测较少。针对这一现状,设计制作... 石墨烯(Graphene,GR)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理化特性,其优异的导电性对凝血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极其重要。目前大型凝血检测仪器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的POCT检测较少。针对这一现状,设计制作一种可以用于APTT指标检测,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GR改性增强型电化学传感器十分必要。通过凝血酶切割凝血酶底物实验验证计时电流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原理的可行性,测量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参数,同时使用SYSMEXCS5100光学凝血仪验证测量结果。实验表明,丝网印刷GR改性电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阻抗测试变异系数为2.71%。凝血酶实验中,GR改性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响应强度较改性前的电化学传感器增加了16±1%,重复出峰时间和峰值电流变异系数分别为3.29%和3.13%。选取3组血样APTT值,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区分度,且每组APTT重复实验的出峰时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20%,3.25%和2.84%,实验结果与医院的临床结果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为0.978。GR改性增强型电化学传感器在APTT测试中显示出了较好地重复性,具有在多种场合下进行即时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化学传感器 计时电流法 凝血功能检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D-二聚体联合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婷 潘文旭 +4 位作者 何云 成小凤 何沛逊 高志春 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982-1988,共7页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发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发生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后拟行急诊PCI的ACS患者181例,术前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APTT等指标,根据TIMI血流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慢/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两组间D-二聚体和APTT与慢/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并根据Cutoff值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比较两组慢/无复流发生率.结果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本研究总人群中术前D-二聚体(OR=2.801,95%CI=1.399-5.610,P=0.004)和APTT(OR=O.881,95%CI=0.810-0.959,P=O.003)分别与发生慢/无复流现象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AUC=0.612(95%CI=0.537-0.683,P=0.036),APTT AUC=0.653(95%CI=0.579-0.722,P=0.004),当D-二聚体联合APTT后AUC提高到0.697(95%CI=0.624-0.763,P<0.001).根据D-二聚体和APTT的Cutoff值分组,高危组中慢/无复流的发生率较非高危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6.17%和14.92% (P=0.002).结论 D二聚体越高,慢/无复流发生率越高,而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慢/无复流发生率呈负相关,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有助于预测ACS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无复流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冷沉淀悬液部分成分的检测和比较
12
作者 范娅涵 成晓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94-1495,共2页
目的 检测血小板 冷沉淀悬液中某些成分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 (pro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 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 ,APTT)对其进行初步研究 ,并与现临床常用的血液成分作一对照比较 ,为开发新型血液成份制品作... 目的 检测血小板 冷沉淀悬液中某些成分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 (pro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 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 ,APTT)对其进行初步研究 ,并与现临床常用的血液成分作一对照比较 ,为开发新型血液成份制品作一初步实验研究。方法 检测 4种血液成分中参与机体凝血过程某些物质的含量以及PT和APTT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血小板 冷沉淀悬液中血小板个数与冰冻血小板中的无明显差异 ,但纤维蛋白原、FⅧ和纤维结合蛋白 (Fn)的含量均明显多于冰冻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 (FFP)。血小板 冷沉淀悬液的PT与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PT差异不显著 ,和冰冻血小板的PT差异显著 ,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 冷沉淀悬液的APTT与冷沉淀差异不显著 ,与新鲜冰冻血浆和冰冻血小板的差异显著 ,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临床上提高人体凝血水平时 ,应用血小板 冷沉淀悬液因其含有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止血效果优于单纯使用FFP或冰冻血小板或冷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冷沉淀悬液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韩晓婷 傅磊 +3 位作者 李亮 卞建军 赵梅 毕国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0,共6页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肝胆恶性肿瘤继发AHA则更为罕见,如不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有必要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0月收治1例胆管癌术后2个月余的70岁...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肝胆恶性肿瘤继发AHA则更为罕见,如不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有必要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0月收治1例胆管癌术后2个月余的70岁女性AHA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皮肤出血及皮下血肿,凝血功能检查提示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延长(74.5 s),APTT纠正试验无法纠正,凝血因子检测组套提示凝血因子Ⅷ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VIII activity,FⅧ:C)大幅降低(0.3%),并检测到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抑制物滴度为25.6 BU/mL,排除其他可能诱发病因后,诊断为胆管癌继发的AHA。予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控制胆管癌原发病并止血及抑制物清除治疗后AHA得到控制,无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发生,保证了后续胆管癌化疗的及时足疗程应用,使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获益。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如出现自发性出血或手术、外伤、侵入性检查时出现异常出血,需警惕是否继发AHA,及时诊治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获得性血友病A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smex CA7000血凝仪试剂仓试剂放置时间对血凝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同庆 李振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1-172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ysmex CA7000血凝仪试剂仓开封试剂放置不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凝固法采集21例患者凝血标本,使用Sysmex CA7000型... 本研究旨在探讨Sysmex CA7000血凝仪试剂仓开封试剂放置不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凝固法采集21例患者凝血标本,使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及放置一定时间的试剂和新鲜试剂测定每1例标本的PT、APTT、TT及Fib。各试剂放置时间分别为Thromborel S(TS):12、24、36、48、60、72 h;Dade Actin(DA):24、48、72、96、120 h;Test Thrombin(TT):2、4、6、8、10、12 h;Thrombin Reagent(TR):4、8、12、16、20、24 h;Owren's Veronal Buffer(OVB):1、2、3、4、5、6 h。以试剂仓放置一定时间为各试验组,以其新鲜试剂(0 h,即时配置)为对照组,计算各试验组PT、APTT、TT及Fib检测值与其对照组间统计学差异,分析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DA、TT、TR及OVB在试剂仓分别放置≥48、96、10、16、4 h时,其PT、APTT、TT及Fib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放置时间分别达到48-72、96-120、10-12、16-24及4-6 h时,其检测结果与0h间差异百分比分别在-2.6%-10.8%、-3.44%-4.8%、-3.9%-5.52%、-10.8%-3.3%及-17.2%-0.5%之内,其中TS对PT及OVB对Fib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试剂放置时间的延长,PT、APTT、TT均呈现延长趋势,而Fib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常规检测血凝四项时,需及时更换试剂仓试剂,以保证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剂放置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凯宁 杨卿 +7 位作者 姚嘉 唐晖 傅斌生 冯啸 吕海金 易慧敏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的门静脉血流监测,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进行抗凝治疗。经增强CT或门静脉造影确诊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后,予切开取栓、全身抗凝、介入下取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等处理。结果88例受者中共10例患儿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其中4例门静脉狭窄,确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 d、2个月、8个月、11个月,6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确诊时间分别为术中、术后2 d、术后3 d(2例)、术后6 d、术后11个月。1例门静脉狭窄者和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门静脉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2%(2/88)。其余8例患者中,1例行全身抗凝治疗、2例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4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均长期随访,未再出现门静脉相关症状,复查门静脉血流参数正常。结论规范化的术中及术后门静脉血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门静脉并发症,及时采取术中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后介入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可有效治疗门静脉并发症,减少门静脉并发症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门静脉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门静脉血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及凝血相关指标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云静 邓春颖 +4 位作者 左俊琴 崔啸宇 郑娇 刘斌 毛文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及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 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及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03例,根据患者发病7 d内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89例)和未进展组(214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相关指标(MPV、NLR)及凝血相关指标(PT、APTT、FIB),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常规及凝血相关指标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其对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NLR、D-二聚体、FIB等高于未进展组,凝血酶时间、PT、APTT低于未进展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PT、APTT、FIB、NLR均是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ROC曲线显示,MPV、NLR、PT、APTT、FIB 5项联合检测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813~0.905)。结论血常规相关指标(MPV、NLR)及凝血相关指标(PT、APTT、FIB)与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密切有关,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早期病情进展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丽娟 吴晓丽 +2 位作者 秦海艳 朱蕻潮 李进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研究ICU入院时因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56例,非AKI组7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 目的研究ICU入院时因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56例,非AKI组7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价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钙素原(PCT)在诊断AKI方面的能力。结果AKI组PCT、APTT、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与非AK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CT是患者发展为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Alb是AKI的保护因素(P<0.05);APTT和PCT曲线下面积(AUC)均>0.8,APTT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0%、85.2%,PCT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4%、74.1%。结论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入ICU时的APTT、PCT水平是AKI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Alb是AKI风险增加的保护因素;APTT和PCT在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KI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降钙素原 血清白蛋白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腹腔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文朝 王昌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2-204,208,共4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测定其急性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将急性期水平与67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照进行比较,并从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3例,测定其恢复期相关指标水平,与急性期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和APTT低于对照组,FIB、DD和M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恢复期的PT和APTT水平高于急性期,FIB和DD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和MPV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PTT、PT、FIB、D-二聚体和MPV异常,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为脑梗死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一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平均血小板体积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霉剂脱氢醋酸钠致大鼠出血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峥嵘 吴银超 +4 位作者 谢佳玉 谢阳 李楠 鲁倩倩 张雨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脱氢醋酸钠作为防霉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及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但有关脱氢醋酸钠使用后,引起动物组织出血的报道极少。通过灌胃给予Wistar大鼠50、100、150、200mg/kg脱氢醋酸钠,连续12d,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在灌胃后不同时间测定... 脱氢醋酸钠作为防霉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及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但有关脱氢醋酸钠使用后,引起动物组织出血的报道极少。通过灌胃给予Wistar大鼠50、100、150、200mg/kg脱氢醋酸钠,连续12d,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在灌胃后不同时间测定大鼠体重、饲料消耗、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150mg/kg和200mg/kg组灌胃3d后,大鼠体重和饲料消耗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50mg/kg和100mg/kg组则在7d^10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内雌鼠增重远远小于雄鼠。给予脱氢醋酸钠后,所测时间点的PT、APTT值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雌雄大鼠间APTT值有明显差异。雌性大鼠的APTT值随剂量、时间的增加而延长。组织切片检查心、肝、脾、肺、肾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肝和肾组织出血较明显。结果表明,较大剂量脱氢醋酸钠可致大鼠凝血功能障碍,能引起主要脏器不同程度出血的倾向。作为食品或饲料添加剂使用,使用高剂量脱氢醋酸钠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醋酸钠 防霉剂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龙血竭对原发性高血压食蟹猴血压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雪湾 钟建雄 +4 位作者 岳桂华 林发全 熊万娜 黎芳 梁健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龙血竭对原发性高血压(EH)食蟹猴血压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取EH食蟹猴16只,随机分成龙血竭高剂量组(0.72 g/kg)、龙血竭低剂量组(0.18 g/kg)、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7.52 mg/kg)和模型组,以正常血压食蟹猴为空白...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龙血竭对原发性高血压(EH)食蟹猴血压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取EH食蟹猴16只,随机分成龙血竭高剂量组(0.72 g/kg)、龙血竭低剂量组(0.18 g/kg)、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7.52 mg/kg)和模型组,以正常血压食蟹猴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4周,观察给药前后血压以及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TCMSP和PubMed数据库搜索CDB成分,结合CNKI及NCBI收录的龙血竭主要化学成分,确定化合物成分。通过DRAR-CPI数据库预测成分靶点;通过TTD数据库搜索疾病靶点并筛选得到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对靶点进行KEGG、GO及网络互作分析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给药后龙血竭高剂量组可降低收缩压(P<0.01)、舒张压(P<0.05),龙血竭低剂量组未显示降低舒张压作用(P>0.05);龙血竭高剂量组给药后第3、4周抑制血小板(P<0.05);CDB对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具有缩短作用(P<0.05)。筛选得到18个化合物、116个成分靶点、46个疾病靶点。GO分析发现龙血竭在防治EH上与血液循环、血压调节、循环系统中的血管过程、对脂质的反应及对有机环状化合物的响应等生物过程相关;与分子换能器活性、信号受体活性、核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分析结果靶点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肾素分泌、内分泌抵抗及代谢途径等通路及途径上。结论龙血竭对EH食蟹猴具有降压作用,抑制高血压状态下的血小板聚集,缩短高血压状态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其降压作用可能与AVPR1A、GATM、F7等靶点,调控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食蟹猴 原发性高血压 血小板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