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化过硫酸钠原位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
作者 吴昊 孙丽娜 +1 位作者 王辉 王晓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5-2095,共11页
过硫酸钠作为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常用的氧化剂在国外已经被广泛用于实际石油类污染土壤的修复,国内则应用较少.过硫酸钠通过活化能产生SO-·4和·OH,这些具有强氧化性的基团可以降解大部分的石油类污染物.本文在关注过硫酸钠活化... 过硫酸钠作为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常用的氧化剂在国外已经被广泛用于实际石油类污染土壤的修复,国内则应用较少.过硫酸钠通过活化能产生SO-·4和·OH,这些具有强氧化性的基团可以降解大部分的石油类污染物.本文在关注过硫酸钠活化技术与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分析过硫酸钠原位修复后土壤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以及多种修复技术联合的工程应用,对过硫酸钠自活化试剂的制备、过硫酸钠原位修复与其它土壤修复技术联合和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过硫酸钠 原位化学氧化 石油类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2/Fe^2+活化过硫酸钠对石油类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昊 孙丽娜 +1 位作者 王辉 王晓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3-628,共6页
本文探讨了利用过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实际污染场地长期高浓度石油类(TPH)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研究了过氧化氢、过氧化钙、过氧化钙/Fe^(2+)等活化方法对TPH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TPH污染较重的土壤(浓度15000 mg·kg-... 本文探讨了利用过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实际污染场地长期高浓度石油类(TPH)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研究了过氧化氢、过氧化钙、过氧化钙/Fe^(2+)等活化方法对TPH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TPH污染较重的土壤(浓度15000 mg·kg-1),过氧化钙较过氧化氢活化过硫酸钠降解的效果更好,使用过氧化氢活化方法,TPH最高降解率仅为25.6%,而当过氧化钙/过硫酸钠的用量(物质的量之比)为1/5时,反应7 d,TPH去除率达到67.4%,反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活化剂.当Fe^(2+)/过氧化钙/过硫酸钠的用量为1/2/5时,反应7 d,TPH降解率为82.1%,较不添加Fe^(2+)高14.6%,反应后体系呈中性.进一步增加过氧化钙的用量,TPH去除率和体系p H均增加.研究表明,Ca O_2/Fe^(2+)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效果较好,考虑到实际场地后续利用的可行性,Fe^(2+)/过氧化钙/过硫酸钠的用量为1/2/5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过硫酸钠 过氧化钙 石油类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钠耦合甲酸技术研究——处理水溶液中四氯化碳与六价铬污染 被引量:8
3
作者 高磊 顾小钢 +4 位作者 吕树光 李晴宜 杨雪瑞 王贝宁 卢泽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45-2649,共5页
以甲酸为活化剂,耦合热活化过硫酸钠技术产生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从而还原去除水溶液中四氯化碳(CT)和Cr(Ⅵ),考察过硫酸钠和甲酸初始浓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过硫酸钠与甲酸浓度均为100mmol/L时,单... 以甲酸为活化剂,耦合热活化过硫酸钠技术产生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从而还原去除水溶液中四氯化碳(CT)和Cr(Ⅵ),考察过硫酸钠和甲酸初始浓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过硫酸钠与甲酸浓度均为100mmol/L时,单独CT或Cr(Ⅵ)分别在120min、60min内基本完全去除(50℃),且污染物去除效率随过硫酸钠及甲酸浓度升高而增强.在CT和Cr(Ⅵ)复合污染体系中,Cr(Ⅵ)的存在能够抑制CT降解,且抑制程度随Cr(Ⅵ)初始浓度升高而提高,但Cr(Ⅵ)去除率随CT初始浓度增大而升高.加入CO_2^-猝灭剂(甲基紫精)能够抑制CT降解,但促进Cr(Ⅵ)去除,表明有机物的存在能够增强Cr(Ⅵ)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六价铬 活化过硫酸钠 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钠预处理秸秆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丽萍 邹德勋 刘研萍 《中国沼气》 2020年第2期12-18,共7页
文章对热活化过硫酸钠预处理玉米秸秆优化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考察活化温度、预处理时间、过硫酸钠投加比、溶液pH值和固液质量比5个单因素对预处理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活化... 文章对热活化过硫酸钠预处理玉米秸秆优化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考察活化温度、预处理时间、过硫酸钠投加比、溶液pH值和固液质量比5个单因素对预处理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活化温度50℃,预处理时间16 h,过硫酸钠投加比0.5%,固液质量比1∶10,溶液pH值为5。此条件下,秸秆降解率为23.43%,还原糖得率为1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活化过硫酸钠 预处理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对六六六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小莲 梁银春 +4 位作者 廖长君 黎秋君 薛天利 林宏飞 张超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54-1857,1861,共5页
用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修复六六六污染土壤。研究了氧化钙与过硫酸钠添加配比对六六六的两种异构体(α-BHC和β-BHC)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4%Ca O时,使用2. 5%Na2S2O8对α-BHC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91. 76%;β-BHC最佳的降... 用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修复六六六污染土壤。研究了氧化钙与过硫酸钠添加配比对六六六的两种异构体(α-BHC和β-BHC)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4%Ca O时,使用2. 5%Na2S2O8对α-BHC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91. 76%;β-BHC最佳的降解效果是在4. 0%Na2S2O8添加量下,降解率达54. 54%。六六六浓度影响过硫酸钠的降解效率,对于六六六污染较轻的土壤(浓度4. 12 mg/kg),Na2S2O8的添加量在2. 5%时对α-BHC具有最佳降解效率,降解率达90. 31%;对于六六六中度污染的土壤(浓度25. 51 mg/kg),Na2S2O8的添加量在4. 0%时,β-BHC具有最佳降解效率,降解率达50. 10%。在4%Ca O的用量下,随着Na2S2O8用量的增加反应体系的pH变化不明显。可见4%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对修复后六六六污染土壤的pH影响不大,且修复效果显著,是一种经济有效、快速环保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过硫酸钠 氧化钙 α-BHC β-BHC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化学对热活化过硫酸钠降解26种染料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琪 杨博闻 申哲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法研究了皂黄、亚甲基蓝、溴酚蓝等26种染料有机物在pH=4、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的降解效果,采用色度来表征目标物的去除率,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目标物进行量子化学结构参数计算,再结合染料有机物色度降解的...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法研究了皂黄、亚甲基蓝、溴酚蓝等26种染料有机物在pH=4、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的降解效果,采用色度来表征目标物的去除率,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目标物进行量子化学结构参数计算,再结合染料有机物色度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常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26种染料有机物色度降解反应动力学常数与量子化学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0min,目标物色度显著降低,60min后,绝大多数染料有机物色度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部分甚至达到100%,并且其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量子化学结构参数BOmax、q(H+)和q(C-)min与目标物色度去除率的相关性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有机物 活化过硫酸钠 降解动力学 密度泛函理论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钠缓释胶囊反应带修复苯胺污染地下水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坡 蒲思淇 +2 位作者 李劲松 韩莹 王明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718-5727,共10页
针对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中普遍存在的氧化剂过量使用、污染物反弹和二次污染问题,以苯胺(AN)为特征污染物,以活化过硫酸盐为氧化剂,采用硬脂酸为胶结剂,制备过硫酸钠(PS)和硫酸亚铁(FeSO_(4))缓释胶囊,构建基于PS和FeSO_(4... 针对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中普遍存在的氧化剂过量使用、污染物反弹和二次污染问题,以苯胺(AN)为特征污染物,以活化过硫酸盐为氧化剂,采用硬脂酸为胶结剂,制备过硫酸钠(PS)和硫酸亚铁(FeSO_(4))缓释胶囊,构建基于PS和FeSO_(4)缓释胶囊的可渗透反应屏障(PS-FeSO_(4)-PRB),考查了缓释胶囊组分、地下水流速对PRB中活性物质释放和AN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缓释胶囊中活性物质/硬脂酸为1/2,地下水流速为0.1mL/min时,48h后PRB中PS和Fe^(2+)累计释放率分别为43.18%和14.98%.当PRB中FeSO_(4)/PS为1/9时,AN累计去除率达到95.37%,TOC累计去除率为57.07%.采用砂柱模拟AN污染地下水,比较了直接注射PS和FeSO_(4)与PS-FeSO_(4)-PRB两种处理方式的修复性能,4d内两者的AN累计去除率分别为35.22%和69.74%,TOC累计去除率分别为15.83%与14.88%.PS-FeSO_(4)-PRB修复效果明显高于直接注射处理.GC/MS分析表明,处理后产生了对苯醌、偶氮苯以及长链烷烃等产物,导致AN矿化率不高.pH值和Eh连续记录结果表明,PS-FeSO_(4)-PRB处理能够保持反应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和酸碱性的相对稳定.相比直接注射氧化剂,基于PS和FeSO_(4)-缓释胶囊的PRB处理中地下水的急性毒性更低,二次污染风险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过硫酸钠 可渗透反应栅 缓释材料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的效果及强度特性研究
8
作者 王菲 叶子俊 +1 位作者 苗文权 徐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35-3644,共10页
对二价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修复后的1,2-二氯苯污染土进行降解试验、微观测试、颗粒分析试验、液塑限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不排水剪切试验,揭示了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的效果及土的强度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0%的Fe^(2+)活... 对二价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修复后的1,2-二氯苯污染土进行降解试验、微观测试、颗粒分析试验、液塑限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不排水剪切试验,揭示了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的效果及土的强度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0%的Fe^(2+)活化过硫酸盐掺量对1,2-二氯苯去除率高达92.59%,反应后有硫酸钠、硫酸钙以及氢氧化铁等物质生成;少量的硫酸钠、硫酸钙填充土颗粒间的孔隙,使土更为密实;但大量的硫酸钠晶体的膨胀效应会削弱土颗粒间联结,使土变得松散;修复后的土中黏粒含量增加,粉粒和砂粒含量减少;液限和塑性指数随掺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塑限则逐渐减小,塑性能力稍有提升;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剪应力随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过硫酸盐掺量为10.0%时,修复后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增大到310.75 kPa,增大幅度为20.34%,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偏应力可达到142.73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活化过硫酸钠 有机污染土 强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某炼油厂地下水石油烃污染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元宵 孙晓霜 +2 位作者 王泽 余杰 余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337,共5页
为考察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及碱活化强化方式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PHC)的降解效果,进而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PHC初始浓度、溶液pH和反应时间对... 为考察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氧化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及碱活化强化方式对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物(PHC)的降解效果,进而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氧化剂投加量、PHC初始浓度、溶液pH和反应时间对PHC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投加方式比干投加方式对PHC的去除效果更好,碱活化相比单一投加过硫酸钠对PHC的去除率提高了12.6%。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氧化剂投加量10%,PHC浓度5.23 mg/L,pH值10,反应时间5 h时,PHC去除率可达到89.7%。PHC去除率受氧化剂投加量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影响较大,增大氧化剂浓度或降低污染物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处理效果,但过量投加氧化剂,PHC去除率不再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过硫酸钠 地下水 石油烃污染物 氧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