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活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1
作者 潘永源 李娇媛 王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关系。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68)和血压正常组(n=60),并选择2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各组的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glycopropean...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关系。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68)和血压正常组(n=60),并选择2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各组的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glycopropean complex of activated platelets,PAC-1)的活性,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活性的差异,并分析PAC-1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组糖尿病患者的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高血压的糖尿病组患者的活化血小板复合物的活性高于血压正常组,PAC-1活性与血糖、收缩压水平正相关。结论除高血糖外,血压升高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增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流式细胞术 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纤胶囊对脓毒症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若晖 李雪 李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142-143,共2页
目的 探究化纤胶囊对脓毒血症模型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的影响,阐明化纤胶囊对脓毒症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140只实验动物SD大鼠随机均匀分成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干... 目的 探究化纤胶囊对脓毒血症模型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的影响,阐明化纤胶囊对脓毒症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140只实验动物SD大鼠随机均匀分成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干预组、血必净干预组、低剂量化纤胶囊干预组(30mg/kg)、中剂量化纤胶囊干预组(60mg/kg)、高剂量化纤胶囊干预组(90mg/kg)。CLP术后2h对药物干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进行灌肠,CLP术后12h后给予第2剂,连续3d,2次/d。模型制备后6h、12h、24h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血进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的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干预组与化纤胶囊(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均对脓毒血症模型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有降低作用(P<0.05),其中化纤胶囊(低、中、高)剂量干预组优于血必净干预组,而化纤胶囊高剂量组对于降低上述指标作用最明显(P<0.01)。生理盐水干预组对上述指标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化纤胶囊对于脓毒血症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的表达水平有降低作用,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纤胶囊 脓毒血症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 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万云高 华琦 +1 位作者 万岁桂 徐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1-83,共3页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 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 1,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及全血单克隆抗体标记法 ,检测 6 6例住院ACS患者...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 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 1,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及全血单克隆抗体标记法 ,检测 6 6例住院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 2P、Pac 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 ;同期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2 2例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的CD6 2P、Pac 1表达率治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1) ,且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 :ACS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血小板活化 ACS 治疗前后 CD62P PAC-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蛋白 表达率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冯天保 李臻 +3 位作者 袁百祥 刘宏颖 王宇 高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遵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按入院时气温分为两组:在本地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5.2℃)入选的40例AMI患者为高温...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遵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按入院时气温分为两组:在本地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5.2℃)入选的40例AMI患者为高温组,在本地最冷月份(12月,平均气温-3.2℃)入选的40例AMI患者为低温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并计算表达率(%)。结果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AMI患者的CD62p(9.8%±1.4%比14.5%±6.2%)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率(15.3%±2.5%比57.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亚组分析中,高、低温组的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环境温度对AMI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明显影响,低温明显高于高温。因此,应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必要时可调整AMI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急性心肌梗死 CD62P 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微颗粒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童巧文 林萍 +3 位作者 郑丽芬 张荷慧 冯梅 王耀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78-1280,共3页
辩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 PMP)和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G)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 辩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 PMP)和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G)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67.8I±5.68)岁。AIS组62例,对照组为40例。结景AIS组PMP[(6.11±1.54)%vs(2.31±0.83)%,P=0.000]和PAG[(81.66±7.15)%VS(57.36±7.98)%,P=0.000]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AIS组治疗2周后PMP[(4.28±1.31j%7)S(6.11±1.54)%,P=0.000]和PAG[(68.78±7.49)%"US(81.66±7.15)%,P=0.00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IS组患者PMP与P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63,P=0.037)。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PMP、PAG、TC、空腹血糖与AIs预后相关。结论PMP和PAG可作为检测判断AIS治疗效果及脑梗死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糖蛋白GPⅡ b-Ⅲa复合物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