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陶瓷表面的准分子激光活化沉积金属Cu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武颖娜 梁勇 冯钟潮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44,共2页
本文研究了通过XeCl准分子激光照射Al2 O3陶瓷表面后 ,使其表面沉积金属Cu的技术。实验结果表明 ,Al2 O3试样浸入Cu2 SO4 溶液后 ,金属Cu膜只沉积于激光照射区。经准分子激光照射 ,Al2 O3 表面结构的变化和Al富集区的产生是金属Cu沉积... 本文研究了通过XeCl准分子激光照射Al2 O3陶瓷表面后 ,使其表面沉积金属Cu的技术。实验结果表明 ,Al2 O3试样浸入Cu2 SO4 溶液后 ,金属Cu膜只沉积于激光照射区。经准分子激光照射 ,Al2 O3 表面结构的变化和Al富集区的产生是金属Cu沉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铜膜 陶瓷 氧化铝 表面 活化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对沉积物活化分子氧降解三氯乙烯的影响
2
作者 刘佳彧 余浩 +1 位作者 刘依然 张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93,202,共10页
沉积物活化分子氧(O_(2))产生的羟自由基(HO^(·))可以有效地氧化氯代烃,然而水文动态过程对HO^(·)氧化去除氯代烃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三氯乙烯(TCE,初始浓度为7.6μmol/L)作为代表性氯代烃,在100 g/L沉积物悬浊液体系中,探... 沉积物活化分子氧(O_(2))产生的羟自由基(HO^(·))可以有效地氧化氯代烃,然而水文动态过程对HO^(·)氧化去除氯代烃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三氯乙烯(TCE,初始浓度为7.6μmol/L)作为代表性氯代烃,在100 g/L沉积物悬浊液体系中,探究不同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0∶10~10∶0)对沉积物活化分子氧(O_(2))产生HO^(·)与其降解TCE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的增加,24 h内沉积物活化O_(2)产生HO^(·)的累积浓度呈线性增加,但只有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大于4∶6时沉积物中HO^(·)氧化途径才可有效地降解TCE,并且TCE的降解效率随着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为4∶6时,TCE的去除率仅为3%,但是当其混合比例增加至10∶0时,TCE的去除率可达到22.5%;地表水-地下水混合比例对TCE去除的影响机制为:随着两种水体混合比例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HO~·产生,另一方面降低了Cl^(-)、HCO_(3)^(-)和Fe(Ⅱ)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共存组分对HO^(·)的淬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混合 沉积活化分子氧 三氯乙烯 羟自由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温度对玻璃纤维增强HAp-CS涂层的影响
3
作者 黄剑锋 王文静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5期487-491,共5页
为了制备出结合强度较好的生物涂层,采用水热电泳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成功制备了玻璃微纤维增强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g(f)/HAp-CS)复合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红外傅里叶变换分析仪等... 为了制备出结合强度较好的生物涂层,采用水热电泳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成功制备了玻璃微纤维增强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g(f)/HAp-CS)复合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红外傅里叶变换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涂层进行了测试和表征,主要研究了水热沉积温度对复合涂层中HAp晶相和涂层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HAp涂层的沉积动力学.结果表明:采用玻璃微纤维增强的HAp-CS涂层,致密性和均匀性有了很大提高,显著减少了复合涂层表面的裂纹;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涂层中HAp的衍射峰逐渐增强,表面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涂层的致密性和均匀性显著提高;涂层的沉积速率随水热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沉积活化能为14.6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电泳沉积 碳/碳复合材料 g(f)/HAp-CS生物复合涂层 水热温度 XRD分析 SEM分析 沉积速率 沉积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nanofibers at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on microstructure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肖鹏 陈洁 +1 位作者 徐先锋 卢雪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590-2595,共6页
Before densification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arbon or SiC nanofibers were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by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electroplated Ni as catalyst.The modification and me... Before densification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arbon or SiC nanofibers were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by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electroplated Ni as catalyst.The mod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nanofibers on the pyrocarbon deposition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fibers improve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the carbon fibers and become active nucleation centers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They can induce the ordered deposition of pyrocarbon and adjust the interface bonding between pyrocarbon and carbon fibers during the infil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fiber SiC nanofiber PYROCARBON interface 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