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差异化边界的狭窄冠脉血流动力学
1
作者 王芳群 朱凤莲 +3 位作者 周钰 刘艳蕊 何辰杨 徐凡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23-1030,共8页
通过建立差异化边界条件,研究左冠第一分支发生单支或双支病变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对分叉部位的影响.当冠脉发生多分支高度狭窄时,在CFD模拟中采用传统的理想边界条件会导致血管局部血流动力学信息误差.因此,采用集中参数模型获取左主... 通过建立差异化边界条件,研究左冠第一分支发生单支或双支病变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对分叉部位的影响.当冠脉发生多分支高度狭窄时,在CFD模拟中采用传统的理想边界条件会导致血管局部血流动力学信息误差.因此,采用集中参数模型获取左主干流量作为局部有限元分析的差异化边界条件,来探索左冠第一分支非对称狭窄模型的血液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单支病变中,狭窄区域出现反向压力差,且随着狭窄程度增加,下游区域紊乱程度增大;双支病变中,LM-LCX病变会导致回旋支侧支长期处于低切应力环境,斑块发生风险上升.结合单双支病变,主干病变相比于分支病变对分叉部位影响更加显著.基于差异化边界条件对左冠单双支病变进行了血流动力学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斑块的发展机制和风险,为导管泵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边界条件 集中参数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贮箱内液体非线性晃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科 李俊峰 王天舒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9-345,共7页
基于理想流体的假设,根据H-O原理建立了充液贮箱刚体平动与液体非线性晃动的耦合动力学方程, 通过引入改进的势函数描述刚体和液体之间的动边界.利用伽辽金方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离散.针对液体非线性晃动情况,与ALE有限元方法、边界元... 基于理想流体的假设,根据H-O原理建立了充液贮箱刚体平动与液体非线性晃动的耦合动力学方程, 通过引入改进的势函数描述刚体和液体之间的动边界.利用伽辽金方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离散.针对液体非线性晃动情况,与ALE有限元方法、边界元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对刚体平动和液体非线性晃动耦合的情况,数值模拟了多种外力激励下系统的响应.利用等效力学模型解释了耦合系统固有频率升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晃动 动力学建模 液体 矩形贮箱 动力学方程 伽辽金方法 有限元方法 边界元方法 理想流体 充液贮箱 固有频率 耦合系统 数值模拟 刚体 边界 势函数 ALE 模型 平动 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平衡大气边界层模拟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朋 李永乐 廖海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743,共7页
为实现SST k-ω湍流模型下空流场大气边界层的平衡,提出通过在湍动能输送方程与比耗散率输送方程中添加源项的方法使来流边界条件与湍流模型相协调,并通过相应的CFD数值算例分别考察了不考虑源项与考虑源项时沿流场不同位置处的平均速... 为实现SST k-ω湍流模型下空流场大气边界层的平衡,提出通过在湍动能输送方程与比耗散率输送方程中添加源项的方法使来流边界条件与湍流模型相协调,并通过相应的CFD数值算例分别考察了不考虑源项与考虑源项时沿流场不同位置处的平均速度、湍动能及比耗散率剖面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表明,当考虑源项时沿流场不同位置处的平均速度剖面、湍动能剖面及比耗散率剖面均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较好地实现了大气边界层的平衡。研究结论为平衡大气边界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对结构风工程中CFD数值模拟有一定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大气边界 SST k-ω湍流模型 源项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流体与断裂活动关系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博 刘耀炜 孙小龙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6-302,共7页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地下流体与断裂活动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断裂带特征、断层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流体和断层与地震触发模式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阐述。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探讨地下流体与断裂活动的关系提供了...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地下流体与断裂活动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断裂带特征、断层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流体和断层与地震触发模式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阐述。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探讨地下流体与断裂活动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开展地下流体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 地下流体 耦合模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SPH固壁边界处理的排斥力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学君 陈丁 唐轶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59,共6页
边界排斥力法是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固壁边界处理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排斥力模型而制约其广泛应用。考虑将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中描述颗粒间接触作用的短程排斥力引入到固壁边界处理模型中,提出一种新型SPH方法边... 边界排斥力法是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固壁边界处理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排斥力模型而制约其广泛应用。考虑将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中描述颗粒间接触作用的短程排斥力引入到固壁边界处理模型中,提出一种新型SPH方法边界排斥力模型。通过Couette流和溃坝2个算例验证了排斥力模型的有效性。排斥力表达式简单,参数易于给定,为SPH方法中固壁边界处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 排斥力模型 近场动力学(PD) 固壁边界 COUETTE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剪切应力输运k-ω湍流模型对考虑风向随高度偏转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冯成栋 顾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1-830,共10页
基于剪切应力输运(SST)k-ω模型,通过修改模型参数、方程源项和湍动粘度,提出了“改进SST k-ω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考虑风向随高度偏转的大气边界层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通过预前模拟和主模拟两个步骤,对风场自保持的... 基于剪切应力输运(SST)k-ω模型,通过修改模型参数、方程源项和湍动粘度,提出了“改进SST k-ω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考虑风向随高度偏转的大气边界层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通过预前模拟和主模拟两个步骤,对风场自保持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提出的改进SST k-ω模型可以取得与实测较一致的模拟结果。将预前模拟得到的风剖面作为主模拟的入流边界条件,各物理量均可以在流域中得到较好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大气边界 自保持 改进剪切应力输运k-ω模型 科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边界处理中两种排斥力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上官子柠 马庆位 韩端锋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4,共8页
边界排斥力模型是SPH算法中固壁边界施加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粒子穿透边界,并且适用于处理复杂的边界问题。文章以Lennard-Jones和法向排斥力两种经典模型,模拟了二维溃坝,并在传统的法向排斥力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修正项,用以防止... 边界排斥力模型是SPH算法中固壁边界施加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粒子穿透边界,并且适用于处理复杂的边界问题。文章以Lennard-Jones和法向排斥力两种经典模型,模拟了二维溃坝,并在传统的法向排斥力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修正项,用以防止在计算时出现奇点导致运算崩溃。通过分析两种排斥力模型得到的流体粒子速度矢量,以及与相关文献、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可知,前者对临近边界的流体粒子有较大的扰动,导致粒子运动紊乱、流动受阻,后者则更适用于SPH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固壁边界 边界排斥力模型 溃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共振激励下内嵌流体悬臂欧拉梁自适应减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伟 徐晖 马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1-44,共4页
结合内嵌自主移动质量梁/板实验平台实验结果,对一、二阶主共振激励下内嵌流体悬臂欧拉梁自适应减振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简化,将实际的流固耦合模型近似转化为具有活动边界的流体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现象吻合较好,揭示了封... 结合内嵌自主移动质量梁/板实验平台实验结果,对一、二阶主共振激励下内嵌流体悬臂欧拉梁自适应减振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简化,将实际的流固耦合模型近似转化为具有活动边界的流体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现象吻合较好,揭示了封闭腔内流体在梁作用下的三种运动特征。分析了流体壁面压力曲线特征,并建立了它与流体运动特征间的联系。通过与梁振动位移比较后发现,壁面压力曲线在时间上存在有明显的滞后特性。基于能量耗散的观点,针对简化的流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流体运动能耗量化准则,从流体运动层面给出了判定减振性能的量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流体欧拉梁 活动边界流体动力学模型 自适应减振 滞后特性 量化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空气流动数值模拟的N点风口动量模型 被引量:26
9
作者 赵彬 李先庭 彦启森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适应工程应用中快速、准确模拟室内空气流动的需要,提出N点风口动量模型,以简化描述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室内空气流动时百叶、多孔板类送风口的入流边界条件。百叶和多孔板风口的等温自由射流算例以及HESCO孔板类散流器在... 为适应工程应用中快速、准确模拟室内空气流动的需要,提出N点风口动量模型,以简化描述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室内空气流动时百叶、多孔板类送风口的入流边界条件。百叶和多孔板风口的等温自由射流算例以及HESCO孔板类散流器在室内送风的算例和实验数据对比表明,N点风口动量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数值模拟室内空气流动的风口入流边界条件描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口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 室内空气流动 边界条件 送风口 百叶 多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带附加台架汽车模型风洞试验精度验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志群 吉斯汉 +2 位作者 谷正气 刘显贵 许西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设计了一种简便的用于汽车模型风洞高速试验段的试验台架,用步进电机控制台架地板正反转以模拟不同横摆角工况,抬高的台架地板能有效消除风洞地板边界层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台架地板直径对气动... 设计了一种简便的用于汽车模型风洞高速试验段的试验台架,用步进电机控制台架地板正反转以模拟不同横摆角工况,抬高的台架地板能有效消除风洞地板边界层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台架地板直径对气动力的影响规律及不同风速和横摆角工况下的气动特性,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气动力误差在8%以内。研究结果表明,该风洞台架试验精度达到工程要求,对汽车模型风洞试验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模型风洞 试验台架 横摆角 边界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倾斜挡风板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洁 吴亚平 +2 位作者 周勃 张琼 王慧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0-704,共5页
针对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在实际运行时会出现牛舍内气流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变牛舍上部挡风板倾斜角度的方法来改善牛舍内空气的均匀度.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挡风板与垂直方向成不同夹角的牛舍三维模型,设置风机和湿帘为边界条件.利... 针对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在实际运行时会出现牛舍内气流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变牛舍上部挡风板倾斜角度的方法来改善牛舍内空气的均匀度.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挡风板与垂直方向成不同夹角的牛舍三维模型,设置风机和湿帘为边界条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牛舍内的空气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获得了挡风板的最佳安装角度.结果表明,当挡风板与垂直方向夹角为60℃时,牛舍中气流分布最为均匀,奶牛生存高度的气流速度也最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 挡风板 计算流体动力学 奶牛舍 流场 数值模拟 模型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法在大坝表孔泄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大鸣 刘江川 徐亚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1-845,共5页
主要对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大坝表孔泄流的光滑粒子模型。将SPH数学模型应用于拉西瓦水电站表孔泄流中,提出了采用补水边界的方法来满足库区恒定水位条件,模拟了表孔泄流的流场变化及粒子运动过程。通过与物理模... 主要对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大坝表孔泄流的光滑粒子模型。将SPH数学模型应用于拉西瓦水电站表孔泄流中,提出了采用补水边界的方法来满足库区恒定水位条件,模拟了表孔泄流的流场变化及粒子运动过程。通过与物理模型实测的压力值比较,堰表面压力变化基本一致。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可用于高速水流的计算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数学模型 大坝表孔泄流 补水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典型钝体结构绕流风场的三维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大洋 周云 +1 位作者 邓雪松 朱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8,共9页
高雷诺数条件下采用大涡模型研究缩尺比为1∶200的四种典型体型建筑物(方形、矩形、L形和U形)的钝体绕流现象,在确保连续性和计算效率的条件下提出采用修正的自回归滤波模型模拟入口边界的脉动风速条件,并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高雷诺数条件下采用大涡模型研究缩尺比为1∶200的四种典型体型建筑物(方形、矩形、L形和U形)的钝体绕流现象,在确保连续性和计算效率的条件下提出采用修正的自回归滤波模型模拟入口边界的脉动风速条件,并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对不同体型不同风向下六种计算工况进行瞬态动力分析,研究钝体表面空间风压分布特性及钝体周围流场的竖向和横向风速剖面分布特性,给出钝体对周围流场影响的最大干扰范围。结果表明:钝体迎风面平均压力系数分布较顶面、侧面和背面均匀、稳定,脉动风压系数受涡旋运动状态影响较大,最大值出现在侧风面流场分离、涡旋运动最强处;钝体对周围流场的影响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对尾流区流场的影响最强,最大干扰范围为0.25H(来流区)、0.4H(屋顶区)、0.5H(侧边区)和3H(尾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 大涡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 风压分布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