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雉鸡的活动痕迹及种群密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辜永河 陈浒 李正元 《四川动物》 CSCD 1998年第3期120-121,共2页
本文报道了在不同生境中采用样方法对雉鸡及其活动痕迹进行调查,并根据D=N/B公式对所得的数据加以处理,其结果表明雉鸡在活动过程中所留下的巢、粪便等痕迹均以灌草丛为最多,而取食刨土所留下的痕迹则以农耕地为最多。其种群密... 本文报道了在不同生境中采用样方法对雉鸡及其活动痕迹进行调查,并根据D=N/B公式对所得的数据加以处理,其结果表明雉鸡在活动过程中所留下的巢、粪便等痕迹均以灌草丛为最多,而取食刨土所留下的痕迹则以农耕地为最多。其种群密度,在草坡为56只/km2,稀树灌丛草坡为78只/km2,灌丛草坡为156只/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雉鸡 活动痕迹 种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大熊猫活动区域环境特征分析——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梁玉喜 王戈 王洪荣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98-101,114,共5页
基于GIS,以地形因子(海拔、坡度)、生物因子(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可食竹)、水源分布、人为干扰(道路、矿山、居民点耕地)等因素,分析国家公园内大熊猫活动痕迹点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内大熊猫主要栖息活动的范围集中在海拔1 8... 基于GIS,以地形因子(海拔、坡度)、生物因子(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可食竹)、水源分布、人为干扰(道路、矿山、居民点耕地)等因素,分析国家公园内大熊猫活动痕迹点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内大熊猫主要栖息活动的范围集中在海拔1 800 m^3 400 m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郁闭度0.2~0.7之间,林下有主食竹分布,活动点距离水源1 000 m以内,距离居民点(耕地)距离1 000 m^5 000 m。矿山开采和道路分布密度对大熊猫分布影响较明显。通过对大熊猫生境特点分析,为下一步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及廊道建设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活动痕迹 影响因子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艺术教学中对绘画语言性的探索
3
作者 谭海平 白晓熠 李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32-132,共1页
"绘画语言"的组织表达、创新,是自绘画诞生以来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其本身规律、特点的分析,来清晰画家的创作过程及目的,促进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绘画语言有自己的表现特点,也有自己的地域性。绘画被认为是表达了某种观念,... "绘画语言"的组织表达、创新,是自绘画诞生以来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其本身规律、特点的分析,来清晰画家的创作过程及目的,促进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绘画语言有自己的表现特点,也有自己的地域性。绘画被认为是表达了某种观念,那事实上它就已经找到了表达某种观念的确切语言。而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从而也体现了画家个人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语言 活动痕迹 地域性 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