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江经济带地区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基本特征
被引量:30
- 1
-
-
作者
吴中海
周春景
谭成轩
孙玉军
马晓雪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室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9-411,F0002,共34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4002101
DD20160268)
-
文摘
基于长江经济带地区活动断裂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结合新的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初步归纳了该区的活动构造基本特征,梳理出直接或间接威胁重要城市群、国家级新区和区域重要交通过江通道地壳稳定性的主要活动断裂及应对建议或对策,并进一步重点指出长江中下游成都—上海沿江地区的32条重要活动断裂带及其穿越或影响到的主要城市群和重大工程。在活动断裂梳理结果基础上,总结提出长江经济带西部的强烈地壳变形与地震活动主要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形成的"川滇弧形旋扭活动构造体系"所控制,而中—东部地区属于印度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共同作用下区域性挤压-剪切变形导致的具有共轭走滑断裂系统特征的"棋盘格子式"活动构造体系格局,其中需要特别关注7条典型活动断裂带的活动性及其对城市群地壳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区域的活动构造体系、活动断裂与历史地震活动性等特点,初步归纳了该区的未来地震危险性问题及应重点关注的潜在强震危险区段,指出了典型的区域古地震地质遗迹特征及开展古地震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依据长江经济带地区初步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认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中—东部地区以次稳定区与相对稳定区为主,仅郯庐断裂带及其周边存在较明显的次不稳定区。最后,指出了长江经济带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工作在活动断裂地质调查研究和城市活断层鉴别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活动断裂与构造体系
古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价
区域地壳稳定性
-
Keywords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ctive faults and tectonic system
paleoearthquak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regional crustal stability
-
分类号
P546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