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断层避让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61
1
作者 徐锡伟 郭婷婷 +3 位作者 刘少卓 于贵华 陈桂华 吴熙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7-502,共26页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大量震例研究表明,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的同震地表破裂、近断层的强地面运动和地基失效引起的建(构)筑物倒塌。因此,避让活动断层是有效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等大量震例研究表明,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的同震地表破裂、近断层的强地面运动和地基失效引起的建(构)筑物倒塌。因此,避让活动断层是有效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如何避让活动断层和避让多少距离能够保证地面建(构)筑物不受活动断层同震错动引起的直接毁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科学问题。1)首先基于历史地震地表破裂资料,定量分析了活动断层同震地表破裂的局部化特征、同震地表破裂与建(构)筑物的破坏关系,得出了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直接严重地震灾害带宽度的平均统计值约为30m的认识。2)通过1999年集集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地表破裂带宽度资料和地震灾害空间分布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倾滑断层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断层上、下盘地表破裂带或严重地震灾害带宽度之比为2︰1至3︰1。3)基于上述分析获得的最新认识,进一步讨论了避让对象、活动断层定位要求、不同类型活动断层最小避让距离、特殊建(构)筑物避让和"抗断"设计理念等问题。最后,呼吁立法机构加强活动断层避让和活动断层探测的立法工作,规范活动断层上及其邻近地段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避让活动断层的行为,防患于未然,提高中国防震减灾的基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 活动断层避让 最小避让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隐伏活动断层避让典型案例分析——以新沂市郯庐断裂带沿线某场地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曹筠 李彦宝 +3 位作者 冉勇康 徐锡伟 马董伟 张志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085,共1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减小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所引发的地震及其链生灾害的损失,是未来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所必须面对的议题。文中以新沂市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沿线某场地为试验区,在城市活动断层项目目标区1︰1万条带状活动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减小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所引发的地震及其链生灾害的损失,是未来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所必须面对的议题。文中以新沂市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沿线某场地为试验区,在城市活动断层项目目标区1︰1万条带状活动断层分布图成果的基础之上,借鉴即将颁布的国标《活动断裂避让距离》中对隐伏断层精确定位的技术要求,实施了间距不大于50m的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和典型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获得了场地内隐伏活动断层的地表迹线、断层倾向以及上断点埋深等信息。精确定位活动断层的平面位置与1︰1万条带状分布图平面距离差异约为200m,探测结果精准确定了场地内活动断层的平面展布,满足场地开发所需的精度。基于精确定位的活动断层地表迹线,遵照即将颁布的国标《活动断层避让距离》的相关规则,既科学确定场地内活动断层的避让距离,又释放了城市紧缺土地资源,达到既科学避让潜在危险的城市隐伏活动断层,又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活动断层 断层定位 活动断层避让 安丘-莒县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破裂带宽度统计的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分析
3
作者 张伟恒 张东升 +2 位作者 陈杰 田勤俭 何万通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5-366,共22页
基于大量震例的地表破裂带宽度统计是确定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最客观的方法,能够为重大工程的活动断层避让原则和距离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文中收集了75例文献记录的地表破裂带宽度和49例地表破裂矢量数据,对文献记录的地表破裂带宽度... 基于大量震例的地表破裂带宽度统计是确定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最客观的方法,能够为重大工程的活动断层避让原则和距离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文中收集了75例文献记录的地表破裂带宽度和49例地表破裂矢量数据,对文献记录的地表破裂带宽度进行了汇总,并对地表破裂矢量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在考虑断层性质及几何结构的情况下,获得各类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和分布式破裂密集分布区。根据文献记录数据统计,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在几何复杂段的地表破裂带宽度分别为8100m、3700m、10100m,在平直段分别为160m、120m、400m。根据矢量数据分析,正断层上盘、下盘,逆断层上盘、下盘,走滑断层在主破裂两侧连续分布地表破裂的最大范围分别约为14000m、7000m,6400m、4300m,17700m,其中地表破裂密集分布区域边界与主断层的距离分别为700~800m、200~300m,1000~1100m、400~500m,500~600m。综合确定活动断层变形区范围边缘在正断层上盘、下盘,逆断层上盘、下盘,走滑断层两盘到主断层的距离分别为400~500m、200~300m,500~600m、200~300m,400~500m。考虑断层定位、地表破裂的新生性并排除特殊震例影响,确定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边缘在边界清晰的断层平直段距主断层破裂带外围边缘的最小距离为400~500m。在断层的阶区、端部、拐折等几何复杂段及薄皮状逆断层上盘等特殊构造位置,还应针对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范围进行专门研究。利用丰富详细的地表破裂数据能够得到更全面的认识,文中的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作为在活动断层附近选址的重大工程对活动断层避让的参考,未来仍需要不断补充地震地表破裂数据完善文中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 分布式破裂密集分布区 活动断层错断变形区 活动断层避让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江东新区马袅-铺前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超群 贾丽云 +12 位作者 胡道功 胡健民 张磊 杨肖肖 孙东霞 麦发海 白世彪 宗开红 吕同艳 张耀玲 韩帅 韩建恩 杜建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3-417,共15页
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琼山发生的M71/2级大地震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琼北海岸带大面积沉陷与东寨港100余平方千米的陆陷成海,地震震中与强烈沉降区均位于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海口江东新区。构造地貌调... 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琼山发生的M71/2级大地震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琼北海岸带大面积沉陷与东寨港100余平方千米的陆陷成海,地震震中与强烈沉降区均位于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海口江东新区。构造地貌调查与钻孔联合剖面揭露表明,分布于江东新区的马袅-铺前断裂带由马袅-罗豆断层(F_(2-1))、海秀-东园断层(F_(2-2))及长流-珠溪河断层(F_(2-3))3条NEE向平行展布的北倾正断层组成,陆域全长约132 km,呈隐伏—半隐伏状态,总体表现为正断性质,局部兼右旋走滑。其中F_(2-1)断层长约132 km,第四纪以来断层垂直位移3.4~14.8 m,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F_(2-2)断层长度大于50 km,全新世以来断层垂直位移1.8~3.3 m,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根据地震楔及断塞塘堆积判断F_(2-3)断层为琼山M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F_(2-1)断层长约58 km,上新世地层垂直位移112 m,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结合马袅-铺前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与琼山M71/2地震的关系,提出了江东新区规划建设及建筑物避让活动断层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山M71/2级地震 发震构造 活动断层避让 马袅-铺前断裂 海口江东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