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活动对象的可重构数控系统软件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华炳 罗祖平 +1 位作者 董伯麟 王治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1-786,共6页
为使数控系统软件可重构,提出一种面向活动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给出设计原理、实现方法;以实际应用为例,阐明设计方法、重构流程及重构结果。该方法基于面向对象设计,并给每个对象赋予一个独立执行线程、事件队列和状态机。活动对象相... 为使数控系统软件可重构,提出一种面向活动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给出设计原理、实现方法;以实际应用为例,阐明设计方法、重构流程及重构结果。该方法基于面向对象设计,并给每个对象赋予一个独立执行线程、事件队列和状态机。活动对象相互独立、不共用资源、能够独立执行,通过事件队列与其他对象通信,以"出版-订阅"的方式投递和接收事件。在该方式下,数控系统的重构复杂程度低、修改便捷、重构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对象 数控系统 软件重构 嵌入式数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上营销活动对象的选择及功能架构
2
作者 陈智高 马玲 《管理学报》 2005年第z1期119-121,共3页
从更好地发挥网上营销优势的目的出发,就网上营销活动的对象选择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分析了网上营销活动对象的构成,提出了一个网上系列营销活动对象选择与评估的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过程中各项功能的基本原理及相互作用关系... 从更好地发挥网上营销优势的目的出发,就网上营销活动的对象选择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分析了网上营销活动对象的构成,提出了一个网上系列营销活动对象选择与评估的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过程中各项功能的基本原理及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功能构成了可以持续改进和提高网上营销活动对象选择成效的多路闭环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营销活动 活动对象选择 客户关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作为“对象性活动”的内涵及其转变——一项从人本学到新世界观的概念史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义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3,共6页
马克思在多个文本中用"对象性活动"来刻画人的"实践",但其内涵发生了重要转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象性活动"服务于人本学的哲学逻辑建构,反映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经济异化的最初思考;... 马克思在多个文本中用"对象性活动"来刻画人的"实践",但其内涵发生了重要转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象性活动"服务于人本学的哲学逻辑建构,反映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经济异化的最初思考;《神圣家族》一方面坚持从人的本质出发、深入阐释人的对象性本质,另一方面又赋予对象性、实践性活动以现实性的内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对象性活动"则转变为马克思界划自己与费尔巴哈之差异的概念,其核心已经不再是抽象的人本学设定,而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社会变革为指向的现实的社会经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活动 实践 人本学 新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的活动”与“对象性直观”——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琴 王文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89,共4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象性的活动"原则,既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超越,也是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颠覆,从而开启了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哲学革命。"对象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象性的活动"原则,既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超越,也是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颠覆,从而开启了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哲学革命。"对象性的活动"原则开启了一条使"现实的人"通往"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新的道路,使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在存在论的基础上获得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的活动 对象性直观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天地之化育”与“人是对象性活动”的比较与汇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的本体论”建构论纲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南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0,175,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途径乃是自身的深度中国化,特别是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的深度结合。但要实现这一点,须有这一结合得以可能的契合点,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是对象性活动”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可“赞天地之化育”两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途径乃是自身的深度中国化,特别是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的深度结合。但要实现这一点,须有这一结合得以可能的契合点,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是对象性活动”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可“赞天地之化育”两个核心命题高度相似,便启示着其中存在这样一种契合点。通过对这两个命题的“同”与“异”的分析,可以勘察两者之间汇通与交互吸纳的可能性,引导出一种对于现代哲学之“人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式的回答,以能由之而初步建构起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事”的本体论框架。尽管这一契合点所展示出来的还只是一个轮廓性的框架,却也蕴含着能够进一步发展充实自身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生”之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事”的本体论 对象活动 “赞天地之化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理论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健毛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19-20,共2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只有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才能使劳动者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论对于当代我国的劳动者如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着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劳动者创造出更多具有形式美感的物质财富;二是劳动者...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只有劳动成为对象化活动才能使劳动者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论对于当代我国的劳动者如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着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劳动者创造出更多具有形式美感的物质财富;二是劳动者不仅仅把劳动当作理性的活动,而应当作感性的活动;三是劳动者应以全部的感觉在对象性的现实中印证和观照自身属人的本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 对象活动 全面发展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活动、对象化活动与实践的区别
7
作者 王学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5-48,共4页
关于对象性活动、对象化活动、实践三个概念,国内论者通常不加以区分,作为同义或近义词来使用。虽有少数论者提及它们内涵有所不同,但也没有细加甄别。笔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三个概念是有原则区别的。
关键词 对象活动 对象活动 客观事物 相互作用 具体表现 交往活动 实践 目的性 人类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原则及其当代意义
8
作者 柳祥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对象性活动原则,作为马克思实践原则的雏形或初拟形式,是马克思早期著作尤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讨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马克思在全新的思路上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理论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自我活动”原则... 对象性活动原则,作为马克思实践原则的雏形或初拟形式,是马克思早期著作尤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讨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马克思在全新的思路上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理论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自我活动”原则加以创造性整合的结晶。它实际上是展开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打开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钥匙,是理解和重建当代人与自然界现实统一性关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对象性关系 对象活动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本质力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构建
9
作者 段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0,共10页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由感性活动建构的。作为前所未有的实践探索,要在历史实践中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对象性活动的意义及其创造力。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的实质,就是在实践中建构属于中国的人和世界的全新关系——感性的对象性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由感性活动建构的。作为前所未有的实践探索,要在历史实践中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对象性活动的意义及其创造力。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的实质,就是在实践中建构属于中国的人和世界的全新关系——感性的对象性关系。因此,在实践中,基于特定文化哲学传统而产生的中华民族的伦理文化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相遇,形成了适合中国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精神。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础上,这一精神与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结合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奠定基础。唯此,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终将自我诞生,适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也必将坚定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活动 本质力量 感性意识 文化伦理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对象化的文化创造活动——析马克思“实践观”的文化意境
10
作者 胡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24,共4页
广义的“文化”概念内涵意趣深长,其定义目前约有200种左右.因此,我们很难择定其一为万无一失的界说.但“文化意境”涵纳的自然“与社会的人化”、“人类活动与生活的文明化”,却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内容.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展开其理... 广义的“文化”概念内涵意趣深长,其定义目前约有200种左右.因此,我们很难择定其一为万无一失的界说.但“文化意境”涵纳的自然“与社会的人化”、“人类活动与生活的文明化”,却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内容.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展开其理论路向的.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此处,“环境的改变”也即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创造”的韵致标示了它并非一般的物质生活活动,而是文化创造活动——“使环境人化”的活动.“人的活动”体现着人的文明发展,也即人不断地“向文而化”,使自身不断地脱却原始性和野蛮性而向越来越高级的人性水平发展.二者的一致性表征着人的价值,而“革命的实践”又是该价值的命脉所系.由此可见,“革命的实践”就是文化创造,或者说是在一定文化意义指导下的实践.离开了文化创造就不是人的社会实践,而是动物的活动了.正是在这个视界下,我们可将马克思“实践观”的文化内涵厘定为“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对象化活动”.把“创造”同“人的价值”关联起来,这在实际上确定了人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并为“文化”指示了一种“人为”而“为人”——亦即人的自我成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造活动 马克思 实践观 对象活动 “自由” 人的价值 交往形式 自主活动 生命活动 人的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的对象性问题--基于《中国历代民歌史论》英译的考察
11
作者 申富英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5,165,共9页
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很有必要探讨翻译的对象性问题。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想以刚刚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歌史论》的英译版为例,谈一下翻译的对象性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谈一下文学论著英译的对象性问题。... 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很有必要探讨翻译的对象性问题。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想以刚刚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歌史论》的英译版为例,谈一下翻译的对象性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谈一下文学论著英译的对象性问题。所谓“对象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涉及人的本质与对象本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思想的先进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认知层面表现为从主体方面出发的认知主体建构论,在实践层面表现为以‘对象性活动’为基本规定的生产实践基础论,在社会理论和人学理论方面以关系主义分析视角超越了实体主义本质论,在研究方法层面则体现为当事人与观察者双重视角的对照。”②具体到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上,我理解的“对象性”指翻译主体与翻译文本及其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就是关于对翻译活动内在属性、形式、构成、目的等的一种认知。它最关注的就是翻译主体与翻译主体要认识的翻译属性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既涉及翻译实践的“技”的问题,也涉及对翻译学之“道”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主体 翻译属性 翻译文本 认知层面 对象活动 走向世界 实体主义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主义视域中人的本质之“对象性—活动”逻辑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添 袁祖社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4期22-34,共13页
作为人的本质理论的始源性理论根基,本质范畴的历史演进表现为从研究范式的变迁,即从实体主义本质观到关系主义本质观,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观也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一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能够取消对于“根据”问题的追问,其合理限... 作为人的本质理论的始源性理论根基,本质范畴的历史演进表现为从研究范式的变迁,即从实体主义本质观到关系主义本质观,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观也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一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能够取消对于“根据”问题的追问,其合理限度仅仅在于表明实体主义本质观的研究范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追问“根据”问题的理论需要与现实需要。以“对象性—活动”人学为理论基点,马克思深刻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实体主义本质观所隐藏的“非对象性”这一非关系主义的根源性理论缺陷,并从主体与客体两个理论向度及其实践性的统一上完整地建构了对于人的本质的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及严重的全球性生存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仅深刻彰显了一种新的生存智慧与文明形态,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生存方式与发展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对象活动 关系主义 反本质主义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象性活动”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7,共7页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往往用"异化劳动"为中心来定位此时马克思的思想高度,而忽略了《手稿》中另一概念——"对象性活动"的重要性,一般用抽象人本学来说明《手稿》的哲学立场,而忽...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往往用"异化劳动"为中心来定位此时马克思的思想高度,而忽略了《手稿》中另一概念——"对象性活动"的重要性,一般用抽象人本学来说明《手稿》的哲学立场,而忽略了其中已经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萌芽。但是,异化劳动是以对象性活动为解释原则而得出的结论",对象性活动"比"异化劳动"更能说明《手稿》的真实内容和哲学原则高度,更能体现马克思此时陷入的抽象人本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新旧交替的思想阵痛。透过"对象性活动"的概念,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连续性便可得到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活动 异化劳动 实践 新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自我意识”与马克思对象性活动的建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云飞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1期44-53,共10页
"对象性活动理论"一直作为理解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理论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就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理论"的建构依据而言,"如何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本身的理解"问题尚处在晦暗不明中。... "对象性活动理论"一直作为理解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理论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就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理论"的建构依据而言,"如何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本身的理解"问题尚处在晦暗不明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不妨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入手,揭示作为展现人的生命本质的对象性活动,然后以此为基础理解个体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和人类整体的社会历史活动,最终借助对象性活动的理论内涵阐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理解"马克思对象性活动的建构"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人=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自我意识 对象活动 实践活动 社会历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概念及其存在论境域
15
作者 张红岭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5,共7页
在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域中,"对象性活动"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哲学术语,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标志性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则的奠基石。马克思在与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脱离之时,"对象性"原则、"对象性... 在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域中,"对象性活动"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哲学术语,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标志性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则的奠基石。马克思在与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脱离之时,"对象性"原则、"对象性活动"原则起到了十分关键作用。马克思之"对象性活动"原则,既批判并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的纯粹的"理性辩证法",又批判并超出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关系",使马克思存在论建基于新的哲学原则之上,并为全新地理解人和自然的本质存在提供了存在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对象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 被引量:24
16
作者 冯晓霞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26,共5页
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底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一套五本),是我们以现代心理学的活动理论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的一次尝试。之一众所周知,尽管幼儿园课程受许多因素影响,作为其理论... 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底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一套五本),是我们以现代心理学的活动理论为基础,建构幼儿园课程的一次尝试。之一众所周知,尽管幼儿园课程受许多因素影响,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知识领域也远不只是心理学,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幼儿园课程 儿童发展理论 幼儿园教育 列昂节夫 学习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活动对象 皮亚杰 心理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多线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国杰 王黎明 柴玉梅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0-23,共4页
基于并发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线程面向对象处理模型 MCOOM(Multi- threaded Concurrent Object-Oriented Model) .该模型改进了传统面向对象的进程思想和多线程模型中对象体所导致的瓶颈现象 ,提出了将控制分散于各方法体中的机制 ,从... 基于并发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线程面向对象处理模型 MCOOM(Multi- threaded Concurrent Object-Oriented Model) .该模型改进了传统面向对象的进程思想和多线程模型中对象体所导致的瓶颈现象 ,提出了将控制分散于各方法体中的机制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活动对象 程序设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前景 被引量:49
18
作者 赵慧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94,共7页
心理学活动理论是前苏联最大的心理学派别,活动理论对俄罗斯乃至世界心理学都产生很大影响。然而和其它许多流派一样,它也受到社会的、历史的等因素的制约。活动理论者们一方面证明了全部心理过程的对象活动的性质,使动作成为心理学... 心理学活动理论是前苏联最大的心理学派别,活动理论对俄罗斯乃至世界心理学都产生很大影响。然而和其它许多流派一样,它也受到社会的、历史的等因素的制约。活动理论者们一方面证明了全部心理过程的对象活动的性质,使动作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心理过程的分析单位,一方面也夸大了“活动”这一范畴在心理学中的作用。80年代,苏联心理学界对活动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进入90年代,学者们则在探索使活动理论与文化历史心理学相结合、并对其开展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对象活动 动作 内化 意识 文化历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人类“活动”的艺术———再论分析美学的“艺术本体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悦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30,共9页
在当代分析美学系统当中,艺术本体论的最基本的分殊就是单一艺术与复合艺术的区分,由此形成了"类别与成员"、"种类与实例"和"类型与殊例"的不同划分方式,其中"类型与殊例"之分最被广为接受。... 在当代分析美学系统当中,艺术本体论的最基本的分殊就是单一艺术与复合艺术的区分,由此形成了"类别与成员"、"种类与实例"和"类型与殊例"的不同划分方式,其中"类型与殊例"之分最被广为接受。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学家又开启了从"活动论"角度来阐发本体论的思路,三种代表性形态分别是格里高利·卡里在《艺术本体论》中提出的"活动的类型"论、尼古拉斯·沃尔特斯托夫在《艺术作品与艺术世界》中提出的"活动的对象"论和大卫·戴维斯在《艺术作为施行》中提出的"施行的活动"论。尽管艺术本体论形成了层层推进的内在逻辑结构,但基本上都是以西方艺术自身作为对象而忽略了非西方的语境,由此难以建构起一种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类学意义上的艺术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体论 分析美学 活动的类型 活动对象 施行的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占有
20
作者 张乾 刘同舫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7,160,共9页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改造自身与自然的力量,以确证和占有为切入点有利于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更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人类感觉力量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史共同构成马克思视野中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的...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改造自身与自然的力量,以确证和占有为切入点有利于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更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人类感觉力量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史共同构成马克思视野中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证史,而以人类为主体的确证和以个体为主体的占有不是同一历史环节。个体在占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历史阶段,能够以感觉需要的满足实现自我享受,可以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完整性发展自身。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对象,也生成了具有全面深刻感觉的人类,却无法满足劳动者个体的丰富感觉需要,甚至使自身逐渐丧失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力量”的“类”确证和“个体”占有处于错位状态,只有通过扬弃私有财产和变革生产关系,人类总体和个体才能在更高的历史阶段实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占有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力量 感性对象活动 确证 占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