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居住区比较的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伯初 柴彦威 谭一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158,180,共8页
采用2013年西宁市城市居民周日和周一连续两天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利用趋势面和路径缓冲区方法表征和测度西宁市城区单位、郊区单位、城区商品房、郊区商品房、城区混合5类居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并进行比较研究,在行为层面上对西宁城市... 采用2013年西宁市城市居民周日和周一连续两天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利用趋势面和路径缓冲区方法表征和测度西宁市城区单位、郊区单位、城区商品房、郊区商品房、城区混合5类居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并进行比较研究,在行为层面上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及成因进行解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单位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职住接近主导的近家工作活动空间,商品房和混合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较为扩展的工作活动空间;(2)各类型居住区居民工作日非工作活动近家集聚;(3)休息日单位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作日扩展,郊区商品房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作日收缩,城区商品房与混合居住区与工作日几无差异;(4)郊区居民活动空间范围显著大于城区居民,居住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范围具有正向影响;(5)住房属性是影响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重要变量,工作日商品房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显著大于单位居住区居民,而休息日各类型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范围的差异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活动空间 活动密度趋势面 影响因素 居住区比较 西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住宅卧室活动火灾荷载调查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天 张猛 薛亚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3,共5页
以河南省的郑州市和一些中小城镇为代表,对中原地区880户住宅进行了调查统计,得到了1770组卧室面积及家电家具重量、材质等数据信息,从中随机抽取70组计算出卧室活动火灾荷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住户个人喜好和家具材质不同... 以河南省的郑州市和一些中小城镇为代表,对中原地区880户住宅进行了调查统计,得到了1770组卧室面积及家电家具重量、材质等数据信息,从中随机抽取70组计算出卧室活动火灾荷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住户个人喜好和家具材质不同,卧室活动火灾荷载密度差异较大,但一般卧室活动火灾荷载密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卧室 活动火灾荷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住宅卧室活动火灾荷载调查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天 张猛 薛亚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以河南省郑州市及该省一些中小城镇为代表,对中原地区880户住宅进行了调查统计,得到了1770组卧室面积及家电家具重量、材质等数据信息,并从中随机抽取70组计算出卧室活动火灾荷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住户个人喜好和家具材质... 以河南省郑州市及该省一些中小城镇为代表,对中原地区880户住宅进行了调查统计,得到了1770组卧室面积及家电家具重量、材质等数据信息,并从中随机抽取70组计算出卧室活动火灾荷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住户个人喜好和家具材质的不同,卧室活动火灾荷载密度差异较大,但一般卧室活动火灾荷载密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卧室 活动火灾荷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09谷年期间高热层大气密度的变化
4
作者 李永平 朱光武 秦国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833,共5页
在第23至第24太阳活动周的峰年之间,太阳活动谷年具有持续时间长,极低F_(10.7)太阳辐射通量(低至65)和超长期的零太阳黑子数记录等特点,因此是观测和研究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热层大气变化的极好机会.尤其是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在宁静环境下热... 在第23至第24太阳活动周的峰年之间,太阳活动谷年具有持续时间长,极低F_(10.7)太阳辐射通量(低至65)和超长期的零太阳黑子数记录等特点,因此是观测和研究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热层大气变化的极好机会.尤其是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在宁静环境下热层大气密度对弱太阳活动和小地磁扰动的响应特性.本文利用高度650 km以上星载大气密度探测器2007—2009年的连续探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太阳辐射通量F_(10.7)极低值期间,较高热层大气密度对F_(10.7)的起伏具有更显著的响应变化.当F_(10.7)由70降至65时,日均大气密度会有4~5倍的显著降变,远大于通常大气模式中的降变值.同样在F_(10.7)极低值期间,较高热层大气密度对小地磁扰动也具有显著的响应增变,当日K_p指数之和由23增至30时,较高热层大气密度则会有80%~160%的强增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层大气密度 太阳活动谷年 F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植物篱物种对农田地表甲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玉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100,共9页
2005-2007年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节,在四川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资阳试验站的1号试验地(坡度20°)和2号试验地(坡度12°)利用陷阱法调查了香根草(1号地)、紫穗槐(1号地)、蓑草(2号地)和苜蓿(2号地)4种植物篱物种作为半自然生境... 2005-2007年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节,在四川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资阳试验站的1号试验地(坡度20°)和2号试验地(坡度12°)利用陷阱法调查了香根草(1号地)、紫穗槐(1号地)、蓑草(2号地)和苜蓿(2号地)4种植物篱物种作为半自然生境对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种群密度和活动性的参数)和科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带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在小麦生长季节与对照裸地或临近农田之间差异不明显,在玉米生长季节明显低于对照裸地或临近农田。植物篱带地表甲虫的科丰富度在小麦生长季节和玉米生长季节与对照裸地之间差异均不明显。在小麦和玉米生长季节,植物篱带的出现均没有明显提高农田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和科丰富度。以上结果表明,有助于保持水土的植物篱由于宽度较窄、植被结构简单,导致对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地表甲虫 陷阱法 活动密度 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东北黑土耕作区步甲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艳龙 付雪 +7 位作者 叶乐夫 王佳佳 赵月影 王雪 朱可心 李林蓉 顾万荣 赵奎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步甲作为地表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类群,研究其群落结构对环境扰动和气候变暖的响应特点,对于预测害虫发生趋势意义重大。本研究取样点选在中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寒地黑土区纬度相差1°左右的3个市的林地和玉米地,利用陷阱法取样,并对步甲... 步甲作为地表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类群,研究其群落结构对环境扰动和气候变暖的响应特点,对于预测害虫发生趋势意义重大。本研究取样点选在中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寒地黑土区纬度相差1°左右的3个市的林地和玉米地,利用陷阱法取样,并对步甲和直翅目等昆虫类群进行鉴定和计数,计算多样性指数,研究了纬度和土地类型对不同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步甲与其他相关节肢动物类群的丰度关系。共采集步甲1527头,鉴定为36种。①其中淡鞘婪步甲、蠋步甲、直角通缘步甲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类。②对步甲的种类数和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步甲的种类数和个体数量显著正相关。③不同的纬度、土地利用类型下,步甲的群落个体数量有显著差异:3个纬度地区的步甲个体数为长春<哈尔滨<绥化,林地和玉米田的步甲个体数相比杨树林<玉米田。而不同的纬度、土地利用类型下步甲的种类数差异不显著。④蠋步甲与直角通缘步甲和相似松步甲活动密度显著正相关,且3种体型较大的步甲都与直翅目昆虫或特定种类的直翅目昆虫数量呈显著正相关。⑤选择数量最多的7种步甲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淡鞘婪步甲在纬度较高的绥化农田的数量要显著多于林地;蠋步甲在哈尔滨农田的数量显著多于林地,也多于长春农田;相似松步甲在绥化农田数量显著多于长春农田。纬度较高地区步甲总数均多于纬度较低地区,纬度最低的长春农田步甲总体的数量要显著少于绥化农田与哈尔滨农田,绥化的农田和林地步甲的总数差异显著;长春农田步甲种类数显著少于其他两个纬度样点的农田,农田和林地种类数也无显著差异;哈尔滨农田步甲多样性指数要显著高于长春,哈尔滨农田步甲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林地。不同纬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总体而言,在作物生长季节,低纬度地区步甲的活动密度要低于高纬度地区,农田步甲的活动密度要多于林地步甲的数量。由此推测:随着气候变暖,步甲数量有减少的趋势,而土地利用类型由林地转变为农田,步甲数量有增多的趋势。另外,推测蠋步甲与直角通缘步甲及相似松步甲在取食范围上有重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度差异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暖 步甲 活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红火蚁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江世宏 陈晓琴 +1 位作者 李广京 刘俊武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64,共3页
对深圳市红火蚁Solenopsi sinvicta Buren进行种群动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月~10月为红火蚁工蚁活动的盛期,采用诱饵法诱集到的工蚁数量动态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即7月、8月、9月诱集到的工蚁数量达到最高峰,其中8月虫口密度最大,平... 对深圳市红火蚁Solenopsi sinvicta Buren进行种群动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月~10月为红火蚁工蚁活动的盛期,采用诱饵法诱集到的工蚁数量动态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即7月、8月、9月诱集到的工蚁数量达到最高峰,其中8月虫口密度最大,平均每诱饵上的工蚁数量达到85.01头;6月~10月以及次年2月、3月红火蚁活动蚁巢密度较大,蚁巢密度呈现3峰型,即6月、9月以及次年2月、3月为高峰期。红火蚁工蚁虫口密度与深圳市的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活动蚁巢密度 工蚁虫口密度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体能训练中的“紧”“松”整合 被引量:5
8
作者 汪秀宏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3-103,共1页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体能训陈 训练强度 活动密度 活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材线虫病的区域已发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叶盛 叶卫军 张伟龙 《绿色科技》 2023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为探究基于松材线虫病的区域已发点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以松阳县湖溪林场为例,采用点过程模拟、ArcGIS软件等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区域格局对环境变量间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点并不是随机分布的... 为探究基于松材线虫病的区域已发点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以松阳县湖溪林场为例,采用点过程模拟、ArcGIS软件等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区域格局对环境变量间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点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有着明显的空间聚集;②地形因素、人类活动,以及植被因素是影响松材线虫病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③坡度较缓、海拔较低、人类活动密度较大以及松林面积较大的区域是松材线虫病虫害的频发区域;④随着降水量和湿度的下降,平均气温与日照时长的升高,松材线虫病的暴发率也有了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空间聚集 地形因素 植被因素 人类活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南海盆壳幔结构重力反演与热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健 李家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26-3037,共12页
壳幔结构及扩张期后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南海西南海盆形成演化的关键.本文针对NH973-1剖面开展壳幔密度结构重力反演,并依据重力反演的壳幔模型,定量模拟海底扩张期后的壳幔热结构与热演化过程.重力反演表明:西南海盆中央残余扩张脊之下存... 壳幔结构及扩张期后的岩浆活动是研究南海西南海盆形成演化的关键.本文针对NH973-1剖面开展壳幔密度结构重力反演,并依据重力反演的壳幔模型,定量模拟海底扩张期后的壳幔热结构与热演化过程.重力反演表明:西南海盆中央残余扩张脊之下存在一个较深的凹陷带,其下Moho面比两侧略深,呈现扩张期后的热沉降特点.热模拟发现:海盆扩张终止后,壳幔并非均衡一致降温,而是以"地壳增温-地幔降温"方式进入热沉降阶段,海底扩张终结后,地壳继续增温约7 Ma之后才与地幔一同缓慢降温,同步进入后期热沉降.沿NH973-1剖面南、中、北段的地壳增温特点不同,在海盆扩张中心北侧约70 km之下7~9 km深度处,在9.6~4.6 Ma期间温度增幅一直保持在200℃以上,将该处地壳温度抬升至1100℃以上,具备了产生扩张期后岩浆熔融的温度条件.P-T图解分析也支持此期间如果地壳具备局部构造断裂形成的含水条件和减压条件,就可能因部分熔融产生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海盆 热模拟 壳-幔密度结构 重力反演 残余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种群的影响
11
作者 姚润枝 周在豹 +3 位作者 闫国增 田作宝 王朔 李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393-7400,共8页
为探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群落的影响,分别于2014和2015年3月—9月期间,采用陷阱法对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退耕还林已2a和3a的林带及相邻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2014年在调查区域共采集地面蜘蛛... 为探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群落的影响,分别于2014和2015年3月—9月期间,采用陷阱法对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退耕还林已2a和3a的林带及相邻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2014年在调查区域共采集地面蜘蛛1465头,隶属8科18属32种,2015年共收集地面蜘蛛2186头,隶属10科25属45种;退耕还林以后蜘蛛类群发生改变,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而部分农田蜘蛛消失;2014年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都极显著高于退耕还林林带(P<0.01),均匀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2015年两个林带的多样性指数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匀性指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退耕还林以后第3年新建林带和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近。研究结果表明:顺义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3a以后,新建人工林仍处于生境重建阶段,未完全达到稳定状态,退耕还林以后第3年新建林带中地面蜘蛛群落的稳定性高于第2年。退耕还林通过改变原有农田生态系统的植被种类、结构、人为管理等方式,使原有农田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持续研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的类群变化的影响对生境受到干扰后生物群落变化过程的认识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陷阱法 地面蜘蛛 活动密度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