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陆块西北缘早新元古代俯冲增生过程的岩浆记录 被引量:2
1
作者 吴鹏 张少兵 +3 位作者 郑永飞 张小菊 徐争启 施泽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30,共15页
华南早新元古代俯冲相关岩浆作用记录为揭示罗迪尼亚超大陆边缘陆块的聚合及增生过程提供了重要制约。本文聚焦华南扬子陆块西北缘出露的早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记录,总结梳理了其年代学框架、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特征,查明了其源区性质... 华南早新元古代俯冲相关岩浆作用记录为揭示罗迪尼亚超大陆边缘陆块的聚合及增生过程提供了重要制约。本文聚焦华南扬子陆块西北缘出露的早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记录,总结梳理了其年代学框架、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特征,查明了其源区性质和岩石学成因、并探讨了不同阶段岩浆记录所对应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扬子陆块西北缘约1.0~0.9 Ga岩石具有与新生岛弧岩浆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强不相容元素的含量略低于大陆弧,并且具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和略低于地幔值的锆石δ~(18)O值,这些特征指示约1.0~0.9 Ga岩浆岩最有可能形成于洋内弧环境。相比之下,约0.9~0.83 Ga岩浆岩具有与平均上地壳类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并且具有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锆石δ^(18)O值与地幔值相当或略高,指示其可能形成于大陆弧环境。此外,镁铁质岩石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随年龄的长期变化趋势揭示了地幔源区性质周期性地富集和亏损,这可能是由于俯冲带间歇性地前进和后撤引起的挤压–伸展构造体制的不断交替所致。本文结果为扬子陆块西北缘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演化历史和俯冲增生动力学机制提供了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内 活动大陆边缘弧 早新元古代 罗迪尼亚 扬子陆块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对古亚洲洋演化的启示
2
作者 程天赦 杨文静 +6 位作者 张学斌 滕超 杨欣杰 陈喜庆 肖登 吴荣泽 周长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1234,共17页
内蒙古西乌旗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体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中东段南侧。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332±3~327±1 Ma,显示其形成于早石炭世;岩石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65.20%~68.27%)、富钠(Na_(2)O/K_(2)O值... 内蒙古西乌旗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体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中东段南侧。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332±3~327±1 Ma,显示其形成于早石炭世;岩石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65.20%~68.27%)、富钠(Na_(2)O/K_(2)O值为2.56~4.35)、高铝(Al_(2)O_(3)含量为15.61%~17.35%,A/CNK值为1.02~1.17)、低镁(MgO含量为1.16%~1.61%,Mg^(#)值为29.54~41.75)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44.73×10^(-6)~88.11×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6.75~10.18,(La/Yb)N=6.65~13.85]、铕无明显异常(δEu=0.79~1.07);高Sr(Sr含量为472×10^(-6)~552×10^(-6))、低Yb(Yb含量为0.86×10^(-6)~1.13×10^(-6))、低Y(Y含量为7.29×10^(-6)~11.42×10^(-6))、高Sr/Y值(Sr/Y=43.45~75.6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如罕敖包花岗闪长岩具有典型高Si岛弧型埃达克岩(O型)的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其源岩可能是俯冲洋壳+大洋沉积物的部分熔融与上覆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分异和壳源物质的混染。本次发现可能佐证了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中东段在早石炭世尚未闭合。结合区域研究成果,本文初步认为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在早石炭世可能存在双向俯冲消减,这与前人认为古亚洲洋贺根山洋盆向北单向俯冲消减的观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根山缝合带 埃达克岩 贺根山洋盆双向俯冲 早石炭世 活动大陆边缘弧 花岗闪长岩 西乌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早中二叠世的构造属性:来自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挽琼 徐仲元 +2 位作者 刘正宏 赵庆英 蒋孝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87-3003,共17页
内蒙古温都尔庙南-铁沙盖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71.8±2.4Ma,271.4±1.3Ma、268.7±1.3Ma。主量元素SiO... 内蒙古温都尔庙南-铁沙盖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71.8±2.4Ma,271.4±1.3Ma、268.7±1.3Ma。主量元素SiO2含量61.42%~71.73%,K2O含量3.10%~5.11%,K2O/Na2O值介于0.93~1.96之间,Mg#值介于42.54~49.93之间,A/CNK为0.90~1.03;副矿物为锆石、磷灰石和磁铁矿,属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LREEs)、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Rb、K、Ba、Th和U),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及高场强元素(HFSEs,Nb、Ta和Ti),弱Eu负异常(δEu=0.55~0.95),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是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和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黑云闪长岩),包体可能是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相对于寄主岩石贫Si、K富Fe、Mg、Ca、Ti、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Cs、Sr和U)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Zr、Hf)。本文花岗岩类的侵位反映了早中二叠世古亚洲洋俯冲于华北板块北缘之下及岩浆混合作用的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大陆边缘弧 I型花岗岩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晚古生代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早石炭世构造属性:察哈尔右翼后旗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群 王挽琼 +3 位作者 邱殿明 白新会 张金凤 王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131,共11页
察哈尔右翼后旗二长花岗岩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岩体富SiO2、富K、富碱、低Ca和P、贫Fe和Mg,w(P2O5)与w(SiO2)呈负相关,铝指数(A/CNK)为0.96~1.15,分异指数为90.36~92.96;主要造岩矿物为条纹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其铁镁矿物... 察哈尔右翼后旗二长花岗岩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岩体富SiO2、富K、富碱、低Ca和P、贫Fe和Mg,w(P2O5)与w(SiO2)呈负相关,铝指数(A/CNK)为0.96~1.15,分异指数为90.36~92.96;主要造岩矿物为条纹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其铁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未出现碱性铁镁矿物和富铝矿物,副矿物为锆石、磁铁矿、磷灰石、榍石和钛铁矿;可见察哈尔右翼后旗二长花岗岩属高分异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结合较低的w(∑REE)((46.8~94.4)×10-6)、w(Th)((1.74~2.39)×10-6)、w(U)((0.27~0.39)×10-6)和微量元素判别图解,二长花岗岩岩浆源区可能为下地壳,源岩可能为岩石圈地幔。岩石轻重稀土分馏较强((La/Yb)N=6.52~28.39),δEu以正异常为主(0.83~3.5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Rb、Ba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P和Ti)。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二长花岗岩具有火山弧岩石特征,且岩体侵入新元古界埃迪卡拉系什那干群,表明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其侵位反映了古亚洲洋的俯冲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内蒙古 早石炭世 高分异I型花岗岩 活动大陆边缘弧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吕梁地区吕梁群变基性火山岩原岩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娇 张成立 +1 位作者 刘欣雨 郭晓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0-1240,共21页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构造环境及演化至今尚存有争议,该时期相关岩浆作用的成因研究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证据。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山西吕梁地区古元古代中期形成的吕梁群近周营组基性火山岩开展综合研究,获得2 180±19...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构造环境及演化至今尚存有争议,该时期相关岩浆作用的成因研究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证据。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山西吕梁地区古元古代中期形成的吕梁群近周营组基性火山岩开展综合研究,获得2 180±19 Ma 的形成年龄,岩石地球化学低TiO2、高Al2O3 和K2O,属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Rb、Ba、Th、U、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 和P等高场强元素,富集Pb,具轻稀土略富集、铕弱异常的右倾稀土模式,与典型消减带弧岩浆产物特征一致。同位素组成显示正εNd(t)= 1.0~2.6 和εHf(t)= 1.8~9.2, 指示它们来源于亏损地幔,低的Ti/Y(246~385)和Ce/Y 值(0.99~1.77)进一步揭示,地幔源区受到俯冲流体的交代和沉积物的参与,是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过渡带略亏损地幔区发生部分熔融,并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结合同期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岩—安山岩组合以及弧花岗岩类的出现提出,2 200 Ma 华北中部带已演化至活动大陆边缘弧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基性火山岩 锆石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吕梁群近周营组 活动大陆边缘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风雷山地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8
6
作者 郝增元 高鉴 +3 位作者 王晨 刘旭东 李得成 王新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4-1219,共16页
风雷山二长花岗岩位于北山北部的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与芨芨台子—小黄山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构造位置特殊。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20±1)Ma,代表了其成岩年龄。岩石具有富SiO2、Al2O3的特征,里特曼指... 风雷山二长花岗岩位于北山北部的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与芨芨台子—小黄山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构造位置特殊。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20±1)Ma,代表了其成岩年龄。岩石具有富SiO2、Al2O3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1.58~2.74(<3.3),碱度率(AR)为2.35~4.05,属于钙碱性花岗岩类,A/NCK=0.92~1.15,显示出偏铝质、过铝质岩浆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ΣREE)较高,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La/Yb)N=4.60~8.83],轻稀土分异程度大于重稀土,所有样品均具有Eu负异常(δEu=0.56~0.88,平均为0.72);强烈富集强不相容元素Th、U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曲线形态与上地壳的相似,表明岩浆作用过程有上地壳物质的参与。高的Th含量(8.58~21.62μg/g)及低的Nb/Ta值(8.75~15.72)指示岩浆源区主要为地壳。在Rb-(Nb+Y)及R1-R2等构造判别图解中样品大多数落入板块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区,根据岩石共生组合特征,认为风雷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为碰撞前陆缘弧岩浆作用的产物,与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有限洋的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有限大洋的闭合时间应晚于晚石炭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活动大陆边缘弧 地质调查工程 风雷山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