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强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增强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呼楠 石富强 +5 位作者 季灵运 刘洁 祁玉萍 王光明 张丽峰 郭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41,共16页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大陆大震前普遍存在地震活动增强现象,33个震例中有21个震例存在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占比达64%;②西部地区大多数震例的地震活动增强空间范围表现为中间尺度或构造尺度,且主震震级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增强;③西部地区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增强的概率高于东部地区,前兆地震活动增强的平均震级较大,发生大震(M>7.0)的概率增大;④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增强的时间尺度与震级成正比,而东部地区随着震级增大,更可能出现中期到中短期的地震活动增强异常;⑤多数西部地区震例在震前出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增强叠加的现象;⑥川滇菱形地块的强震前均出现了中长期尺度的地震条带交会现象、不同空间尺度的地震空区以及中短期尺度的中小震活动增强现象,并且对大震地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巴颜喀拉东边界与北、西及南边界大震前存在显著的不同地震活动增强特征,震前未出现中强地震围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地震活动增强 统计特征 活动地块 地震前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活动增强剂在甜樱桃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承香 胡海燕 +2 位作者 张瑞华 刘英 刘振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5-129,共5页
为了提高甜樱桃的产量和质量,以美早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蜜蜂活动增强剂保丽蕊对蜜蜂活动的作用效果以及对甜樱桃坐果率、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悬挂保丽蕊后)访花的壁蜂数量明显增加,以距离蜂箱15 m的试验区单位时间... 为了提高甜樱桃的产量和质量,以美早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蜜蜂活动增强剂保丽蕊对蜜蜂活动的作用效果以及对甜樱桃坐果率、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悬挂保丽蕊后)访花的壁蜂数量明显增加,以距离蜂箱15 m的试验区单位时间内访花壁蜂数量最多,为4.22头/(棵·min),较对照区(未悬挂保丽蕊)增加2.14头/(棵·min),观察至第6天时仍比对照区多1.77头/(棵·min),差异显著。悬挂保丽蕊后对樱桃的坐果率和产量亦有显著影响,距离蜂箱15 m的试验区樱桃树坐果率较对照区提高10.77个百分点,单株产量增加3.52 kg,折合增加产量2640 kg/hm^(2)。对樱桃果实的商品率没有明显影响,但是试验区的樱桃质量略好于对照区。综上,在今后的樱桃生产中可以通过使用蜜蜂活动增强剂来提高樱桃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推动樱桃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蜜蜂活动增强 保丽蕊 壁蜂 坐果率 单株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活动增强剂保丽蕊在蓝莓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美见 王英华 +2 位作者 张丽 肖春 张照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究蜜蜂活动增强剂保丽蕊对蜜蜂活动、蓝莓坐果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近蜂房处和远蜂房处设立试验区和对照区,在5 min内对蜜蜂的访花次数进行调查;在蓝莓种植园设置试验区和对照区,调查蓝莓坐果率及产量。[结果]保丽蕊能明显... [目的]探究蜜蜂活动增强剂保丽蕊对蜜蜂活动、蓝莓坐果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近蜂房处和远蜂房处设立试验区和对照区,在5 min内对蜜蜂的访花次数进行调查;在蓝莓种植园设置试验区和对照区,调查蓝莓坐果率及产量。[结果]保丽蕊能明显提高蜜蜂访花频率,5 min内,近蜂箱处,试验区、对照区蜜蜂访花次数分别为5.3、2.2次;远蜂箱区,访花次数分别为3.5、1.0次。蜜蜂活动增强剂保丽蕊能明显提升蓝莓坐果率及作物产量:离蜂房50、100 m处,试验区较对照区蓝莓坐果率分别提升54.6%、66.1%;试验区较对照区蓝莓产量能提高21.43%。[结论]蜜蜂活动增强剂保丽蕊能够明显增强蜜蜂活动,提高蜜蜂对蓝莓的授粉效果,增加蓝莓坐果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活动增强 保丽蕊 蜜蜂 访花频率 坐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以来华亭小震活动增强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国栋 吴永信 徐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地区2001年以来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和该区矿产开采情况的相关分析和我国历史矿震资料的研究,得到了该地区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是由矿山开采引起的结论。对该地区的震情和震害做了预测并提出了防震减灾的... 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地区2001年以来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和该区矿产开采情况的相关分析和我国历史矿震资料的研究,得到了该地区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是由矿山开采引起的结论。对该地区的震情和震害做了预测并提出了防震减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增强 矿震 监测 华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活动增强方式及其复杂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76-381,共6页
分析了地震活动增强特征参数W1与相应其它参数的关系以及在一些 6级左右地震前W1值的动态图像变化 .结果表明中强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增强”通常表现为在强度上的增高、时间和空间上的丛集以及强度增高与时空丛集同时出现 3种方式 .... 分析了地震活动增强特征参数W1与相应其它参数的关系以及在一些 6级左右地震前W1值的动态图像变化 .结果表明中强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增强”通常表现为在强度上的增高、时间和空间上的丛集以及强度增高与时空丛集同时出现 3种方式 .一些 6级左右地震前的W1值动态图像变化表明地震孕育过程往往表现为多应力集中区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演变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异常增强 地震孕育 应力集中 A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增强分析和预测规则的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帆 韩晓明 +1 位作者 李娟 裴东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2-1428,共7页
晋冀蒙交界地区处于华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燕山地块交界处,其地震活动受到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影响,和未来中强地震有一定关联性。2019年以来,晋冀蒙交界地区出现M3.0以上地震显著增强现象,为了评估此区域地震活动起伏的震兆意义,构建... 晋冀蒙交界地区处于华北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和燕山地块交界处,其地震活动受到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影响,和未来中强地震有一定关联性。2019年以来,晋冀蒙交界地区出现M3.0以上地震显著增强现象,为了评估此区域地震活动起伏的震兆意义,构建有效的预测方法,文章将增强区域作为地震频次的窗口,选取M3.0以上地震年滑动频次为预测指标。通过回溯历次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情况,确定最优预测规则。经过在预测规则参数空间扫描,以R值作为目标函数,最终确定的预测窗长和阈值为2年和14次,在此规则下地震频次预测指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较高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增强 预测效能 晋冀蒙交界 R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和加热使有机质活力增加促使深海生物圈活动性增强
7
作者 PeterWellsbury 马建华 《海洋地质动态》 1998年第4期13-15,共3页
深埋和加热使有机质活力增加促使深海生物圈活动性增强PeterWelsbury等深海沉积物随着深度增加,温压增大,生命量大大减少,有机质的分布也变得极不规律。因此,深层沉积物中存在着丰度很高的细菌种群似乎就有些不可思议... 深埋和加热使有机质活力增加促使深海生物圈活动性增强PeterWelsbury等深海沉积物随着深度增加,温压增大,生命量大大减少,有机质的分布也变得极不规律。因此,深层沉积物中存在着丰度很高的细菌种群似乎就有些不可思议了。怎样来解释年龄高达千万年的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生物圈 活动增强 深埋 加热 有机质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普遍性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薛艳 刘杰 +1 位作者 宋治平 黎明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91-1906,共16页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较为显著的异常是:1970—2008年汶川地震前,从云南北部至甘青川交界形成规模巨大的5.5级以上地震活动增强区(或称环形分布);1970—1999年围绕龙门山断裂带形成5级以上地震背景空区,汶川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背景地震...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较为显著的异常是:1970—2008年汶川地震前,从云南北部至甘青川交界形成规模巨大的5.5级以上地震活动增强区(或称环形分布);1970—1999年围绕龙门山断裂带形成5级以上地震背景空区,汶川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背景地震空区里;2001—2007年形成ML4.0以上地震孕震空区,震前1年孕震空区内部及其两端相继发生多次ML4.0~5.0地震,空区打破.上述地震活动增强区、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是大地震前普遍出现的现象.为对比分析,本文系统研究了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及邻区4次MS≥7.8级地震和全球10次MW≥8.0级地震前类似地震活动异常,并给出统计特征.结果显示:地震增强区规模为850~2700km,持续时间13—38年,增强区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增强区与余震区规模之比为2.3~7.7,其对数与主震震级呈负相关.背景空区长轴300~1100km,持续时间10—32年,其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孕震空区长轴为370~780km,持续时间1—7年,孕震空区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对于板内地震,构成增强区的最低震级为5.0级或5.5级,构成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的最低震级分别为5.0级和4.0级.而对于板间地震,构成增强区和背景空区的最低震级为6.0级或6.5级,构成孕震空区的最低震级为5.0级或5.5级.基于坚固体地震孕育模型,认为地震活动增强区的环形分布是由于震源区的破裂强度高于周围介质造成的,地震孕育过程中体应变的范围和强度存在逐渐增大和变小的过程,这是地震活动增强区出现三阶段特征的原因.从包体弹性理论可以推导出增强区尺度的对数与主震震级、增强区与震源体比值的对数与主震震级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活动增强 背景空区 孕震空区 坚固体孕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苏门答腊几次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薛艳 宋治平 +1 位作者 梅世蓉 马宏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关键词 中深源地震 孕震空区 地震活动增强 和达-贝尼奥夫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艳 宋治平 梅世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1-319,共9页
通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震前不同时空尺度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分析发现:①大震前10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深源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现为频度增多、强度增大、震源深度增加等,特别是震源深度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大(即地... 通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震前不同时空尺度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分析发现:①大震前10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深源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现为频度增多、强度增大、震源深度增加等,特别是震源深度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大(即地震集中分布在500~689km深度间);同期,苏门答腊岛及其附近M≥7.0浅震活动也异常显著,形成长约1000km、宽300km的集中区。②震前1年全球M≥7.0地震活动出现明显的平静-密集现象,且在密集阶段强震沿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呈带状展布;这时主震震源区附近出现5级地震空区。③震前半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的东、西两端先后发生2次7级以上深震,其中1次发生在罕有深震活动的苏门答腊岛。④震前3天,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上4级以上地震呈带状展布。⑤震前4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火山活动增强,特别是震前1年火山活动异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板块 苏门答腊岛 巽他海沟 地震空区 地震活动增强 地震条带 深源地震活动 火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O能量谱减法的语音增强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兆国 周萍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3,共3页
谱减法是目前减少噪声干扰、提高语音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谱减法的去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TEO(Teager Energy Operator)能量的改进谱减法。该方法利用TEO能量对带噪语音进行语音活动检测,区别出噪声段和语音段,对噪声段... 谱减法是目前减少噪声干扰、提高语音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谱减法的去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TEO(Teager Energy Operator)能量的改进谱减法。该方法利用TEO能量对带噪语音进行语音活动检测,区别出噪声段和语音段,对噪声段和语音段分别进行谱减处理,既保证了语音质量,又尽可能地消除了噪声干扰。在F16战斗机噪声环境中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输出信噪比,抑制了音乐噪声,具有良好的语音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减法 语音增强TEO语音活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GPS站点的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塔拉 郭良迁 +1 位作者 刘峡 陈聚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2,共6页
根据天津GPS局域网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各站点的连续位移参量和天津地区整体应变率参量,研究了各站点的微动态位移变化和天津地壳整体微动态应变率。结果显示,2006年上半年和2008年多数站点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显示出这一时期地壳活动有所... 根据天津GPS局域网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各站点的连续位移参量和天津地区整体应变率参量,研究了各站点的微动态位移变化和天津地壳整体微动态应变率。结果显示,2006年上半年和2008年多数站点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显示出这一时期地壳活动有所增强。2006年上半年站点位移量值是2004—2010年期间最大的,天津地壳应变率在2006年3—4月也达到最大,压应变轴方向显著偏离本区的正常方向(常态为北东东向),其后2006年7月4日在天津西南部附近地带发生了文安Ms5.1地震。在2008年天津地区的部分站点位移量相对增大,可能是受汶川Ms8.0地震产生的远场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形变 微动态位移 应变应力动态变化 构造活动增强 文安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M_(W)9.0地震前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构造应力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业君 黄耘 +5 位作者 刘泽民 郑建常 江昊琳 李婷婷 杨浩 王俊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24-2136,共13页
本文以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为研究区,计算和收集了1970—2016年1148次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应力张量方法反演了构造应力场,通过分析应力场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地震活动性特征,探讨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本文以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为研究区,计算和收集了1970—2016年1148次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应力张量方法反演了构造应力场,通过分析应力场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地震活动性特征,探讨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的影响.结果显示:9.0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周缘造成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应力场出现扰动变化和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挤压为主的背景应力场呈现出一定的拉张作用,应力结构及应力方向发生变化,最大主应力σ_(1)轴倾伏角增大,中等主应力σ_(2)轴倾伏角减小,最大主应力σ_(1)轴方向发生小幅逆时针偏转.包括研究区在内的中国陆地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中强地震丛集活动.应力场扰动变化和地震起伏活动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并先后呈现出3个不同阶段,扰动导致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的阶段性改变是地震活动增强的动力机制.结果还显示,应力场扰动变化和地震活动增强开始于9.0级地震前1~2年,揭示了9.0级地震的影响不仅限于同震和震后,在其孕震后期已经对远场的中国陆地东部产生了影响.本文结果可以为日本俯冲带大震对中国陆地构造活动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年日本M_(W)9.0地震 构造应力场 应力场扰动 震源机制 地震活动增强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迷走神经兴奋反应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和平 金瑞林 +2 位作者 郭英俊 王康 张大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7,共2页
局麻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患者因紧张和疼痛通常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而我们发现少数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活动增强的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迷走神经... 局麻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患者因紧张和疼痛通常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而我们发现少数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活动增强的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迷走神经兴奋反应及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射频热凝术 兴奋反应 三叉神经 危险因素 半月节 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增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方案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立明 刘小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203,209,共12页
在多年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短期阶段具有共性特征的地震活动增强、群体前兆异常演化、重点前兆和重点地震活动现象等,总结、提炼出了区域短期综合预报方案。
关键词 共性特征 地景活动增强 群体前兆 重点前兆 短期综合预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温异常与M_S≥5.0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琼 付虹 +2 位作者 毛慧玲 朱荣欢 何德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3-240,共8页
选取2009—2015年云南地区观测连续、稳定的水温观测资料共34项,采用异常过程和从属函数分析方法联合提取异常,分析水温异常与M_S≥5.0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单项异常,具有短期指示意义,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地震的漏... 选取2009—2015年云南地区观测连续、稳定的水温观测资料共34项,采用异常过程和从属函数分析方法联合提取异常,分析水温异常与M_S≥5.0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单项异常,具有短期指示意义,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地震的漏报率较高;采用异常频次和权重集成方法提取的全省群体异常与全省的M_S≥5.0地震对应较好,减少了漏报,并可以通过置信度为97.5%的R值评分检验。按构造和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后,提取小区域的水温群体异常,并只考虑对应本区的地震,则各区域内出现异常的虚报和漏报率均显著增加。分析其原因,认为水温异常和地震都是区域构造活动增强的产物,群体异常能更好地刻画区域构造活动增强,在构造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是有利于地震发生的,因此区域的群体异常有更好的对应效能;异常过程和从属函数方法提取的水温异常能较好地表达震前水温变化加剧的特征,区域的群体异常可以作为云南地区有M_S≥5.0地震的短期时间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水温观测 从属函数方法 MS≥5.0地震 区域构造活动增强 群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在云南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虹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应用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TL算法),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有较完备小震资料的13次6级以上震例。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源区或近源区大约100 km半径的空间尺度内,VRTL值能检测到明显的1年以内时间... 应用检测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变化的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TL算法),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有较完备小震资料的13次6级以上震例。结果表明,该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源区或近源区大约100 km半径的空间尺度内,VRTL值能检测到明显的1年以内时间尺度的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它主要是以表征地震活动增强的“上升型”异常为主,占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算法 地震活动增强 地震平静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
18
作者 张博 李敏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6-833,共8页
结合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日常跟踪工作中出现的地震活动异常,系统梳理羌塘块体6级地震成组、中国大陆5级地震低频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等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震群活动的时空异常特征,总结多项指标的预测意义,并对... 结合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日常跟踪工作中出现的地震活动异常,系统梳理羌塘块体6级地震成组、中国大陆5级地震低频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等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震群活动的时空异常特征,总结多项指标的预测意义,并对部分重要指标做了预测效能评估。同时,通过研究碌曲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碌曲地区是一个应力敏感区域,对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在后续震情监视过程中应该作为重要指标来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7.4级地震 地震成组 地震活动显著增强 碌曲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液浸选菜种能增产
19
作者 张怀礼 吴金岗 《农村百事通》 1998年第4期30-30,共1页
据试验,用糖液浸选瓜、豆类菜种,播种后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增产20%~30%。 浸选菜种的方法:先配制糖液,水与红糖的重量比为5:1。先将水加温到40℃,倒入红糖,搅拌均匀,使糖全部溶化。然后把配制好的糖液盛在盆里(不要用金属器皿)。
关键词 浸选 菜种 全部溶化 金属器皿 阳信县 搅拌均匀 吸水膨胀 活动增强 农业局 代谢活动
全文增补中
穴位传入与针刺镇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吕国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穴位是中医经络理论和针灸实践的基础与核心,是国内外医学工作者最为关注的中医基本课题。一针刺入穴位会刺到什么结构?针刺穴位为什么能止痛?是人们最常问及的关键问题。祖国医学把穴位界定为人体脏腑之气输注聚集于体表之所在,而... 穴位是中医经络理论和针灸实践的基础与核心,是国内外医学工作者最为关注的中医基本课题。一针刺入穴位会刺到什么结构?针刺穴位为什么能止痛?是人们最常问及的关键问题。祖国医学把穴位界定为人体脏腑之气输注聚集于体表之所在,而现代科学却无穴位这一概念,但由于针刺穴位引发针感,提示中医穴位的结构功能与西医躯体组织的传入神经支配和感觉传入活动有关,本文拟以穴位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切入点,尝试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穴位这一重要传统概念的现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外周传入神经纤维 针刺镇痛 粗细两类传入纤维相互作用 增强粗纤维活动提高镇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