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童年记忆与《活动变人形》的写作发生 |
王春林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重读《活动变人形》 |
许子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3
|
父与子的启蒙和革命——读王蒙《活动变人形》 |
刘振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4
|
《活动变人形》 |
胡德培
|
《当代文坛》
|
1987 |
0 |
|
5
|
倪吾诚:文化与政治革命的双重“零余者”——重读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
夏义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
|
6
|
为“想象力”祛魅:“小说发生学”的另一种讲法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评王蒙新作《奇葩奇葩处处哀》 |
杨一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8
|
迷失与逃亡——对王蒙“季节系列”人物的一种解读 |
李广仓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9
|
主体认同、个人史与生命的辩证法——论王蒙新作《笑的风》 |
李萌羽
常鹏飞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0
|
我们这代人的困惑与王蒙的文学思想 |
金春平
牛学智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1
|
青春万岁?青春已逝——评王蒙中篇小说《秋之雾》的文化心态 |
朱献贞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12
|
王蒙:从纯粹到杂色 |
孙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9
|
|
13
|
五十年光荣与梦想──关于编辑、出版者与长篇小说创作关系的对话 |
何启治
柳建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1
|
|
14
|
怀旧情结与王蒙的小说创作 |
曹书文
吴澧波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15
|
透视人情人性残缺 重建家庭伦理语言——论东西的“后家庭伦理悲喜剧三部曲” |
黄伟林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1
|
|
16
|
意识流的中国化——兼谈中国意识流与现实主义的关系 |
邓赛君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3 |
2
|
|
17
|
王蒙和语言 |
于根元
刘一玲
|
《语文建设》
|
1986 |
2
|
|
18
|
论《围城》对新时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影响 |
李志明
周坤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3 |
1
|
|
19
|
《围城》与新时期文学 |
李志明
周堃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20
|
答何启治 |
唐达成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