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的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翠霞 颉继珍 +1 位作者 包琼 雷元奇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53-58,I0001,共7页
甘肃省黄河流域位于黄河流域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最终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开展甘肃... 甘肃省黄河流域位于黄河流域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最终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贡献力”框架开展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安全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并构建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甘肃省黄河流域较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面积较大,健康状态的面积最小;(2)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以较低安全和中度安全为主,较高安全和高度安全面积较小;(3)识别出的生态源地共30块、总面积为8 807.99 km2,生态廊道51条、总长度为3 155.83 km;(4)基于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结果,以及生态源地、生态廊道识别结果,构建了甘肃省黄河流域“四屏七区多组团”的生态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力-组织-恢复-贡献”框架 生态安全格局 黄河流域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SEM的生态系统健康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2
作者 闫语 秦耀伟 +4 位作者 赵振宇 东嘉琪 李双江 曹建生 肖捷颖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7-1397,共11页
明确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影响途径,对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活力-组织-弹性-服务”模型,评估2000—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从全局和分区(山区、平原)角度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利用偏最小二... 明确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影响途径,对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活力-组织-弹性-服务”模型,评估2000—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从全局和分区(山区、平原)角度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人为与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路径,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呈改善趋势,其中山区持续增长,平原为先降后升,空间分布呈山区高平原低的特征,山区北部和西部生态系统健康改善显著;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高于自然因素产生的正面影响,全局和山区的地形和植被覆盖产生较高正面影响,景观组成则产生了显著的直接负面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产生间接负面影响;平原地区景观组成、地形和植被覆盖因素均产生较高的直接正面影响,社会经济则产生为显著负面影响。单因子分析表明,林地及建设用地占比、坡度和高程是全局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驱动因子,林地占比、耕地占比、建设用地占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山区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建设用地占比、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夜间灯光为平原的主要驱动因子。建议基于山区与平原生态系统健康驱动因子分区施策,加强山区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优化平原地区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以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活力-组织-弹性-服务”模型 驱动因素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水而定”的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潜力评价——以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鑫 韩宇 +2 位作者 李永红 李丽娟 刘焱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8-2876,共9页
水约束下的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基于彭曼-蒙特斯-勒宁(Penman-Monteith-Leuning,PML)模型和“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Service,VORS)框架,从土地利用和植被双重条... 水约束下的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基于彭曼-蒙特斯-勒宁(Penman-Monteith-Leuning,PML)模型和“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Service,VORS)框架,从土地利用和植被双重条件评估和预测五种恢复情景下的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特征,探究人类活动较弱的SSP126情景和人类活动强烈的SSP545下乡镇尺度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对活力和生态系统服务有较强的正向作用,人类活动较弱的土地利用恢复对组织力影响不大。(2)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健康的积极影响大于土地利用恢复,人类活动越强烈对生态系统健康的消极作用越大;土地利用恢复-植被不恢复-SSP126情景和土地利用恢复-植被不恢复-SSP545情景两种情景下分别增加3km^(2)和2km^(2)生态系统健康良的斑块面积。(3)土地利用不恢复-植被恢复情景对生态系统健康促进作用更大。生态系统健康提升高潜力乡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南部,北部和东部提升潜力低。基于“以水而定”的生态系统健康潜力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未来生态恢复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以水而定 旱区 彭曼-蒙特斯-勒宁(Penman-Monteith-Leuning PML)模型 活力-组织-恢复-生态系统服务(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Service VO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S模型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预测
4
作者 许静 王德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2-1623,共12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本底脆弱,科学评估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对于防范和化解流域生态风险,保障黄河安澜,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活力-组织力-弹力-服务(VORS)评估框架,...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本底脆弱,科学评估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对于防范和化解流域生态风险,保障黄河安澜,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活力-组织力-弹力-服务(VORS)评估框架,探讨2000-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分异,并耦合GMOP与PLUS模型预测2030年多情景下生态系统健康动态演变。结果表明:2000、2010和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活力均值分别为0.435、0.437和0.436,整体较为稳定,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系统组织力指数均值分别为0.593、0.603和0.629,呈中部向四周递减的特征;生态系统弹力指数均值分别为0.507、0.511和0.505,东部低,其余地区较高;生态系统服务指数均值分别为0.402、0.398和0.390,呈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分别为0.419、0.423和0.425,呈中部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30年,各情景下活力、弹力和生态系统服务无显著差异,而生态保护(EP)和综合发展(CD)情景下组织力显著提高。2030年,各情景下生态系统健康空间分布均呈中部较高,东、西南部较低的特征,但EP和CD情景下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略高于自然发展(ND)和经济发展(ED)情景,且CD情景下生态系统健康I级城市数量最多,因此CD情景可以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确保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最高,为相对优选情景。该研究以VORS为基础,耦合GMOP-PLUS模型测度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研究结果可以为流域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协同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活力-组织力-弹力-服务 VOR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GMOP-PLUS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