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可持续视角下基于多源大数据的社区活力测度和更新规划策略研究——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金留 李鹏程 +1 位作者 王昊琦 甘文泉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7,共9页
社区更新是提升社区场所活力、优化居住生活品质和整合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当下关于社区活力的测度主要根据社区要素进行评测,较少构建基于人本视角下的社区活力测度体系。基于社会可持续理论,构建包括社会公平、社会资本和居民基本需... 社区更新是提升社区场所活力、优化居住生活品质和整合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当下关于社区活力的测度主要根据社区要素进行评测,较少构建基于人本视角下的社区活力测度体系。基于社会可持续理论,构建包括社会公平、社会资本和居民基本需求在内的3个目标层共计14项测量指标的社区活力测度方法,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指标的影响权重进行赋值,进而构建评价体系,旨在从居民需求出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对社区更新规划策略做出优化调整。结合地理空间数据、POI数据和微博签到数等数据,对苏州中心区内2311个社区的社区活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社区活力测度结果将苏州中心城区内社区分为五级,其中五级社区342个,基础设施老旧不完善,亟需更新。基于社会可持续理论的社区活力测度体系可助力对城市社区进行量化研究,为城市老旧小区更新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并优化更新决策,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大数据 社区更新 社会可持续 活力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的老城区商业空间活力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淮南市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方胜 郑凯 程堂明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54-60,共7页
受到时代转变的冲击,老城区作为"前活力中心"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发展困境。城市商业设施的聚集度和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空间的活力,以大数据方法探讨老城区商业活力特征、影响机制和提升策略对研究旧城更新有... 受到时代转变的冲击,老城区作为"前活力中心"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发展困境。城市商业设施的聚集度和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空间的活力,以大数据方法探讨老城区商业活力特征、影响机制和提升策略对研究旧城更新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淮南市老城区为例,首先基于POI数据从设施密度、混合度和空间可达性对淮南市老城区传统商圈的空间活力进行测度与横向对比,探讨老城区商业现状发展格局和空间分异特征。其次,根据各商圈活力测度结果,验证淮南市老城区商圈的发育与规划实施情况。最后,基于淮南老城区各商圈活力特征的差异性和影响要素的特异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关注适度聚集的功能复合策略""重视公交导向的交通可达策略""强调目标引领的分类引导策略"的老城区商业空间活力复兴策略,以期为其它地区老城区商业活力测度方法与提升思路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空间 老城区 活力测度 POI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活力研究进展:内涵、测度与影响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舒语 吴语婧 沈洁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1期14-21,共8页
街道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受通行效率优先、大型商圈竞争和线上消费模式的冲击,街道活力下降明显。文章解析街道活力的内涵,借助Cite Space知识图谱工具分析2000—2023年国内外研究的演进趋势和热点议题,深入剖析街道活力的测度评价、... 街道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受通行效率优先、大型商圈竞争和线上消费模式的冲击,街道活力下降明显。文章解析街道活力的内涵,借助Cite Space知识图谱工具分析2000—2023年国内外研究的演进趋势和热点议题,深入剖析街道活力的测度评价、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外街道活力研究经历初步探索阶段、过渡沉淀阶段和多元发展阶段;研究尺度从微观向宏观发展,测度评价方法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研究内容从基础走向多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逐渐丰富,包括空间环境、功能服务和社会经济水平3个维度。最后,提出街道活力研究的未来展望,以期为城市街道的更新改造、活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活力 活力测度 影响机制 城市更新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活力研究进展:尺度、测度与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富丽 王成芳 杨若梅 《新建筑》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激发城市活力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CiteSpace对国内外近20多年城市活力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城市活力的研究尺度、外在表征和内在机制深入剖析。研究指出:活力研究在多个尺度和多种类型(如滨水区、公园绿... 激发城市活力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CiteSpace对国内外近20多年城市活力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城市活力的研究尺度、外在表征和内在机制深入剖析。研究指出:活力研究在多个尺度和多种类型(如滨水区、公园绿地等)中均有涉及,但在轨道站域、街区等中观尺度相对薄弱;活力测度数据强调传统与新型数据多源组合,根据研究对象有所区别;活力影响因素指标多从前人研究衍生,如多样性、小街段、密度等,但不同类型研究对象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可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特征进行调整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活力测度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视角下的城市街道空间动态活力特征研究——以南京中山路为例
5
作者 牛琛 刘鹏程 郭芒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街道空间活力是表征城市社会经济各种活动的重要指标,具有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的内涵属性。传统数据环境下,学者主要对城市街道空间的功能、环境等静态特征进行研究。随着新数据技术的迭代,基于大数据的街道活力测度方法开始进入学者的... 街道空间活力是表征城市社会经济各种活动的重要指标,具有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的内涵属性。传统数据环境下,学者主要对城市街道空间的功能、环境等静态特征进行研究。随着新数据技术的迭代,基于大数据的街道活力测度方法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文章尝试基于多源数据的支撑,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定量分析方法测度中山路街道的静态活力;同时,重点运用了百度热力图数据,选取了南京中山路沿线城市街道空间典型日期的百度热力图数据,经过GIS空间分析后,测度出中山路沿线街道空间活力的空间分布、热点迁移、类型分异的动态特征。最后,从空间类型三个层次,总结了中山路街道空间的动态特征模式,以期为街道空间设计提供依据与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街道空间 动静态 活力测度 中山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黄浦江滨水区为例 被引量:56
6
作者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75-81,共7页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体现。首先,以上海黄浦江滨水区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发现黄浦江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滨...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体现。首先,以上海黄浦江滨水区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发现黄浦江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程度,继而确定主导的环境影响因素。其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密度、文化设施密度、车行道路网密度、慢行道可达性、周边商业设施密度、周边常住人口密度以及周边景点密度等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规划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空间活力测度 多源数据 环境影响因素 黄浦滨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乡村公共空间活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琳 严少君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2期52-57,共6页
以浙江省溪口村为例,利用行为记录表和行为注记图,定量测度发现溪口村28个公共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通过使用者密度、空间行为多样性的差异识别出4种公共空间类型区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剖析乡村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以浙江省溪口村为例,利用行为记录表和行为注记图,定量测度发现溪口村28个公共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通过使用者密度、空间行为多样性的差异识别出4种公共空间类型区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剖析乡村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活力的三类影响因子中内部属性以及场所文化两类因子对乡村公共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内部属性的影响效应最强,场所文化、配套设施的影响效应次之,最后提出美丽乡村公共空间活力的规划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乡村公共空间 活力测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活力影响的滨河绿地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8
作者 黄守邦 张诗阳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39,共12页
【目的】基于活力影响构建城市滨河绿地评价体系,从不同维度探讨滨河绿地对其自身及周边街区活力的影响,为城市滨河绿地的评价方法及更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构建递阶层次城市滨河绿地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组合赋权... 【目的】基于活力影响构建城市滨河绿地评价体系,从不同维度探讨滨河绿地对其自身及周边街区活力的影响,为城市滨河绿地的评价方法及更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构建递阶层次城市滨河绿地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组合赋权,TOPIS法进行数据综合。(2)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评估滨河绿地准则层各维度质量、各指标层单一环境要素对场地和周边街区活力影响。(3)采用交互探测,评估各环境要素评价维度交互作用对场地和周边街区活力影响。【结果】(1)研究构建包含区位环境、河道空间形态、水岸空间形态、生态环境质量、设施服务质量、可达性6个准则层31个指标的城市滨河绿地评价模型。(2)海淀6段典型河段27个研究单元的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单元中,研究单元21最佳,研究单元26最差。河段中,土城沟、南长河评价较好;京密引水渠由于区位环境与可达性不佳,评价居中;永定河引水渠、小月河评价较差,归因于河道空间形态的局限性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3)指标层方面,场地活力与周边街区建筑密度、单元形状指数、外侧道路等级值显著相关,而周边建筑密度、单元文化和休憩设施密度对周边街区活力体现出高解释力。(4)准则层方面,单一维度准则层环境要素对场地活力影响有限,周围街区活力与设施服务质量相关性显著;双因子交互探测均呈现对活力解释的增强作用。区位环境与设施服务质量两者协同对场地活力和周边街区活力都有着最高解释水平。【结论】(1)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一定程度支撑城市滨河绿地系统性评估,并提供优化参考。(2)南长河和土城沟的总体品质较高,京密引水渠昆玉段需通过降低道路等级、增加人行天桥等方式提升滨河绿地可达性,而小月河、永定河引水渠等河段则应通过覆绿、近自然化改造等方式改善现状硬质驳岸,营建多类型亲水场所,并通过塑造多种乡土植物群落以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多样自然风景。(3)总体建议方面,应重视区位环境条件,强调形态、品质与可达性的均衡发展,而在部分维度受限时,则应优先关注设施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建设。(4)实施策略方面,提升绿地边界形状不规则度,降低绿地与周边街区间的道路等级,是增强滨河绿场地活力的有效途径;而增加滨河绿地内部文化、休憩场所设施类型与密度,增加民众亲水机会,塑造更为开敞体验感受等则是提升周边街道活力的多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滨河绿地 评价体系 活力测度 地理探测器 海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