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沧浪新城段大运河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策略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叶小军 方晓璐 +1 位作者 初筱 顾语琪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0期165-166,共2页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精髓在于提升其空间活力。具有线性文化遗产性质的大运河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廊道,提升其沿岸滨水空间品质与活力是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文章以活力为切入点,基于功能、空间及文化多角度考量苏州沧浪新城段大运河滨水空...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精髓在于提升其空间活力。具有线性文化遗产性质的大运河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廊道,提升其沿岸滨水空间品质与活力是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文章以活力为切入点,基于功能、空间及文化多角度考量苏州沧浪新城段大运河滨水空间发展现实,从功能布局、交通梳理、文化挖掘三个维度多层次提升沿岸滨水空间活力,希望为具有相似属性的滨水空间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活力提升策略 线性文化遗产 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季利用的伊通河公共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
2
作者 荆莹 赵天宇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2期55-56,共2页
提升空间活力是城市滨河空间规划设计的精髓,在寒地季节气候限制下,兼顾全季利用,提升不同条件下的空间内涵与活力尤为重要。文章以全季利用为切入点,从长春现状特征问题分析入手,从规划结构布局、公共空间系统完善、慢行系统组织、四... 提升空间活力是城市滨河空间规划设计的精髓,在寒地季节气候限制下,兼顾全季利用,提升不同条件下的空间内涵与活力尤为重要。文章以全季利用为切入点,从长春现状特征问题分析入手,从规划结构布局、公共空间系统完善、慢行系统组织、四季生活植入等四个方面多层次提升伊通河滨水空间的活力。积极寻求与周边城区空间与功能上的融合,形成水岸与城市的良好互动关系,塑造季节多元化、个性化、适应季节变化的水岸空间形态,打造人文与生态纽带,培育水岸四季生活,为居民提供可全季参与的滨河活力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季利用 公共空间 活力提升策略 伊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学组织如何提升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活力——以上海杉达学院为例
3
作者 周清芬 《教师》 2020年第32期7-8,共2页
文章以上海杉达学院团学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研究了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产生条件、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成效等),探究和分析其原因,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意见,为进一步发挥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引... 文章以上海杉达学院团学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研究了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现状(产生条件、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成效等),探究和分析其原因,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意见,为进一步发挥跨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跨校区大学 团学组织 活力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