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体观察骨性标志的实验教学探讨
1
作者 邱卫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2-802,814,共2页
近几年来,笔者在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的骨学实验课中,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将观察骨标本与观察活体结合,并要求学生学会在活体寻找触摸各骨的骨性标志,形成“书本理论一标本模型一活体观察”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了... 近几年来,笔者在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的骨学实验课中,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将观察骨标本与观察活体结合,并要求学生学会在活体寻找触摸各骨的骨性标志,形成“书本理论一标本模型一活体观察”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后续课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骨性标志 实验课 教学探讨 学生学习 解剖学 运动系统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嘴的活体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肖辉 赵建新 艾琼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0-373,共4页
1 材料与方法1991年4月至7月对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族528人(男270人、女258人),哈萨克族581人(男291人、女290人)嘴进行了全面观测,年龄17~45岁.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活体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掌长肌腱的活体观察
3
作者 李贵晨 《解剖学通报》 1984年第2期137-137,共1页
掌长肌是人体内变异较多的肌肉之一,对此肌的研究在解剖学和人类学以及在临床应用上,都有其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16—45岁健康人群317人(632侧),做了活体观察,其中男性211人(422侧)、女性106人(212侧),95.8%为青年大学生,余者为本校工... 掌长肌是人体内变异较多的肌肉之一,对此肌的研究在解剖学和人类学以及在临床应用上,都有其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16—45岁健康人群317人(632侧),做了活体观察,其中男性211人(422侧)、女性106人(212侧),95.8%为青年大学生,余者为本校工作人员。方法是请被检者握拳屈腕,在腕横纹向近侧5—6厘米范围内观察掌长肌腱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长肌 活体观察 观察 缺如 放射型 出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指甲的活体观察
4
作者 杜清太 申菏勤 +5 位作者 吴效普 李洪渠 张从海 崔振方 李松奇 宋从东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2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随机抽样调查了居住菏泽地区健康的学生、工人、农民、市民、教师共625人(男371 女251).根据观察结果做了①指甲形状分型.②甲弧影出现频率的性别、侧别,对称与非对称性比较.目的旨在为人类学、法医学及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
关键词 指甲 甲弧影 活体观察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滁州汉族体质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6 位作者 宇克莉 赵大鹏 王志博 王杨 荣文国 张晓瑞 薛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125,共8页
目的:对安徽滁州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按学术界规定的调查方法,在安徽省滁州市调查了城市汉族309例(男151例,女158例)和乡村汉族384例(男201例,女18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6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 目的:对安徽滁州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按学术界规定的调查方法,在安徽省滁州市调查了城市汉族309例(男151例,女158例)和乡村汉族384例(男201例,女18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6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结果:安徽滁州汉族城市与乡村男、女上眼睑皱褶、蒙古褶率较高。城市与乡村男、女眼裂高度均以窄型率为主。城市与乡村男、女鼻根高度均以中型率为主,鼻梁侧面观均以直型率为主,颧部突出度多为微弱,鼻翼高度多为中型,鼻孔最大径多为斜的,鼻翼宽多为宽型,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安徽滁州汉族男、女均以圆头型、高头型、中鼻型、长躯干型、宽肩型、亚短腿型率最高,其中城市男、女以宽胸型和窄骨盆型率最高,乡村男、女以阔面型率最高。城市与乡村男、女均以高身材率最高。结论:滁州汉族体质特征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测量 安徽 滁州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巴马长寿乡世居人群体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广琳 梁明康 +7 位作者 廖彦博 蒋葵 苏阳 徐世富 杨瑞 刘鹏 陆霓 李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5期116-119,共4页
目的调查广西巴马长寿乡世居(当地)人群体质特征。方法选择广西巴马世居成人528名(男263名,女265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体质特征,计算出42项测量项目的均数、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的30个群体的体质进行比较。结果广... 目的调查广西巴马长寿乡世居(当地)人群体质特征。方法选择广西巴马世居成人528名(男263名,女265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体质特征,计算出42项测量项目的均数、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的30个群体的体质进行比较。结果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男为90.49%,女为89.81%;蒙古褶出现率低,男为3.42%,女为2.64%;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翼高度多为低等;耳垂多为圆型;发形多为直;额发无尖;鼻梁非凸。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男女均为狭头型、中面型、中躯干型、窄肩型、中骨盆型;男为圆头型、高头型、亚长腿型、窄胸型;女为中头型、中腿型、中胸型;男身高均数为1627.4 mm,女身高均数为1512.5 mm。结论广西巴马世居人群具有南方人群体质特征,其体质与仫佬族(广西)和广西大新壮族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测量 广西巴马世居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宁乡汉族成人体质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玉玲 陆舜华 +5 位作者 李咏兰 傅媛 李永霞 孔祥薇 李传刚 郑连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4,共7页
目的:了解湖南汉族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调查湖南宁乡地区319例城市汉族(男149人,女170人)和418例乡村汉族(男197人,女221人)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指数及其分型。结果:湖南宁乡汉族有上眼睑皱褶,蒙古褶不发达,眼... 目的:了解湖南汉族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调查湖南宁乡地区319例城市汉族(男149人,女170人)和418例乡村汉族(男197人,女221人)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指数及其分型。结果:湖南宁乡汉族有上眼睑皱褶,蒙古褶不发达,眼裂窄;鼻根高度中等偏低,直鼻梁,鼻基部水平,鼻翼中等;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红唇较薄;耳垂多为三角形;发黑,眼色多为黑褐色,肤色浅黄或黄色。湖南宁乡汉族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阔面型、狭鼻型。男性阔头型、女性中头型居多。湖南宁乡汉族男、女性多为亚中等或中等身材、长躯干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亚短腿型至中腿型。城市男、女体质状况均一定程度上优于乡村,尤以男性更为明显。结论:湖南宁乡汉族与其他地区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族群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测量 湖南 宁乡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体部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旺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727,736,共6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蒙古族体部形态学特征.方法:参照《人体测量方法》有关规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测量了鄂尔多斯蒙古族336例(男142例,女194例)的体部50项指标值,计算了10项指数,与中国蒙古族其他族群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蒙古族体部形态学特征.方法:参照《人体测量方法》有关规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测量了鄂尔多斯蒙古族336例(男142例,女194例)的体部50项指标值,计算了10项指数,与中国蒙古族其他族群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鄂尔多斯蒙古族男性、女性均为长躯干型、宽胸型、中肩型、窄骨盆型,男性还为中腿型,女性还为亚短腿型.男性、女性均属于超中等身材.在蒙古族族群中鄂尔多斯蒙古族较健壮,身材较高,体大,胸围较大,肩宽中等,男性上肢较短,女性下肢较长.结论:在蒙古族诸族群中,鄂尔多斯蒙古族体部特征与巴尔虎人、布里亚特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测量 部特征 鄂尔多斯蒙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平正仡佬族头面部体质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唐立俊 喻晓丹 +1 位作者 邹双红 陈开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贵州平正仡佬族头面部体质特征以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与我国其他4个仡佬族和贵州其他族群进行比较,找出亲缘关系远近,为赤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对世居在贵州平正仡佬族的349名(男167人,女182人)年龄... 目的:探讨贵州平正仡佬族头面部体质特征以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与我国其他4个仡佬族和贵州其他族群进行比较,找出亲缘关系远近,为赤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对世居在贵州平正仡佬族的349名(男167人,女182人)年龄在20~59岁的仡佬族进行头面部活体观察和测量;采用聚类分析,选择欧氏距离值,比较其亲缘关系.结果:测量的体质特征有23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头宽、鼻长、颏高、头耳高、全头高、头长、额最小宽、两耳屏宽、面宽、两眼外角宽、左眼裂宽、右眼裂宽、鼻宽、鼻深、口裂宽、唇高、全上唇高、全下唇高、容貌面高、左容貌耳长、右容貌耳长、形态面高以及头冠状围;平正仡佬族男女发色都以黑色为主,多为直发,前额发际多为平型;肤色都以褐色为主,眼色大部分为黑褐色;眼裂倾斜度都以水平为主,上眼睑大部分有皱褶,且多为短睫毛,眉毛密度男性以中等居多,女性以稀少居多;鼻背形态多为直型,鼻尖方向男性以下垂多见,女性以水平为主,鼻孔形状大部分为椭圆形;上唇皮肤前凸度以正唇为主,且红唇厚度大多为中等;耳垂形状以方形多见,耳垂外展度都以中等居多;颧部突出度都以中等占优势,颏部向前突出度直型居多.平正仡佬族男女性都以圆、高、阔头型为主;面型以超狭面型多见;男性以中鼻型为主,女性以狭鼻型多见.结论:平正仡佬族头面部体质特征大部分存在性别差异;男女性都与贵州习水苗族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活体观察 测量 仡佬族 平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仁怀、习水苗族头面部体质人类学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立俊 喻晓丹 +1 位作者 陈开琴 李凤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目的:研究贵州仁怀与习水苗族头面部体质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与我国南方其他5个苗族和贵州其他族群的亲缘关系,为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对世居在贵州仁怀后山乡的378名(男196人,女182人)、习水良村镇的357名(男17... 目的:研究贵州仁怀与习水苗族头面部体质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与我国南方其他5个苗族和贵州其他族群的亲缘关系,为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对世居在贵州仁怀后山乡的378名(男196人,女182人)、习水良村镇的357名(男173人,女184人)年龄在20~59岁的苗族进行头面部活体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6项,测量项目16项);采用聚类分析,选择欧氏距离值,比较其间亲缘关系。结果:仁怀、习水男、女苗族头型以特圆头型、圆头型占多数;面型以超狭面型、阔面型多见;属中鼻型。并与我国南方其他5个苗族以及贵州其他族群的聚类分析显示,仁怀后山乡苗族男、女分别与习水良村镇苗族男、女最为接近。结论:仁怀与习水苗族头面部体质特征有些存在差异;仁怀与习水苗族同属川黔滇西部方言,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测量 头面部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毛南族体质人类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慧敏 杜静 +7 位作者 梁丁丁 林成爵 黄涛 周丽宁 龚继春 刘鹏 龚健古 徐林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3-717,751,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毛南族体质特征,为国人体质人类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毛南族基础数据。方法:用活体观察和测量方法,对生活在广西环江县,年龄19~80岁之间,追溯3代均为毛南族的522人(男211人,女311人)进行观察和测量(观察项... 目的:了解广西毛南族体质特征,为国人体质人类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毛南族基础数据。方法:用活体观察和测量方法,对生活在广西环江县,年龄19~80岁之间,追溯3代均为毛南族的522人(男211人,女311人)进行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6个,测量项目56个),用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体观察结果显示,广西毛南族眼裂高度中等,斜度以平行为主,大部分无蒙古褶,直型鼻背,上唇侧面观以正唇型多见,耳垂多为圆形和三角形,多为右利手,拇指直型。活体测量结果显示,身高以矮型为主,躯干以中型和长型为主,肩以宽型为主,腿以中型为主,头以圆型和中型为主,鼻以中型为主,面以超狭型为主。与贵州毛南族比较,广西毛南族身高明显低于贵州毛南族,广西毛南族多无蒙古褶,眼裂倾斜度多呈水平型,而贵州毛南族多有蒙古褶,眼裂倾斜度多为外角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毛南族体质特征与贵州侗族最为接近,与广西彝族、云南傈僳族、广西苗族次之,与云南阿昌族、广西壮族和京族、云南纳西族较远。结论:广西毛南族体质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与贵州毛南族比较也存在地域性差异。在中国南方23个少数民族聚类分析中广西毛南族体质特征与贵州侗族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活体观察 质人类学 广西毛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头面部观察指标值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亚兰 张兴华 +5 位作者 宇克莉 李咏兰 陆舜华 包金萍 李玉玲 郑连斌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4-598,619,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9 582例(男性4 711例,女性4 871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17项观察指标,进行了性别间比较,分析了随年龄增长北方汉族头面部17项观察指...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9 582例(男性4 711例,女性4 871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17项观察指标,进行了性别间比较,分析了随年龄增长北方汉族头面部17项观察指标值的变化规律。结果:随年龄增长,北方汉族人出现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并趋于水平,鼻根变低,颧部更显突出,眼色变褐、变浅,肤色加深,上唇皮肤部变高,红唇变薄。性别间比较,眼部,女性的蒙古褶、上眼睑皱褶比男性发达,女性眼裂更宽,更向外、上倾斜;鼻部,女性的鼻根较低,鼻背更凹,鼻基部更上翘,鼻翼较低,鼻翼宽更接近眼内角间宽;唇部,女性上唇皮肤部较低,红唇较薄。此外,女性面部较扁平,耳垂三角形较高,发色、肤色较浅,眼色较深。结论:随年龄增长,北方汉族人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出现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面部 活体观察 年龄 北方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的体质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晶 李珊 +2 位作者 宇克莉 魏榆 郑连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40-445,486,共7页
目的:研究四川羌族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测量羌族成人602例(男299例,女303例)68项头面部、体部指标,计算14项指数值,并将羌族数据与中国其他藏缅语族群的10项体质特征指标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羌族成人头... 目的:研究四川羌族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测量羌族成人602例(男299例,女303例)68项头面部、体部指标,计算14项指数值,并将羌族数据与中国其他藏缅语族群的10项体质特征指标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羌族成人头面部为圆头型、高头型、阔头型、阔面型、中鼻型出现率最高。羌族成人体部为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正常体质量出现率最高;身高则为亚中等型与中等型出现率接近。30多年来,羌族身材变高、躯干变宽、头型变圆、面部变宽变短、鼻型变宽。与其他藏缅语族群比较,身高中等偏高、口裂窄、鼻高值小、头长值较大。结论:羌族体质特征与木雅人、尔苏人、白马人、珞巴族最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活体观察 头面部特征 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锡伯族成人头面部体质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文涛 姜东 +7 位作者 席焕久 任甫 温有锋 李德华 阎文柱 钟铧 萨其仁贵 张海龙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了解辽宁锡伯族成人的头面部体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项调查包括12项形态观察项目,17项测量项目,12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锡伯族成年330人(男174,女156)。结... 目的:了解辽宁锡伯族成人的头面部体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项调查包括12项形态观察项目,17项测量项目,12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锡伯族成年330人(男174,女156)。结果:辽宁锡伯族成人男性65.5%具有上眼睑皱褶,女性为79.2%;蒙古褶出现率男性为2.3%,女性为3.9%;眼裂高度以中等最多;眼裂倾斜度以眼外角高于眼内角为最多;鼻根高度以中等为最多;鼻背侧面观男女均以直型最为多见;鼻基部男性最多的为水平,女性最多的为上翘;鼻孔最大径位置,男女均以斜为最多;颧部突出度,男女均以中等为最多;男女均以正唇型为最多;耳垂类型,男性最多的为方形,女性最多的为三角形。辽宁锡伯族成人男女均为特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超狭面型、中鼻型。结论:辽宁锡伯族成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分别与新疆锡伯族成人男性和女性头面部体质特征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测量 辽宁 锡伯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和地塞米松对成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温学红 郭若霖 +4 位作者 程瑞芳 张福江 谈志龙 叶伟胜 王学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2 ,BMP 2 )和地塞米松 (dexamathasone,DEX)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成人髂骨松质骨胰蛋白酶消化后获得成骨细胞进行培养 ,用倒置显微镜进行活...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2 ,BMP 2 )和地塞米松 (dexamathasone,DEX)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成人髂骨松质骨胰蛋白酶消化后获得成骨细胞进行培养 ,用倒置显微镜进行活体观察并做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素 (OCN)、Ⅰ型及Ⅲ型胶原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生物学特征。培养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BMP 2(1、10、10 0、10 0 0ng/ml)和DEX(10 8、10 7、10 6mol/L)作用 4 8h后 ,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同时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LP活性和OCN含量。结果 体外培养的成人成骨细胞可合成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 ,并形成钙化结节。 3个浓度的DEX在 4 8h后均能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 ,增加成骨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 ,4个浓度BMP 2在 4 8h后对成骨细胞无增殖作用 ,但都能增加ALP活性和OCN含量。结论 地塞米松促进体外培养的成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 ;短期作用下 ,BMP 2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 人成骨细胞 增殖 地塞米松 DEX 分化 ALP 活体观察 外培养 细胞裂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1-43标记功能性突触小泡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锦波 李明善 +2 位作者 吴萍 胡艳秋 Anna Dunaevsky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2,共3页
FM1—43是一种具有双极性的荧光染料,亲水基团与亲脂基团分别位于分子的两端。近年来开始将它用于对内吞及外吐性膜包颗粒的活体标记。在神经科学领域,该方法也可作为标记功能性前突触终末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该方法广泛地用于突... FM1—43是一种具有双极性的荧光染料,亲水基团与亲脂基团分别位于分子的两端。近年来开始将它用于对内吞及外吐性膜包颗粒的活体标记。在神经科学领域,该方法也可作为标记功能性前突触终末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该方法广泛地用于突触研究,倍受神经科学工作者的青睐。由于大多数实验资料主要来自于对游离的神经元研究,我们对FM1—43染色技术进行了改进,使之适用于对培养的脑片内神经纤维前突触终末内的功能性突触小泡进行染色,同时可以在双光子显微镜下对突触小泡进行活体观察。本文就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小泡 功能性 染色技术 活体观察 科学工作者 荧光染料 神经科学 实验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农村汉族成人头面部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阎文柱 姜东 +2 位作者 刘素伟 张海龙 席焕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的头面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项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19项测量项目,1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的头面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项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19项测量项目,1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结果: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为,约66.6%人具有上眼睑褶皱,约1/4的人有蒙古褶.头特圆、高头型、超狭面型,中鼻型等.黑发与黄肤色占绝大多数,70%眼色为褐色,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和我国居住在北方的族群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测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赤水苗族头面部形态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立俊 喻晓丹 +1 位作者 李凤华 陈开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贵州赤水苗族头面部形态特征,以及与我国南方6个苗族和贵州其他族群的亲缘关系,为赤水河流域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对世居在贵州赤水大同镇,年龄在20~59岁的苗族男、女进行头面部活体观察和测量;采用聚类分析,选... 目的:探讨贵州赤水苗族头面部形态特征,以及与我国南方6个苗族和贵州其他族群的亲缘关系,为赤水河流域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对世居在贵州赤水大同镇,年龄在20~59岁的苗族男、女进行头面部活体观察和测量;采用聚类分析,选择欧氏距离值,比较其间亲缘关系.结果:赤水男、女苗族头型以圆、阔、高头型为主;面型以超狭面型、阔面型多见;鼻以阔、中鼻型为主;测量的体质特征有16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头宽、额最小宽、两眼内角宽、鼻高、口裂宽、颏高,头长、面宽、两眼外角宽、鼻深、鼻宽、全上唇高、全下唇高、全头高、容貌面高和头水平围;男、女性赤水苗族与习水、仁怀苗族都聚为一组.结论:赤水男、女苗族头面部体质特征有明显差异;赤水苗族与习水、仁怀苗族同属川黔滇西部方言,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测量 头面部 赤水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容貌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洋 温有锋 李文慧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6-989,共4页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头面部特征。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168例(男81例,女87例)成人的18项头面部指标进行活体观察,所得数据录入SPSSl6.0软件包,进行频数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处理。结果:黑龙江省...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头面部特征。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168例(男81例,女87例)成人的18项头面部指标进行活体观察,所得数据录入SPSSl6.0软件包,进行频数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处理。结果: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颧部突出度、鼻根高度、鼻背侧面观、鼻基底方向、眼色和发色均存在性别差异;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成人共同的容貌特征为直型下颌、无上眼睑皱褶及蒙古褶、Ⅱ级眼裂高度、外高型眼裂倾斜度、低型鼻翼高度、水平型鼻孔最大径、低型鼻翼宽、有耳垂、无尖型额头发际、直发。结论: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属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具有北方人群的体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黑龙江省 活体观察 容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血瘀证与甲皱微循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兰军 孙丽娜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4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血瘀证 冠心病 甲皱微循环 1991年 活体观察 客观指标 辨证论治 中医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