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洱海湖滨大气边界层结构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徐安伦 董保举 +2 位作者 刘劲松 孙绩华 朱以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7-644,共8页
利用JICA计划中日合作"2008年季风过程与暴雨天气上游关键区综合气象观测试验"期间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的GPS探空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洱海湖滨区大气边界层厚度、位温、比湿、风速、风向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大气... 利用JICA计划中日合作"2008年季风过程与暴雨天气上游关键区综合气象观测试验"期间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的GPS探空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洱海湖滨区大气边界层厚度、位温、比湿、风速、风向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洱海湖滨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边界层厚度日变化较大,对流边界层厚度在190~2500 m之间,平均厚度为1061 m;稳定边界层厚度在60~1760 m之间,平均厚度为467 m。无论在干季还是在湿季,大约在2400 m以上,气流主要受大尺度的大气环流的控制,以西风气流为主。在2400 m以下,气流主要受苍山和洱海的影响,可能存在着山谷风和湖陆风两者叠加效应引起的局地环流。大约在500 m以下,白天多为东风和东南风,夜间多为西风和西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湖滨 大气边界层 干季 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农村环境教育的思考——基于滇池、洱海湖滨区农村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寒 刘云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1-195,共5页
将对洱海、滇池湖滨区两个村庄的实地调查结果与我国农村环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结合在一起分析,对农村环境教育的对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方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当前的农村环境教育多面向农村中小学开展,而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 将对洱海、滇池湖滨区两个村庄的实地调查结果与我国农村环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结合在一起分析,对农村环境教育的对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方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当前的农村环境教育多面向农村中小学开展,而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引起当地环境问题产生的行为主体主要是农村成年劳动力,故须以他们为主开展农村环境教育,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活动方式上贴近当地农民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各地情况不一,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亦须因村而异因人而异有所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教育 滇池、洱海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洱海湖滨区农田土壤pH值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丽槐 代春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期239-240,255,共3页
对大理洱海湖滨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的部分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是通过将此次农田土壤样品测试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田土壤样品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农田土壤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理洱海湖滨区农田土壤存在... 对大理洱海湖滨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的部分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是通过将此次农田土壤样品测试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田土壤样品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农田土壤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理洱海湖滨区农田土壤存在日趋酸化趋势。同时,分析了农田土壤日趋酸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土壤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PH值 变化分析 云南大理 洱海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湖滨区蚕豆作物测土配方施肥与有机钼肥试验研究
4
作者 杨立妹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9期71-72,共2页
洱海湖滨区蚕豆作物测土配方施肥与有机钼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及常规施肥在蚕豆生产上都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其中,配方施肥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810-1 310 kg/hm^2,增幅为24.43%-39.52%。
关键词 蚕豆 测土配方施肥 有机钼肥 洱海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不同植被带中细菌分布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欣艳 王海燕 +2 位作者 侯泽英 储昭升 杨永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5-711,共7页
湖滨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对入湖污染物降解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分布,以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AG(乔草植被带)、EP(挺水植被带)、SP(沉水植被带... 湖滨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对入湖污染物降解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分布,以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AG(乔草植被带)、EP(挺水植被带)、SP(沉水植被带)和UV(无植被带)的土壤或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滨带植被带中细菌种类丰富,共有54个门、106个纲、192个目、334个科和503个属被检测到,细菌的OTUs从高到低依次为EP(3 162个)、AG(2 926个)、UV(2 709个)和SP(2 427个),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EP(10.14)、AG(9.75)、SP(9.44)和UV(9.26);湖滨带植被带中主要细菌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AG,48.55%;EP,47.83%;SP,40.36%;UV,44.00%)、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AG,19.30%;EP,5.31%;SP,5.67%;UV,6.30%)、厚壁菌门(Firmicutes)(AG,6.01%;EP,8.24%;SP,3.96%;UV,13.13%)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AG,3.98%;EP,8.91%;SP,8.95%;UV,7.59%),主要类群在不同植被带中占比不同;植被带类型对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不大,但对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影响较大.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w(TP)、pH和w(OM)(OM为有机质)是影响不同植被带细菌种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湖滨 植被带 细菌群落 分布特征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