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洪涝灾害风险的小样本应急避难所选址模型
1
作者 李娜 吴怀石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0-1101,共12页
探索应急避难所的选址合理性,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和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从洪涝灾害的视角出发,构建以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为选址要素的洪涝灾害指标体系,并采用信息量模型,在选址要素的基础上... 探索应急避难所的选址合理性,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和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从洪涝灾害的视角出发,构建以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为选址要素的洪涝灾害指标体系,并采用信息量模型,在选址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地图代数计算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然后,通过元学习算法,设计一种适用于小样本应急避难所选址的组合元模型。结果显示:对比天津市蓟州区现有避难所分布与优化方案,候选点的平均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分别下降61.52%,39.13%和24.95%;以洇溜镇为例,发现元模型候选点具有较为集中的避难资源且更加符合避难需求。此外,为验证模型的整体有效性,通过对比其他数据集,展现了元模型在小样本应急避难所选址场景中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应急避难所 选址优化 洪涝灾害风险指数 元模型 小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77
2
作者 张会 张继权 韩俊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146,共6页
目前,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虽然不少,但还没有能提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4个因子,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 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地理学、灾害... 目前,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虽然不少,但还没有能提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4个因子,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 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地理学、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用其来评估不同县相关损失风险及各因子对风险的贡献,并绘制出了辽河中下游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风险 辽河中下游地区 GIS技术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洪涝灾害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的陕西省咸阳市排水系统能力及内涝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彦成 丁祥 +1 位作者 杨利伟 张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2-559,共8页
为了评估陕西省咸阳市主城区的排水系统能力和内涝风险,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建立了咸阳市主城区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对排水系统现状进行评估,并使用英国洪涝灾害指数评价体系对内涝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咸阳市主城区采用... 为了评估陕西省咸阳市主城区的排水系统能力和内涝风险,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建立了咸阳市主城区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对排水系统现状进行评估,并使用英国洪涝灾害指数评价体系对内涝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咸阳市主城区采用平篦雨水口,覆盖程度满足设计要求,但是雨水口存在破损、移位及淤堵等问题,且部分排雨管道被严重堵塞,整体管道达标率较低;现状排水管网管径较小,在4种降雨强度(设计重现期为0.5、1、3、5年)的模拟中,排水能力小于0.5年一遇、0.5~1年一遇、1~3年一遇、3~5年一遇和大于5年一遇的管网所占比例分别为68.9%、5.8%、3.9%、5.3%和16.1%;人民路-东风路-渭河-咸通路围成的地块和东风路—河堤路—福银高速公路—金旭路围成的地块为内涝高风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系统能力 内涝风险 InfoWorks ICM模型 耦合模型 洪涝灾害指数 积水深度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