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洞缝型储层叠前地震描述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刘伟方 王西文 +2 位作者 张喜梅 蒋春玲 王洪求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153-158,共6页
针对叠后地震预测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洞缝型储层的精细刻画及流体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展了叠前地震预测与描述技术的攻关与应用研究,并在4个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在叠前反演方面,通过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优选储层敏... 针对叠后地震预测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洞缝型储层的精细刻画及流体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展了叠前地震预测与描述技术的攻关与应用研究,并在4个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在叠前反演方面,通过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优选储层敏感参数,指导叠前弹性参数反演,进而预测储层物性;②在“串珠”反射有效性识别方面,主要利用AVO属性进行流体等充填物识别,对叠后剖面上的“串珠”反射去伪存真;③在裂缝储层识别方面。利用叠后/叠前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研究裂缝分布规律,提高储层识别精度;④在洞缝型储层空间雕刻方面,对有效洞缝储层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缝、洞空间配置关系。通过连续4年的叠前地震预测与描述技术攻关,叠前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为洞缝型储层高效井组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缝型储层 弹性参数反演 AVO分析 流体识别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控制
2
作者 曾联波 宋逸辰 +6 位作者 韩俊 韩剑发 姚迎涛 黄诚 张银涛 谭笑林 李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连通性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①走滑断层规模、构造部位与岩石力学层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发育规模。断层规模越大,储层规模越大;叠接挤压段的储层规模大于叠接拉分段,纯走滑段的储层规模相对较小;走滑断层的交汇部位、转折部位与端部的储层规模较大;垂向上储层发育的差异性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脆性指数高的岩石力学层更有利于缝洞储层的发育。②多期走滑断层活动及流体改造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有效性演化及其非均质性。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大气淡水活动期为缝洞储层主要形成期;海西晚期热液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有效储集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③走滑断层构造部位和现今地应力控制了缝洞储层连通性。叠接拉分段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于纯走滑段,叠接挤压段较差;与现今地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走滑断层控制的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优质缝洞型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于走滑断层的叠接拉分段两侧断层交汇区域,叠接挤压段中部区域、纯走滑段交叉部位、转折部位和端部的羽状断层区;剖面上集中于高脆性指数的岩石力学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作用 储层 走滑断层 岩石力学层 碳酸盐岩 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成因的走滑断裂带岩溶缝洞型储层连通性与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凤磊 林承焰 +4 位作者 任丽华 张国印 朱永峰 张银涛 关宝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34,共20页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的立体结构,是影响其连通性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优选具有典型缝洞体特征的一间房地质露头,通过无人机露头扫描、探地雷达分析和实际测量等手段,完成断裂、裂缝和溶洞的参数提取,...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的立体结构,是影响其连通性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优选具有典型缝洞体特征的一间房地质露头,通过无人机露头扫描、探地雷达分析和实际测量等手段,完成断裂、裂缝和溶洞的参数提取,依据露头大型溶洞、小型溶洞、断层核和破碎带的分布特征,建立断裂带露头区缝洞体发育模式。基于里德尔剪切机理与应力椭圆理论,分析走滑断裂结构特征;采用传统解释与智能识别结合手段,完成富满油田跃满井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走滑断裂、缝洞体主体和裂缝带精细解释,以及不同结构储层地震响应正演验证;借助缝洞型井组的干扰试井,分析储层连通要素,建立以生产井单井产能、见水周期、油压变化和静压梯度等生产动态为依据的油藏单元划分思路,探讨了不同结构特征储集体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走向为控制缝洞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可将其划分为单断面无溶蚀断-缝组合、单断面弱溶蚀断-缝-洞组合和单断面强溶蚀断-缝-洞组合3个发育阶段,建立单断面、平行断面和复杂断面3个岩溶缝洞体发育模式,用来指导研究区缝洞型储层立体结构刻画;②确立断裂面走向为核心连通要素,基于储层解释结果,划分了不同断裂面组合的顺向强连通、复合中连通和侧向弱连通3种连通类型;③建立同向单断裂组合、斜列断缝面组合和不同向多断缝面组合3种储集体连通性组合模式,以及与之对应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基于这种认识,可以建立起一种油藏连通单元的分析思路,从而指导走滑断裂带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勘探与剩余油挖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断裂破碎带 储层连通性 储层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角度域信息精细识别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4
作者 桂志鹏 张军华 +3 位作者 张银涛 王彭 孙冲 尹朋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8-1006,共9页
缝洞型储层有别于水平层状沉积储层,以“立式”走滑与溶蚀为主要特征。地震勘探中不同角度接收的地震信号包含不同的储层信息,这对缝洞型储层精细描述有一定的优势。为此,提出一种利用角度域信息识别缝洞型储层方法,通过对角度域信息的... 缝洞型储层有别于水平层状沉积储层,以“立式”走滑与溶蚀为主要特征。地震勘探中不同角度接收的地震信号包含不同的储层信息,这对缝洞型储层精细描述有一定的优势。为此,提出一种利用角度域信息识别缝洞型储层方法,通过对角度域信息的挖掘,拓展了缝洞型储层地震精细描述的资料来源与方向。首先利用全角度数据切片分析研究区的缝洞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再比较不同角度数据缝洞体的剖面特征;其次利用小角度数据的最大振幅属性进行内部构型刻画,运用全角度数据的主频属性进行断层连通性的分析;最后对大角度数据体提取能量团中心对应的最大振幅属性,并据此进行含油性与连通性的预测。实际应用表明:(1)全角度数据的相干属性能够更清楚地刻画缝洞型储层轮廓;(2)小角度信息比大角度信息能够更清楚地刻画缝洞型储层内部构型;(3)频率域信息能够有效识别断层连通性与油藏连通性。中国深层、超深层缝洞型储层均采用大排列勘探,具有很好的角度域资料条件,该方法可在类似工区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域 相干体 主频 时频谱 储层 超深层 内部构 储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断控缝洞型储层现今地应力特征及应用
5
作者 徐珂 张辉 +4 位作者 尹国庆 蔡明金 王朝辉 刘磊 张玮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4,共13页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应力分布特征,提高碳酸盐岩油气的勘探效率和开发效益,【研究方法】基于地质信息、钻井信息、地震资料及地震属性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Y210断裂带为例,开展地应力场建模,明确地应力...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应力分布特征,提高碳酸盐岩油气的勘探效率和开发效益,【研究方法】基于地质信息、钻井信息、地震资料及地震属性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Y210断裂带为例,开展地应力场建模,明确地应力分布模式,分析断裂力学有效性,并提出基于地应力分析的储层品质评价方法和提产对策。【研究结果】结果表明:①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断层、裂缝、孔洞造成局部应力场发生异常变化,洞体的地应力场呈“壳式”分布特征,外部强应力壳体表现为应力集中,内部低值区为有利储层体,可根据地应力变化反推断层-裂缝-孔洞发育情况;②高应力部位属于不利的钻探目标,具高应力特征的储层渗透性较差,且钻井过程中会出现井壁垮塌,应通过大规模改造、加深或者侧钻方式避开这类部位;③除常规岩石物理参数外,地应力、断裂活动性、可压裂性等地质力学属性也是影响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品质和产能的重要因素。【结论】超深断控油气藏井位部署和井轨迹优化应充分考虑地应力相关因素,并兼顾储层改造效率,促进单井提产和油藏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断控储层 地应力 地质力学 储层品质 富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相位重构方法在缝洞型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6
作者 常少英 曾溅辉 +3 位作者 王孟修 谢舟 崔仕提 杜一凡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2,共9页
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已成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并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有效储层识别难,影响储层有效性评价及储层单元划分。为此,文中基于地震波相位重构方法开展缝洞... 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已成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并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有效储层识别难,影响储层有效性评价及储层单元划分。为此,文中基于地震波相位重构方法开展缝洞型储层识别研究。首先,将原始地震数据在相位域开展分解;其次,进行一维、二维地质模型正演,优选对碳酸盐岩储层较为敏感的相位分量;最后,将敏感相位角度的分量数据体重构,产生新的相位地震数据体。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相位重构方法可以较好地去除地层等其他因素产生的强地震波反射特征的屏蔽效应,去除无效信号,突出弱反射储层信号,可以有效地划分缝洞型储层的有利分布范围,为油气藏评价、开发部署提供有利区。地震波相位分解重构技术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可为其他类似储层特征的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储层 相位分解重构 强反射背景 储层有效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储层声波远探测测井响应模拟及应用——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为例
7
作者 蔺学旻 肖红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327,共16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缝洞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声波远探测技术能够探测到井外数十米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体,在这种缝洞型油藏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采用完全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PML)吸收边界条件的...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缝洞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声波远探测技术能够探测到井外数十米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体,在这种缝洞型油藏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采用完全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PML)吸收边界条件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的声波远探测测井响应;然后根据缝洞空间分布建立过井及井旁裂缝不同长度、开度、角度的裂缝分布模型以及井旁洞穴、孔洞尺寸、数量、远近变化的缝洞型储层模型;再用有限差分方法模拟波场,分析裂缝、洞穴、溶蚀孔洞的波场特征,用偏移成像处理方法得到远探测声波波场裂缝、洞穴、溶蚀孔洞的成像结果,建立相应的声波远探测成像解释模型;最后将实钻井声波远探测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和地震剖面特征及试油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建立的声波远探测解释模型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判识效果良好,适用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识别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储层 声波远探测 数值模拟 解释模 实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行进法的缝洞型储层数值试井方法
8
作者 杜雅雯 滕柏路 +1 位作者 蔡寒幸 李清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缝洞型储层中发育裂缝、溶洞或孔洞等三重介质,对油气流动的影响十分显著。然而,传统的试井解释方法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难以精确描述流体流动的特征。为此,提出了基于快速行进法的数值试井方法,该方法引入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刻画缝洞型... 缝洞型储层中发育裂缝、溶洞或孔洞等三重介质,对油气流动的影响十分显著。然而,传统的试井解释方法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难以精确描述流体流动的特征。为此,提出了基于快速行进法的数值试井方法,该方法引入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刻画缝洞型三重介质储层,建立用于表征不同介质之间传输过程的程函方程并采用快速行进法求解,由此建立一维扩散飞行时间坐标下的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地质特征中不同孔洞、裂缝、溶洞的组合模式,分别建立了溶洞型储集体模式和裂缝-孔洞型储集体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溶洞型储集体中溶洞的大小以及与井筒的相对位置会导致典型曲线的特征存在差异,井-洞不相连时,考虑溶洞大小对压力动态的影响,典型曲线呈现井筒储集阶段、径向流阶段、晚期下凹阶段和边界流阶段4个特征;井-洞相连时,探究溶洞中心与井筒的相对位置对压力动态的影响,典型曲线呈现井筒储集阶段、径向流阶段、边界流阶段、径向流阶段和边界流阶段5个特征。而在裂缝-孔洞型储集体中,典型曲线历经井筒储集阶段、早期下凹阶段、晚期下凹阶段和边界流阶段4个阶段,孔洞与天然裂缝的良好沟通是影响油藏产能的重要因素,孔洞作为流体储集的重要空间,对压力动态变化的影响贯穿储层全生产周期。基于快速行进法的数值试井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现场的储层动态分析,验证了其适用性和有效性,相比传统方法,本方法能够有效地表征复杂缝洞型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为类似储层的开发动态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快速行进法 嵌入式离散裂 三重介质 数值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琦 张银涛 +2 位作者 张晶 姚超 张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2,共14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法,以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统计学为主要模拟算法;第2阶段提出了溶洞内部结构建模方法,划分了溶洞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溶洞组合方式,通过成因约束构建不同的岩溶相控模式,建模算法以基于目标与多点地质统计学为主;第3阶段进一步细化储集体成因,针对地下暗河等特定成因的溶洞储集体,通过野外露头与溶洞数据构建训练图像,将先验地质成因模式和后验地震响应相整合,构建综合约束概率体,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细,能表征出暗河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要素。对未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断控岩溶储层建模方法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方法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 地质建模 概率融合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层协调性的古岩溶缝洞型储层分布识别方法——以川南栖霞组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柯 周文 +2 位作者 徐浩 林亚尼 周秋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796,812,共11页
古岩溶缝洞型储层是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类型,准确识别古岩溶储层对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川南栖霞组是典型的缝洞型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由于早期岩溶缝洞体是典型的先存“力学结构面”,严重影响后期断裂的形成... 古岩溶缝洞型储层是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类型,准确识别古岩溶储层对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川南栖霞组是典型的缝洞型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由于早期岩溶缝洞体是典型的先存“力学结构面”,严重影响后期断裂的形成。据此,本文提出利用逆断层走向与局部构造轴向之间的协调性(断层协调性)来预测缝洞体,对栖霞组地层中的缝洞体储层进行分析与识别,并通过气井生产特征和地震识别对识别结果进行了验证,吻合度达85%以上。研究表明,栖霞组缝洞体的分布主要受控于背斜上及附近的“不协调逆断层”和向斜中的高角度逆断层,且高度不协调逆断层对缝洞体的识别精度更高。对其他地区古岩溶缝洞体的识别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储层 断层协调性 碳酸盐岩储层 川南栖霞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震精细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丙南 陈学华 +1 位作者 吴昊杰 曾祥浩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436,共11页
利用地震属性能够对非常规储层中的裂缝等不连续异常进行识别,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号响应复杂,使得储层精细结构描述面临重大挑战。为此,提出针对目标储层的裂缝精细预测技术流程,首先使用构造导向滤波(SOF)方法去除... 利用地震属性能够对非常规储层中的裂缝等不连续异常进行识别,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号响应复杂,使得储层精细结构描述面临重大挑战。为此,提出针对目标储层的裂缝精细预测技术流程,首先使用构造导向滤波(SOF)方法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噪声,在保留断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增强地震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其次,充分挖掘地震信号的多尺度特征,开展多方法技术的组合应用,包括基于三维多尺度体曲率属性(3D MSVC)、蚂蚁追踪、最大似然属性以及基于二维希尔伯特变换的储层裂缝多尺度体边缘检测;最后,将这些方法获得的缝洞储集体的多源特征信息进行降维优化和融合,从而降低地震精细预测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实现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不同尺度特征要素信息的同步检测。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裂缝、溶洞、古河道和隐伏断裂有很好的检测效果,能够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边缘检测 三维多尺度体曲率 预测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特征及断控缝洞型储层发育潜力
12
作者 石司宇 李毕松 +1 位作者 李让彬 邹玉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8-300,共13页
受中小尺度基底走滑断裂带内部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典型的断控缝洞型储层,近年来已于多条断裂带实现勘探突破。近期研究发现,四川盆地川东南地区NW向基底断裂也具有典型的走滑作用特征,需进一步针对是否发育断控缝... 受中小尺度基底走滑断裂带内部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典型的断控缝洞型储层,近年来已于多条断裂带实现勘探突破。近期研究发现,四川盆地川东南地区NW向基底断裂也具有典型的走滑作用特征,需进一步针对是否发育断控缝洞型储层进行分析。本文基于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从基底走滑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入手,对比分析塔里木顺北地区与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附近不同时期地层变形特征。同时根据走滑断裂运动方向、不同构造层断裂活动的同步性分析,结合构造背景还原川东南地区基底断裂形成演化过程,并与顺北地区进行对比。最终参考顺北地区已证实的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对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附近地震异常进行梳理,综合分析储层发育潜力。分析认为,川东南地区NW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相关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参数与顺北地区类似;顺北地区经历多期同向叠加走滑作用,涪陵地区走滑断裂经历3期不同性质的活动。此外川东南地区也可识别出与顺北地区典型储层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综合认为涪陵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断控缝洞型储层发育潜力较大,綦江地区也具有一定发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走滑断裂带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断控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72
13
作者 侯加根 马晓强 +1 位作者 刘钰铭 赵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6,共8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历经多期构造运动以及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淋滤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形态极不规则且随机分布,导致储层三维空间描述困难,现有的碎屑岩储层建模方法难以直接借鉴。文中提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应该按照大型洞穴、溶蚀...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历经多期构造运动以及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淋滤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形态极不规则且随机分布,导致储层三维空间描述困难,现有的碎屑岩储层建模方法难以直接借鉴。文中提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应该按照大型洞穴、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的"多类多尺度建模"的基本思路。以钻井和地震识别成果作为大型洞穴确定性数据,以地震波阻抗的大型洞穴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数据,在垂向岩溶分带和平面古地貌分区的岩溶相控下,采用具有趋势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大型洞穴离散分布模型;以大型洞穴分布作为"相控"约束条件,以井孔解释的溶蚀孔洞作为硬数据,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建立溶蚀孔洞随机分布模型;根据蚂蚁体地震属性自动拾取的断裂信息,人机交互补充和修正地震解释断层数据,建立确定性的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基于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建立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根据井孔裂缝密度、裂缝产状,结合退火模拟和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模拟方法,建立小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为例,建立研究区缝洞型储集体空间展布模型,再现缝洞型储层的结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 储层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漏失特征及控制技术实践 被引量:28
14
作者 康毅力 闫丰明 +2 位作者 游利军 杜春朝 李冬梅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1期41-43,46,共4页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漏失压力可能为零或负值,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漏失等复杂事故,这也是最严重的储层损害方式之一。根据塔河油田工程地质特性,结合钻井与完井实践,从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地层条件下的变化,...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漏失压力可能为零或负值,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漏失等复杂事故,这也是最严重的储层损害方式之一。根据塔河油田工程地质特性,结合钻井与完井实践,从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地层条件下的变化,探讨了裂缝-孔洞型储层漏失和洞穴型储层漏失特征,介绍了TK1206和TK1231井的漏失处理过程。分析表明,塔河油田钻井完井液及堵漏浆配方对于控制裂缝-孔洞型储层漏失是行之有效的;对洞穴型储层漏失,目前普遍采取提前完钻投产的方法。建议开展低损害易解堵的钻井堵漏材料及配方优化设计工作,加强钻前漏失预测及漏层完井新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碳酸盐岩 地层损害 防漏 堵漏 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波形反演在缝洞型储层速度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崔永福 彭更新 +3 位作者 吴国忱 尚帅 郭念民 赵锐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13-2725,共13页
速度是地震偏移成像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全波形反演综合利用地震波场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能够得到相比传统速度建模方法更高频的成分.全波形反演的理论比较成熟,但实际应用成功的例子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陆上地震资料.塔里木盆地地震地... 速度是地震偏移成像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全波形反演综合利用地震波场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能够得到相比传统速度建模方法更高频的成分.全波形反演的理论比较成熟,但实际应用成功的例子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陆上地震资料.塔里木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实现缝洞型储层的准确成像,本文开展了针对目标靶区的全波形反演精细速度建场研究.采用一种时间域分层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流程:首先通过层析成像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其次利用折射波反演浅层速度模型;最后利用反射波反演中深层速度模型.偏移成像结果表明基于全波形反演的速度建模技术能有效改善火成岩下伏构造的成像精度,显示了全波形反演在常规陆上采集资料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陆上数据 速度建场 储层 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特征及保压开采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皓 郭艳东 +5 位作者 曹立迎 喻宸 崔书岳 卢婷 张云 李俊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8,共11页
顺北油田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开采难度大。基于顺北油田气藏实际参数,采用建模-数模一体化定量分析方法,对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的衰竭式开采特征进行了刻画,并制定了相应的保压开采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不同的... 顺北油田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开采难度大。基于顺北油田气藏实际参数,采用建模-数模一体化定量分析方法,对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的衰竭式开采特征进行了刻画,并制定了相应的保压开采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不同的介质相类型,采用地球物理属性雕刻的分级建模方法,得到融合的三维储集体模型;基于波阻抗、测井数据、试井解释数据,采用人机交互、逐级嵌套的构建方法得到三维孔渗模型;结合由流体高压物性实验拟合得到的流体模型,可得到代表地区特征的断控缝洞凝析气藏多组分数值模拟模型。(2)反凝析作用、应力敏感性是制约此类凝析气藏衰竭开发效果的两大因素:反凝析作用使油的稳产时间缩短、气油比变大、累产油减少;应力敏感性储层在一定应力作用下裂缝可能发生闭合,导致部分与裂缝连通的储量无法动用。(3)CH_(4)是保压开发的最优注入介质,以略高于露点压力进行保压补能,其增油效果最好;注采速度和注入时间均与增油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换油率随注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对于井组单元采用先持续注采、后脉冲注持续采的方式,其防窜增油效果最好,对于孤立的井单元可采用单井吞吐注采方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注入井和采出井部署在同一洞内有利于对洞内储量的定向驱替,保证注采井间有足够距离,有利于预防气窜和增加波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 衰竭开发 反凝析作用 应力敏感性 保压开采 开发对策 提高采收率 凝析气藏 断控储层 顺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被引量:120
17
作者 韩革华 漆立新 +1 位作者 李宗杰 樊政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0-870,878,共12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成因预测模式,为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特点,建立了以叠前时间偏移和目标精细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通过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包括测井识别模式和地震识别模式,为储层识别和预测提供了依据。应用振幅变化率、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有效地预测了碳酸盐岩缝洞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带 地球物理识别模式 非均质性 储层预测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储层缝宽动态变化及其对钻井液漏失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大奇 康毅力 +2 位作者 曾义金 练章华 杜春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81,共6页
以塔河油田12区为例,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建立考虑溶洞存在和漏失动态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裂缝的宽度变化规律及其对钻井液漏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缝洞型储层裂缝宽度对井筒有效压力极为敏感,在几兆帕的正压差下,裂缝宽度增... 以塔河油田12区为例,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建立考虑溶洞存在和漏失动态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裂缝的宽度变化规律及其对钻井液漏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缝洞型储层裂缝宽度对井筒有效压力极为敏感,在几兆帕的正压差下,裂缝宽度增量便可达毫米级;钻井液漏失使得裂缝变宽,裂缝形态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增加了漏失控制难度;除了缝洞发育外,缝洞型储层的强应力敏感性也是井漏的重要原因之一;钻井中精细控制井筒压力,保持井筒压力微过平衡,并在钻进储层段前随钻加入毫米级高酸溶性暂堵堵漏材料,可以有效预防大部分漏失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宽度 井漏 防漏堵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立峰 孙赞东 +2 位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敬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54,共8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多元逐步判别法和核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将两种算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地震属性的优化,并以塔中45井区为试验区,建立了该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 针对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多元逐步判别法和核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将两种算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地震属性的优化,并以塔中45井区为试验区,建立了该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模型。实际应用中,剔除模型中对判别结果不敏感的属性,使各属性变量互不相关,很好地处理了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问题,确保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对模型进行回判检验,总符合率达到90.57%,表明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可为地震属性优化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优化 碳酸盐岩 多元逐步判别 核主成分分析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演模拟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反射特征 被引量:29
20
作者 马灵伟 顾汉明 +1 位作者 李宗杰 吕姗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0-297,4,共8页
建立缝洞型储层空间几何形态及岩石物理参数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关系是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定量描述及油气预测的关键,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以精确成像为前提。本文基于非均匀介质条件下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采集参数及成像方法... 建立缝洞型储层空间几何形态及岩石物理参数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关系是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定量描述及油气预测的关键,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是以精确成像为前提。本文基于非均匀介质条件下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采集参数及成像方法对缝洞型储层产生的"串珠"状反射特征影响。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减小道间距和近道叠加有利于缝洞体在地震剖面上反射能量的提高,叠前偏移成像是研究缝洞型储层必要处理手段。文中定量分析了缝洞型储层纵横向发育尺度、充填物类型及背景围岩因素对反射特征的影响,得到的结论对认识实际缝洞型储层反射特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正演模拟 观测系统 偏移成像 反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