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Mg、Sr、Ca及其比值的环境指代意义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彬 袁道先 +2 位作者 林玉石 李红春 覃嘉铭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通过桂林地区盘龙洞 1号石笋和丰鱼岩 4号石笋的 Ca、Mg、Sr及其比值的研究 ,并通过与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分析 ,初步认为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的 Sr、Mg、Ca及其比值的形成既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又取决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当大气环流... 通过桂林地区盘龙洞 1号石笋和丰鱼岩 4号石笋的 Ca、Mg、Sr及其比值的研究 ,并通过与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分析 ,初步认为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的 Sr、Mg、Ca及其比值的形成既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又取决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当大气环流系统未发生显著变化时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较相似 ,这时 ,Mg/ Ca和 Mg/ Sr比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而当大气环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时 (如出现冰期和间冰期的显著变化 ) ,Mg/ Ca和 Mg/ Sr比值则主要取决于水文地质条件 ,即降水条件的变化。尽管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 Mg、Sr、Ca指标可以获得很高分辨率的信息 ,但由于 Mg、 Sr、 Ca地球化学习性的复杂性 ,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化 ,这种指标作为单独指标应用就会十分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Ca和Mg/Sr比值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 环境指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水Ca^(2+),Mg^(2+)含量特征及其对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影响——以重庆武隆芙蓉洞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桥 雒昆利 +3 位作者 董明星 李树文 叶成礼 刘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洞穴水C a2+,M g2+含量及其变化量是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程度的最直接和最基础的反演载体。通过对芙蓉洞地表水、基岩水及洞穴水进行采样对比分析认为:(1)芙蓉洞洞穴水C a2+,M g2+含量总体变化不大,C a2+离子含量为44~52 m g/L,M g2... 洞穴水C a2+,M g2+含量及其变化量是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程度的最直接和最基础的反演载体。通过对芙蓉洞地表水、基岩水及洞穴水进行采样对比分析认为:(1)芙蓉洞洞穴水C a2+,M g2+含量总体变化不大,C a2+离子含量为44~52 m g/L,M g2+离子含量为32~45 m g/L。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C a2+离子,正处于C a2+离子沉淀较为完全,而M g2+离子还没来得及甚至没有开始沉淀阶段。(2)碳酸盐岩地区次生化学沉积物C a2+/M g2+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景观发育成熟度。不同岩溶地区的岩石渗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发育程度及速率。(3)洞穴水C a2+,M g2+离子含量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特征关系不大。(4)10年来,芙蓉洞洞穴水C a2+离子含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度,和M g2+离子关系不大。外界能量输入引起的温度升高对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程度影响较小,而pH值的改变对它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 Ca^2+ Mg^2+离子含量 洞穴 芙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