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岩性洞渣骨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涛 陈胜利 葛祥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56,共7页
针对铁路工程沿线隧道洞渣产量大和天然河砂资源匮乏的现状,采用铁路隧道施工现场的花岗岩、片麻岩、白云岩洞渣加工成机制砂及碎石骨料,制备高强度C60混凝土,开展不同岩性洞渣混凝土微观结构对宏观力学性能影响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can... 针对铁路工程沿线隧道洞渣产量大和天然河砂资源匮乏的现状,采用铁路隧道施工现场的花岗岩、片麻岩、白云岩洞渣加工成机制砂及碎石骨料,制备高强度C60混凝土,开展不同岩性洞渣混凝土微观结构对宏观力学性能影响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图像分析法,测定三种岩性洞渣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孔结构及界面过渡区特征,通过力学性能对比分析微观结构参数对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片麻岩洞渣混凝土孔隙率较低,初期界面过渡区结构较好,水化初期强度增长较快,但孔隙率及界面过渡区结构随龄期增长变化较小,水化后期强度增长较慢,骨料中裂隙较多,骨料强度较低,最终强度较低;花岗岩和白云岩洞渣混凝土随龄期增长孔隙率和界面过渡区结构得到优化,强度增长较快。白云岩洞渣混凝土中大尺寸(大于1 500μm)孔径孔隙率较高,但孔隙形态规则,多为球形,对强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渣混凝土 微观结构 孔隙结构 界面过渡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