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软弱夹层地下洞室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剑光 周梓燚 +2 位作者 刘椿鹏 邹会松 李纪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0197-10204,共8页
软弱夹层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薄层,是造成工程灾害的原因之一,研究其特征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为探索软弱夹层特征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以夹层含水状态、夹层位置和夹层厚度为因素,通过自研的杠杆式平面应力模型试验系统进行多工况... 软弱夹层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薄层,是造成工程灾害的原因之一,研究其特征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为探索软弱夹层特征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以夹层含水状态、夹层位置和夹层厚度为因素,通过自研的杠杆式平面应力模型试验系统进行多工况对照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开挖和蠕变试验阶段洞周各测点的应力和表面收敛变形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进行开挖时,开挖轮廓正上方测点的垂直应力下降,临近洞肩测点应力上升,离洞室越远,开挖影响越小;开挖结束后,应力呈增加趋势,动态调整幅度减小,最终趋稳;洞室开挖时,模型表面洞周各测点主要表现为竖直收敛变形,开挖贯通后,依然是竖直收敛变形为主;开挖试验阶段和蠕变试验阶段,软弱夹层特征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为:软弱夹层含水状态>软弱夹层位置>软弱夹层厚度。在具有软弱夹层的地下洞室工程,特别是软弱夹层含水时,应采取疏通排水等措施控制软弱夹层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软弱夹层 模型试验 地下洞室稳定性 蠕变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对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洞室群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聪 李洪辉 +2 位作者 段谟东 江春雷 张家铭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8-189,共12页
世界上尚无建成投入使用的高放废物(指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世界各国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仍是一种概念设计,总体设计思路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地面设施和地下设施设计两部分。目前主流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地下设施的设计是... 世界上尚无建成投入使用的高放废物(指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世界各国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仍是一种概念设计,总体设计思路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地面设施和地下设施设计两部分。目前主流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地下设施的设计是以“井字形”巷道列阵的形式布置于地下,基于此类洞室群地下结构特征,以我国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塔木素预选区)为工程地质背景,结合该预选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针对比利时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地下设施的概念设计模型,运用ABAQUS数值仿真软件对该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洞室群主巷道洞轴线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夹角在0°~90°变化条件下,洞室群周围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塔木素预选区受水平、垂直应力作用的影响均较显著,初步认为该预选区地应力分布特征可能具有一定的层控性;为减小地应力对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稳定性的影响,地质处置库洞室群主巷道洞轴线方向应与地应力方向呈一定的角度;以比利时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地下设施的概念设计为例,当地质处置库洞室群主巷道洞轴线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a为45°左右时,地质处置库洞室群的稳定性最好。我国目前尚未提出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的概念设计模型,该研究可为我国高放废物黏土岩地质处置库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黏土岩地质处置库 地应力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洞室稳定影响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清星 陈洁 陈素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5371-5373,5378,共4页
基于非线性Hoek-Brown强度准则,引入洞室围岩稳定系数,研究分析了岩体力学参数及初始应力场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σ3不变,侧压系数k增加以及保持σ3不变,主应力差σ1-σ3增加时,洞室稳定性相应降低。Hoek-Brown强度准... 基于非线性Hoek-Brown强度准则,引入洞室围岩稳定系数,研究分析了岩体力学参数及初始应力场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σ3不变,侧压系数k增加以及保持σ3不变,主应力差σ1-σ3增加时,洞室稳定性相应降低。Hoek-Brown强度准则中,表征岩体特征参数GSI、mi以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量值增加,洞室稳定性亦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强度准则 洞室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角隧道碳质板岩段洞室支护体系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志平 韩现民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0-226,共7页
关角隧道9#斜井工区为高地应力软岩区段,开挖后洞室变形较大、稳定性差。文章首先根据理论公式分析了影响洞室变形和塑性区大小的主要因素,而后针对碳质板岩段,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岩体变形、强度参数、地应力特征、开挖断面... 关角隧道9#斜井工区为高地应力软岩区段,开挖后洞室变形较大、稳定性差。文章首先根据理论公式分析了影响洞室变形和塑性区大小的主要因素,而后针对碳质板岩段,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岩体变形、强度参数、地应力特征、开挖断面形式以及支护刚度等因素对洞室变形的影响;最后结合不同开挖断面形式和不同支护刚度的现场试验,提出了考虑地质环境、洞室形状和支护特征的隧道洞室支护体系评价指标F,并采用该指标对碳质板岩段支护体系进行了评价,其结果与变形等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指标对于设计阶段隧道支护体系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角隧道 碳质板岩 洞室稳定性 支护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低扁平率公路隧洞先成预应力结构新型支护体系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5
作者 袁勇 王胜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0-244,共5页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和交通发展需求,修建以4车道公路隧道为代表的超大断面低扁平率公路隧洞的需求初露端倪,这类隧道的低扁平率特征使传统的隧道支护体系面临许多困难,急待开发新型的隧洞支护体系。采用FLAC数值模拟平台研究了基于隧...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和交通发展需求,修建以4车道公路隧道为代表的超大断面低扁平率公路隧洞的需求初露端倪,这类隧道的低扁平率特征使传统的隧道支护体系面临许多困难,急待开发新型的隧洞支护体系。采用FLAC数值模拟平台研究了基于隧洞"先成结构法"支护理念的"先成预应力结构"新型支护体系在提高超大断面低扁平率公路隧洞洞室稳定性方面的效果,为"先成结构法"支护理念在超大断面低扁平率公路隧洞中的应用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低扁平率 公路隧 洞室稳定性 支护体系 先成预应力结构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封能源洞库修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洪开荣 《隧道建设》 2014年第3期188-197,共10页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大,石油及天然气战略储备迫切需要建造大型地下水封储库。调研地下水封能源洞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地下水封能源洞库的优势,总结修建地下...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大,石油及天然气战略储备迫切需要建造大型地下水封储库。调研地下水封能源洞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地下水封能源洞库的优势,总结修建地下水封洞库的关键技术,包括洞库的稳定性、水封的可靠性、封塞的密闭性和注浆的可控性。介绍我国地下洞库概况,包括汕头LPG地下水封洞库工程、锦州国家石油储备库工程、惠州国储洞库工程等。地下水封能源洞库作为地下储能的主要方式,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必将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能源 储能方式 洞室稳定性 水幕技术 封塞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obal stability coefficient of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s under static loading and earthquake wave condition
7
作者 CHEN Peng-fei JIANG Quan +3 位作者 LIU Jian LI Shao-jun CHEN Tao HE Ben-gu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826-2843,共18页
Underground energy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deep underground energy storage and other projects involve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multiple interconnected cavern groups und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dynamic disturbances.An ... Underground energy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deep underground energy storage and other projects involve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multiple interconnected cavern groups und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dynamic disturbances.An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global stability coefficient of underground caverns based on static overload and dynamic overload was proposed.Firstly,the global failure criterion for caverns was defined based on its band connection of plastic-strain between multi-caverns.Then,overloading calculation of the boundary geostress and seismic intensity on the caverns model was carried out,and the critical unstable state of multi-caverns can be identified,if the plastic-strain band appeared between caverns during these overloading processes.Thus,the global stability coefficient for the multi-caverns under static loading and earthquake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overloading coefficient.Practical analysis for the Yingliangbao(YLB)hydraulic caverns indicated that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obtain the global stability coefficient of caverns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earthquake conditions,but also identify the caverns’high-risk zone of local instability through localized plastic strain of surrounding rock.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layout design and seismic optimization of underground cavern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caverns global stability coefficient static-dynamic overload local in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的高维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仉文岗 洪利 黎泳钦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9-365,共7页
为解决岩土工程中多元变量间的非线性相关问题,采用一种非参数回归算法--多变量自适应回归样条建立对目标参数的预测模型。该算法基于大量可靠的岩土监测数据,运用简单线性样条函数的组合对输入、输出参数进行相关性拟合,生成显性表达式... 为解决岩土工程中多元变量间的非线性相关问题,采用一种非参数回归算法--多变量自适应回归样条建立对目标参数的预测模型。该算法基于大量可靠的岩土监测数据,运用简单线性样条函数的组合对输入、输出参数进行相关性拟合,生成显性表达式,同时得到各输入参数的相对重要性。通过桩的可贯入性、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2个实例,对该方法进行评估。2个实例中测试集的决定性系数R^2分别为0.921和0.986,最重要的输入参数分别是桩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围岩质量,表明该方法可较精确地拟合多元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间的相关性,可用于未知响应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 基函数 贯入桩 可贯入性 地下洞室稳定性 参数相对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 mass in high geostress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subjected to excavation 被引量:21
9
作者 LI Biao DING Quan-fu +4 位作者 XU Nu-wen LEI Yi-fan XU Yuan ZHU Zhong-ping LIU Jing-f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971-2984,共14页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rock mass in high geostress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subjected to excavation,a microseismic(MS)monitor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based numeric...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rock mass in high geostress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subjected to excavation,a microseismic(MS)monitor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ba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The tempo-spatial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were analyzed.The evolution laws of MS source parameter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a rock collapse controlled by high geostress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Additionally,a three-dimensional DEM model of the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was built to reveal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S events induced by excavation of high geostress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occurred frequently.The large-stake crown of the main powerhouse was the main damage area.Prior to the rock collapse,the MS event count and accumulated energy release increased rapidly,while the apparent stress sharp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The amount and proportion of shear and mixed MS events remarkably increased.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was generally located near the spandrel areas.The MS monitoring dat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in good agreement,which can provide significant references for damage evaluation and disaster forecasting in high geostress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geostress underground powerhouse cavern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discrete element modelling stabil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