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室工程地震CT与VSP联合检测方法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永华 田宗勇 +2 位作者 赵淑红 王玉贵 黄小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55-58,共4页
地震层析成像(CT)和垂直地震剖面(VSP)法一直作为两种完全分离的探测技术在勘探活动中运用,而洞室工程地震CT与VSP联合检测方法则是充分利用VSP和CT数据采集方式的兼容性,通过一体化观测系统参数设计和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将两种地震勘探... 地震层析成像(CT)和垂直地震剖面(VSP)法一直作为两种完全分离的探测技术在勘探活动中运用,而洞室工程地震CT与VSP联合检测方法则是充分利用VSP和CT数据采集方式的兼容性,通过一体化观测系统参数设计和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将两种地震勘探手段融为一体而成为优化组合技术下的高分辨工程物探方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地震CT与VSP联合检测方法在近地表岩土工程勘查应用中几乎可以不增加野外工作费用,就能够同时获取地下洞室工程体施测区间内的地震CT数据和关于洞室轴向剖面方向的逆向VSP数据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室工程检测 VSP CT 一体化观测系统 初始速度模型 联合成像 三峡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地下洞室工程技术发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郑磊 王培涛 周丰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8,共8页
通过对中国古代大跨度地下洞室工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中国古代大跨度地下洞室工程在设计和建设中的技术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我国当代新建大跨度隧道和洞室工程技术的现状,对典型的大跨度海底隧道工程、铁路隧道工程、竖井... 通过对中国古代大跨度地下洞室工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中国古代大跨度地下洞室工程在设计和建设中的技术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我国当代新建大跨度隧道和洞室工程技术的现状,对典型的大跨度海底隧道工程、铁路隧道工程、竖井工程、液化石油气储藏洞工程、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工程、水利枢纽地下电站工程、穿黄隧道工程和软土地下大跨度工程的技术工艺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大跨度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的工程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地下隧道 洞室工程 工程设计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的科学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丽慧 杨志法 岳中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4,共12页
作者近20年来在中国浙江省发现多处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包括3 000余个古洞室。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在这些古洞室群中,既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跨度为92 m的天台县黑洞大型古地下采石场洞室,又有最大高度为99 m的长屿硐天水云硐古地下... 作者近20年来在中国浙江省发现多处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包括3 000余个古洞室。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在这些古洞室群中,既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跨度为92 m的天台县黑洞大型古地下采石场洞室,又有最大高度为99 m的长屿硐天水云硐古地下采石场洞室,还有洞壁刻凿最为华丽的龙游石窟古地下洞室。这些洞室均具有共同的特点:始采于几百年-几千年,即均保持了上千年的稳定;它们又具有各自独特的结构:斜墙、鱼尾形柱托、斜顶、穹顶、肋形仰拱,洞间隔墙,洞间水平隔板等等。研究表明,这些独特的结构均对洞室的长期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这些古地下洞室群中还发现了古人高超的测量技术、开凿技术和防水技术等。这些保持了上千年稳定的无支护大跨度人工洞室群,对现代岩石力学有着诸多启示。然而,随着对这些洞室群的发现及旅游开发,各种破坏现象已经产生,严重威胁着这些古工程遗迹的稳定和安全,同时也对如何开展大跨度人工洞室群的长期保护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下工程 长期稳定 现代岩石力学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洞室松动区模型及其在反馈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仲奎 莫兴华 +1 位作者 王爱民 徐千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51,共3页
在地下洞室的开挖过程中,由于钻孔、爆破以及其它施工操作的影响,将会在洞室周围的岩体中产生出一个松动区.在这一区域中的岩体将会呈现出强烈的非线性特征.这种性征对围岩的位移有重要的影响,在基于位移监测所进行的反馈分析中必... 在地下洞室的开挖过程中,由于钻孔、爆破以及其它施工操作的影响,将会在洞室周围的岩体中产生出一个松动区.在这一区域中的岩体将会呈现出强烈的非线性特征.这种性征对围岩的位移有重要的影响,在基于位移监测所进行的反馈分析中必须加以考虑,否则会引起很大的误差.笔者在介绍了前人的几种松动区模型之后,提出了一种更适合于地下厂房复杂洞室群位移反馈分析的松动区模型,位移相关松动区模型(DDM)的概念,并介绍了它在我国最大的地下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工程 松动区模型 反馈分析 施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面爆破在江垭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炳祥 韦昌云 李成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9-12,共4页
着重讨论江垭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不同工程岩体中光面爆破问题,介绍光面爆破方式选择、光面爆破参数和光面爆破效果。
关键词 光面爆破 稳定性 洞室工程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地质领域的3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以此纪念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室60周年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志法 李丽慧 +1 位作者 黄北秀 孙亚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众所周知,工程地质学在国家工程建设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注意到近几年来工程地质界越来越重视岩石风化、古地质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分别形成了有关岩石风化速度测试和评价、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工... 众所周知,工程地质学在国家工程建设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注意到近几年来工程地质界越来越重视岩石风化、古地质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分别形成了有关岩石风化速度测试和评价、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及针对山地旅游地质灾害防治的山区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等3个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风化速度 大型古地下工程 山地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dWPSO-LSSVM optimization feedback method for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被引量:2
7
作者 聂卫平 徐卫亚 刘兴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354-2364,共11页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s, by using the safety factor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point as the control standard of cavern stability, RandWPSO-LSSVM optimiz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flo...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s, by using the safety factor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point as the control standard of cavern stability, RandWPSO-LSSVM optimiz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flow process of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 anchor parameters were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the optimization feedback method to actual project, the best anchor parameters of large surge shaft five-tunnel area underground cavern of the Nuozhadu hydropower station were obtained through optim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effect of LSSVM prediction model obtained through RandWPSO optimization is good,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Combination of the best anchor parameters obtained is 114131312, that is, the locked anchor bar spacing is 1 m x 1 m, pre-stress is 100 kN, elevation 580.45-586.50 m section anchor bar diameter is 36.00 mm, length is 4.50 m, spacing is 1.5 m × 2.5 m; anchor bar diameter at the five-tunnel area side wall is 25.00 mm, length is 7.50 m, spacing is 1 m× 1.5 m, and the shotcrete thickness is 0.15 m. The feedback analyses show that the optimization feedback method of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 anchor parameters is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whi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s and for saving project inves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arge undergrotmd cavern anchor oarameters optimization feedback rock-ooint safety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