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种植密度对洛薯8号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皇甫庭
李艳梅
-
机构
商丘市睢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8-51,共4页
-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项目(CARS-10)
-
文摘
以洛薯8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相同施肥管理水平下的密度试验,探索洛薯8号获得最好经济效益的栽培密度。结果表明:群体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但个体转弱,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植株的抗病性、抗逆性变差;随着密度加大(45 000~90 000株/hm^2),单株结薯个数由4.8个减少到3.6个,单株结薯质量由684.71g减小到410.41g,平均薯块质量由142.64g减小到114.00g,大薯率由75.26%减小到38.92%,商品率逐渐变差,由90.64%下降到63.54%;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栽植密度为45 000株/hm^2时产量最低,为30 811.80kg/hm^2,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到峰值,为38 426.10kg/hm^2,随后产量逐渐降低。密度67 500株/hm^2与密度为60 000、75 000、82 500株/hm^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密度(45 000、52 500、90 000株/h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得出洛薯8号在河南两季作区的适宜栽植密度为60 000~82 500株/hm^2,最适宜密度为67 500株/hm^2。
-
关键词
马铃薯
洛薯8号
密度
生物学性状
产量
-
Keywords
potato
Luoshu 8
density
biological property
yield
-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