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特征及其成矿模式——以徽县洛坝矿床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志强 林丽 +3 位作者 刘永江 付修根 庞艳春 王新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99-1811,共13页
西秦岭造山带东段西成矿田内发育一系列泥盆纪的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甘肃徽县洛坝铅锌矿床就是其中的代表型矿床之一。它产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上部,矿体分布受洛坝背斜和南、北两翼断裂控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 西秦岭造山带东段西成矿田内发育一系列泥盆纪的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甘肃徽县洛坝铅锌矿床就是其中的代表型矿床之一。它产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上部,矿体分布受洛坝背斜和南、北两翼断裂控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主要为纹层状、层状、浸染状、块状构造。经过详细的显微构造和SEM扫描电镜分析,鉴定出与喷流沉积有关的通道构造、淬火构造等。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矿床赋矿围岩的Ba、As、Sb、B、Ag、Hg等喷流沉积指示元素值均较高,且两者均具有LREE相对富集、明显的Eu正异常和中等Ce正异常特征,对比表明,成矿流体中的REE主要继承赋矿围岩(硅质岩)。矿床包裹体及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温度为168~350℃,以中、高温为主;早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9.8‰)明显大于晚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5.6‰),说明后期改造作用中有地层硫的参与。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后期又受到海西期一印支期的叠加改造,并确定该矿床为秦岭后造山期板内伸展热水喷流的产物,最后建立了洛坝铅锌矿床热水喷流沉积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坝铅锌矿床 热水喷流沉积 矿石组构 地球化学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成矿田洛坝矿床含矿层物性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林丽 庞艳春 +3 位作者 付修根 朱利东 王新利 马叶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7-620,共4页
采用压汞分析技术对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成矿田洛坝铅锌矿床含矿层各岩系的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矿层各岩系物性特征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孔喉连通性差的特点,这一特征对洛坝大型矿床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结合该矿床成矿期... 采用压汞分析技术对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成矿田洛坝铅锌矿床含矿层各岩系的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矿层各岩系物性特征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孔喉连通性差的特点,这一特征对洛坝大型矿床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结合该矿床成矿期盆地水体较浅的特征,可以说明后期的构造运动对洛坝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后期构造运动除了形成褶皱和断裂外,还形成大量的微裂隙、缝隙、虚脱部位,为洛坝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储集空间;另一方面,后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微裂隙、缝隙提高了孔隙间的连通性,使水岩反应得以进行,成矿元素从碳酸盐岩地层中淋滤出来随成矿流体运移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坝铅锌矿床 孔隙度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