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洗涤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少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病例的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宏苹苹 徐艳文 +5 位作者 谈际范 王静 曾智敏 吕杰 李涛 欧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4-578,共5页
【目的】研究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洗精后前向运动精子数目少的病人行IUI获得妊娠的机会,以及其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2-2014期间的IUI治疗周期。根据洗涤后的前向运动精子... 【目的】研究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洗精后前向运动精子数目少的病人行IUI获得妊娠的机会,以及其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2-2014期间的IUI治疗周期。根据洗涤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TPMSC),将TPMSC〈10.0×106的周期纳入研究,分析其妊娠结局;为进一步分析此部分病人中影响其妊娠率的因素,尤其是TPMSC(106)与妊娠率的关系,将病人分为四组:0.1~〈0.5,0.5~〈1.0,1.0~〈5.0,5.0~〈10.0,比较各组间的妊娠结局。【结果】TPMSC〈10.0×106的IUI周期共1 056例,周期妊娠率为12.3%,流产率为16.2%,活婴出生率为83.9%。洗精后TPMSC〈0.1×106的患者均未获得妊娠,在0.1×106≤TPMSC〈10.0×106范围内,各组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4.4%、10.6%、12.5%和12.0%,组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0.1×106≤TPMSC〈10.0×106的病人中,IUI的妊娠率受女方年龄、不孕因素与不孕年限的影响,TPMSC不影响IUI的妊娠率。【结论】精液离心洗涤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少的病人,在一定的TPMSC范围内(〉0.1×106),通过IUI治疗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率,TPMSC与妊娠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洗涤后向运动精子总数(tpmsc)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育男性精浆中过氧化氢测定在评估精液质量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操日亮 汪中扬 +3 位作者 马波 瞿虎 张靖 杨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精浆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测定在评估精液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9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按照精子密度分为A1组(精子密度≥15×106/mL)和A2组(精子密度<15×106/mL);按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 目的:探讨精浆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测定在评估精液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9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按照精子密度分为A1组(精子密度≥15×106/mL)和A2组(精子密度<15×106/mL);按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B1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7.2×106)、B2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7.2×106);按照精子活动率分为C1组(活动率≥40%)和C2组(活动率<40%)。用比色法测定得出精浆中过氧化氢浓度,使用精子自动分析仪进行精液分析。计算出每106个精子所产生的过氧化氢含量(H2O2/精子密度),然后比较不同组之间的H2O2浓度和H2O2/精子密度有无差异。结果:(1)A1、B1和C1组中的精浆中H2O2与A2、B2、C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1、B1、C1组中H2O2/精子密度分别低于A2、B2、C2组(P<0.05)。结论:检测精浆中的H2O2可反映不育人群的精液质量,与单纯测定精浆中过氧化氢浓度相比,计算H2O2/精子密度在评估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方面有更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向运动精子总数 精子活动率 精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7例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临床妊娠结局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邹晖 李娟 +1 位作者 符免艾 余柳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输卵管通畅度和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NMSI)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835对夫妻1 237个AIH周期,按年龄分为:≤35岁、36~39岁、≥40岁组;... 目的:探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输卵管通畅度和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NMSI)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835对夫妻1 237个AIH周期,按年龄分为:≤35岁、36~39岁、≥40岁组;按不孕年限分为:〈2年、2~4年及〉4年;按输卵管通畅度分为:双侧输卵管通畅、单侧输卵管通畅和双侧输卵管不全通畅组;按处理后NMSI分为〈2、2~5、5~10及〉10×10^6组。结果:临床妊娠175例,周期妊娠率为14.1%,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的成功率随着患者年龄及不孕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NMSI)小于5×10^6时临床妊娠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及单侧输卵管通畅组妊娠率高于双侧输卵管不全通畅组。结论:年龄≥40岁,不孕年限〉4年,处理后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NMSI)小于5×106或双侧输卵管不全通畅的患者,不适合继续尝试IU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年龄 不孕年限 输卵管通畅度 注入宫腔内向运动精子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