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北缘尚义地区新太古代TTG成因分析:洋壳玄武岩不同深度下熔融的产物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孟江 王仁民 张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6-695,共10页
尚义玄武岩为尚义-赤城新太古代洋壳残片的组成端元,地球化学性质指示其源于富集地幔。根据稀土元素分配特征,尚义玄武岩可被分为TH1型(稀土元素平坦型)和TH2型(稀土元素分异型)。尚义TTG属于中钾偏铝质钙碱性岩类,其Al2O3含量与低铝型... 尚义玄武岩为尚义-赤城新太古代洋壳残片的组成端元,地球化学性质指示其源于富集地幔。根据稀土元素分配特征,尚义玄武岩可被分为TH1型(稀土元素平坦型)和TH2型(稀土元素分异型)。尚义TTG属于中钾偏铝质钙碱性岩类,其Al2O3含量与低铝型TTG相近,同时微量元素Rb、Sr、Y和REE表现出俯冲板片熔融成因的埃达克岩的性质。根据主量元素SiO2、K2O、Na2O、Al2O3和微量元素Rb、Sr、Y、REE等指标判别和微量元素平衡熔融模式计算得出,尚义TTG形成压力遍及低压—高压范围,是洋壳玄武岩(TH1型)在深度压力变化的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其中的低铝型TTG形成于低压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尚义地区 新太古代 TTG 洋壳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蚀变洋壳玄武岩俯冲过程中含碳矿物相变质演化及脱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建江 张立飞 吕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416,共13页
俯冲作用是连接地表系统和地球深部系统的最为关键的地质过程,其对研究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俯冲洋壳岩石圈中的碳主要存储在沉积物、蚀变洋壳玄武岩以及蛇纹岩中。俯冲变质作用过程含碳岩石的变质演化控制着其中含碳矿物相... 俯冲作用是连接地表系统和地球深部系统的最为关键的地质过程,其对研究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俯冲洋壳岩石圈中的碳主要存储在沉积物、蚀变洋壳玄武岩以及蛇纹岩中。俯冲变质作用过程含碳岩石的变质演化控制着其中含碳矿物相的转变及碳迁移过程。本文选取了蚀变洋壳玄武岩进行相平衡模拟,来研究其含碳矿物相的变质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变质玄武岩体系中的碳酸盐矿物之间的转变反应除了受压力控制之外,还受到温度和体系中铁含量的影响。随着压力的升高蚀变玄武岩中碳酸盐矿物会发生方解石/文石-白云石-菱镁矿的转变,但在高压/超高压条件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使菱镁矿转变成白云石。碳酸盐矿物中的铁含量受到体系中铁含量的影响,白云石和菱镁矿中的铁含量随着体系中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不饱和条件下,洋壳不管是沿着低温还是高温地热梯度线俯冲到岛弧深度,蚀变玄武岩体系几乎都不发生脱碳作用。然而在水饱和条件下,当洋壳沿着高温以及哥斯达黎加地热梯度线俯冲到岛弧深度时,蚀变玄武岩体系中的碳几乎可以全部脱出去。蚀变玄武岩体系中水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体系的脱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蚀变洋壳玄武岩 深部碳循环 地热梯度 脱碳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壳玄武岩的热液蚀变
3
作者 王显棣(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9期10-11,共2页
近年来,根据深海钻探、从海底装置对洋底热泉的观测、实验室对海水-玄武岩热液作用的模拟,认为洋壳玄武岩层可能是海洋中热液物质的主要来源。海水渗入洋底深部,受热之后又上升返回。热水从玄武岩中吸收一些化学组分,当其在洋底排放时,... 近年来,根据深海钻探、从海底装置对洋底热泉的观测、实验室对海水-玄武岩热液作用的模拟,认为洋壳玄武岩层可能是海洋中热液物质的主要来源。海水渗入洋底深部,受热之后又上升返回。热水从玄武岩中吸收一些化学组分,当其在洋底排放时,一部分化学组分就形成了硫化物富矿和含矿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壳玄武岩 热液蚀变 海底热泉 深海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洋壳玄武岩中的低速波
4
作者 吴继全(摘译) 马建华(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11期20-21,共2页
在海底引爆的一种特殊仪器能帮助提供年轻洋壳浅部地震速度结构的精确资料。有结果表明:大西洋中脊年轻洋壳表面的压缩波(P波)速只有2.1公里/秒,比较接近于大洋表层沉积物速度(1.5公里/秒),而与海底玄武岩样品速度(5.7公里/秒)相差很大... 在海底引爆的一种特殊仪器能帮助提供年轻洋壳浅部地震速度结构的精确资料。有结果表明:大西洋中脊年轻洋壳表面的压缩波(P波)速只有2.1公里/秒,比较接近于大洋表层沉积物速度(1.5公里/秒),而与海底玄武岩样品速度(5.7公里/秒)相差很大。这意味着暴露于海底的新鲜玄武岩的孔隙度已达30—50%,大大高于以前估计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洋壳玄武岩 检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