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益茂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晚清统治集团出于“自强”、“求富”的需要,不论是在物质建设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都进行了初期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出现了许多为以往的历史活动所未能提供的新鲜东西。提倡学习“... 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晚清统治集团出于“自强”、“求富”的需要,不论是在物质建设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都进行了初期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出现了许多为以往的历史活动所未能提供的新鲜东西。提倡学习“西学”、培养实用人才的新式教育,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 新式学堂 洋务 科举制度 水师学堂 近代学制 福州船政学堂 中国近代史 京师同文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大山 李艳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包括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它们的设立开了科技教育在中国的先河。由于创办这些新式学堂的目的有所不同,因而在这些... 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包括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它们的设立开了科技教育在中国的先河。由于创办这些新式学堂的目的有所不同,因而在这些学堂中开设的课程,即科技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洋务派认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有必要派遣留学生到美国和欧洲等国学习。这表明洋务派对于科技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教育 洋务 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学堂章程行政法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7-219,共3页
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教育管理探索与转型的特殊阶段。洋务学堂作为特设行政机构,其章程具有明显的行政法特质,约束着学堂作为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及其权力分配。章程集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身,突破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为清末教育制度的... 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教育管理探索与转型的特殊阶段。洋务学堂作为特设行政机构,其章程具有明显的行政法特质,约束着学堂作为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及其权力分配。章程集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身,突破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为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充分的经验积累与文本依据。这一时期章程的特质与流变,反映了中国新式教育与官员选任相互融合的制度化过程,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机构官僚化与教育管理集权化的制度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学堂 学堂章程 行政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哲学看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学”与“旧学”之争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秉颐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36,共3页
从文化哲学看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学”与“旧学”之争余秉颐洋务运动时期思想界议论的中心。是“新学”与“旧学”。前者指从西方传来的学术、文化。义称“西学”;后者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又称“中学”。这一时期介入“新学”与“... 从文化哲学看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学”与“旧学”之争余秉颐洋务运动时期思想界议论的中心。是“新学”与“旧学”。前者指从西方传来的学术、文化。义称“西学”;后者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又称“中学”。这一时期介入“新学”与“旧学”之争的。不仅有洋务派与顽固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文化哲学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洋务 中国封建文化 西方文化 中国社会 学习西方 “西学” 自我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王韬对待西方法政知识的认知与逻辑
5
作者 李栋 杨莹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7,256,共9页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国以极不情愿的方式被拉进世界万国体系之中。王韬作为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用自己的认知、表达和态度典型地展现了这一充满冲突与碰撞的过程。洋务运动时期,王韬对于西方法政知识的具体认识经...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国以极不情愿的方式被拉进世界万国体系之中。王韬作为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用自己的认知、表达和态度典型地展现了这一充满冲突与碰撞的过程。洋务运动时期,王韬对于西方法政知识的具体认识经历了上海墨海书馆、流亡海外和重回故土三个时期,其对西方法政制度的认识存在着变与不变两种倾向。一方面,王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法政知识,超出了"朴素排外主义"的范畴,以一种"心灵开放的民族主义"态度和立场,加入了同时期其他人所不曾掌握的"世界性的元素",调和了学习西方和儒学中国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王韬始终坚信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至上性,对于西方以及英国的思考仍然在儒家"循环论"和"衰退观"的框架下进行,受到"强制同化"和"圣学投影"这种认知—评价心理的制约,因而最终未能更进一步,超越这一时期流行的"中本西末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洋务运动时期 西方 法政知识 君民共主 中本西末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社会组织变迁述论
6
作者 陈向阳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2-44,共3页
洋务运动时期社会组织变迁述论陈向阳洋务运动不仅引起了晚清技术的变革和工业的产生,也导致了晚清社会的变迁。社会组织的变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揭示这一时期社会组织变迁的情形及其意义,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一洋... 洋务运动时期社会组织变迁述论陈向阳洋务运动不仅引起了晚清技术的变革和工业的产生,也导致了晚清社会的变迁。社会组织的变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揭示这一时期社会组织变迁的情形及其意义,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一洋务运动时期社会组织的变迁是这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组织变迁 社会组织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 社会结构 社会制度 现代外交 述论 组织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三馆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新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33-36,共4页
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三馆黄新宪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同文馆。1863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了广方言馆(又称上海同文馆)。1864年,清政府允准两广总督瑞麟的建议,在广东设立了广州同文馆。... 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三馆黄新宪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同文馆。1863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了广方言馆(又称上海同文馆)。1864年,清政府允准两广总督瑞麟的建议,在广东设立了广州同文馆。这三所学堂均以学习西方各国语言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洋务运动时期 京师同文馆 总理衙门 丁韪良 清政府 林乐知 方言 语言文字 外国教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洋务运动时期的涉外合同
8
作者 陆玉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99-103,共5页
本文阐述了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与外国签订的合同的主要内容,并对合同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揭示洋务派与洋人订立合同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 盛宣怀 洋员 中国近代 基本原则 订立合同 清政府 洋人 外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运动与国内市场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承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6-30,共5页
洋务运动与国内市场吴承明一、经济近代化与市场的关系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可视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二次大战后,西方史学界对经济近代化的看法有所改变:过去十分强调工业革命,现则认为欧洲经济的变革始于16世纪... 洋务运动与国内市场吴承明一、经济近代化与市场的关系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可视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二次大战后,西方史学界对经济近代化的看法有所改变:过去十分强调工业革命,现则认为欧洲经济的变革始于16世纪的重商主义,200年后的工业革命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经济近代化 国内市场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经济史 生产导向 洋务运动时期 埠际贸易 需求导向 萨伊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新立异,耳目一新——《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评介
10
作者 周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37-138,共2页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新旧阶级的分化、产生,而且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杜石然、林庆元、郭...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新旧阶级的分化、产生,而且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杜石然、林庆元、郭金彬合著的《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一书,以科学史的新视角,较系统地深人阐述了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理论的引入及作为引入这些近代文明成果的重要途径——洋务教育。本书与一般洋务运动史的论述不同,它是以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技在中国传播、应用为主线,围绕这一主线,作者深入论述了它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了较为系统细致的考察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中国近代科技 中国近代化 洋务 科技发展 第一生产力 近代科学技术 中国近代史 洋务教育 中国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务观念与洋务企业的成败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剑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商务观念与洋务企业的成败郑剑顺商务观念就是商品经济观念,以及企业经营中讲求经济效益、经营之道等观念。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员中不同程度地具有商务观念,对传统的轻商贱利的经济思想有所突破。这是近代工矿企业兴办和得到某... 商务观念与洋务企业的成败郑剑顺商务观念就是商品经济观念,以及企业经营中讲求经济效益、经营之道等观念。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员中不同程度地具有商务观念,对传统的轻商贱利的经济思想有所突破。这是近代工矿企业兴办和得到某些发展的思想前提。但是,这种商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企业 洋务官员 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时期 振兴商务 张之洞 思想观念 中国近代 漠河金矿 福建船政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洋务学堂的重要资料书
12
作者 肖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4年第2期96-,共1页
朱有(王献)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近代学制史料》是一部专题资料书。它资料充实完备将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该书第一辑上册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向广大读者提供的是新式学堂萌芽时期,即... 朱有(王献)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近代学制史料》是一部专题资料书。它资料充实完备将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该书第一辑上册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向广大读者提供的是新式学堂萌芽时期,即洋务运动时期学堂的材料。全书共五十三万余字,分甲乙丙丁四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学堂 京师同文馆 专题资料 洋务运动时期 福建船政学堂 新式学堂 甲乙丙丁 多卷本 近代教育 洋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发展嬗变及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曲铁华 王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9-95,共7页
科学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革的百多年历史中 ,科学教育作为变革的需要 ,参与并促进了这种变革 ,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得到发展。其发展过程分为... 科学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革的百多年历史中 ,科学教育作为变革的需要 ,参与并促进了这种变革 ,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得到发展。其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给当代教育以重要启示。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正确地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教育 发展 近代 现代 洋务运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魂西体的文化重构论
14
作者 李宗桂 《湖湘论坛》 1993年第3期76-78,共3页
在八十年代的文化讨论中,对于如何重构中国文化,建设现代新型文化体系,可谓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企图超越种种关于中国文化出路主张的论点,即所谓“中魂西体”论。这个“中魂西体”论,迄今并未引起人们注意,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讨论综述... 在八十年代的文化讨论中,对于如何重构中国文化,建设现代新型文化体系,可谓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企图超越种种关于中国文化出路主张的论点,即所谓“中魂西体”论。这个“中魂西体”论,迄今并未引起人们注意,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讨论综述文章和有关论争文章中,没有它的踪影。但是,这个观点是别具一格、自成一说的。因此,我们应当进行必要的评析,以便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多维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中体西用 世界文化发展 西体中用 思想前提 洋务运动时期 中西文化比较 不自觉 现代新儒学 儒学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及主要特征
15
作者 王冬凌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4-66,共3页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游离于正统教育体制之外 ,主要是在洋务派创办的几十所学堂和极少数的书院中实施 ;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洋务派试图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嫁接在儒学文...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游离于正统教育体制之外 ,主要是在洋务派创办的几十所学堂和极少数的书院中实施 ;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洋务派试图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嫁接在儒学文化上 ;科学教育受科举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显 ;忽视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科学教育 新式学堂 时代特征 洋务运动时期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政府教育券政策转移的动力机制、价值厘清与行动策略
16
作者 姚荣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共4页
我国教育领域的政策转移由来已久,从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洋务运动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民国时期借鉴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再到建国后学习苏联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而开展的大规模院系调整等,我国近现代教... 我国教育领域的政策转移由来已久,从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洋务运动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民国时期借鉴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再到建国后学习苏联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而开展的大规模院系调整等,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都伴随着政策转移,而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的各类教育评估与问责制、教育券制度、教育博士政策项目等都一定程度上借鉴与吸收了国际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券制度 政策转移 地方政府 行动策略 教育发展模式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价值 洋务运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及其与农业的关系
17
作者 赵仁平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60-62,共3页
工业化的真谛,在于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又使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问题成为工业化变革中的核心问题。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的特殊模式及三种工业化力量不相融合的多极化态势,决定了工业化虽起步却难... 工业化的真谛,在于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又使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问题成为工业化变革中的核心问题。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的特殊模式及三种工业化力量不相融合的多极化态势,决定了工业化虽起步却难以得到独立、正常和充分的发展。而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与农业基础的脱离乃至背离,使以工业化为主导的新的社会经济结构难以建立,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工业化 农业 洋务运动时期 私人资本 国家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局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民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73-74,共2页
沈葆桢是洋务运动时期“能当大任者”之一。他的大任,主要是总理福州船政局。微观分析沈葆桢创办船政之举,对于宏观认识福州船政局、乃至于整个洋务运动,大有裨益。 一、出任总理船政大臣的动机 沈葆桢出任总理船政大臣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沈葆桢是洋务运动时期“能当大任者”之一。他的大任,主要是总理福州船政局。微观分析沈葆桢创办船政之举,对于宏观认识福州船政局、乃至于整个洋务运动,大有裨益。 一、出任总理船政大臣的动机 沈葆桢出任总理船政大臣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是否重在防内,并无对外的意图?还是重在御外,并无安内的考虑?沈葆桢接替左宗棠赴马尾莅事,一方面是由于左宗棠的力荐,左宗棠曾一再疏言,福州船政局之总理,“非葆桢莫能任”。一方面是清廷赏识,早在1861年,咸丰帝就称沈葆桢“德望冠时,才堪应变”,以后慈禧太后则称其为“办事素来认真,人亦公正廉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忱葆桢本人对清廷的忠勤,以及对清廷自强新政的热心。当然,沈葆桢对船政与海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葆桢 福州船政局 日意格 造船 左宗棠 海防 洋匠 中国近代化 洋务运动时期 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初电影职业教育考索——从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谈起
19
作者 但海涯 刘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88,共5页
一.早期中国的职业教育辛亥以来,尤其“五四”以后,随着西学(学识/方法)东渐、东学东渐(中国近现代文教与政治的日本影响)之风势强,经过了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兴建以及科举制度的废除,旧的中国教育体系开始土崩瓦解,而“新学”日盛... 一.早期中国的职业教育辛亥以来,尤其“五四”以后,随着西学(学识/方法)东渐、东学东渐(中国近现代文教与政治的日本影响)之风势强,经过了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兴建以及科举制度的废除,旧的中国教育体系开始土崩瓦解,而“新学”日盛。当时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普通学校、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其中各种职业技能学校在上海非常普遍,类型遍及农业、工业、商业等多种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授学校 职业教育 中国 20世纪 电影 洋务运动时期 “五四” 日本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想模型构建研究
20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3-54,共2页
李德富在《高教探索》2016年第1期中撰文,作者通过分析研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背景、动因、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想模型的初步设想。首先,作者从职业教育的起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轫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三... 李德富在《高教探索》2016年第1期中撰文,作者通过分析研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背景、动因、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想模型的初步设想。首先,作者从职业教育的起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轫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认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随之兴办了一些实业教育学堂,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地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型 顶层设计 德富 洋务运动时期 办学模式 内涵发展 实业教育 教育起源 教育国际化 横向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