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洋务新政时期普通士人的思想转型——以江顺诒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柏岭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0,共8页
在晚清洋务新政背景下,江顺诒虽屈居下僚,然能以通时务、达事权为奋斗目标。在中外文明比较中,除了对基督教有所批评外,对西洋商业文明、政治制度等多持肯定态度。虽给人"抑中而扬外"的印象,然实则是以"西学中源"...
在晚清洋务新政背景下,江顺诒虽屈居下僚,然能以通时务、达事权为奋斗目标。在中外文明比较中,除了对基督教有所批评外,对西洋商业文明、政治制度等多持肯定态度。虽给人"抑中而扬外"的印象,然实则是以"西学中源"为底色的一种"尊西方——超西方"的路径。在古今之变上,并非由"泥古"到"求新"的简单转型,而是务求实用,主张"泥古"、"背古"皆非,以富强为目标的社会发展观。他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回应了洋务新政所带给人们价值观的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新政
江顺诒
中西文明
古今演变
近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洋务新政时期清政府内的守和主张
2
作者
黄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6-811,共6页
洋务新政时期除非遇到新的重大侵犯,竭力维持“中外相安”局面是清政府内的普遍主张,即使是公认的爱国官吏或极端仇外的守旧派也持这种主张。不能将这种避战守和主张简单地斥为投降主义。一些人这样主张是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敌之强,...
洋务新政时期除非遇到新的重大侵犯,竭力维持“中外相安”局面是清政府内的普遍主张,即使是公认的爱国官吏或极端仇外的守旧派也持这种主张。不能将这种避战守和主张简单地斥为投降主义。一些人这样主张是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敌之强,己之弱,因而认为中国暂不宜战,许多人并且希望利用和局振兴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洋务新政
时期
守和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中国近代化看李鸿章其人
3
作者
杨全顺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3期97-100,共4页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路先锋。他对中国国防、经济、文化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
关键词
近代化
李鸿章
洋务新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国藩自强观之再考察
被引量:
1
4
作者
谢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24,共9页
学界对曾国藩及"洋务派"的自强观研究虽多,但对"自强"涵义的演变及时人议论"自强"的语境似有所忽略。"洋务"与"自强"的涵义在同光之际便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治外",后者...
学界对曾国藩及"洋务派"的自强观研究虽多,但对"自强"涵义的演变及时人议论"自强"的语境似有所忽略。"洋务"与"自强"的涵义在同光之际便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治外",后者则侧重于"治内"。曾国藩继承了魏源"以治内而治外"的"自修自强"路径,主张从"制器、学技、操兵"入手,仿西人之意而精通其法,不求近效,铢积寸累,逐步实现自强并付之实践。虽然其在对外交涉中委曲求全以力维和局,但意在通过自强来"期永久之利","收远大之效"。其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尤其是倡导翻译西书、派遣留学等举措,其成效在当时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对后世却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自强
洋务
同光
新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鸿章》出版
5
作者
汪金平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90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我院叶林生、刘新建著《李鸿章》一书已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共分七章,记述了李鸿章作为“农民起义的死敌”“改良主义的封建政治家”、“机会主义——卖国主义的外交家”“失败主义——投降主义的军事家”的一生。分析了这个封建官僚...
我院叶林生、刘新建著《李鸿章》一书已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共分七章,记述了李鸿章作为“农民起义的死敌”“改良主义的封建政治家”、“机会主义——卖国主义的外交家”“失败主义——投降主义的军事家”的一生。分析了这个封建官僚由提倡“洋务新政”到卖国投降,成为民族罪人的必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出版
改良主义
卖国主义
封建官僚
农民起义
机会主义
洋务新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之洞与清末湖北铸币
6
作者
郑汉中
《财会月刊》
1996年第5期41-42,共2页
清朝末年,湖北钱币制造异常混乱,银币、铜币同时流通,贵贱互见,铸毁频繁,钱币质量低劣,既薄且小,无标准重量;银币成色不一,价格各异,商民常受钱店抑勒.张之洞署理湖北以后,兴实业、练新军、办教育、大力推行洋务新政.但由于货币流通不畅...
清朝末年,湖北钱币制造异常混乱,银币、铜币同时流通,贵贱互见,铸毁频繁,钱币质量低劣,既薄且小,无标准重量;银币成色不一,价格各异,商民常受钱店抑勒.张之洞署理湖北以后,兴实业、练新军、办教育、大力推行洋务新政.但由于货币流通不畅,货币量又不足,影响了新政的顺利实施.于是他奏请清廷批准,在湖北铸造“银元”.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在武昌三佛阁设立“湖北银元局”,委托蔡锡勇为总办,向国外订购了一套铸银币机器,聘请英国工程师负责校准银币成色,次年开机铸造,所铸银币为“库平重”三钱六分、七钱二分等大小五种,每日铸币耗白银五千两.铸出的银元先在湖北汉口、宜昌两地试用,因新铸银元成色优良,重量准确,颇受商民欢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皖、赣、苏等省部分城镇,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流通货币,因此,铸造数量迅速增加,每月铸币耗银达四十多万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银币
向国外订购
银元局
清朝末年
洋务新政
英国工程
钱币
标准重量
流通货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洋务新政时期普通士人的思想转型——以江顺诒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柏岭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0,共8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顺诒的文学创作及批评研究"(AHSK09-10D9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晚清洋务新政背景下,江顺诒虽屈居下僚,然能以通时务、达事权为奋斗目标。在中外文明比较中,除了对基督教有所批评外,对西洋商业文明、政治制度等多持肯定态度。虽给人"抑中而扬外"的印象,然实则是以"西学中源"为底色的一种"尊西方——超西方"的路径。在古今之变上,并非由"泥古"到"求新"的简单转型,而是务求实用,主张"泥古"、"背古"皆非,以富强为目标的社会发展观。他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回应了洋务新政所带给人们价值观的新变化。
关键词
洋务新政
江顺诒
中西文明
古今演变
近代转型
Keywords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Jiang Shun -yi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evolution from ancient to present
modern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洋务新政时期清政府内的守和主张
2
作者
黄玮
机构
上海外贸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6-811,共6页
文摘
洋务新政时期除非遇到新的重大侵犯,竭力维持“中外相安”局面是清政府内的普遍主张,即使是公认的爱国官吏或极端仇外的守旧派也持这种主张。不能将这种避战守和主张简单地斥为投降主义。一些人这样主张是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敌之强,己之弱,因而认为中国暂不宜战,许多人并且希望利用和局振兴自强。
关键词
清政府
洋务新政
时期
守和主张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the period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New Deal
the assertion of peace maintainers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中国近代化看李鸿章其人
3
作者
杨全顺
机构
枣庄学院政法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3期97-100,共4页
文摘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路先锋。他对中国国防、经济、文化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客观公正地评价李鸿章。
关键词
近代化
李鸿章
洋务新政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国藩自强观之再考察
被引量:
1
4
作者
谢放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24,共9页
文摘
学界对曾国藩及"洋务派"的自强观研究虽多,但对"自强"涵义的演变及时人议论"自强"的语境似有所忽略。"洋务"与"自强"的涵义在同光之际便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治外",后者则侧重于"治内"。曾国藩继承了魏源"以治内而治外"的"自修自强"路径,主张从"制器、学技、操兵"入手,仿西人之意而精通其法,不求近效,铢积寸累,逐步实现自强并付之实践。虽然其在对外交涉中委曲求全以力维和局,但意在通过自强来"期永久之利","收远大之效"。其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尤其是倡导翻译西书、派遣留学等举措,其成效在当时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对后世却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曾国藩
自强
洋务
同光
新政
分类号
K25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鸿章》出版
5
作者
汪金平
出处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90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我院叶林生、刘新建著《李鸿章》一书已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共分七章,记述了李鸿章作为“农民起义的死敌”“改良主义的封建政治家”、“机会主义——卖国主义的外交家”“失败主义——投降主义的军事家”的一生。分析了这个封建官僚由提倡“洋务新政”到卖国投降,成为民族罪人的必然过程。
关键词
李鸿章
出版
改良主义
卖国主义
封建官僚
农民起义
机会主义
洋务新政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之洞与清末湖北铸币
6
作者
郑汉中
机构
湖北黄石
出处
《财会月刊》
1996年第5期41-42,共2页
文摘
清朝末年,湖北钱币制造异常混乱,银币、铜币同时流通,贵贱互见,铸毁频繁,钱币质量低劣,既薄且小,无标准重量;银币成色不一,价格各异,商民常受钱店抑勒.张之洞署理湖北以后,兴实业、练新军、办教育、大力推行洋务新政.但由于货币流通不畅,货币量又不足,影响了新政的顺利实施.于是他奏请清廷批准,在湖北铸造“银元”.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在武昌三佛阁设立“湖北银元局”,委托蔡锡勇为总办,向国外订购了一套铸银币机器,聘请英国工程师负责校准银币成色,次年开机铸造,所铸银币为“库平重”三钱六分、七钱二分等大小五种,每日铸币耗白银五千两.铸出的银元先在湖北汉口、宜昌两地试用,因新铸银元成色优良,重量准确,颇受商民欢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皖、赣、苏等省部分城镇,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流通货币,因此,铸造数量迅速增加,每月铸币耗银达四十多万两.
关键词
张之洞
银币
向国外订购
银元局
清朝末年
洋务新政
英国工程
钱币
标准重量
流通货币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洋务新政时期普通士人的思想转型——以江顺诒为中心
杨柏岭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洋务新政时期清政府内的守和主张
黄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中国近代化看李鸿章其人
杨全顺
《江淮论坛》
CSSCI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曾国藩自强观之再考察
谢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李鸿章》出版
汪金平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张之洞与清末湖北铸币
郑汉中
《财会月刊》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