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飞秒泵浦探测技术研究PbS纳米颗粒的激发态瞬态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丹 刘宏梅 梁春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利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PbS半导体纳米颗粒复合的S iO2溶胶凝胶薄膜的瞬态动力学过程。通过改变激发探测波长和激发光强度,研究引起PbS半导体纳米颗粒的非线性吸收的两种机制。当激发探测波长选在激子吸收峰附近(620 nm)时,由于激... 利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PbS半导体纳米颗粒复合的S iO2溶胶凝胶薄膜的瞬态动力学过程。通过改变激发探测波长和激发光强度,研究引起PbS半导体纳米颗粒的非线性吸收的两种机制。当激发探测波长选在激子吸收峰附近(620 nm)时,由于激子的饱和吸收引起的光致漂白,当激发波长选在激子能态的低能侧(753,800 nm),同时观察到激子的饱和吸收和双激子效应引起的光致吸收。研究了激子的饱和吸收和双激子效应引起的激发态吸收随激发态电子-空穴对浓度的变化关系,表明双激子效应与载流子浓度有很大关系。在高激发强度下,双激子效应引起的诱导吸收远远大于激子跃迁引起的光致漂白,双激子效应在非线性吸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纳米颗粒 飞秒泵浦探测技术 饱和吸收 双激子效应 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飞秒激光作用下金膜中的超快电子动力学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琼琼 袁伟 +2 位作者 杜鹃 马国宏 冷雨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87-1794,共8页
利用超快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近红外飞秒强激光脉冲作用下,金膜中的超快电子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800 nm飞秒激光激发后,金膜的瞬态反射率存在一个下降过程。通过对金膜的瞬态反射率光谱进行分析和模拟,发现主要是自由电子弛豫和带间... 利用超快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近红外飞秒强激光脉冲作用下,金膜中的超快电子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800 nm飞秒激光激发后,金膜的瞬态反射率存在一个下降过程。通过对金膜的瞬态反射率光谱进行分析和模拟,发现主要是自由电子弛豫和带间双光子跃迁这两种电子动力学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双温模型,模拟了800 nm飞秒激光作用下金膜的温度弛豫和瞬态反射率变化过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浦探测技术 近红外飞秒激光 金膜 超快电子动力学 瞬态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诱导透射元件粒子喷射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可 秦艳 +2 位作者 韩佳岐 管爽 马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8-155,共8页
光学元件在高能量激光辐照下将发生激光损伤,损伤过程伴随着材料破裂、结构崩塌和粒子喷射,而向外喷出的粒子将影响周围光学元件的激光损伤性能。搭建了双光束泵浦探测成像系统,获得了激光诱导透射元件粒子喷射的瞬态图像,并根据粒子接... 光学元件在高能量激光辐照下将发生激光损伤,损伤过程伴随着材料破裂、结构崩塌和粒子喷射,而向外喷出的粒子将影响周围光学元件的激光损伤性能。搭建了双光束泵浦探测成像系统,获得了激光诱导透射元件粒子喷射的瞬态图像,并根据粒子接收板的统计数据,获得了喷射粒子的空间分布、粒子尺寸和出射角度特征。同时,针对不同激光能量、不同的粒子接收距离以及真空度,对喷射粒子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此外,还结合能谱仪对激光诱导金属膜喷发后的分布规律、不同金属元素在大气与真空环境中的喷射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透射元件在激光作用下喷发出微米尺寸的粒子形态,金属膜的喷发主要以原子态或熔融液滴为主;粒子在最终接收板上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初始条件的影响,而真空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不同薄膜制备工艺对金属膜的喷发特征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喷射 透射元件 纳秒脉冲激光 探测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