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阜肿物切除联合结膜固定术治疗功能性溢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毅 邹晶 +6 位作者 余瑶 胡佩宏 李云艳 裴重刚 张颖 涂萍 高桂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溢泪患者泪阜肿物切除术后眼表症状、泪膜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泪阜肿物导致的功能性溢泪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泪阜肿物切除联合结膜固定术;B组行单纯泪阜肿物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行眼表症状... 目的探讨功能性溢泪患者泪阜肿物切除术后眼表症状、泪膜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泪阜肿物导致的功能性溢泪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泪阜肿物切除联合结膜固定术;B组行单纯泪阜肿物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检查和泪液各蛋白测定,并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B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Ig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表指数、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I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泪阜肿物导致的功能性溢泪患者,泪阜肿物切除联合结膜固定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表症状、泪膜情况和泪液蛋白含量,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溢 液蛋白 泪阜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泪阜入路修复眶骨爆裂性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明珍 童毓华 +1 位作者 徐少君 华贵香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6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泪阜入路治疗眶骨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眼科收治的13例眶骨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在内镜下经泪阜入路联合Medpor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13例患者术后7~10d出院,眼球内陷矫正,获得...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泪阜入路治疗眶骨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眼科收治的13例眶骨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在内镜下经泪阜入路联合Medpor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13例患者术后7~10d出院,眼球内陷矫正,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经随访,复视消失10例,好转3例,眼球各方向运动良好,视力无减退,无眼内感染。结论积极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骨折 泪阜入路 鼻内镜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阜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雪莲 陶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47-349,共3页
近年来,随着眼表疾病和溢泪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泪阜疾病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泪阜肥大作为引起功能性泪溢的一个原因,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泪阜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泪阜疾病的种类、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 近年来,随着眼表疾病和溢泪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泪阜疾病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泪阜肥大作为引起功能性泪溢的一个原因,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泪阜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泪阜疾病的种类、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目前存在的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阜疾病 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
4
作者 韦敏 武红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08-208,共1页
0引言下泪小管断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外伤,需及时正确处理。若未得到修复,将会导致泪小点移位、眼睑畸形、终生溢泪等[1]。因此,准确而迅速地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院对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吻合术中以泪阜为... 0引言下泪小管断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外伤,需及时正确处理。若未得到修复,将会导致泪小点移位、眼睑畸形、终生溢泪等[1]。因此,准确而迅速地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院对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吻合术中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均迅速、准确地寻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鼻侧断端 解剖标志 外伤性下小管断裂 泪阜 眼睑畸形 眼外伤 小点 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阜复发性乳头状瘤1例
5
作者 何为民 罗清礼 董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22-822,共1页
关键词 乳头状瘤 泪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小管断裂后解剖结构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韦敏 姜树森 +1 位作者 武红旗 宗秋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对泪小管断裂后的解剖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为术中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提供依据,评价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组... 目的:对泪小管断裂后的解剖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为术中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提供依据,评价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对照组(50例),直视法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测量泪小点与颞侧断端距离、泪小管鼻侧断端与泪阜的垂直距离及象限位置,记录两组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的成功率。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下泪小管鼻侧断端位于泪阜下半象限者94%,下泪小管鼻侧断端距离泪阜的垂直距离为2.34±0.68mm,其中泪小点距颞侧断端<4mm者鼻侧断端与泪阜的垂直距离为2.01±0.77mm,泪小点距颞侧断端4~7mm者为0.57±0.19mm,泪小点距颞侧断端>7mm者为3.05±0.97mm。手术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成功率:实验组:49/50(98%),对照组:40/50(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多位于泪阜水平延长线下方,泪小管鼻侧横断面多位于泪阜深面2~3mm范围内,术中可以泪小点与颞侧断端的长度来确定鼻侧断端在泪阜周围的寻找范围。寻找鼻侧断端成功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以泪阜为解剖标志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是可行的,尤其适合下泪小管颞侧断端距下泪小点4~7mm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 泪阜 解剖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小管鼻侧断端位置分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梁娜 陈宁 +5 位作者 王瑞红 李钰泓 张冀涛 郭立坤 马海鹏 刘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观察泪小管断裂后鼻侧断端位置与泪阜和内眦韧带的关系及其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65例65眼,测量泪小管泪点至颞侧断端的距离,直视下寻找鼻侧断端,量化分析鼻侧断端与泪阜、内眦韧带的关系... 目的:观察泪小管断裂后鼻侧断端位置与泪阜和内眦韧带的关系及其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65例65眼,测量泪小管泪点至颞侧断端的距离,直视下寻找鼻侧断端,量化分析鼻侧断端与泪阜、内眦韧带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颞侧断端距离≤6mm者39眼,其中鼻侧断端位于泪阜区者35眼;颞侧断端距离>6mm者26眼,其中鼻侧断端位于内眦韧带区者24眼。泪阜区鼻侧断端距离泪阜下缘黏膜的垂直距离为2.1±0.7mm,内眦韧带区鼻侧断端距离皮肤面的垂直距离为3.5±1.2mm。结论:泪小管断裂后将鼻侧断端位置分为泪阜区和内眦韧带区,有助于寻找鼻侧断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断裂 鼻侧断端 颞侧断端 泪阜 内眦韧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