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文选》注释质疑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永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因历史文选》(以下简称《文选》),被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历史系选作教材。周先生逝世后,三版修订本也已发行多年,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选》 注释质疑 《文选》 高等院校 历史系 修订本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区”注释质疑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良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86-86,共1页
统编教材将《中山狼传》中“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一句的“区区”注释为“不仅”。我认为,应注释为“辛苦”习妥。其理由是: 赵简子打猎,“驱车逐之,惊尘蔽夫,足音雷鸣,十步之外,不辨人马。”当找狼至东郭先生跟前时... 统编教材将《中山狼传》中“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一句的“区区”注释为“不仅”。我认为,应注释为“辛苦”习妥。其理由是: 赵简子打猎,“驱车逐之,惊尘蔽夫,足音雷鸣,十步之外,不辨人马。”当找狼至东郭先生跟前时,人马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不谓不苦。而东郭先生本意是要赵简子离开“大道”到歧路上去找狼,以达到他在“大道”上救助狼的目的。所以东郭先生辩道:狼比羊狡猾,你们却辛辛苦苦地沿大道找狼,这不是同守株待兔和缘木求鱼差不多吗?这样解释,似更合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质疑 东郭先生 赵简子 注释 中山狼传 统编教材 歧路 前时 本意 董西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孔雀东南飞》注释质疑 被引量:1
3
作者 侍问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87-88,92,共3页
(1) “十五弹箜篌”句。通用教材对“箜篌”作了如下解释:“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种。”谈的仅仅是箜篌是一种怎样的古乐,对于这一句的涵义却未曾涉及。案:联系诗的上下句来看,“织素”、“裁衣”、“诵... (1) “十五弹箜篌”句。通用教材对“箜篌”作了如下解释:“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种。”谈的仅仅是箜篌是一种怎样的古乐,对于这一句的涵义却未曾涉及。案:联系诗的上下句来看,“织素”、“裁衣”、“诵诗书”(和下面重提的“知礼仪”句同义),等等,这些在封建社会中作为对一个做媳妇的人的要求来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 通用教材 刘兰芝 封建社会 弦乐器 涵义 注释质疑 上下句 同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发”注释质疑
4
作者 胡小宁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8-28,共1页
“结发”注释质疑安徽歙县中学胡小宁教材《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两句诗下有注:“年少时候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地下,也相依为伴。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 “结发”注释质疑安徽歙县中学胡小宁教材《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两句诗下有注:“年少时候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地下,也相依为伴。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课文注释 头发 注释质疑 《孔雀东南飞》 成年礼 安徽歙县 束发 《辞源》 《东京梦华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卧”注释质疑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征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21,共2页
“恶卧”注释质疑郭征农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和现行1991年第一版高六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恶卧”均释为“睡相不好”。我觉得这样解释并不完全正确,并且有损全诗的主题... “恶卧”注释质疑郭征农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和现行1991年第一版高六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恶卧”均释为“睡相不好”。我觉得这样解释并不完全正确,并且有损全诗的主题。一、从语法结构看,“娇儿恶卧踏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注释质疑 《古代汉语》 “恶” 睡相 语法结构 课本注释 因果关系 逻辑关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戒之在得”传统注释质疑
6
作者 黎顺清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年龄特征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上,他的论述是十分宝贵的,把它看做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嚆失,並不过分。孔子说: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年龄特征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上,他的论述是十分宝贵的,把它看做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嚆失,並不过分。孔子说: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篇》) “戒之在得”的“得”,历代注释家都训为“贪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注释质疑 教育心理学 年龄特征 血气 教育领域 教育家 关系问题 先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凭谁问……”句注释质疑——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作者 张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的最后一句。翻阅各家注本,对这句话的解释大同小异。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对这句词作了这样的注释:“(现在)凭谁去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是作者以廉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的最后一句。翻阅各家注本,对这句话的解释大同小异。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对这句词作了这样的注释:“(现在)凭谁去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是作者以廉颇自比,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课本的这条注释是有背于历史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辛弃疾 镇江 注释质疑 北固亭 永遇乐 形势 北伐 语文课本 廉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文注释质疑二则
8
作者 何世英 陈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08-108,共1页
一、“……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高中语文第三册《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文注释《文艺新闻》时说:“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周刊。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创刊... 一、“……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高中语文第三册《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文注释《文艺新闻》时说:“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周刊。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创刊,同年五月起接受‘左联’的领导。”如此说来,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刊登在《文艺新闻》上的时间应为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而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却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七至八日,试问:鲁迅先生又从何处引到林莽先生的话?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有关专家,得知《文艺新闻》是一九三一年三月在上海创刊的一个文艺周刊。创刊后就接受“左联”的领导。刊物注意对进步文艺运动的报道和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批判。一九三二年六月因国民党反动派查禁而停刊,共出刊六十期。可见课本将《文艺新闻》创刊时间注释为“一九三三年”是错误的,应予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 注释质疑 新闻 积蓄 高中语文 文艺思想 课文 文艺运动 国民党 左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释质疑三例
9
作者 姜宝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Z1期132-133,88,共3页
一《海瑞传》:“徐阶为御史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注释为:“休休有容,乐而有节的样子”。依课本注释,对上述文字可以... 一《海瑞传》:“徐阶为御史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注释为:“休休有容,乐而有节的样子”。依课本注释,对上述文字可以理解为:徐阶自执政以来,忧虑操劳国事,快乐而有节制,有足以称道的地方。联系上下文,使人感到费解难通。何以执掌国事“乐而有节”就“有足多者”?“休休有容”的确切意义该是什么呢? 按:“休休有容”出自于《尚书·秦誓》。其言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本 注释质疑 徐阶 说文解字 段玉裁 联系上下文 确切意义 海瑞 执政 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芙蓉楼送辛渐》注释质疑
10
作者 刘宝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87-,95,共2页
初中语文第二册选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二首之一,我觉得课本注释中有不妥之处,特申拙见如下: 一、第178页注释⑦说:“[吴]指镇江一带的地方。下一句中的‘楚’也指的是这一带”。这是含混不确的,会影响对诗意的正确理解。据《元... 初中语文第二册选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二首之一,我觉得课本注释中有不妥之处,特申拙见如下: 一、第178页注释⑦说:“[吴]指镇江一带的地方。下一句中的‘楚’也指的是这一带”。这是含混不确的,会影响对诗意的正确理解。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洲丹阳载:“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可知芙蓉楼应在古丹阳西北角。丹阳即今江苏镇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楼 王昌龄 丹阳 正确理解 注释质疑 长江下游 初中语文 江苏镇江 西北 改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全集》若干人物的注释质疑
11
作者 石兴泽 《鲁迅研究动态》 1983年第8期26-28,共3页
总览《鲁迅全集》的注释,绝大部分是准确的,可信的,对理解鲁迅的文章,了解鲁迅的生平活动,研究现代文学及古典文学,都有极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项工作的浩繁庞杂及其他原因,也有少数的欠妥、失误。现就若干人物注释提出质疑。笔者水... 总览《鲁迅全集》的注释,绝大部分是准确的,可信的,对理解鲁迅的文章,了解鲁迅的生平活动,研究现代文学及古典文学,都有极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项工作的浩繁庞杂及其他原因,也有少数的欠妥、失误。现就若干人物注释提出质疑。笔者水平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现代文学 古典文学 注释质疑 《辞海》 穆时英 国民党 生卒年 丁日昌 中国历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田﹄是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吗?──《荷塘月色》注释质疑
12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28-28,共1页
《荷塘月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教科书对其中的“田田”注释为“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笔者以为这样的注释欠妥。首先,看该词语的来历及含义。从注释中可知:《荷塘月色》中“田田”... 《荷塘月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教科书对其中的“田田”注释为“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笔者以为这样的注释欠妥。首先,看该词语的来历及含义。从注释中可知:《荷塘月色》中“田田”一词是朱自清先生化用了汉乐府《江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田田 《江南曲》 叶相 叶子 荷叶 具体语言环境 “声” 乐府诗选 注释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都剌诗选》部分注释质疑
13
作者 李祥鹤 《宁夏社会科学》 1983年第3期97-102,共6页
元代回回民族著名诗人萨都刺的诗词选注本——(《萨都刺诗选》(以下简称(《诗选》),经刘试骏、张迎胜、丁生俊三同志选编整理,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对发展回族文学事业,继承古典文学遗产,繁荣我国各族人民文艺的百花园,无疑是... 元代回回民族著名诗人萨都刺的诗词选注本——(《萨都刺诗选》(以下简称(《诗选》),经刘试骏、张迎胜、丁生俊三同志选编整理,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对发展回族文学事业,继承古典文学遗产,繁荣我国各族人民文艺的百花园,无疑是一份贡献。拜读全书,受益匪浅。当然,在选编、注释等方面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是毋庸讳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都剌 选编整理 周亚夫 周将军 宁夏 汉武帝 新唐书 野人 注释质疑 萨都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一九八四年1——4期(总第68期——71期)总目录
1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农民问题 毛泽东同志 明代云南 注释质疑 哲社版 总目录 教学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伤心秦汉经行处”
15
作者 杜秉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34-34,共1页
也谈“伤心秦汉经行处”江苏常州市一中 杜秉庄《语文学习》1994年12月号发表了陈静娟女士《“伤心秦汉经行处”别解》一文,认为初中语文第五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注为“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的遗址。经行处,经过... 也谈“伤心秦汉经行处”江苏常州市一中 杜秉庄《语文学习》1994年12月号发表了陈静娟女士《“伤心秦汉经行处”别解》一文,认为初中语文第五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注为“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的遗址。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是不对的,应重新解释为“令人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养浩 秦汉 诺矩罗 《大学语文》 雁荡山 中学语文教学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文第三册 《全唐诗》 注释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