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油层注采模式对纵向波及特征影响研究
1
作者 童凯军 李长勇 +2 位作者 姜俊帅 姜汉桥 李俊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注采模式优选对缓解厚油层层内矛盾,提高纵向波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形成油水井同时部分打开的井间解析渗流模型,无法支撑厚油层波及特征的研究。为此,采用保角变换方法,将油水井同时部分打开剖面地层依次变换为圆形边界偏心裂... 注采模式优选对缓解厚油层层内矛盾,提高纵向波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形成油水井同时部分打开的井间解析渗流模型,无法支撑厚油层波及特征的研究。为此,采用保角变换方法,将油水井同时部分打开剖面地层依次变换为圆形边界偏心裂缝井地层、单位圆形边界两分支裂缝井地层、注水井全部打开采油井部分打开剖面地层,之后重复上述变换,将注水井全部打开采油井部分打开剖面地层变换为油水井全部打开剖面地层,从而将原始二维渗流过程变换为一维渗流过程,实现了不同注采模式下厚油层层内压力及流线分布的解析计算。与精细数值模拟方法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对不同井距/厚度比的情形均可获得较高计算精度。利用该方法,开展了注采模式对纵向波及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底注高采模式,注水井顶部为主力注入层段,注水井顶部1/3的井段控制超过1/2的地层,使超过2/3的采油井段受效;注水对地层的波及主要作用于注水突破前的阶段。在相同的打开厚度下,底注高采的注水突破最晚、波及效率最高,底注中采、中注高采次之,高注高采、底注底采注水突破最早、波及效率最低。采油井的打开厚度越大,注水突破时间越短,但注水突破时的波及系数增大,应综合考虑注水突破时间和波及系数两方面的因素,优选最佳打开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部分打开井 注采模式 保角变换 纵向波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的注采模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云鹏 朱志强 +2 位作者 孟智强 程奇 文佳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为扩大裂缝性油藏水驱波及效率、提高其开发效果,先从简单的一维岩心实验模拟不同级次裂缝同时存在时的流动干扰规律;再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裂缝分布的平面物理模型,模拟不同注采模式下水驱波及系数的差异,优选裂缝性油藏合适的注... 为扩大裂缝性油藏水驱波及效率、提高其开发效果,先从简单的一维岩心实验模拟不同级次裂缝同时存在时的流动干扰规律;再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裂缝分布的平面物理模型,模拟不同注采模式下水驱波及系数的差异,优选裂缝性油藏合适的注采模式;最后通过大型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模拟在实际油藏温度、压力条件下不同注采模式下的水驱开发效果。研究表明,弱注强采的模式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在该认识的指导下,KAT油田剖析老井区注采模式,解释油井含水特征差异的原因,并开展新区块井网优化,形成弱注强采注采模式,新井区投产后相比老井区无水采油期延长1 a以上。该项研究对类似裂缝性油藏注采井网的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缝间干扰 波及系数 注采模式 物理实验 KAT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二元复合驱注采参数优化方法——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4~1-5~1区块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明玉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97,共7页
响应曲面法是一种运用PB试验进行主控因素筛选,然后基于最速上升法确定最优方案的优化方法。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二元复合驱注采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克服了部分传统优化方法的缺点,具有快速准确获得全局最优方案的优点。以孤东油田七区... 响应曲面法是一种运用PB试验进行主控因素筛选,然后基于最速上升法确定最优方案的优化方法。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二元复合驱注采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克服了部分传统优化方法的缺点,具有快速准确获得全局最优方案的优点。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4~1-5~1区块作为二元复合驱的典型区块,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采用PB试验筛选出影响二元复合驱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然后根据BBD试验确定各主控因素的最优值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将主控因素最优值作为生产参数代入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的吨聚增油值为21.894 m^3/t,与响应曲面法的相对误差为1.7%,二者的良好拟合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将响应曲面法与正交设计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的最佳吨聚增油值提高了5.9%,说明该方法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二元复合驱 注采模式优化 正交设计法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油藏注水水平井ICD完井优化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伟 王珍峰 +4 位作者 刘振涛 陈昌杰 刘全宝 王风英 孙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流入控制阀(ICD)完井已被应用于改善注水水平井的注入动态,配置ICD最初入井时的合理完井参数是取得均衡注水效果的关键。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结合半解析耦合模型建立了稳态模拟和瞬态模拟相结合的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动态模... 流入控制阀(ICD)完井已被应用于改善注水水平井的注入动态,配置ICD最初入井时的合理完井参数是取得均衡注水效果的关键。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结合半解析耦合模型建立了稳态模拟和瞬态模拟相结合的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动态模拟方法。针对高渗均质油藏、非均质砂岩油藏和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利用建立的模拟方法开展了注采模式下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动态模拟预测和完井参数优化设计,并对注采模式下2口水平井单独或同时ICD完井的生产动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上述3种油藏,ICD完井能有效改善注水水平井的吸水剖面均匀程度,提高整个油藏的水驱波及效率;进行ICD限流强度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其对吸水剖面均匀程度和吸水指数的影响;对于高渗均质油藏,ICD完井不需要下入封隔器,并推荐采用统一布置方式;对于非均质砂岩油藏,ICD完井存在一个最优封隔器个数,统一布置方式和变化布置方式均可;对于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ICD完井推荐最大化封隔器个数,并首推采用变化布置方式;注采模式下为达到整个井网单元内水驱前缘均匀推进的目的注水水平井单独采用ICD完井即可。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油藏进行注水水平井ICD完井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水平井 ICD完井 不同类型油藏 注采模式 参数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夹层盐穴储气库群间矿柱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同涛 闫相祯 +1 位作者 杨恒林 杨秀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0-795,共6页
以某拟建多夹层盐穴储气库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建立了拟建盐穴储气库有限元计算模型,讨论了矿柱宽度、内压、埋深、蠕变时间和相邻盐穴内压差等参数对盐穴储气库间矿柱受力和变形影响规律,分析了在注采气时间同步和不同步工况下矿柱... 以某拟建多夹层盐穴储气库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建立了拟建盐穴储气库有限元计算模型,讨论了矿柱宽度、内压、埋深、蠕变时间和相邻盐穴内压差等参数对盐穴储气库间矿柱受力和变形影响规律,分析了在注采气时间同步和不同步工况下矿柱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矿柱中的应力随着埋深和相邻盐穴压差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矿柱宽度、内压和蠕变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内压影响不显著;蠕变使得矿柱中应力逐渐变均匀,5 a以后影响不显著;内压差在蠕变过程中使得矿柱的蠕变位移大幅增加;注采气时间不同步模式对矿柱稳定不利,尤其当矿柱宽度较小时更为显著。建议盐穴储气库间矿柱宽度取2~3倍盐穴直径,相邻盐穴间矿柱宽度较小时,尽量不采用注采气时间不同步模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夹层盐岩 盐穴储气库 矿柱宽度 模式 矿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