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开发油藏注采平衡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苗大军 张渊 +1 位作者 李国院 杨全疆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3期40-43,共4页
油藏进行注水开发后 ,建立合理的注采平衡系统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油水井的生产能力 ,节约能耗 ,同时为获得最大产液量创造条件。为了搞清在高含水采油阶段 ,油藏产液能力、吸水能力、含水上升等变化规律 ,可以结合各方面因素 ,如地层压... 油藏进行注水开发后 ,建立合理的注采平衡系统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油水井的生产能力 ,节约能耗 ,同时为获得最大产液量创造条件。为了搞清在高含水采油阶段 ,油藏产液能力、吸水能力、含水上升等变化规律 ,可以结合各方面因素 ,如地层压力、流压、注水压力、采液 (油 )指数及油水井数的变化等 ,从油藏实际出发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注采平衡交汇图 ,进行注采平衡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开油藏 注采平衡系统 研究 产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模计算中实现注采平衡配产的一种方法
2
作者 刘小凯 郭江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6-91,共6页
注采平衡问题是编制开发方案中所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例如:对于地饱压差比较小,且没有充足边水能量的油田,可能一开始就要求在保持注采平衡、保持地层压力条件下开采:对于地饱压差比较大,或有较多弹性能量可以应用的情况下,可能在生产... 注采平衡问题是编制开发方案中所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例如:对于地饱压差比较小,且没有充足边水能量的油田,可能一开始就要求在保持注采平衡、保持地层压力条件下开采:对于地饱压差比较大,或有较多弹性能量可以应用的情况下,可能在生产一段时间以后,又要求在保持当前地层压力条件下开采;还可能会要求在不同时间段以不同的注采比进行注采量分配。对于以上问题,统称为注采关系中的注采量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模计算 注采平衡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采不平衡与套损力学机理研究
3
作者 罗泽利 练章华 +2 位作者 李长平 林铁军 何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共4页
注采不平衡导致地层亏空压实,地表下沉,地层的垂直或水平变形致使套管发生弯曲,剪切或挤压失效.基于储层压实理论和现场调研数据,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套管-水泥环-地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因注采不平衡导致地层亏空、储层压实、地表下沉条... 注采不平衡导致地层亏空压实,地表下沉,地层的垂直或水平变形致使套管发生弯曲,剪切或挤压失效.基于储层压实理论和现场调研数据,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套管-水泥环-地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因注采不平衡导致地层亏空、储层压实、地表下沉条件下套管的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套管在亏空压实段发生了“S”型变形,并且在亏空段套管的侧向位移随着地表下沉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次,套管最大应力发生在亏空压实段;研究还发现当地表下沉量相同时,随着地层水化程度的增加,套管在亏空段的应力和位移均增大,因此泥岩水化会加剧注采不平衡的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亏空压实 地表下沉 套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干气开发凝析气藏注采压力系统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大涝坝2号构造凝析气藏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彭松 黄全华 +1 位作者 杨翠萍 赵习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79,116,共4页
为有效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开发凝析油含量较高的凝析气藏时多采用注干气保压方式。注干气开发凝析气藏时,对注采压力系统的研究尤其重要,但相关的技术方法较少。经过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注采压力系统的方法:... 为有效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开发凝析油含量较高的凝析气藏时多采用注干气保压方式。注干气开发凝析气藏时,对注采压力系统的研究尤其重要,但相关的技术方法较少。经过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注采压力系统的方法:以系统测试资料为基础,利用一点法公式、无阻流量与地层系数的关系,确定出气藏的平均产气能力及注气能力方程,再结合垂直管流方程、液滴重力平衡方程对注干气开发凝析气藏注采压力系统进行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大涝坝2号构造凝析气藏为例,对注干气开发该气藏时的注采压力剖面、注采平衡系统、废弃压力及停喷压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压力系统 平均产能方程 注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油田经济开采年限的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斌 郭秀文 宋玉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2期34-36,共3页
运用油田开发基本理论和大量的矿场资料 ,根据技术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平衡理论 ,计算油田的经济极限含水率 ,进而确定油田的经济开采年限。在对有关参数进行详细讨论的基础上 ,通过实例分析 。
关键词 水油田 注采平衡 操作成本 经济极限含水率 经济开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CO_2注入混相驱注采井层间产量劈分方法探讨
6
作者 熊钰 常涛 +1 位作者 百宗虎 姜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3期23-26,29,共5页
通过CO2混相驱油可实现提高未动用储量,特别是低渗储量的有效动用率以及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而液态CO2的注入驱替过程存在相当距离上的液液驱替。在评价注液态CO2驱替过程的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中,理清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层位... 通过CO2混相驱油可实现提高未动用储量,特别是低渗储量的有效动用率以及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而液态CO2的注入驱替过程存在相当距离上的液液驱替。在评价注液态CO2驱替过程的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中,理清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层位对应关系以及混相驱效应是开发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注液态CO2驱替过程中的混相驱机理基础上,基于液液驱替条件下的渗流理论,提出了注采井分层产量预测计算方法。通过某油田试验区块中的注入剖面和产液剖面,表明该方法可一定程度上分析注采井间动态对应关系,从而为优化注采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油井 入井 注采平衡 分层入量 分层产量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赞油田柳中区块Es_3^(2+3)油藏注水开发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梅芳 刘欢 +2 位作者 幸启威 韩丹 祝志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6,共3页
柳中区块是柳赞油田的主力区块之一,以开发Es23+3油藏为主。早期主要利用地层天然能量开发,适时进行注水。随着滚动开发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原油产量递减加速,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自2002年起,柳中区块... 柳中区块是柳赞油田的主力区块之一,以开发Es23+3油藏为主。早期主要利用地层天然能量开发,适时进行注水。随着滚动开发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原油产量递减加速,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自2002年起,柳中区块深化地质认识,转变注水工作思路,全面研究注水效率,以完善井网和注采系统为重点,以建立注采平衡为目标,加强注水管理,采取水井分注、调剖、聚合物驱油以及油井提液、卡堵水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恢复地层能量,控制含水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成为冀东油田注水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开发 井网完善 注采平衡 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及优化注水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孙亮 李勇 +1 位作者 杨菁 李保柱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水平井含水上升问题日益突出,对油田的产能建设影响较大。通过分析中东A油田KH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注水开发优化技术。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全直径岩... 水平井含水上升问题日益突出,对油田的产能建设影响较大。通过分析中东A油田KH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注水开发优化技术。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全直径岩心CT成像测井资料以及生产动态分析,厘清了影响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高渗条带、裂缝带、高黏油的分布以及底水能量的强弱为主要地质因素,开发技术对策如注采比、注采强度以及水平井与储层的关系为主要开发因素。研究表明,以上主控因素会造成水平井各段出水不均匀,表现为含水快速上升或暴性水淹;注入水或底水主要沿高渗条带流动,水平生产段部分呈条带状水淹的特征。为此,提出井网平衡注采、周期性注水及水平井侧钻等技术对策,并在油田现场实施,目前试验井组开发调整效果较好。优化注水技术可在同类油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含水上升模式 水优化 井网平衡 中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开发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的计算 被引量:31
9
作者 邹存友 常毓文 +1 位作者 王国辉 兰丽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15,共5页
根据水驱开发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和注采比的准确定义,由极值原理,详细推导了油水井地层压力相同和不同时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的计算公式。该公式不仅适用于注采平衡条件下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的计算,亦适合于非注采平衡条件及低渗透油田... 根据水驱开发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和注采比的准确定义,由极值原理,详细推导了油水井地层压力相同和不同时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的计算公式。该公式不仅适用于注采平衡条件下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的计算,亦适合于非注采平衡条件及低渗透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计算。以往采用的算法均存在缺陷:"吸水、产液指数法"建立在注采平衡基础之上,"吸水、产液指数及注采比法"忽略了原油性质的影响,"吸水、产液指数比及注采压差法"不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将提出的方法在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进行了实际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朝阳沟油田目前阶段的合理油水井数比为3.28,此时产液量可达到最高,为5155.8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 合理油水井数比 注采平衡 低渗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井分层动用状况研究新方法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杜庆龙 朱丽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6-98,共3页
针对注水开发的多层砂岩油田油、水井分层监测资料少、油藏分层动态分析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油水井分层动用状况研究新方法:以井组内注采平衡为依据,综合考虑注水井和受其影响的采油井的油层条件(油层厚度,渗透率,原油黏度)... 针对注水开发的多层砂岩油田油、水井分层监测资料少、油藏分层动态分析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油水井分层动用状况研究新方法:以井组内注采平衡为依据,综合考虑注水井和受其影响的采油井的油层条件(油层厚度,渗透率,原油黏度)和开发条件(注采井距,生产压差,改造措施)等因素,通过平面分配系数和垂向劈分系数,合理劈分注水井的分层注水量,从而得到油井各小层的分层产液量。该方法把油、水井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采取动静结合方式,克服了过去简单地根据油层的产能系数(有效渗透率与有效厚度的乘积)劈分油、水井的分层注水量和产液量的缺陷。大庆葡北油田37口井的现场实际资料验证,用该方法计算的水井分层吸水量和油井的分层产液量与实测吸水量和实测产液量符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动用状况 油层条件 开发条件 注采平衡 水量 产液量 劈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最低允许流压界限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军辉 杜庆龙 +5 位作者 朱丽红 穆文志 曾雪梅 李菁 孙天元 赵凯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97-201,共5页
针对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的特点,将注水系统、油藏系统和采油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注采平衡原理,给出了给定注水压力条件下最低允许流压的经验公式。应用该公式,结合注水井吸水能力及采油井产液能力的变化规律,可对不同注水... 针对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的特点,将注水系统、油藏系统和采油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注采平衡原理,给出了给定注水压力条件下最低允许流压的经验公式。应用该公式,结合注水井吸水能力及采油井产液能力的变化规律,可对不同注水压力、不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不同含水率时的最低允许流压进行测算,为油田开发调整和规划编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最低允许流压随含水率升高而降低的传统认识只是一个特例,其变化规律还与注采能力、油水井数比等有关。对喇萨杏油田SZ开发区来说,为满足特高含水期的提液要求,须通过注采系统调整进一步降低油水井数比,增加注水井注水量。过度降低采油井井底流压将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影响最终水驱开发效果。提出的最低允许流压经验公式形式简单,参数易于收集,对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井动态 注采平衡 最低允许流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六拨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及产能挖潜对策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双波 闫栋栋 +2 位作者 张红静 王富来 张凤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89,117,共4页
段六拨油田是大港油田南部油区的主力区块。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和层间矛盾突出、累积亏空大及产量递减加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稳油增产。以建立注采平衡与产能调整为重点,建立更为直观与符合实际的产能调整模型指... 段六拨油田是大港油田南部油区的主力区块。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和层间矛盾突出、累积亏空大及产量递减加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稳油增产。以建立注采平衡与产能调整为重点,建立更为直观与符合实际的产能调整模型指导挖潜对策,运用油田水驱规律及精细油藏描述方法,突破了以往的地质认识。通过研究使得注采井网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层间注采对应关系增强,在新的地质认识指导下的井网加密成效颇丰,新井累积产油量为1.02×104t,新建产能达4.5×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开发产量递减井网完善注采平衡产能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井资料在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新维 林加恩 《断块油气田》 CAS 1994年第4期36-41,共6页
试井资料可以用于动态分析中。用试井资料定量地求出注采比IPR,从而可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油藏注采平衡状况。本文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试井资料 注采平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型储气库空间动用规律及扩容机理仿真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涛 李宜强 +7 位作者 丁国生 王正茂 石磊 刘哲宇 汤翔 曹涵 曹金鑫 黄友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7-1233,共7页
采用一维长岩心和大型二维平板岩心模型开展了一维注气建库、单轮次注采模拟实验与二维平板岩心建库、多轮次注采模拟实验,研究了储集层物性、注采平衡时间等对储集层孔隙动用效率、有效库容形成及达容周期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储集层物... 采用一维长岩心和大型二维平板岩心模型开展了一维注气建库、单轮次注采模拟实验与二维平板岩心建库、多轮次注采模拟实验,研究了储集层物性、注采平衡时间等对储集层孔隙动用效率、有效库容形成及达容周期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储集层物性、地层含水饱和度是影响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和运行的主要因素。气藏型储气库建库达容及运行过程中,储集空间可划分为高效、低效和无效3类工作区,储集层渗透率越高,孔隙动用效率越高,无效工作区越小或不存在无效工作区,注入气的损失越小,利用率越高。储集层物性越好,储集空间越大,最终形成的库容量越大。储集层含水饱和度越高,储气库建库达容及运行过程中气体损失越多,优化注采驱替排水,降低含水饱和度是减少储气库气量损失的有效途径。多轮次注采过程中,注采平衡时间存在合理区间,超过该合理区间,继续延长注采平衡期对储气库扩容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型储气库 多轮次 注采平衡时间 孔隙动用效率 有效库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