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南油田注采二次不完善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范荣菊 高保国 +2 位作者 盛立江 蔡勇胜 聂振霞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48-49,共2页
渤南油田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削弱了油田稳产基础。通过注水井数及注采对应率变化规律研究,分析了造成水井停注的因素,指出水质不合格和套管损坏是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质精细处理、油层改造和油井转注等针... 渤南油田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削弱了油田稳产基础。通过注水井数及注采对应率变化规律研究,分析了造成水井停注的因素,指出水质不合格和套管损坏是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质精细处理、油层改造和油井转注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实施后注入水水质明显改善,增加和恢复有效注水井点43个,开发效果显著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油田 低渗透 注采完善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做法及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文富 余兴华 +1 位作者 贾春雨 刘丽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40,51,共4页
论述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评价单砂体注采完善程度的一种新方法 ;通过解剖典型区块 ,分析了不同沉积模式储层的注采完善程度 ;阐述了通过井网综合利用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做法及效果。实... 论述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评价单砂体注采完善程度的一种新方法 ;通过解剖典型区块 ,分析了不同沉积模式储层的注采完善程度 ;阐述了通过井网综合利用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做法及效果。实践表明 :井网综合利用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应采取灵活调整的做法 ,既要坚持不打乱开发层系的原则 ,又要根据聚合物驱阶段性强的特点 ,灵活运用水驱高关井和低产能井挖掘聚驱注采不完善部位的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甸油田 特高含水期 井网综合利用 完善单砂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以渤南油田义11井区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宝国 滑辉 +2 位作者 丁文阁 陈军 李华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99,103,共4页
渤南油田义11井区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采矛盾突出,自然递减率达到14.8%,产量快速下降。为减缓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针对主力油层主体部位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的状况,通过不稳定注... 渤南油田义11井区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采矛盾突出,自然递减率达到14.8%,产量快速下降。为减缓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针对主力油层主体部位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的状况,通过不稳定注水和优化油井采液强度,实现控水稳油;针对局部注采不完善,储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状况,通过完善和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对合采合注井,通过分层注水和封堵高含水层,减缓层间矛盾;对采出程度低,含水率低的砂体边部和非主力油层,通过储层改造、分层注水、单层开采等措施,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年递减率下降至4.1%,基本保持稳定,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由30.7%提高到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流动单元 开发技术对策 提高收率 注采完善 渤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地区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
4
作者 王群超 夏欣 陈富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2-44,共3页
阿南油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油藏物性差 ,构造破碎 ,非均质性强 ,开发难度比较大。随着油田的开发 ,逐步暴露了油水关系复杂、注水效率较低、水驱动用程度低、油田产量下降快、受效油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在深入研... 阿南油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油藏物性差 ,构造破碎 ,非均质性强 ,开发难度比较大。随着油田的开发 ,逐步暴露了油水关系复杂、注水效率较低、水驱动用程度低、油田产量下降快、受效油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在深入研究地质资料和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比较强的调整措施 ,如 :细分开发层系、加密井网、完善注采关系、油层改造、调整注采结构等 ,获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使得阿南油田连续 9a稳产在 70 0t d左右 ,采油速度稳定在1 6 %以上 ,确保了该油田的高速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 层系调整 注采完善 加密井网 调水增油 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子齐 魏吉凯 +3 位作者 王桂成 孙颖 杨红刚 常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1,共3页
针对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该区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指出了主力油层剩余油储量丰度较高。阐明了剩余油主要在断层遮挡、构造高部位或断鼻上倾方向富集;受沉积微相影响,平面上剩余油... 针对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该区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指出了主力油层剩余油储量丰度较高。阐明了剩余油主要在断层遮挡、构造高部位或断鼻上倾方向富集;受沉积微相影响,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河道边缘、侧翼及前缘的Ⅱ类和Ⅲ类储层中;纵向上正韵律层水淹模式水下分流河道中上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油层注水开发中高渗透层的层间干扰导致相对低渗透层剩余油分布更为突出;注采井网不完善及水驱损失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剩余油滞留。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团块状和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的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储量丰度 构造断裂带 沉积微相 层间干扰 完善 挖潜方向 文15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挖潜对策 被引量:28
6
作者 徐慧 林承焰 +2 位作者 雷光伦 宫保 范彩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0,35,共8页
依据层次分析法,对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葡Ⅰ油组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层次及平面展布形态进行研究,并通过油藏工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各类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挖潜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单砂体相当于复合河道砂体... 依据层次分析法,对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葡Ⅰ油组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层次及平面展布形态进行研究,并通过油藏工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各类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挖潜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单砂体相当于复合河道砂体层次,可分为连片式、交切条带式、孤立条带式3种展布样式,单砂体宽度和厚度逐次降低;砂体越连片,厚度越大,受平面非均质性和沉积韵律影响越严重;砂体越分散,厚度越小,受注采不完善影响越严重;高含水期的剩余油挖潜对策为连片式砂体调整为五点法注采井网,交切条带式调整为枝状分散河道注水、交切区采油的注采井网,孤立条带式调整为点状交错注采井网,同时注水井采用周期注水方式,采油井采取放大生产压差提液,对薄差砂体部位的水井实施酸化改造,油井实施压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单砂体 水驱控制程度 注采完善程度 剩余油 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子齐 庞振宇 +1 位作者 李伟峰 李文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3,共7页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统计分析地层混合液电阻率计算分析剩余油储量丰度平面分布,利用吸水剖面动用状况分析剩余油的剖面分布规律。阐述了该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统计分析地层混合液电阻率计算分析剩余油储量丰度平面分布,利用吸水剖面动用状况分析剩余油的剖面分布规律。阐述了该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高、构造复杂带与层内河道边缘、相变带二、三类储层及其韵律性控制,以及层问干扰、注采不完善及水驱损失影响。指出该区特高含水油层动用程度高,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豆荚状或团块状、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储量丰度 吸水动用 构造相变带 层间干扰 完善 挖潜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六拨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及产能挖潜对策 被引量:8
8
作者 董双波 闫栋栋 +2 位作者 张红静 王富来 张凤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89,117,共4页
段六拨油田是大港油田南部油区的主力区块。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和层间矛盾突出、累积亏空大及产量递减加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稳油增产。以建立注采平衡与产能调整为重点,建立更为直观与符合实际的产能调整模型指... 段六拨油田是大港油田南部油区的主力区块。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逐渐暴露出平面和层间矛盾突出、累积亏空大及产量递减加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稳油增产。以建立注采平衡与产能调整为重点,建立更为直观与符合实际的产能调整模型指导挖潜对策,运用油田水驱规律及精细油藏描述方法,突破了以往的地质认识。通过研究使得注采井网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层间注采对应关系增强,在新的地质认识指导下的井网加密成效颇丰,新井累积产油量为1.02×104t,新建产能达4.5×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开发产量递减井网完善平衡产能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