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注蒸汽采油三维比例物理模拟新技术 被引量:26
1
作者 昝成 马德胜 +6 位作者 王红庄 沈德煌 关文龙 李秀峦 江航 罗健 郭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8-743,共6页
为了解决现有热采物理模拟装置模型热损失大、模型内压控制精度低、实验过程监控不足等问题,自主研制成功了新型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并提出了注蒸汽采油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技术路线。该装置采用热流数值模拟、PI... 为了解决现有热采物理模拟装置模型热损失大、模型内压控制精度低、实验过程监控不足等问题,自主研制成功了新型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并提出了注蒸汽采油高温高压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技术路线。该装置采用热流数值模拟、PID自动控制及三维数据场平面设计方法,重点解决了以下难题并形成特色技术:①采用高温高压热采模型热损失比例模化技术,比例控制模型顶底散热量,实现汽腔持续发育;②采用高温高压三维地层温/压模拟技术,实现模型压力均匀稳定控制,高压舱内各点温差小于±2℃;③采用模型三维数据场在线监测与可视化分析技术,实时监测与调控油藏动态。利用该实验装置开展了特稠油水平井与直井组合热采及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完整刻画了汽腔发育规律,深化了对双水平井SAGD开采机理和生产动态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采油 比例物理模拟 三维模型 高温高压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蒸汽采油高压模型水平井相似准则及模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史琳 员盼锋 +4 位作者 昝成 马德胜 王红庄 李秀峦 郭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根据水平井井筒及井筒附近的流体流动行为,建立注蒸汽采油高压模型水平井变质量流模型,提出一套模化高压模型中水平井半径及射孔或割缝参数的相似准则体系,并将该相似准则体系应用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三维高温高压物理模拟试验模... 根据水平井井筒及井筒附近的流体流动行为,建立注蒸汽采油高压模型水平井变质量流模型,提出一套模化高压模型中水平井半径及射孔或割缝参数的相似准则体系,并将该相似准则体系应用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三维高温高压物理模拟试验模型的设计上。结果表明,模拟试验数据可有效反映现场汽腔扩展规律和生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采油 高压模型 水平井 相似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体系改善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岸洲 张贵才 +3 位作者 葛际江 王洋 王冲 蒋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7,共6页
针对常规注蒸汽采油中蒸汽超覆和指进、且洗油效率低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表面活性剂体系改善注蒸汽采油开发效果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蒸汽/泡沫剂、蒸汽/降黏剂和蒸汽/增油助排剂。综述了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及适用条件,并... 针对常规注蒸汽采油中蒸汽超覆和指进、且洗油效率低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表面活性剂体系改善注蒸汽采油开发效果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蒸汽/泡沫剂、蒸汽/降黏剂和蒸汽/增油助排剂。综述了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及适用条件,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注蒸汽采油 表面活性剂 泡沫剂 降黏剂 增油助排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注入蒸汽时热液区温度分布的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耀江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1-26,共6页
本文建立了被水饱和的一维多孔介质中一端注入蒸汽后热液区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导出了向半无限大侧向介质散热的热流密度项,以及以凝结前缘运动速度表示的控制方程中对流项系数的具体表达式,考虑了不蒸汽凝结前缘这一移动边界条件,... 本文建立了被水饱和的一维多孔介质中一端注入蒸汽后热液区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导出了向半无限大侧向介质散热的热流密度项,以及以凝结前缘运动速度表示的控制方程中对流项系数的具体表达式,考虑了不蒸汽凝结前缘这一移动边界条件,提出了运用拉氏变换及数值反演求解此问题的一种计算方法,获得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热液区 温度分布 注蒸汽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3断块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慧卿 侯志杰 +2 位作者 高本成 周运恒 郭云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81,共3页
高 3断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端 ,根据高 3断块的油藏条件 ,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烟道气蒸汽混注条件下的驱油效率 ,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原油模拟蒸馏实验对混注时的驱替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混注条件下蒸汽组分的分压降低 ,井... 高 3断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端 ,根据高 3断块的油藏条件 ,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烟道气蒸汽混注条件下的驱油效率 ,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原油模拟蒸馏实验对混注时的驱替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混注条件下蒸汽组分的分压降低 ,井底蒸汽干度相应提高 ,因此在注入相同的蒸汽质量当量下 ,热流体的波及范围增大 ;混注时原油蒸汽蒸馏效应得到强化 ,原油的初馏点温度降低了 2 2℃ ,注汽温度为 2 2 0℃下原油可蒸馏体积增加值由驱替初期的 5 %提高到 10 %。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实验结果表明 ,低注汽温度范围 (<2 2 0℃ )内 ,气汽混注比例增加 ,驱替效率升高 ,高注汽温度范围 (≥ 2 2 0℃ )内 ,气汽混注比例增加 ,驱替效率增值缓慢。对于高 3断块 ,适宜的混注气汽比例为 0 .5∶1,比纯蒸汽驱原油采收率提高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热力采油 烟道气蒸汽驱替 实验 深层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薄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开发方式实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德胜 郭嘉 +2 位作者 李秀峦 昝成 史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8-461,共4页
应用三维相似准则设计并建立了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实验模型,对影响注蒸汽采油过程的重要油藏参数进行了比例模化,研究了3种不同井网的蒸汽吞吐后注蒸汽采油接替开发方式。实验结果表明,与直井汽驱和水平井注汽直井采油相比,直井注汽水... 应用三维相似准则设计并建立了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实验模型,对影响注蒸汽采油过程的重要油藏参数进行了比例模化,研究了3种不同井网的蒸汽吞吐后注蒸汽采油接替开发方式。实验结果表明,与直井汽驱和水平井注汽直井采油相比,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方式高产期较长,采油速率高,实验采出程度可达到70%.对于油层厚度为10~15 m的浅层超稠油油藏吞吐后期,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是可选的接替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油藏 注蒸汽采油 三维比例物理模拟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层矿物对蒸汽作用下稠油组成与粘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范洪富 刘永建 钟立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9-301,310,共4页
实验考察了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的两种稠油在有和无油层岩心存在时水热裂解反应产物的差别。裂解反应温度 2 40℃ ,反应时间 2 4小时 ,油层岩心岩石矿物和粘土矿物组成已知。作为对照 ,还考察了相同条件下的热裂解反应产物。实验结果表... 实验考察了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的两种稠油在有和无油层岩心存在时水热裂解反应产物的差别。裂解反应温度 2 40℃ ,反应时间 2 4小时 ,油层岩心岩石矿物和粘土矿物组成已知。作为对照 ,还考察了相同条件下的热裂解反应产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油层矿物对低含硫稠油的水热裂解有催化作用。与单纯水热裂解结果相比 ,有油层矿物参与的水热裂解使两种稠油的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含量增加 ,胶质、沥青质组分含量减少 ,稠油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略有下降 ,沥青质组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较大幅度下降 ,气体 (H2 、C1—C3 烷烃、CO2 及H2 S)生成量增加。两种稠油的粘度 (初始值 88.5和 12 4.3Pa·s)在水热裂解后分别下降 13.4%和 10 .6 % ,在油层矿物参与下水热裂解后则分别下降 2 5 .6 %和 2 3.4%。这一实验研究结果有助于研制高效的稠油水热裂解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硫稠油 水热裂解 油层矿物 催化作用 注蒸汽采油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家寺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杰祥 樊泽霞 +2 位作者 任熵 王兰兰 闫方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5-208,共4页
实验考察了一种商品水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A)和一种自制油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B)对胜利单家寺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效能。实验稠油50℃黏度111.469Pa·s,含S0.42%,含胶质46.5%,含沥青质16.5%,H/C=1.68。在加水量10%... 实验考察了一种商品水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A)和一种自制油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B)对胜利单家寺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效能。实验稠油50℃黏度111.469Pa·s,含S0.42%,含胶质46.5%,含沥青质16.5%,H/C=1.68。在加水量10%、水热裂解温度260℃、时间24小时条件下,催化剂B在加量0.05%~0.15%范围降黏率维持高值,加量0.08%时最高,催化剂A在加量0.2%时降黏率有明显的峰值;0.08%催化剂B的催化效能明显好于0.2%催化剂A,裂解后稠油的降黏率、含硫、含胶质、含沥青质和H/C值分别为71.2%和62.3%,0.23%和0.29%,26.3%和32.6%,10.3%和11.4%,1.70和1.69;当加水量增大时(≥5%),0.2%催化剂A的催化效能增大,加水量20%时达到最佳,此时水热裂解后稠油的降黏率、含胶质、含沥青质分别为65.8%,27.2%、10.6%;催化剂B在加水量5%时催化效能差,加水量在10%~50%范围时催化效能基本不变。根据不同温度下沥青质含量和降黏率随水热裂解时间变化,在0.08%催化剂B存在下水热裂解速率和程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最后均趋于平衡,280℃、12小时的降黏率为72%左右,240℃、24小时为64%左右,180℃、24小时为20%左右。用作稠油水热裂解催化剂的钼盐,油溶性的优于水溶性的。图3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剂 油溶性 钼盐 井下降黏 井下改质 注蒸汽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供氢体对稠油进行水热裂解催化改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法军 刘永建 +2 位作者 赵田红 闻守斌 赵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9-384,共6页
基于对稠油水热裂解反应机理的分析,讨论了供氢体改质稠油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利用供氢体对稠油进行改质研究的思路及其进展,介绍了无机、有机供氢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指出了高芳烃重质石油馏分及异丙醇等醇类作为经济型供氢体... 基于对稠油水热裂解反应机理的分析,讨论了供氢体改质稠油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利用供氢体对稠油进行改质研究的思路及其进展,介绍了无机、有机供氢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指出了高芳烃重质石油馏分及异丙醇等醇类作为经济型供氢体的可行性。稠油井下水热裂解改质技术的关键之一是寻找供氢效果更好、来源广泛、适宜的工业用供氢体。表1参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氢体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改质 注蒸汽采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粘剂S-5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嫣镔 郭省学 +4 位作者 唐培忠 刘东青 王秋霞 吴东昌 宋志龙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4年第10期18-21,共4页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油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制出耐高温高效稠油乳化降粘剂S-5,并对其提高注汽采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蒸汽注入S-5可明显降低开发初期注汽压力,提高蒸汽驱替效率,降低产出液中含水量,提高注汽周期的产油量及油...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油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制出耐高温高效稠油乳化降粘剂S-5,并对其提高注汽采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蒸汽注入S-5可明显降低开发初期注汽压力,提高蒸汽驱替效率,降低产出液中含水量,提高注汽周期的产油量及油汽比。将降粘剂S-5用于井筒降粘,可有效提高稠油井产量,解决井筒举升困难的问题。该项技术在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推广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降粘剂 研制 应用 采油效果 注蒸汽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TFSA薄膜扩散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世洪 王积龙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8年第4期33-35,44,共4页
针对稠油储量丰富的二连油田在采用蒸汽吞吐试采过程中出现的油气比低和稳产期短等问题,研制出HS-TFSA薄膜扩散剂。选择TFSA、KW-1、FH-160、QH-111等已有的驱油助剂同所研制的HS-TFSA进行效果对比。室内试验结果表明:HS-TFSA... 针对稠油储量丰富的二连油田在采用蒸汽吞吐试采过程中出现的油气比低和稳产期短等问题,研制出HS-TFSA薄膜扩散剂。选择TFSA、KW-1、FH-160、QH-111等已有的驱油助剂同所研制的HS-TFSA进行效果对比。室内试验结果表明:HS-TFSA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高于用于对比的国内其它同类产品(在投药量为200mg/L时,可将油水界面张力从14.5mN/m降至2.0mN/m);HS-TFSA的降粘性能优于用来对比的大部分药剂,和TFSA的性能接近;HS-TFSA的脱水能力和洗油能力与其它用于对比的药剂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而就驱油能力而言,在所试验的各种药剂中,以HS—TFSA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采油 薄膜扩散剂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