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分层注聚流线型阀芯结构优化
1
作者 张仕帆 贾德利 龚斌 《石油矿场机械》 2025年第2期46-56,共11页
在分层注聚过程中,满足分层配压的同时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损失,是困扰配注器节流阀芯结构优化设计的难题。以流线形阀芯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流线形阀芯的调压与黏损机理。以节流压差与平均剪切速率为性能指标,采用Plackett-... 在分层注聚过程中,满足分层配压的同时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损失,是困扰配注器节流阀芯结构优化设计的难题。以流线形阀芯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流线形阀芯的调压与黏损机理。以节流压差与平均剪切速率为性能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分析结构因素的显著性,利用响应面法构建其与响应值的回归模型。结合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和熵权法,确定了流线形阀芯的最优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外径、槽间距和后槽间角是影响节流压差和平均剪切速率的显著因素。节流压差和平均剪切速率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5022和0.4978。优化后流线形阀芯的外径为18 mm、槽间距为12 mm、前槽间角为35°以及后槽间角为45°,对应的节流压差和平均剪切速率分别为45.68 kPa和1731.32 s^(-1)。与优化前相比,节流压差提高2.33%,平均剪切速率降低1.87%,流线形阀芯的应用性能得到提高。研究成果为提升分层注聚技术中配注装置的应用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助于推动油田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聚 流线形阀芯 结构优化 响应面法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注聚时机研究
2
作者 魏长清 《中外能源》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大庆油田聚驱开发对象已由一类油层向二类油层转变,以往基于一类油层区块建立的标准已不适用,需要开展适合于二类油层的注聚时机研究。基于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二类油层地质模型,研究开始注聚时含水率和结... 大庆油田聚驱开发对象已由一类油层向二类油层转变,以往基于一类油层区块建立的标准已不适用,需要开展适合于二类油层的注聚时机研究。基于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二类油层地质模型,研究开始注聚时含水率和结束注聚时含水率对聚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现场进行验证,确定合理的开始和结束注聚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束注聚时含水率相同情况下,开始注聚时含水率越高,聚驱阶段采出程度越低,聚合物用量越大,吨聚增油量越低,含水下降幅度越小,含水最低值越高。即开始注聚时含水率越低,聚驱效果越好。在开始注聚时含水率相同情况下,结束注聚时含水率越高,聚合物用量、聚驱阶段采出程度越高,吨聚增油量越低。当水驱至含水率96%时开始注聚,选择含水回升到96%~97%时结束注聚比较合理,含水最好不要超过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驱 二类油层 开始注聚 结束注聚 含水率 合物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注入站注聚单耗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措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姝祺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聚合物驱油技术已经成为大庆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力技术,其中注聚系统能耗是注入过程中最主要的能耗点,而注聚单耗是衡量耗电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注聚泵容积效率、不同压力损失、回流比等对注聚单耗的影响,采取注聚泵结构优化、加装变... 聚合物驱油技术已经成为大庆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力技术,其中注聚系统能耗是注入过程中最主要的能耗点,而注聚单耗是衡量耗电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注聚泵容积效率、不同压力损失、回流比等对注聚单耗的影响,采取注聚泵结构优化、加装变频器等技术措施,并通过加强注聚泵日常维护、控制采暖温度等管理措施,实现了注入体系平稳、连续注入,进一步保证了开发效果,优化注聚泵结构后聚合物注入站注聚单耗由原来的2.36 kWh/m3降为1.44 kWh/m3。达到了降低注聚单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站 注聚单耗 耗电量 注聚泵容积效率 压力损失 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分层防砂分层注聚技术工艺优化
4
作者 张雪梅 张剑 +3 位作者 贺启强 车传睿 任从坤 石琼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针对胜利油田已有的双管分层防砂分层注聚技术无法满足其海上低剪切、防堵塞、长效注聚需求的现状,对注聚筛管、环空安全阀及液控封隔器等核心工具进行了优化改进,形成了双管宽流道分层防砂分层注聚技术。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注聚... 针对胜利油田已有的双管分层防砂分层注聚技术无法满足其海上低剪切、防堵塞、长效注聚需求的现状,对注聚筛管、环空安全阀及液控封隔器等核心工具进行了优化改进,形成了双管宽流道分层防砂分层注聚技术。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注聚筛管采用倒梯形缝状结构,表面双疏涂层,自洁不堵塞,流通量提高25%~40%;优化环空安全阀过流通道使内外管环空过流面积增加3.3倍;优化液控封隔器结构,使胶筒肩部受力减小12.6%,坐封活塞面积增加0.78倍,解封后环空面积增大1.5倍。该技术已在海上油田成功应用35井次,井筒黏度保留率达93%,提高5%,平均注入压力下降1.1 MPa。该技术对油田海上、陆地化学驱区块的长效注采开发具有一定的示范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工艺 分层防砂 分层注聚 注聚管柱 环空安全阀 液控封隔器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氧活化测井新技术在油田注聚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之的 夏宏泉 陈平 《油气井测试》 2005年第3期57-58,61,共3页
随着油田注聚合物区块和井数的增多,常规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注聚开发需求,由于氧活化测井能够克服传统的注入剖面测井示踪剂沾污、沉积、地层漏失以及不能在聚合物中均匀扩散等影响而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能够很好地用于指... 随着油田注聚合物区块和井数的增多,常规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注聚开发需求,由于氧活化测井能够克服传统的注入剖面测井示踪剂沾污、沉积、地层漏失以及不能在聚合物中均匀扩散等影响而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能够很好地用于指导注水方案调整、评价注聚效果和调剖效果等油田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活化测井 注聚开发 油田 应用 脉冲 入剖面 测井示踪剂 注聚合物 测井技术 均匀扩散 方案调整 开发工作 调剖效果 注聚效果 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大斜度井缆控智能分层注聚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乐 刘长龙 +5 位作者 寇磊 陈征 张璐 徐元德 王胜 薛德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7,150,共6页
海上油田单管分层测调注聚工艺不能满足井斜大于60°的井况,同时测调时需要钢丝作业配合,平均单井测调用时6 h,测调效率低,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井下温度、压力、流量的实时监测与注入量调整。在介绍海上油田缆控智能注聚新技术原理... 海上油田单管分层测调注聚工艺不能满足井斜大于60°的井况,同时测调时需要钢丝作业配合,平均单井测调用时6 h,测调效率低,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井下温度、压力、流量的实时监测与注入量调整。在介绍海上油田缆控智能注聚新技术原理、适用性与特点的基础上,研发出缆控智能注聚工作筒、大流量下高保黏通道及地面控制器等关键配套工具。实验表明,工作筒形成节流压差小于4 MPa,保黏率大于85%,性能较好。现场应用表明,缆控智能注聚技术在大斜度井的分层注聚调试过程中,可实时反馈流量、压力、温度等监测数据,提高注聚井测调效率和油藏配注达标率,为海上油田聚驱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分层注聚 测调效率 大斜度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电液联控单管分层注聚技术研究
7
作者 钱钦 车传睿 +3 位作者 任从坤 张雪梅 李德忠 石琼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针对传统单管细分注聚技术存在因聚合物吸附等造成测调仪投捞不到位、配聚器调配困难及有效期短等问题,研发了一种电液联控单管分层注聚技术。该技术包含电液复合分控装置、液控多级配聚器、非接触式热传导流量计等核心工具。电液复合... 针对传统单管细分注聚技术存在因聚合物吸附等造成测调仪投捞不到位、配聚器调配困难及有效期短等问题,研发了一种电液联控单管分层注聚技术。该技术包含电液复合分控装置、液控多级配聚器、非接触式热传导流量计等核心工具。电液复合分控装置通过1根主控电缆,实现1根液控管路分控多个液控工具,大大简化了井筒管线数量;液控多级配聚器解决了注聚过程中流量调节困难的问题,实现变排量调节和大压差注入;非接触式热传导流量计实现聚合物流量井下长效在线监测。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3井次,分注层数2~3层,最大单层配注量130 m^(3)/d,测调次数达21次,测试准确率达85%以上,在井时间约600 d依然有效。该技术满足了海上油田“保黏、细分、长效”的注聚需求,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单管分层注聚 电液联控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注聚油藏波及系数研究
8
作者 张静 陈晓明 +2 位作者 刘玉娟 郑彬 李金宜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对于早期注聚油藏开发,需解决波及系数动态变化规律难以定量刻画,以及未来波及系数难以准确预测等问题。为此,基于改进的相渗曲线、水驱曲线及Welge方程,提出一种早期注聚油藏体积波及系数计算及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注聚低中... 对于早期注聚油藏开发,需解决波及系数动态变化规律难以定量刻画,以及未来波及系数难以准确预测等问题。为此,基于改进的相渗曲线、水驱曲线及Welge方程,提出一种早期注聚油藏体积波及系数计算及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注聚低中含水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增长速度随着含水率上升而逐渐增大;进入注聚高含水阶段后,长期冲刷形成低效驱替,体积波及系数的增长速度随着含水率上升而逐渐降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后,油水流度比增大,体积波及系数下降;当采取稳油控水措施后,体积波及系数再次缓慢上升。以渤海L油田动态资料为基础,定量表征油田及单井区的波及系数及洗油程度,并形成图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注聚 相渗曲线 水驱曲线 波及系数 洗油程度 调整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幂律流体模型的渤海油田注聚管柱注入能力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旭东 张健 +3 位作者 康晓东 未志杰 孟凡雪 朱玥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2,共6页
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非牛顿性和海上注聚管柱的特点,提出了油管注聚和环空注聚情况下聚合物溶液摩阻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渤海S油田注聚井段进行了相关计算,指出了该油田注聚管柱中流体摩阻较大的管柱,并通过分析不同管柱和流体组合情况,... 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非牛顿性和海上注聚管柱的特点,提出了油管注聚和环空注聚情况下聚合物溶液摩阻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渤海S油田注聚井段进行了相关计算,指出了该油田注聚管柱中流体摩阻较大的管柱,并通过分析不同管柱和流体组合情况,指出了不同日注聚量情况下应采用的注聚管柱。在此基础上,对渤海S油田注聚井最大井口注入压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油田注聚井大部分注聚段在400 m3/d注入量时井口注入压力有0.5~1.5 MPa提升空间,在600 m3/d注入量时井口注入压力有1~3 MPa提升空间。建议海上油田注聚井实行"一井一策"精细化压力管理,避免统一限定注入压力上限带来的不利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油管注聚 环空注聚 摩阻 最大井口入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聚井用SC-3型双季铵盐基复合防堵剂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军 王清发 +1 位作者 刘卫 曲联庆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大庆聚合物驱油田出现了注聚压力上升甚至注入困难问题。其原因是聚合物在地层孔隙中吸附滞留和沉淀及吸附油膜导致聚合物堵塞。采用井距150m的一注一采井组模型,在水驱至含水90%时注入1000mg/L的聚合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沿... 大庆聚合物驱油田出现了注聚压力上升甚至注入困难问题。其原因是聚合物在地层孔隙中吸附滞留和沉淀及吸附油膜导致聚合物堵塞。采用井距150m的一注一采井组模型,在水驱至含水90%时注入1000mg/L的聚合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沿程压力在0~40m区间出现上升快、峰尖锐、拖尾明显的高峰。而现用强氧化荆/复合酸/转向剂型解堵剂的作用半径仅有3m。为此研制了由能形成分子沉积膜的有机双季铵盐(5g/L)、有洗油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和高价阳离子螫合剂(各0.5g/L)组成的复合解堵剂SG-3。讨论了SC-3中各组分的作用。经SC-3处理的人造岩心(K=0.5μm^2)。在连续注入800mg/L的聚合物时,注入压力上升较慢且稳定值较低(0.55MPa,空白岩心为0.70MPa)。杏四区西部聚驱区块新投产的5口注入井.于10月8~10日注入800mg/L的SC3.平均单井注入300m^3,投入注水后的防堵井和4口对比井注入压力持续下降,防堵井下降更快,2005年3月底均下降4.1MPa,此后开始注聚,注入压力均迅速上升,5月底对比井注入压力升至11.0MPa,防堵井只升至9.7MPa。图3表1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 入压力 防堵剂 有机双季铵盐 配方研究 注聚地层(预)处理 防堵 合物驱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注聚参数提高注聚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志清 吴淑蓉 +2 位作者 付剑 朱德全 隆新跃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2,共2页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西区油藏于 2 0 0 0年 10月在X4 - 172井组进行注交联聚合物先导实验 ,试验注聚一年后对井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发现井组 11口受效油井综合含水下降2 % ,2 0 0 0年增油 5 5 0 0t。这表明在西区油藏注交联聚合物能够...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西区油藏于 2 0 0 0年 10月在X4 - 172井组进行注交联聚合物先导实验 ,试验注聚一年后对井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发现井组 11口受效油井综合含水下降2 % ,2 0 0 0年增油 5 5 0 0t。这表明在西区油藏注交联聚合物能够改善驱油效果 ,达到控水稳油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2 0 0 1年 3月 ,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在孤岛油田西区油藏进行规模性聚合物驱生产 ,共设计泵房 3座 ,熟化罐 6个 ,主要担负着孤岛油田西区Ng4 2 - 62 单元 34口井的注聚任务 ,日配聚合物母液 2 4 0 0m3,日注液 60 0 0m3。在注聚过程中 ,发现诸多因素对注聚效果产生影响 ,本文就影响母液浓度和粘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 ,并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组合参数 ,达到了提高注聚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注聚参数 注聚效果 孤岛油田 采收率 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油藏注聚压力异常变化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荣 李科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6,共2页
聚合物驱时注入压力的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它可直接反映注聚效果的好坏。正确分析注聚压力的变化趋势,可适时调整注聚方案,使聚合物得到最佳效果。根据河南油田6个聚合物驱区块83口注聚井的现场资料,研究分析了聚合物注入压力的3种变化... 聚合物驱时注入压力的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它可直接反映注聚效果的好坏。正确分析注聚压力的变化趋势,可适时调整注聚方案,使聚合物得到最佳效果。根据河南油田6个聚合物驱区块83口注聚井的现场资料,研究分析了聚合物注入压力的3种变化趋势,并结合现场的实际处理效果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驱 油藏 注聚压力异常 对策 段塞驱 注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橇装式模块化注聚合物站的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新哉 佘泽华 郑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49,62,共3页
针对以往固定式注聚站建设和运行所存在的问题 ,成功设计了橇装式模块化注聚合物站 ,将注聚合物工艺所需的地面设备和装置均以橇装形式集中于 6~ 7个橇块 ,实现了注聚站的模块化、整体快速搬迁和现场快速连接施工 ,有利于设备运行、管... 针对以往固定式注聚站建设和运行所存在的问题 ,成功设计了橇装式模块化注聚合物站 ,将注聚合物工艺所需的地面设备和装置均以橇装形式集中于 6~ 7个橇块 ,实现了注聚站的模块化、整体快速搬迁和现场快速连接施工 ,有利于设备运行、管理和阶段移动配注作业。对装置的基本流程和配置 ,以及基本参数的确定做了详细阐述。现场应用情况表明 ,该注聚站完全满足注聚合物工艺要求。与常规注聚站相比 ,不但造价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合物 注聚 现场应用 设备运行 固定式 降低 搬迁 现场作业 基本流程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聚设备国产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晓云 张希俭 张中华 《石油规划设计》 2002年第6期69-73,共5页
介绍了聚合物驱地面注入工艺中的注聚工艺技术:粉剂聚合物注入工艺流程;胶体聚合物注入工艺流程;复合驱注入工艺流程;石油磺酸盐注入工艺流程。论述了注聚设备的技术指标及推行推广应用。今后注聚工艺应进行的研究是:开展一泵多井流程... 介绍了聚合物驱地面注入工艺中的注聚工艺技术:粉剂聚合物注入工艺流程;胶体聚合物注入工艺流程;复合驱注入工艺流程;石油磺酸盐注入工艺流程。论述了注聚设备的技术指标及推行推广应用。今后注聚工艺应进行的研究是:开展一泵多井流程试验、水送干粉分散装置的技术研究、注聚设备橇装化、直接注悬浮液工艺技术调研、加强改性水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设备 国产化 三次采油 注聚合物 工艺流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提高孤岛油田注聚开发效果
15
作者 刘锦华 牛金中 +2 位作者 邵彦丽 张振芳 李素花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38,共1页
孤岛油田经历了30多年的勘探开发历程,油田进入了高含水高采出阶段,为了提高采收率,孤岛油田自1992年9月在中一区Ng3单元进行了注聚合物驱先导试验,目前已有8个开发单元投入注聚开发,注聚区地质储量9773×104t,占孤岛油田的25.3%.
关键词 动态监测 孤岛油田 注聚开发 水井 注聚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聚平台振动特性及阻尼基座隔振性能
16
作者 冯春健 郭海涛 +3 位作者 陈同彦 张先锋 王树青 宋宪仓 《中国海洋平台》 2023年第6期40-48,共9页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大型注聚泵作用下注聚平台动力响应分析模型,探究注聚泵布置方式、开启数量、启动间隔等参数对注聚平台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被动隔振原理提出一种迷宫式约束阻尼隔振基座用于降低平台的振动,并采用数值方法对该...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大型注聚泵作用下注聚平台动力响应分析模型,探究注聚泵布置方式、开启数量、启动间隔等参数对注聚平台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被动隔振原理提出一种迷宫式约束阻尼隔振基座用于降低平台的振动,并采用数值方法对该约束阻尼隔振基座的隔振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注聚平台的振动响应会随着注聚泵开启数量的增加呈现线性增长趋势,不同启动间隔可导致注聚泵机振动载荷相互抵消,从而导致注聚平台振动响应大幅降低,而迷宫式约束阻尼隔振基座可显著降低注聚平台多个自由度的振动响应,其隔振效率可达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注聚 注聚平台 隔振基座 Abaqus仿真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注聚技术在二类油层油井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杜良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117,共1页
二类油层通过运用分层注聚技术,使油层吸水状况得到了改善,有效吸水厚度比例由65.2%增加到85%,其中小于0.5 m和0.5~1 m的薄差层吸水厚度比例分别提高了15.8%和24.6%;油井含水回升速度由初期的0.26%/月下降到0.03%/月;单井产油递减速度... 二类油层通过运用分层注聚技术,使油层吸水状况得到了改善,有效吸水厚度比例由65.2%增加到85%,其中小于0.5 m和0.5~1 m的薄差层吸水厚度比例分别提高了15.8%和24.6%;油井含水回升速度由初期的0.26%/月下降到0.03%/月;单井产油递减速度由0.125吨/月下降到0.029吨/月。分层注聚技术有效地控制了井组含水回升速度,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分层注聚 注聚 管柱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 被引量:40
18
作者 谢朝阳 李国 +1 位作者 王鑫 孔令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7-59,共3页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过程中,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注入压力高、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严重影响聚驱效果。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分析了聚驱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及注聚井堵塞规律,...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过程中,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注入压力高、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严重影响聚驱效果。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分析了聚驱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及注聚井堵塞规律,并根据注聚井近井地带堵塞物的成分分析,研制出新型注聚井解堵剂配方;为减少注聚井解堵后因聚合物的再吸附而重新堵塞,研究了注聚井油层保护技术,形成了既能防止聚合物在油层孔隙表面的再吸附,又能通过竞争吸附将吸附在油层孔隙表面的聚合物驱替掉的油层保护剂配方。该技术现场试验22口井,从解堵施工到油层保护等方面技术完善配套,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合物驱油 注聚 解堵剂 堵塞原因 油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田早期注聚剖面返转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明贵 杨光 +5 位作者 石鑫 周智 康晓东 赵娟 郑爱玲 刘德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8-284,共7页
为了提高海上非均质稠油油田聚合物驱效果,采用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特性黏数1800 m L/g、疏水基含量0.8%),通过双管并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渗透率级差、注聚浓度、注聚时机对渤海稠油油藏早期注聚剖面返转的影响规律,比较了交替注... 为了提高海上非均质稠油油田聚合物驱效果,采用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特性黏数1800 m L/g、疏水基含量0.8%),通过双管并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渗透率级差、注聚浓度、注聚时机对渤海稠油油藏早期注聚剖面返转的影响规律,比较了交替注入聚合物的类型和浓度、交替次数对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适用于早期注聚(含水率小于80%)、渗透率级差小(﹤6)的油层条件,聚合物良好的注入性和合适的流度控制作用对提高稠油聚合物驱采收率十分重要;弱凝胶体系和聚合物体系交替注入对高渗层伤害大,提高采收率效果差;在相同聚合物用量条件下,高浓度(2250 mg/L×0.15 PV)与低浓度聚合物体系(1750 mg/L×0.15 PV)交替注入2个轮次比单一段塞注聚(聚合物用量1200 mg/L·PV)提高采收率4.3%,渤海稠油油藏开展高浓度/低浓度聚合物体系交替注入可改善稠油聚合物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返转 交替 稠油油田 合物驱 早期注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水驱曲线在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汉桥 刘睿 +2 位作者 张贤松 陈民锋 唐恩高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3-387,共5页
水驱曲线法主要应用于进入中、高含水期的水驱油田,对于聚驱开发油田,尤其是海上早期注聚开发油田,水驱曲线的常规分析评价方法就不再适用。为此,结合渤海油田的开发实践和经验,对丙型水驱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进行了注聚时机与注聚粘... 水驱曲线法主要应用于进入中、高含水期的水驱油田,对于聚驱开发油田,尤其是海上早期注聚开发油田,水驱曲线的常规分析评价方法就不再适用。为此,结合渤海油田的开发实践和经验,对丙型水驱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进行了注聚时机与注聚粘度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的修正,实现了丙型水驱曲线对聚驱影响因素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面积积分法研究了渤海油田早期注聚技术政策界限,从而实现了丙型水驱曲线在注聚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水驱曲线 海上油田 早期注聚 面积积分法 技术政策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