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油碱水乳化活性组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世英 刘有邦 陈茂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2-347,共6页
对河南油田三种原油中的有机酸和非酸含氧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研究了它们在碱水乳化中的作用。有机酸是引起各原油碱水乳化的活性物质,非酸含氧化合物本身无碱水乳化活性,但对有机酸的乳化活性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乳化剂 原油 注碱水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水驱组分输运过程有效性研究
2
作者 王健 金映辉 罗平亚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70-74,共5页
建立了碱水驱组分孔隙输运数学模型,将模型中所需的物化参数描述为驱油剂浓度相关的函数,用“有效驱替带”量化和分析了吸附、驱油剂段塞尺寸、驱替速度、扩散弥散等因素对碱组分输运过程有效性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 建立了碱水驱组分孔隙输运数学模型,将模型中所需的物化参数描述为驱油剂浓度相关的函数,用“有效驱替带”量化和分析了吸附、驱油剂段塞尺寸、驱替速度、扩散弥散等因素对碱组分输运过程有效性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庆油田ASP复合驱用碱剂NaOH 在孔隙输运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并对模拟软件进行了实验验证,它们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经过实验验证的模拟软件,不仅可代替部分实验室流动实验和辅助机理分析,而且可以为碱水驱和ASP复合驱工程工艺方案设计和动态监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水组分 孔隙输运 数学模型 化学驱油 注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三木油田三断块馆Ⅱ油组复合碱水驱油室内研究
3
作者 唐国庆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8-252,共5页
针对羊三木油田三断块馆Ⅱ油组原油粘度高、酸值高的特点,结合早期获得的碱水驱油试验结果,进行了复合碱水驱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水中加入适量的醇、盐、聚合物组成复合碱水,可改善油水界面性质,降低碱耗,提高驱油效率。在所研究... 针对羊三木油田三断块馆Ⅱ油组原油粘度高、酸值高的特点,结合早期获得的碱水驱油试验结果,进行了复合碱水驱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水中加入适量的醇、盐、聚合物组成复合碱水,可改善油水界面性质,降低碱耗,提高驱油效率。在所研究的复合碱水中。碱-聚合物体系的驱油效果最佳,可使碱水驱油效率提高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碱水 注碱水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碱水系统界面张力和乳液特性研究
4
作者 李月秋 王建设 +1 位作者 张静容 史天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4-168,178,共6页
主要研究了碳酸钠、氢氧化钠、硅酸钠三种碱与稠油的界面张力和碱液-稠油乳状液的特性,讨论了乳状液的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这三种碱液与稠油的界面张力在一定条件下均能达到10~2mN/m数量级以下;高油水体积比下的碱水-稠油乳液类型由碱... 主要研究了碳酸钠、氢氧化钠、硅酸钠三种碱与稠油的界面张力和碱液-稠油乳状液的特性,讨论了乳状液的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这三种碱液与稠油的界面张力在一定条件下均能达到10~2mN/m数量级以下;高油水体积比下的碱水-稠油乳液类型由碱浓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碱水 驱油 稠油开采 乳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彼尔姆州油田的碱水驱效果
5
作者 王勋弟 《世界石油工业》 1996年第2期34-37,共4页
本文介绍彼尔姆四个油田的碱水驱试验,其中三个为碳酸盐岩油田。结合监测资料,分析了碱水驱发展的几个典型阶段,总结出了实施碱水驱的合理工艺,并结合实践经验对碱水驱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油田 开发试验 开发效果 注碱水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聚合物复合体系驱油机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智宇 师树义 唐国庆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介绍了大港羊三木油田地质油藏条件下注碱/聚合物复合体系驱油机理的室内研究结果。室内实验模拟实际油藏情况,通过与单一碱、聚合物体系的分别对比,对碱/聚合物复合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质,碱耗和聚合物滞留量,稳定性以及碱、聚合物... 介绍了大港羊三木油田地质油藏条件下注碱/聚合物复合体系驱油机理的室内研究结果。室内实验模拟实际油藏情况,通过与单一碱、聚合物体系的分别对比,对碱/聚合物复合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质,碱耗和聚合物滞留量,稳定性以及碱、聚合物,碱/聚合物的驱油效果以及不同注入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揭示了碱/聚合物复合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采油率 注碱水 化学驱油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油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先导试验效果反动态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宋万超 张以根 +1 位作者 王友启 赵俊斗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4年第2期8-12,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弧东油田小井距试验区馆上5 ̄(2+3)层进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先导试验的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着重对矿场试验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复合驱过程中注采能力、原油性质等变化规律及复合驱...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弧东油田小井距试验区馆上5 ̄(2+3)层进行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先导试验的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着重对矿场试验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复合驱过程中注采能力、原油性质等变化规律及复合驱油的动态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油 高聚物 表面活性剂 注碱水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二中区S7^2储层砂静态碱耗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忠 熊孝云 +4 位作者 赵敬松 唐洪明 高晓勇 孙利德 赵爱国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5-7,42,共4页
选择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采试验区T2 k1克二中区T2 k1的实际储层砂 ,在 30℃、5 0℃下 ,按 1/ 2 (g/ml) ,1/ 5(g/ml) ,1/ 10 (g/ml)三个固 /液比分别与 1.6 %wt的Na2 CO3 溶液和 1%wt的NaOH溶液反应 8h ,12 0h ,36 0h。监测了反应前后碱... 选择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采试验区T2 k1克二中区T2 k1的实际储层砂 ,在 30℃、5 0℃下 ,按 1/ 2 (g/ml) ,1/ 5(g/ml) ,1/ 10 (g/ml)三个固 /液比分别与 1.6 %wt的Na2 CO3 溶液和 1%wt的NaOH溶液反应 8h ,12 0h ,36 0h。监测了反应前后碱液浓度的变化 ,计算了各个条件下的绝对碱耗量。结果表明 :随着固 /液比减小和温度升高 ,储层砂的绝对碱耗量增加 ;1%wtNaOH的碱耗量大于 1.6 %wtNa2 CO3 的碱耗量 ,但碱剂类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与绝对碱耗量的关系受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砂 碱耗量 储集层 化学驱油 注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欢50块表面活性剂/碱驱油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熊伟 萧汉敏 刘加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7-88,95,共3页
辽河油田欢50 块为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小,岩性致密,地层温度高,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导致生产时产量下降快,产能低,采出程度低。针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通过研究复合体系溶液... 辽河油田欢50 块为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小,岩性致密,地层温度高,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导致生产时产量下降快,产能低,采出程度低。针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通过研究复合体系溶液与欢50 块原油的界面张力、复合体系溶液的长期热稳定性,从7 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又能适应该油藏99℃高温的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和碱形成的复合体系在欢50 块油砂上的吸附以及复合体系溶液驱油效率。该体系在99 ℃时能大幅度降低欢50块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达0.01 mN/m 以下) , 并具有很高的驱替效率,水驱后注入复合体系段塞,平均采收率达65.24 % ,相对于水驱,提高采收率平均为18.4% 。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复合体系溶液的驱油机理,复合体系注入前后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复合驱能提高驱替效率,在复合体系前缘形成富集油带,对进一步采出水驱剩余油明显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表面活性剂 注碱水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法造纸黑液驱油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宝岐 黄凤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在玻璃细珠充填柱人造岩心模型上进行了碱法造纸黑液驱替稠油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稠油酸值、盐、温度、岩心渗透率、注入量和注入方式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碱法造纸黑液驱稠油的采收率较水驱提高25%
关键词 碱法造纸 造纸黑液 废水处理 注碱水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度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雾点测试
11
作者 周兰芳 徐亚双 +1 位作者 傅绍斌 游革新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4-67,共4页
鉴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雾点是直接反映影响活性剂作用发挥的亲水亲油性质的尺度,测试了Oπ系列、Tween系列及Tx10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度下的雾点,探讨了NaCl,CaCl2,MgCl2及FeCl3等4种无机... 鉴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雾点是直接反映影响活性剂作用发挥的亲水亲油性质的尺度,测试了Oπ系列、Tween系列及Tx10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度下的雾点,探讨了NaCl,CaCl2,MgCl2及FeCl3等4种无机物对上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雾点的影响规律;并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雾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aCl,CaCl2,MgCl2及FeCl3都能明显降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雾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大幅度提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雾点 非离子型 测试 注碱水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增效碱驱中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华 张禹负 +1 位作者 彭晓玲 孙秀丽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0-73,共4页
本文考察了在减(Na2CO2)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界面张力性质、耐盐性及驱油效率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除在界面张力性质方面显现出比石油磺酸盐之... 本文考察了在减(Na2CO2)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界面张力性质、耐盐性及驱油效率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除在界面张力性质方面显现出比石油磺酸盐之间更好的协同效应外,石油磺酸盐在较高矿化度下的溶解性也获得根本改善,能够顺利通过孔隙介质并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长期放置亦无沉淀发生,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油 表面活性剂 协同效应 驱油 注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油田B123区块碱/聚合物驱油层结垢防治措施研究
13
作者 绳德强 高约友 《河南石油》 1995年第4期19-25,共7页
通过对国内5家化工厂生产的8种防垢剂基本性能对比,对液-液、液-固配伍性、防垢剂对碱/聚合物驱油体系性能的影响以及防垢效率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推荐出供现场应用的防垢剂BZF-2及其适宜使用浓度47mg/L。依据方案设计,平均单井投入防... 通过对国内5家化工厂生产的8种防垢剂基本性能对比,对液-液、液-固配伍性、防垢剂对碱/聚合物驱油体系性能的影响以及防垢效率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推荐出供现场应用的防垢剂BZF-2及其适宜使用浓度47mg/L。依据方案设计,平均单井投入防垢剂费用约1.0万元,预计可除去碱/聚合物驱所生垢物的2/3以上,对确保现场试验成功,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碱水 聚合物 化学驱油 油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原油中活性组分的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晓波 李之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335,340,共4页
用碱醇液萃取法从克拉玛依原油中分离出了界面活性组分并进行了元素分析,通过硅胶柱层析按极性大小将该活性组分分成了5 个级分,对5 个级分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是石油酸。用旋转滴法测定了该活性组分及其5 个级分... 用碱醇液萃取法从克拉玛依原油中分离出了界面活性组分并进行了元素分析,通过硅胶柱层析按极性大小将该活性组分分成了5 个级分,对5 个级分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是石油酸。用旋转滴法测定了该活性组分及其5 个级分与碱水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其中的含氮化合物及石油酸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可以使原油与NaOH水溶液的界面张力降至10- 2 m 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组分 分离 原油 注碱水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作用对碱耗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西娜 刘慈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7-72,47,共7页
本文针对三种不同的吸附形式,讨论带弥散的一维碱水浓度分布,分析碱水驱中吸附作用对碱水推进前沿的影响。
关键词 吸附作用 碱耗 注碱水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耗动力学实验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西娜 刘慈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3-246,共4页
本文利用碱水驱替动力学实验测定流出物中主要离子含量,分析产生碱耗的各种因素,求出了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碱耗速率。本文提出的实验方法可用于预测地层注碱效果及判断注碱水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 碱耗 注碱水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聚合物体系对油水间动界面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平全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9-77,共9页
本文针对辽河兴隆台油田,研究了原油与NaOH,Na2CO3等碱液间的动界面张力,着重考察了碱、聚合物复合体系对油水间动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与碱水间的界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为一动态变化过程;聚合物的加入,使原油... 本文针对辽河兴隆台油田,研究了原油与NaOH,Na2CO3等碱液间的动界面张力,着重考察了碱、聚合物复合体系对油水间动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与碱水间的界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为一动态变化过程;聚合物的加入,使原油与碱水间的动界面张力降低;碱浓度越高,原油与碱水间的平衡动界面张力越稳定;生物聚合物对碱水驱动界面张力影响特别敏感(即更有利于降低动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驱替液 聚合物 注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