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回采扰动巷道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金星
韩闯
+5 位作者
杨小林
陈新明
焦华喆
张超
陈峰宾
涂坤
《金属矿山》
2025年第8期9-18,共10页
回采巷道原主动式超前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巷道的稳定性要求。基于锚注支护技术与围岩的破坏范围,提出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技术作为回采巷道的优化支护方案。根据巷道现场调研的钻孔窥视探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确定了围岩的破坏...
回采巷道原主动式超前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巷道的稳定性要求。基于锚注支护技术与围岩的破坏范围,提出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技术作为回采巷道的优化支护方案。根据巷道现场调研的钻孔窥视探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确定了围岩的破坏范围,对围岩的注浆深度进行了区域划分。理论分析了围岩注浆后的加固性能,通过巷道围岩注浆前后的煤体力学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围岩的注浆加固效果。利用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结合研究了巷道采用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技术的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围岩破坏范围为2.7 m左右,两帮破坏范围为5.4 m左右,顶板和两帮注浆划分为“深”“浅”2种深度注浆加固区域。巷道注浆加固后在注浆锚杆(索)与凝固后的浆液协同支护作用下,增加了围岩的强度与黏聚力,提高了围岩抵抗变形的能力。巷道采用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方案后,巷道变形、围岩塑性区深度与破坏范围明显减小,改善了巷道的稳定性。工程应用监测数据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差异较小,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式超前支护
注
浆
加固
数值模拟
注
浆
锚杆
(
索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采扰动巷道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金星
韩闯
杨小林
陈新明
焦华喆
张超
陈峰宾
涂坤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金属矿山》
2025年第8期9-18,共10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3YFC2907203)
平煤重点科技项目(编号:4104022022220101T)。
文摘
回采巷道原主动式超前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巷道的稳定性要求。基于锚注支护技术与围岩的破坏范围,提出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技术作为回采巷道的优化支护方案。根据巷道现场调研的钻孔窥视探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确定了围岩的破坏范围,对围岩的注浆深度进行了区域划分。理论分析了围岩注浆后的加固性能,通过巷道围岩注浆前后的煤体力学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围岩的注浆加固效果。利用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结合研究了巷道采用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技术的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围岩破坏范围为2.7 m左右,两帮破坏范围为5.4 m左右,顶板和两帮注浆划分为“深”“浅”2种深度注浆加固区域。巷道注浆加固后在注浆锚杆(索)与凝固后的浆液协同支护作用下,增加了围岩的强度与黏聚力,提高了围岩抵抗变形的能力。巷道采用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方案后,巷道变形、围岩塑性区深度与破坏范围明显减小,改善了巷道的稳定性。工程应用监测数据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差异较小,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
关键词
主动式超前支护
注
浆
加固
数值模拟
注
浆
锚杆
(
索
)
Keywords
active advance support
grouting reinforc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grouting bolt(cable)
分类号
TD353 [矿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回采扰动巷道双深度分区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王金星
韩闯
杨小林
陈新明
焦华喆
张超
陈峰宾
涂坤
《金属矿山》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