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渗透注浆机理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杨志全 侯克鹏 +1 位作者 郭婷婷 马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7-72,共6页
结合宾汉姆流体的流变方程与流体粘度的时变性特性,建立了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推导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球形及柱形渗透注浆机理,通过设计两组室内注浆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 结合宾汉姆流体的流变方程与流体粘度的时变性特性,建立了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推导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球形及柱形渗透注浆机理,通过设计两组室内注浆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由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渗透机理公式计算出的理论扩散半径与试验实际测量的扩散半径虽然有20%左右的差异,但处于可接受误差的范围内,因而在总体上能够较好地反映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注浆渗透规律,对注浆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性 宾汉姆流体 渗透注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壁后注浆机理与注浆压力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小广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5,共4页
对立井岩体裂隙中注浆规律以及注浆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就目前立井壁后注浆压力确定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用弹塑性理论推导了注浆压力的理论公式,并通过与实例相验证,得出了比较接近实际的立井壁后注浆压力公式。
关键词 立井壁后 注浆机理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幂律型流体劈裂注浆机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军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劈裂注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地下工程之中,但其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明确幂律型流体劈裂注浆机理,基于平板裂缝模型及幂律型流变方程,推导出幂律型流体劈裂注浆最大扩散半径计算公式,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及参数确定方法,最后... 劈裂注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地下工程之中,但其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明确幂律型流体劈裂注浆机理,基于平板裂缝模型及幂律型流变方程,推导出幂律型流体劈裂注浆最大扩散半径计算公式,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及参数确定方法,最后通过现场注浆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劈裂注浆最大扩散半径与起裂注浆压力、浆液锋前压力、裂缝劈裂宽度、黏度系数、浆液平均流动速率及流变指数等有关;2通过分析浆液最大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差之间的关系,发现注浆压力差越大,浆液最大扩散半径越大;同时,根据裂缝宽度与浆液压力差的关系,可知裂缝宽度越大,所需要的注浆压力差越小;3根据工程试验结果,得到幂律型流体劈裂注浆最大扩散半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误差,验证了幂律型流体劈裂注浆最大扩散半径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注浆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型流体 最大扩散半径 劈裂注浆机理 计算公式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爆破注浆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彬 张向东 尹永贵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425-428,共4页
分析了巷道底鼓产生、发展原因,并对爆破注浆治理底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且就爆破、注浆等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巷道掘进 底鼓 爆破 注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煤岩体注浆加固试验方法及重塑机理研究
5
作者 孙越 邱新财 +4 位作者 张金磊 王延飞 李庭月 袁磊 张琰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56,共7页
破裂煤岩体注浆加固技术具有隐蔽性强、工艺复杂、施工成本高等特点,通过井下原位试验方式开展注浆方案设计及重塑机理研究相对较为困难;目前关于注浆方案的设计较少,对注浆重塑机理的揭示不够全面。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一种可在实验室... 破裂煤岩体注浆加固技术具有隐蔽性强、工艺复杂、施工成本高等特点,通过井下原位试验方式开展注浆方案设计及重塑机理研究相对较为困难;目前关于注浆方案的设计较少,对注浆重塑机理的揭示不够全面。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一种可在实验室内应用的破裂煤岩体注浆加固试验系统。制作了具有低离散特性的破裂石膏基试件,以水泥浆液中的水灰比为研究变量,利用构建的系统在实验室内进行了不同水灰比下注浆加固试验,并揭示了注浆重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注浆重塑后破裂石膏基试件峰值应力为3.64~5.21 MPa,其承载能力较初始平均残余应力(3.11 MPa)得到有效提升。②随着水灰比增加,水泥浆液黏度及流动性不断改善,高水灰比下即使宽度为0.1 mm左右的裂隙也能得到有效充填,重塑试件骨架效应持续增强;当水灰比由1.00增至1.50时,注浆重塑试件平均峰值应力由3.79 MPa增至5.09 MPa,增幅为34.30%。③在一定范围内,高水灰比的浆液对于破裂围岩完整性的提高及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阐明了注浆加固的实质为浆液对裂隙的充填及骨架效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围岩 加固 破裂石膏基试件 重塑机理 水灰比 裂隙充填 骨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状裂隙导水型岩溶陷落柱高压注浆机理及应用
6
作者 钱自卫 鹿存金 +2 位作者 巩起立 吴现帅 王炳柱 《煤炭科学技术》 2025年第8期292-303,共12页
岩溶陷落柱在我国华北煤田广泛发育,已引发多起矿井严重突水事故,开展陷落柱导水特征及注浆机理研究,对于保证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陷落柱导水通道特征、陷落柱柱体结构形式及探查钻孔出水特征,结合典型陷落柱探查... 岩溶陷落柱在我国华北煤田广泛发育,已引发多起矿井严重突水事故,开展陷落柱导水特征及注浆机理研究,对于保证煤炭资源安全开采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陷落柱导水通道特征、陷落柱柱体结构形式及探查钻孔出水特征,结合典型陷落柱探查及治理案例,在传统的松散间隙导水、微细孔裂隙渗透导水模式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陷落柱脉状裂隙导水的新模式,给出了此类陷落柱的水害致灾形式。研究发现此类陷落柱柱体一般较为密实,软硬碎石组合不均匀分布,碎岩部分间隙未被破碎泥化物、砂、矿物结晶所充填,残存不规则扁平裂隙状或近似圆孔集中导水通道;初步分析认为柱体的不均匀性致使空隙渗流及结晶的差异是此类陷落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开展了脉状裂隙导水型陷落柱透明可视化注浆模型试验,直观观测了单孔高压注浆对多个导水通道的治理过程,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涉及孔道渗流注浆、劈裂注浆及裂隙挤密闭合等复合形式的脉状裂隙导水型陷落柱高压注浆机理,以实现单注浆孔对多条脉状裂隙导水通道的综合控制。研究成果在埋深超过600m、奥灰水压7.67MPa、平面面积达到5200m^(2)的鹤煤九矿9–6导水陷落柱的注浆治理中应用。依据相关标准设计了注浆控制段跨度,通过巷道揭露及钻孔出水情况可表征陷落柱的脉状裂隙导水特征,设计采用井下对抄布孔、分层布孔、分段注浆等实现了对注浆区域的全覆盖,分析注浆压力响应曲线可指示浆液的渗流、劈裂、挤密等过程,通过串浆情况、物探及微震监测、注水试验分析综合评判了陷落柱的治理效果,目前受陷落柱影响工作面已安全回采。研究成果为脉状裂隙导水型陷落柱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陷落柱 脉状导水通道 高压 复合注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砂土劈裂注浆加固机理分析
7
作者 秦鹏飞 钟宏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6,42,共8页
[目的]地铁隧道砂土在注浆过程中,其砂土应力场与浆液流场存在动态耦合作用。为了提高地铁隧道砂土注浆设计水平,需对浆土耦合效应下的砂土劈裂注浆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将劈裂注浆扩散过程简化为对称扩张过程,以宾汉流体为代表对浆液... [目的]地铁隧道砂土在注浆过程中,其砂土应力场与浆液流场存在动态耦合作用。为了提高地铁隧道砂土注浆设计水平,需对浆土耦合效应下的砂土劈裂注浆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将劈裂注浆扩散过程简化为对称扩张过程,以宾汉流体为代表对浆液流场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将砂层视作线弹性变形的理想材料,采用均质各向同性的弹性假定,推导了劈裂通道宽度、浆液压力的时空变化方程;通过调节浆液黏度、砂土刚度等参数,对砂土劈裂注浆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根据浆土耦合效应下砂土劈裂注浆的基本规律,对重庆地铁10号线二期兰花路站—后堡站区间中粗砂-粉土地层下的砂土劈裂注浆进行了现场验证,得到了主浆脉长度和次浆脉长度。[结果及结论]浆液压力在注浆起始和末尾阶段变化较为剧烈,而在中间阶段较为稳定。浆液黏度、砂土压缩模量是影响劈裂扩散规律的重要因素:浆液黏度和砂土压缩模量越小,浆液扩散半径越大;砂土压缩模量越大,劈裂通道宽度越小。工程验证发现,浆脉长度开挖检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存在17%~22%的误差,表明该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砂层 劈裂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壁后土层注浆加固机理及注浆参数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全林 程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6-490,共5页
位于厚表土深部立井井壁由于地表沉降而被破坏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 ,需对其壁后土层进行注浆加固 ,故合理设计注浆工艺和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 ,根据实测的注浆数据 ,首先分析在粘土层和砂土层中浆液的注入机理 .在此基础上 ,应用弹塑... 位于厚表土深部立井井壁由于地表沉降而被破坏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 ,需对其壁后土层进行注浆加固 ,故合理设计注浆工艺和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 ,根据实测的注浆数据 ,首先分析在粘土层和砂土层中浆液的注入机理 .在此基础上 ,应用弹塑性理论 ,推导了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孔距的计算公式 .经实际应用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注浆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 土层加固 注浆机理 参数 井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与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机理 被引量:18
9
作者 郭文兵 赵高博 +3 位作者 杨伟强 焦轶恒 马志宝 陈新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08-1920,共13页
高耸构筑物与一般建筑物不同,对地表移动变形量的响应与敏感性具有显著的特殊性。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例应用等方法研究了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与保护技术。阐述了地表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的特殊性,并以高压输电线路铁... 高耸构筑物与一般建筑物不同,对地表移动变形量的响应与敏感性具有显著的特殊性。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例应用等方法研究了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与保护技术。阐述了地表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的特殊性,并以高压输电线路铁塔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地表下沉、水平移动、曲率、倾斜、水平变形对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的影响:地表倾斜导致铁塔屈服主要是由于塔基处轴向压应力达到其最大值,而拉伸(压缩)变形导致铁塔屈服主要是由于塔基处轴向拉(压)应力达到其最大值;基于高耸构筑物采动变形特征,提出并实施了高耸构筑物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技术,并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机理,得出基于地基下沉量的精准注浆压力理论公式;系统分析了精准注浆加固作用:注浆加固作用提高强度、注浆充填作用补偿下沉与注浆调斜作用矫正角度(倾斜);凝练出基于地基“下沉量-注浆压力”的高耸构筑物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技术核心内容,包括注浆依据、注浆时机、注浆位置、注浆作用与注浆机理;并在白坪煤矿广播电视信号铁塔下采煤进行了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高耸构筑物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技术后,广播电视信号铁塔基础最大变形量(1.6~4.8 mm/m)小于《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中的极限变形量(5.0 mm/m),有效保护了该广播电视信号铁塔,验证了高耸构筑物地基精准注浆加固技术的合理性,对煤矿绿色开采、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预防或减轻高耸构筑物采动损害、丰富和发展现有采动区建(构)筑物保护理论等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耸构筑物 采动变形特征 精准加固技术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制研究 被引量:72
10
作者 杨志全 侯克鹏 +1 位作者 郭婷婷 马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97-2703,共7页
浆液黏度时变性对注浆扩散范围计算值影响很大。基于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流体黏度时变性方程,建立了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依据某些假设,推导了时变性宾汉体浆液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制及探讨了半球体部分... 浆液黏度时变性对注浆扩散范围计算值影响很大。基于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流体黏度时变性方程,建立了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依据某些假设,推导了时变性宾汉体浆液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制及探讨了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l1与柱体部分扩散长度m的关系:m=(2l1/3)(2n+1)。通过设计室内注浆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柱-半球形渗透机制计算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圆柱体部分扩散长度及注浆扩散体体积的理论值与试验测量值虽分别有15%、10%及40%左右的差异,但都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因而,在总体上能较好地反映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柱-半球形注浆渗透规律,对注浆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时变性 宾汉体 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过陷落柱深孔注浆加固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鹏冲 张农 +2 位作者 郑西贵 张源源 许幸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40,共3页
文章以谢桥矿13216工作面所处的特殊地质条件为背景,在分析了注浆加固陷落柱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煤巷过陷落柱地质异常带影响区的注浆加固技术,并展开应用研究。现场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底板深孔注浆加固技术,能有效保证巷道的长... 文章以谢桥矿13216工作面所处的特殊地质条件为背景,在分析了注浆加固陷落柱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煤巷过陷落柱地质异常带影响区的注浆加固技术,并展开应用研究。现场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底板深孔注浆加固技术,能有效保证巷道的长期稳定,满足矿井的正常生产,对类似条件的煤巷支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加固 注浆机理 陷落柱 深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袖阀管双液注浆加固工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剑 魏义山 +2 位作者 江红 瞿同明 王树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传统的袖阀管双液注浆技术通常将水玻璃与水泥浆在袖阀管内混合,液浆凝固速度快,极易造成堵管,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为解决注浆堵管问题,在充分阐述袖阀管注浆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袖阀管注浆技术。新技术的特点在于使用3根管分别... 传统的袖阀管双液注浆技术通常将水玻璃与水泥浆在袖阀管内混合,液浆凝固速度快,极易造成堵管,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为解决注浆堵管问题,在充分阐述袖阀管注浆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袖阀管注浆技术。新技术的特点在于使用3根管分别注入水泥浆、水玻璃及套壳料,水玻璃与水泥浆在地层内混合。该方法在青岛市地铁R3线嘉(年华)—灵(山卫)区间得到应用,分别使用钻孔取芯法和开挖取样法,结合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对袖阀管注浆加固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注浆工法有效杜绝了堵管现象,能提高围岩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阀管 注浆机理 液堵管 新型双液技术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砂层巷道注浆超前支护方案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晓雷 徐生玉 +2 位作者 李桂贤 张涛 贺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28,32,共4页
结合下峪口煤矿新建运输平硐的建设,对穿越砂层巷道的超前支护方式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马丽散、水玻璃-氯化钙2种注浆超前支护技术。其中,马丽散注浆加固体扩散直径仅为281 mm,且扩散直径变化无规律;水玻璃-氯化... 结合下峪口煤矿新建运输平硐的建设,对穿越砂层巷道的超前支护方式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马丽散、水玻璃-氯化钙2种注浆超前支护技术。其中,马丽散注浆加固体扩散直径仅为281 mm,且扩散直径变化无规律;水玻璃-氯化钙注浆加固体扩散直径可以达到401.2 mm,扩散直径沿注浆导管方向逐渐变小,并提出用长度为2 m的前后循环加固体相互叠加的方法来弥补。从现场试验结果来看,水玻璃-氯化钙注浆超前支护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砂层巷道掘进过程中面临的地面开裂、地面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层 巷道 超前支护 水玻璃-氯化钙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薄基岩巷道锚注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波峰 郑旭鹤 +2 位作者 程利兴 徐宝军 汪占领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44,共6页
针对红柳林煤矿浅埋深薄基岩巷道顶板锚固力低的难题,分析了风化基岩分布特征以及矿物成分,开展了薄基岩注浆加固试验,分析了薄基岩巷道注浆加固机理,提出了巷道锚注加固技术方案,并开展了井下工程实践,分析了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针对红柳林煤矿浅埋深薄基岩巷道顶板锚固力低的难题,分析了风化基岩分布特征以及矿物成分,开展了薄基岩注浆加固试验,分析了薄基岩巷道注浆加固机理,提出了巷道锚注加固技术方案,并开展了井下工程实践,分析了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风化薄基岩黏土矿物成分含量高,增大了顶板岩体软化和膨胀变形,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井下注浆充填了风化基岩裂隙,封堵了顶板水渗流通道,提高了顶板完整性,增大了薄基岩层的抵抗破坏的能力;通过锚索注浆达到了较好的注浆固结效果,锚杆(索)初期受力缓慢增大,随后基本保持稳定,锚杆受力55~67 kN,锚索受力92 kN左右,顶板离层量3 mm左右,巷道围岩变形明显减小,达到了较好的巷道支护效果,表明锚注加固技术可有效解决浅埋深薄基岩巷道变形控制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煤层 薄基岩 支护 改性 注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ing support and high-strength bolt-grouting technology for deep and soft surrounding rock with high stress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术才 王洪涛 +5 位作者 王琦 江贝 王富奇 郭念波 刘文江 任尧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40-448,共9页
In deep underground mining, the surrounding rocks are very soft with high stress. Their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are serious, and frequent failures occur on the bolt support.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 support i... In deep underground mining, the surrounding rocks are very soft with high stress. Their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are serious, and frequent failures occur on the bolt support.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 support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 calculation theory is established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nchoring agent and surrounding rocks. 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influence law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urrounding rocks on the interfacial bond strength. Based on the research, a new high-strength bolt-grouting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on site. Besides, some helpful engineer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erious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and the lower bond strength are the major factors causing frequent failures of bolt support. So, the bolt could not give full play to its supporting potential. It is also shown that as the integrity, strength, interface dilatancy and stress of surrounding rocks are improved, the bond strength will increase. So, the anchoring force on surrounding rock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employing an anchoring agent with high sand content, mechanical anchoring means, or grouting reinforcement. The new technology has advantages in a high strength, imposing pre-tightening force,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bolt supporting potential. Hence, it can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n surrounding rocks. All these could be helpful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bolt support in deep underground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tress soft rock bolting support interface dilation failure mechanism high strength bolt-grout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caused by grouting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风琪 刘晓潭 +1 位作者 童无期 单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564-3570,共7页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caused by grouting was calculated with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was assumed to be caused by the cavity expansion of grouting, slurry seepage, and slurry contrac...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caused by grouting was calculated with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was assumed to be caused by the cavity expansion of grouting, slurry seepage, and slurry contraction. A prediction method of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was develop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was valid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results from engineering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effective. 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on uplift displacement was illustrated under different grouting conditions. Through analysis, it can be known that the ground surface uplift is mainly caused by osmosis of slurry and the primary influence angle of stratum β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range of surface uplift. Besi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und surface uplift displacement decreases notably with increasing depth of the grouting cavity but i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ffusion radius of grout and increasing grouting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TING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SEEPAGE slurry solidification shrink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grout bulb expansion and its effect on ground uplifting 被引量:8
17
作者 章敏 王星华 汪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874-880,共7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uplifting effect of compensation grouting on ground surface and the upper structures,the ground heave induced by stratum expansion was considered as a stochastic process and the stochastic medium... In order to study the uplifting effect of compensation grouting on ground surface and the upper structures,the ground heave induced by stratum expansion was considered as a stochastic process and the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heave and deformation of ground surface under uniform and non-uniform expansion models of spherical grout bulb.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ng formulas and simplified methods were derived based on the hypotheses of radial expansion.Then,a numerical model,in which radial velocity was imposed on the outer nodes of grout bulb to simulate the expansion process reaching a required volume strain,was established simultaneously.This new method avoids repeated trial calculation needed i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hich applies a "fictitious" expanding pressure in the grouting ele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have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theoretical ones.Meanwhile,though the heave resulting from non-uniform expansion is larger than that from uniform expansion for shallow grouting,both of them tend to be convergen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grouting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TING ground surface uplifting stochastic medium the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