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开发油田地层压力评价中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洪彪 毕艳昌 刘淑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4-36,共3页
从矿场实际出发 ,系统地分析了注水开发油田动态监测过程中所取得的压力资料 ,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井数加权法难以正确反映油藏实际压力水平的原因。提出了考虑油水井井数比、流动系数 ,孔隙体积、综合油水井压力资料评价... 从矿场实际出发 ,系统地分析了注水开发油田动态监测过程中所取得的压力资料 ,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井数加权法难以正确反映油藏实际压力水平的原因。提出了考虑油水井井数比、流动系数 ,孔隙体积、综合油水井压力资料评价注采系统压力水平的方法。同时指出 ,不同的开发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和地层压力评价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压力 注采系统压力 井数加权 孔隙体积加权 流动系数阻力加权 注水开发油田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的水动力学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景晔 夏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认清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高含水期剩余油赋存状态,提高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对大庆长垣葡萄花、萨尔图油层检查井取心样品的微观观察,结合微观水驱油实验和剩余油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建立了砂岩油藏小孑L剩余油物理模型。研究认为... 为了认清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高含水期剩余油赋存状态,提高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对大庆长垣葡萄花、萨尔图油层检查井取心样品的微观观察,结合微观水驱油实验和剩余油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建立了砂岩油藏小孑L剩余油物理模型。研究认为注水开发油藏中、高含水期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2种孔道中,即有注入水流动的孔道和没有注入水流动的孔道。有注入水流动的孔道中剩余油是化学驱挖潜的主要对象;没有注入水流动的孔道中的剩余油主要赋存在间小孔和盲孑L2种孔隙类型中,这种整体高度分散的剩余油是中、高含水期的水驱砂岩油藏长期挖潜的主要对象。应用油气成藏理论求得最小含油喉道半径为0.71~0.11μm,平均为0.2μm左右。运用小孔剩余油理论重新分析了聚合物驱、微生物驱等油气开采技术,根据建立的小孔剩余油物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新的经济有效的开采水驱剩余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油田 剩余油分布 小孔剩余油 最小含油半径 水动力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泥岩层套管蠕变损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贺得才 张宏 张来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19,i002-i003,共5页
注水开发油田的套管在泥岩层中发生对称缩径变形而损坏,这是由于套损段周围的泥岩进水软化后,岩石力学特性发生变化,改变了作用在套管上的非对称外挤蠕变载荷的分布并加大了该载荷所致。鉴于此,根据泥岩含水量与泥岩力学特性的关系,建... 注水开发油田的套管在泥岩层中发生对称缩径变形而损坏,这是由于套损段周围的泥岩进水软化后,岩石力学特性发生变化,改变了作用在套管上的非对称外挤蠕变载荷的分布并加大了该载荷所致。鉴于此,根据泥岩含水量与泥岩力学特性的关系,建立了套管水泥环泥岩蠕变力学模型,研究了围岩弹性模量对蠕变载荷大小及分布的影响,以及在该载荷作用下套管弹塑性变形的规律,揭示了在注水开发一段时间后套管往往受蠕变载荷作用而损坏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油田 泥岩层 机理研究 损坏 岩石力学特性 载荷作用 弹塑性变形 发生变化 力学模型 泥岩蠕变 弹性模量 变载荷 水软化 非对称 含水量 水泥环 下套管 分布 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油层结垢趋势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贾红育 曲志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1,共3页
油层结垢是常见的油层损害类型。以 4个注水开发油田为例 ,采用数值模拟预测方法 ,对安塞油田长 6油层的BaSO4结垢趋势和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头台油田扶余油层、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的CaCO3 结垢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BaSO4结垢... 油层结垢是常见的油层损害类型。以 4个注水开发油田为例 ,采用数值模拟预测方法 ,对安塞油田长 6油层的BaSO4结垢趋势和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头台油田扶余油层、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的CaCO3 结垢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BaSO4结垢由不相容地层水和注入水的混合作用引起 ,其结垢趋势主要取决于成垢离子的含量 ,温度、压力变化影响很小 ;②CaCO3 结垢由于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和 (或 )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作用而引起 ,不同油田温度、压力变化情况及注入水和地层水成垢离子含量不同 ,CaCO3 结垢趋势可能相差较大 ;③在由注水井到生产井的区域内 ,注水井和生产井的近井地带CaCO3 结垢逐渐累积 ,结垢趋势较强 ,而油层内部结垢累积不明显 ;④CaCO3 结垢可仅由于温度、压力条件变化而引起 ,CaCO3 结垢变化规律的预测结果也适用于非注水开发油田。图 2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油田 油层结垢 硫酸钡 碳酸钙 油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加密调整效果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元千 吕恒宇 +1 位作者 傅礼兵 常迎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中国大多数砂岩油田,为了实现高产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均采用注水开发方案。然而,随着油井见水和含水率的增加,多数油田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为了减缓递减、改善开发现状和提高采收率,多数油田普遍进行了井网加密和层系调整工作。... 中国大多数砂岩油田,为了实现高产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均采用注水开发方案。然而,随着油井见水和含水率的增加,多数油田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为了减缓递减、改善开发现状和提高采收率,多数油田普遍进行了井网加密和层系调整工作。众所周知,油田的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是制定开发方案和编制调整方案的基础。目前,中国油田的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是聘请国际评估公司进行评估的,使用方法是Arps于1945年提出的经典产量递减法,而且主要是指数递减法。为此,基于广义的Arps递减形式,对于注水开发油田,提出了评价油田加密调整前后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和递减率的方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马岭油田经过加密调整,油田的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分别提高了409.1×10~4和412.8×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开发 加密调整 可采储量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合理控制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相天章 龚姚进 +1 位作者 武毅 司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0-62,共3页
在开发效果评价基础上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建立了注水开发合理控制的数学摸型 ,为寻求开发过程的最优控制、提高开发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采收率损失率的概念及注采井数比对采收率损失的影响。经过分析 ,给出了辽河油区注采井... 在开发效果评价基础上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建立了注水开发合理控制的数学摸型 ,为寻求开发过程的最优控制、提高开发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采收率损失率的概念及注采井数比对采收率损失的影响。经过分析 ,给出了辽河油区注采井数比下的采收率损失量及提高采收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开发 控制方法 提高采收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注水开发油田示踪剂注入检测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文辉 易飞 +1 位作者 何瑞兵 赵秀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4期245-250,共6页
示踪剂注入检测解释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的一项成熟技术,已在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渤海注水开发油田完井、注水及生产方式与陆地油田不同,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示踪剂注入检测解释技术的系统研究。该项技... 示踪剂注入检测解释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的一项成熟技术,已在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渤海注水开发油田完井、注水及生产方式与陆地油田不同,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示踪剂注入检测解释技术的系统研究。该项技术在渤海锦州9-3油田的应用情况表明,海上油田示踪剂注入、检测与解释不能完全照搬陆上油田的经验,应在示踪剂筛选、评价、注入、检测及解释技术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成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注水开发油田 示踪剂 注入 检测 解释 技术研究 应用 解释技术 20世纪8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原理综合评判油田注水开发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兴焰 樊继宗 +1 位作者 陈天钢 顾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4-36,共3页
运用模糊变换原理 ,确定了评价油田开发状况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和对油藏的分析 ,明确影响油田开发状况的主要因素 ,并给出了评价结果 。
关键词 模糊评判 油田注水开发 评价 最大隶属原则 开发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油田注水开发状况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民锋 郎兆新 张兴焰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2期27-30,共4页
运用模糊变换原理 ,确定了评判油田开发状况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根据对实际油藏的分析 ,明确了影响油田开发状况的主要因素 ,并给出了评价结果 ,为油藏今后的开发调整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法 油田注水开发 最大隶属度原则 水驱 文13北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严启团 刘素民 陈彩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8-609,共2页
关键词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 储层伤害 微观机理 环境扫描电镜 ESEM 油气工业 多级真空系统 气体二次电子探测器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注水对油田套管的损坏及防治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蔡国华 王先荣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4,62,共3页
根据注水开发油田套管的损坏特征 ,分析认为高压注入水窜入泥岩层诱发地应力挤压套管 ,是影响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 ;另外 ,当注水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和上覆岩层压力时 ,会产生单向侧应力剪切破坏套管。为了防止高压注水引起的套管损坏 ... 根据注水开发油田套管的损坏特征 ,分析认为高压注入水窜入泥岩层诱发地应力挤压套管 ,是影响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 ;另外 ,当注水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和上覆岩层压力时 ,会产生单向侧应力剪切破坏套管。为了防止高压注水引起的套管损坏 ,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注水井适时解堵防膨 ,合理调整注采井网 ,控制压裂垂直裂缝不要延伸至泥岩层 ,提高固井质量及套管强度等。从分析当前套损井治理现状出发 ,提出防治套管损坏总体方针是预防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水 石油套管 损坏特征 注水开发油田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评价油田水驱开发效果改善程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34
12
作者 唐海 李兴训 +1 位作者 黄炳光 王怒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38-40,共3页
油藏实施开发调整方案后 ,描述水驱开发效果改善程度的各个评价指标会从不同角度反映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但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评价结果可能不一致 ,为了能评价不同开发调整措施在不同开发阶段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从“... 油藏实施开发调整方案后 ,描述水驱开发效果改善程度的各个评价指标会从不同角度反映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但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评价结果可能不一致 ,为了能评价不同开发调整措施在不同开发阶段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从“响应参数”定义出发 ,采用模糊评判理论 ,建立了综合评价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改善程度的新方法—“响应参数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响应参数法”能够较准确地从不同角度评价不同开发阶段实施的不同调整措施对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 ,是一种简单、适用、可靠的科学方法 ,可广泛用于各种措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开发 综合评价 开发效果 响应参数法 状态对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中油层结垢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25
13
作者 潘爱芳 曲志浩 马润勇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8,共3页
 油层结垢是油田注水开发中主要油层伤害类型,严重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油田结垢伤害问题,国内外各油田采用了机械除垢、化学除垢等多种方法,并开发了针对不同油田、不同垢类的除垢、防垢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  油层结垢是油田注水开发中主要油层伤害类型,严重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油田结垢伤害问题,国内外各油田采用了机械除垢、化学除垢等多种方法,并开发了针对不同油田、不同垢类的除垢、防垢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实用、简单易行,并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该难题,首次提出了一种防治结垢新方法———油田水源混配防垢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地层水或油田污水与注入水在地表提前以最佳比例混配,用Ca(OH)2调节pH值,一方面可去除水中的Ba2+、Ca2+、Fe3+、SO2-3、S2-等成垢离子,避免地层水和注入水在油层内相遇而3、CO2+4、CO2、HCO-结垢,达到保护油层的目的;另一方面使铁进入腐蚀钝化区,防止输水管道结垢与锈蚀。此方法改变了传统的防垢、除垢思路,把地层水或油田污水作为除垢的沉淀剂,通过在地表提前消除混合水中的成垢离子,实现了对各种成垢物的一次性清除,不但防止了油层结垢伤害,而且解决了输水管道结垢与锈蚀问题,同时还可实现油田污水的利用。该法可大大降低采油成本,并适用于任何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结垢 油田注水开发 伤害机理 防治 水源混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大学开发出共聚冻胶微球提升海陆油田采收率
1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2-652,共1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发出新型调驱剂——共聚冻胶微球,可解决注水开发油田低渗、高温、高盐深部调驱技术难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人员通过共聚方法制得了一系列微球新技术,用于水驱开发中高渗及裂缝性油藏的深部调驱。通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发出新型调驱剂——共聚冻胶微球,可解决注水开发油田低渗、高温、高盐深部调驱技术难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人员通过共聚方法制得了一系列微球新技术,用于水驱开发中高渗及裂缝性油藏的深部调驱。通过调整微球粒度、膨胀度、强度和使用不同的浓度,完全可以满足国外海陆油田开发要求。截至目前,这项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胜利油田、吉林油田等的多个矿区,油田增产效果显著,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大学 注水开发油田 油田采收率 微球 共聚 冻胶 石油大学(华东) 深部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油田小井距注水示踪剂的选择及现场实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宝瑜 曹绪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介绍了4种可同时使用的注水示踪剂的室内选择及其在孤东油田小井距试验区的应用情况。试验表明,硫氰酸铵、碘化钾、亚硝酸钠和钼酸铵是可同时使用的注水示踪剂。利用中心井的示踪剂采出曲线粗略地计算了示踪剂在地层中的损耗,并引用... 本文介绍了4种可同时使用的注水示踪剂的室内选择及其在孤东油田小井距试验区的应用情况。试验表明,硫氰酸铵、碘化钾、亚硝酸钠和钼酸铵是可同时使用的注水示踪剂。利用中心井的示踪剂采出曲线粗略地计算了示踪剂在地层中的损耗,并引用 Maghsood 等人的理论初步分析了中心井与4口注水井之间油层渗透率的纵向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孤东油田 注水 小井距试验 油层渗透率 注入浓度 水线推进速度 油田注水开发 油井见水 地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油田深部地层变形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建军 郑永香 +1 位作者 张伯虎 纪佑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1期16-23,共8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作业会打破原有地层的应力平衡状态,造成深部地层岩体变形甚至失稳破坏,并对油田开发效果造成影响。为了探寻影响深部地层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通过超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对油田注水涉及的不同因...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作业会打破原有地层的应力平衡状态,造成深部地层岩体变形甚至失稳破坏,并对油田开发效果造成影响。为了探寻影响深部地层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通过超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对油田注水涉及的不同因素进行了五因素三水平的实验分析,通过响应面法对实验得到的33组试验进行回归和因子分析,得到了各因子与地层变形的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层注水变形过程中,注水压力对地层的应力场和变形场的影响都极大。储层的性质对于地层有效应力,初期较后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于水平应变,初期的显著性较弱,后期逐渐提高;对于竖向沉降量,无较大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弹性模量对地层有效应力的影响较小,对水平应变和竖向沉降位移具有极大的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油田 地层变形 超拉丁方试验 响应面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家油田巨厚砂砾岩体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红贞 孟恩 孟东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东营凹陷盐家油田砂砾岩体为快速堆积而成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内部结构复杂,地层划分与对比难度较大。本文运用井—震联合分析技术对砂砾岩体内幕进行精细解剖,划分出多期水道,并刻画了单期水道的横向展布及空间分布形态。在此基础上,运... 东营凹陷盐家油田砂砾岩体为快速堆积而成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内部结构复杂,地层划分与对比难度较大。本文运用井—震联合分析技术对砂砾岩体内幕进行精细解剖,划分出多期水道,并刻画了单期水道的横向展布及空间分布形态。在此基础上,运用测井INPEFA旋回分析技术对单期水道内部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为后续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开发 砂砾岩体 地层划分 空间分布形态 近岸水下扇 东营凹陷 内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压力对注水地震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云美厚 张国富 +1 位作者 张国才 易维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6-470,共5页
注水不仅会引起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储层温度和压力 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注水 对储层地震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演模拟着重研究了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影 响。模拟结果表明:流体替换是产生注水地震异常的关键... 注水不仅会引起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储层温度和压力 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注水 对储层地震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正演模拟着重研究了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的影 响。模拟结果表明:流体替换是产生注水地震异常的关键。由于注水而引起的地层压力的增加将削弱流体替换的影响,而相应的温度降低却会增强流体替换的影响。当地层压力和温度 变化较大时,其对地震响应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注水地震监测 地震异常 流体替换 压力 温度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家屯油田储层的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永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51-54,共4页
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或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搞好油田注水开发的基础。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开展了储层敏感性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秦家屯油田储集层对流体速度表现为弱敏感性,对盐敏表现为中等偏弱盐敏性,... 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或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搞好油田注水开发的基础。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开展了储层敏感性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秦家屯油田储集层对流体速度表现为弱敏感性,对盐敏表现为中等偏弱盐敏性,对酸表现为无敏感性,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岩心的渗透率也随之增大,并未出现“桥堵”和“卡堵”现象,说明储层中不稳定的固相颗粒含量低,不能堵塞地层,油层增产可采用提高注入速度、酸化等措施,油层水敏为中等偏弱到中等偏强,注水前要注入稳定剂。碱敏表现为弱碱敏或中等碱敏,对该区三次采油作业中,尤其是碱水驱油要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开发 储层损害 敏感性评价 油层 储层敏感性 水敏 水驱油 岩心 卡堵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与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被引量:65
20
作者 邓英尔 刘慈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39,共4页
现有的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是基于达西定律的,而低渗油层和某些稠油油层的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鉴于此,建立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其分流量方程、等饱和度面推进... 现有的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是基于达西定律的,而低渗油层和某些稠油油层的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鉴于此,建立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其分流量方程、等饱和度面推进速度方程、水驱油前缘饱和度和位置计算公式,进而研究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导出了井排见水前后开发指标计算公式(中高渗油层达西流情形下的注水开发指标的计算是其特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指标有较大的影响,见水前产油量按达西流计算,随时间增大而递增,按非达西流计算则随时间增大而递减;按达西流计算的初始产油量、见水后产油量及产液量均比按非达西流计算的高。建立的计算方法为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宾厄姆型稠油油田注水开发的理论及计算的研究也很有意义。图4参9(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开发 油水两相渗流 开发指标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